任正非:我们为什么要拼命研究6G +改变未来世界的5大核心力量+8大硬科技趋势【2021年10月深圳书单指南】
9月14日夜间,华为CEO任正非8月2日在华为中央研究院创新先锋座谈会上与部分科学家、专家、实习生的讲话曝光。在这篇名为《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实录中,任正非畅谈了对于基础研究、华为如何有质量地活下来、6G等问题的看法。
任正非说,华为“有质量地活下来”靠的是“两个漏斗”。第一个漏斗是2012实验室基础理论研究。“这个漏斗是公司给你们投入资金,你们产生知识。”第二个漏斗是开发队伍。“公司给他们资金,2012实验室给他们知识,当然还有社会的知识,他们的责任是把产品做出来,创造更多商业价值。”他说,连接两个漏斗的中间部位就是“拉瓦尔喷管”。
任正非比喻的是,通过加速方式使得研发超前变现。 “立足于这个研发体系上,我们不仅仅要在5G上引领世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一个扇形面上引领世界。”
他介绍,这两年华为人力资源政策从未变过,工资、奖金发放一切正常,职级的晋升、股票的配给等一切正常。“公司不仅不混乱,反而是内部更加团结,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加入我们的队列。”
在6G方面,任正非认为华为要聚焦在5G+AI的行业应用上,要组成港口、机场、逆变器、数据中心能源、煤矿等“军团”,准备冲锋。 同时还要拼命研究6G,因为“4G是数据能力,5G是面向万物互联的能力,我们研究6G是未雨绸缪,抢占专利阵地,不要等到有一天6G真正有用的时候,我们因没有专利而受制于人”。
任正非指出,公司处在战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冲锋没有人才是不行的。不要过分强调专业,只要他足够优秀,愿拿着“手术刀”来参加华为“杀猪”的战斗。任正非称,“无论如何,我认为还是要和大家勇敢地沟通,一起前进,战胜困难,我们要敢于走在时代前沿。”
谈到华为的现状,在任正非看来,华为现在拥有两个漏斗:第一个漏斗是2012实验室基础理论研究;第二个漏斗是开发队伍。立足于此研发体系上,华为不仅仅要在5G上引领世界,更重要的是,要在一个扇形面上引领世界。
鸿蒙、欧拉任重道远。任正非表示,鸿蒙已经开始了前进的步伐,我们还心怀忐忑地对它的期盼。欧拉正在大踏步地前进,欧拉的定位是瞄准国家数字基础设施的操作系统和生态底座,承担着支撑构建领先、可靠、安全的数字基础的历史使命,既要面向服务器,又要面向通信和实时操作系统,这是一个很难的命题。
从现实的商业角度来看,任正非提出,华为要聚焦在5G+AI的行业应用上,要组成港口、机场、逆变器、数据中心能源、煤矿……等军团,准备冲锋。
对于6G,任正非坦言,现阶段研究6G是未雨绸缪,要抢占专利阵地,不要等到有一天6G真正有用的时候,因没有专利而受制于人。“我们过去强调标准,是我们走在时代后面,人家已经在网上有大量的存量,我们不融入标准,就不能与别人连通。但当我们‘捅破天’的时候,领跑世界的时候,就不要受此约束,敢于走自己的路,敢于创建事实标准,让别人来与我们连接。就如当年钱伯斯的IP一样,独排众议。”
谈到在美国打压下华为终端的发展,任正非表示,终端是一个复杂的载体,有那么多复杂的功能和应用,不仅仅是一个通道,也不仅仅是手机。终端也不仅仅是芯片问题,涉及很复杂的问题。未来的信息社会是什么样子?信息的体验全靠终端,最重要的载体也是终端,因为传输设备、软件等看不见、摸不着。终端将来是什么形态我也不知道,但肯定不只是手机,还包括汽车、家电、可穿戴设备、工业设备……,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继续努力,还有很多理论问题需要攻关。
在任正非看来: “我们的道路是非常宽广的,但有时也十分曲折、艰难和波澜起伏。我们要充满信心。总会迎着朝阳的。”>>任正非:鸿蒙之外,华为还有备胎!华为为什么还要拼命研究6G?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
憧憬6G,共同定义6G
我们预计6G将在2030年左右投向市场,到那时,究竟市场将会迎来什么样的6G,这是一个整个产业界要用未来十年时间共同回答的问题。我们能否回答好这个问题,让消费者满意,让行业和企业满意,让社会满意,让产业界满意,对整个产业界又是一个新的考验。
从应用角度看,5G开启了无线通信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千行百业的序幕。5GAA(5G汽车联盟)、5G-ACIA(5G产业自动化联盟)等由移动通信行业与垂直行业联合成立的组织,一方面使5G被定义得能够适应这些垂直行业的独特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商用化的进程,也激发出越来越多5G不能满足的创新需求,由此催生的5.5G将能够持续增强,但无疑又将激发出更多新的、需要6G来满足的创新需求。洞见这些创新需求对6G至关重要,这意味着要让垂直行业以同样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6G的定义工作中来。经过数十年的迭代发展,5G技术在满足和创造消费者需求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5.5G将进一步把5G核心技术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未来几年,5.5G的定义与部署以及6G的研究与定义将同时进行,6G能否实现超越、超越多少,考验的将是整个产业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技术角度看,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借鉴、吸收并与同时代的技术协同发展。走到今天,移动通信无疑是相当成功的,但我们也不要忘记曾经走过的弯路,3G对传输技术的选择经历了先ATM后转向IP的周折,4G时代对于IT和CT的融合给予了很大的期待,同样的期待一直延续到5G时代,但至今尚未达到预期,产业界还在不断探索。6G面临的技术环境更加复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异构计算、内生安全等都将带来影响。6G能否做出科学的选择,借鉴该借鉴的,吸收该吸收的,让6G因为这些多样化的技术变得更有价值,而不要只是变得更复杂、更臃肿,需要整个ICT产业界本着科学的精神,持续广泛和深入地探讨,考验的将是整个产业界的预见力和决断力。
从产业角度看,6G从研究阶段开始,就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宏观环境。经过四十多年从1G到5G的发展,移动通信产业已经相对成熟,早已不再是快速增长的行业,深化合作的规模效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但地缘政治动荡和去全球化的趋势正在给产业合作带来障碍和挑战。更大的创新是移动通信产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而与此同时,整个社会对技术伦理的关注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只有在两者间取得平衡,移动通信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社会。移动通信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产业界今天的选择将影响未来10~20年的发展道路。应对好这些挑战,让移动通信产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让人们能够持续享受移动通信带来的便利,考验的是整个产业界的使命感与政治智慧。
不难看出,定义6G需要产业界付出比定义以往任何一代多得多的努力,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给必需的沟通与合作增添了障碍。从这个意义上讲,十年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的确也很短。产业界能否在2030年交出满意的答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定义6G的过程是否足够开放,参与定义者是否足够多元化,沟通是否足够充分,定义的6G愿景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等等。这也正是本书的目的所在,华为在持续推动5G商用的同时,也在2017年开始了对6G研究的投资。本书全面阐述了华为关于6G的研究发现,期望我们的分享能够启发更多人、更多企业、更多行业,从更广的维度,更深入地思考6G。华为也愿意与产业界以及未来可能需要6G的行业、企业展开广泛的讨论,共同憧憬6G,共同定义6G。
徐直军
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推荐阅读
《6G无线通信新征程:跨越人联 物联 迈向万物智联》
作者:[加]童文(Wen Tong),[加]朱佩英(Peiying Zhu)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
社出版时间:2021年08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本关于6G无线网络的系统性著作,展现了万物智能时代的6G总体愿景,阐述了6G的驱动因素、关键能力、应用场景、关键性能指标,以及相关的技术创新。6G创新包含以人为中心的沉浸式通信、感知、定位、成像、分布式机器学习、互联AI、基于智慧联接的后工业4.0、智慧城市与智慧生活,以及用于3D全球无线覆盖的超级星座卫星等技术。本书还介绍了新的空口和组网技术、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以及地面与非地面一体化网络技术,并探讨了用以实现互联AI、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原生可信等功能的新型网络架构。本书可作为学术界和业内人士在B5G移动通信(Beyond 5G)方面的基础书目。
作者简介
童文博士,华为无线CTO,华为5G首席科学家,华为Fellow,IEEE Fellow,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曾获IEEE通信学会杰出行业领袖奖、费森登奖章。
朱佩英博士,华为无线研究领域高级副总裁,华为Fellow,IEEE Fellow,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原动力:改变未来世界的5大核心力量》
作者:史蒂文·霍夫曼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9月
内容简介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改变我们未来世界的5大核心力量——海量连接、生物融合、人类扩张、深度自动化,以及智能爆炸,阐述了这些核心力量给当前以及未来世界带来哪些重要的影响。
在书中,硅谷知名风险投资人、“创始人空间”的CEO史蒂文·霍夫曼带领我们开启了一段神奇的旅程,介绍了一个又一个科学新概念与技术新前沿,从脑机接口到混合现实,从生物黑客到人体冷冻技术,从机械手臂到基因编辑,从量子计算到太空电梯,向我们展示了当今世界上有哪些重要的前沿问题亟待解答。
我们要如何适应一个充斥着数十亿个智能设备的世界?
让我们的大脑相互连接,并直接交换思想、记忆和情感,是一种什么感觉?
我们是否应该修改生命的遗传密码,以生产新作物、治疗癌症、培养基因编辑婴儿?
当人工智能达到或超越人类的智能水平时,会发生什么?
与我们的机器融合,成为赛博格,意味着什么?
这本书揭示了新的科学突破、商业创新将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并将科幻小说般的场景变成现实。每一步,这本书都将向你展示这些发现如何推动人类前进。我们生活在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转眼间成真的时代,我们的创造不仅有能力让人类活得更长久、更健康、更富足,也有可能永久改变甚至摧毁我们。
我们在未来几年里做出的决定,将决定全人类的命运。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把我们带向何方。
作者简介
硅谷重量级创业教父、天使投资人、演讲人。
硅谷知名创业孵化器“创始人空间”的CEO,人称“霍夫曼船长”。
代表作《让大象飞》《穿越寒冬》。
成立“创始人空间”以来,霍夫曼致力于全球资源连接与整合,多年来培训指导了全球数百家初创公司,其中就有为人熟知的图片分享平台Instagram。他在旧金山和这些公司的创始人一起工作,帮助他们理解创新的基本方法、模式和硅谷的理念,并实际运用这些方法和理念来推出具有革命性的产品和服务。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的50多家全球合作伙伴都在广泛采用他的团队开发的创业培训课程。目前,“创始人空间”已火速落户中国。
霍夫曼常在硅谷及世界各地的科技及商业大会上发表演讲,活跃于全球科技和创业社群中。身为创业导师,他也经常出现在《纽约时报》、TechCrunch、《福布斯》、《快公司》等欧美主流媒体上。他目前居住在旧金山,但大部分时间都在旅途中,访问世界各地的创业公司、投资人和创新者。
《长寿时代》
作者:陈东升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8月
内容简介
“长寿时代”是一个与人类自身命运攸关的命题。探究人口特征和演变逻辑可以发现,人口老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百岁人生来临,“带病长期生存”成为重要画像。长寿时代不仅仅是一个人口现象,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人类的社会经济组织也将调整、转型、重建。长寿时代将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新常态。面对整个社会即将发生的深刻变革,认识的改变至关重要。社会各方需要洞察长寿时代下人类社会的变化,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作者引用“长寿时代”这一概念,建立起认知这一社会状态的理论框架,分别从长寿、健康、财富的角度透视人类变局、洞察未来社会。此外,作者结合自己对社会的观察思考以及带领泰康发展的探索实践,提出了具体应对长寿时代的策略与方法。这是一次对传统人口老龄化理论的系统更新,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家、中产阶层提供了一个认识和应对未来变局的全新视角。
作者简介
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和泰康人寿创始人,现任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1983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创办的“中国500家企业”评选活动开中国企业评价先河。1993年率先创立与国际接轨的股份制拍卖行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1996年创办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于2016年改组为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起持续跻身《财富》世界500强。
陈东升是“92派”企业家代表人物,被评为“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和“第五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020年被表彰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民营经济先进个人”。担任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理事长、楚商联合会会长、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家联谊会理事长等多项社会职务,兼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董辅初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硬科技:大国竞争的前沿》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
西安市中科硬科技创新研究院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9月
内容简介
硬科技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支撑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是技术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将引领产业变革和社会进步。实现硬科技的突破,将助力我国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占据领先优势,也是保证我国国防安全、经济安全和其他安全的根基。
本书首先回顾了历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及大国地位更替的,在此基础上,从当前社会语境下硬科技的内涵出发,全面梳理了信息技术、光电芯片、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科技这八大硬科技领域的成果及趋势、各国布局以及我国的现状和地位,并提出了切合我国现实的未来发展建议。硬科技的研发周期长、回报慢、风险高,这就需要硬科技的研发人员、投资人以及政策制定者需要有“硬精神”,有数十年坐“冷板凳”的定力;实现硬科技的突破,需要从人才、金融、政策层面全面发力。本书还对比分析了以色列、日本、美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行动举措和经验教训,为我国硬科技发展带来启发。
作者简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
成立于1985年,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著有《人工智能全球格局:未来趋势与中国位势》,该书入选2020年“书香羊城”十大好书(社科类)。
西安市中科硬科技创新研究院(硬科技智库)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旗下的产业平台西科控股、投资孵化机构中科创星以及硬科技概念的提出者米磊博士共同创立的智库机构。硬科技智库深度跟踪硬科技前沿成果和前瞻科技发展趋势,服务硬科技企业发展,旨在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助力传统制造转型升级,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建言献策。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