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健康码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刘哲 刘哲说法 2021-03-14

健康码虽然是很小的一个技术应用,但是它很有启发性,值得聊一聊。



新华社杭州2月16日电(记者殷晓圣)记者16日从蚂蚁金服了解到,借鉴浙江等地方推行健康码模式助力分类有序复工复产的经验,在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的指导下,支付宝正基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快研发全国统一的疫情防控健康码系统,并将于下周上线。2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率先推出健康码模式,实施市民和拟进入杭州人员的“绿码、红码、黄码”三色动态管理,并与钉钉企业复工申请平台打通。领取绿码的人员凭码通行,领取红码和黄码的人员需按规定隔离并健康打卡,满足条件后将转为绿码。大量返岗复工人员在支付宝内申领健康码,上线首日访问量即达到1000万。为助力各地区疫情精准防控和分类有序复工复产,日前,在充分总结先行地方经验基础上,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支付宝、阿里云的技术优势,加快研发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疫情防控健康码系统,近日即将发布。(新华网)


健康码示意



在微信里天天统计“正常”的内勤们,在小区门口负责登记的人有福了。


要是没有这条新闻,我都对疫情下的互联网企业有点失望了。


事实上,正是2003年的非典成就了淘宝等一批互联网电商,危机中也蕴含着机遇。


健康码虽然是很小的一个技术应用,但是它很有启发性,值得聊一聊。


健康码其实很简单,它其实就是用万物互联的方式,把人也连起来,进行分类识别,了解这个人的动态信息,用以解决精准防控和分类有序复工复产,直接解决了人工的层层统计、每天报送的问题,应该说是极大的节约了行政成本,事实上也节约了每个人每天报送这些信息的时间。它解决了目前的管理痛点,所以带来了极大的社会需求。


自2月9日杭州余杭区率先在支付宝上推出健康码,到杭州全市推广,到浙江全省推广,到四川省全省推广,再到2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指导支付宝加速研发全国统一的疫情防控健康信息码,只用了7天时间。截至2月25日,全国可在支付宝申领健康码的城市已超过200城。其中,浙江、四川、海南、上海、云南、山西等省市实现全覆盖。杭州、温州健康码还已经实现上线看病买药功能。与此同时,腾讯也推出了类似的健康码产品,截至2月29日,腾讯联合各方推出腾讯“防疫健康码”,已落地云南、贵州、广州、上海、天津、深圳、重庆、武汉等地,同时超过100个城市在计划上线,已覆盖超过7亿人口,累积亮码超过5亿次。现在还不好评判,两大互联网公司谁的健康码覆盖的范围更大,总之健康码类产品在全国范围逐渐推开。


虽然我们现在报送信息也已经不是短信和电话方式了,主要是在微信群里报,但是每日报送“正常”“未在上述小区”仍然是非常繁琐的,事实上,居住地址其实已经提前报备,但是因为缺少一个快捷的手段,将一个单位的人员每天对封闭社区进行一一比对,因此仍然还是采取每天自行确认的方式,也就是将工作量层层分派下来,降低一定的行政管理成本,但总的行政成本仍然很高,而且效率也低。实际上,社会有多少个层级,就需要多少个层级的层层统计,这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虽然运用了现代技术,但组织模式并没有任何变化,因此在层级管理上还是要耗费很大的资源。尤其是对于陌生人群体,比如社区、公共场所有些还需要登记,那就更加原始而繁琐。而最重要的是难以做到精准,现在这种原始的报送方式,信息是否准确不好把关,也没有将本人的相关信息进行关联。因为这超越了目前组织模式的信息处理能力。


健康码不仅是一种新的技术应用,其实它重构了一种新的组织模式,是一种高度扁平化的社会管理模式。将社会上个人-部门-单位-社区-街道-县区-地级市-省-国家,这七八个层级的管理模式直接简化为两个层级,那就是用户和平台,所有用户直接填录信息,平台自动统计管理,而时时刻刻的统计分析汇总均不用任何人工插手,管理人员从日常繁琐的记录、统计职责中解放出来,只要应用这个系统进行身份识别就可以了。更高的管理层级也无需进行机械的统计、汇报,直接应用这个统计结果就可以了。而且这个统计结果将通过实时的可视化数据向管理人员进行展示,这也是手工统计报送的简单数据很难做到的,因此对于管理决策的辅助也将会更加有力。通过这一个程序,减轻了海量的行政成本付出,将有限的行政管理资源投入到更紧要的防控工作当中,将直接提升防控能力和效率。而将相关统计数据与现有数据进行自动关联、分析,时时展现了背后隐藏着的社会运行规律,更是将整体的社会治理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健康码事实上就是在重构社会治理的组织体系。


健康码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是因为它建立在已有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之上。支付宝已经进行了实现了实名制,通过支付宝生成就相当于与人进行了关联。截止到去年九月,支付宝已经达到12亿,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国用户,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中国已经拥有支付宝账户,而且支付宝账户需要实名关联,这就意味着身份识别的这个基础工程支付宝已经完成。健康码加载在支付宝之上,事实上就是建立在成熟的身份识别机制和多年积累的用户数据之上的,所以才能这么快的展开应用。开通过支付功能的微信账户也一样。健康码不是从头做起,而是这个基础设施的新应用。


健康码不仅是一个身份识别机制,它还能与钉钉企业复工申请平台打通,基于阿里系庞大的关联企业群体实现底层数据的互联。被政府应用之后,还有可能将政府掌握的户籍信息、出行信息、医疗信息等公共数据相互关联,实现更加强大的一体化身份识别机制。


而这么庞大的数据应用又必须以强大的存储和运算能力为基础,而阿里云足以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这也是阿里系健康码在识别流畅程度超越其他健康码的基础。腾讯系健康码也在追赶。


健康码的这个小的应用实际上是建立在互联网巨人肩上的。


而二维码这个应用场景公众都已经非常熟悉。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都使用此方式进行收款和付款,很多账户登陆也是这样应用的,因此这种应用方式非常普及,几乎不用教,大家都会,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也是中国这么多年的移动支付对用户使用习惯养成的结果,这也是移动互联网使用习惯的红利。而且这种移动支付的普及度也为健康码快速的普及使用奠定了公众行为习惯的基础。这也说明,设计者深黯用户心理,以最熟悉的场景嫁接新的功能,从而极大的降低了接受难度。


健康码将一个行政管理的场景转换为自我打卡的自组织场景。实现了社会的一种自组织,也就是自我管理的意识。但这个自我组织是高度有序的,效果比行政管理的效果更好的,这样才会有应用价值。这个健康码系统不仅有熟悉的红黄绿设计,灵感来自于红绿灯,而且规则可以根据每个地方的要求,后台可以自主修改,实现各地的个性化管理。不是没有管理,而且通过调节算法进行管理。但是基础的工作,身份识别、信息填录、每日打卡这些工作是由用户自主完成的,用户据此获得更加方面的出行自由,顺利复工的便利。相比于手工填录信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更省力。这就形成了这套系统的应用需求。


这种自组织模式与滴滴、共享单车是非常相似的,平台收获的就是用户红利,可以理解为一种规则使用税。对于健康码来说主要用来增加用户和提高用户粘性。因为现在的互联网红海使得获客成本非常高,通过这个爆款公共平台的应用,商业平台就极大的节约了获客成本,这种公共属性的应用功能还带有公益属性,还能够提高平台的公信力和用户好感,这种潜在的商业利益正是此类产品开发的本质驱动力。


这其实是一种新的趋势,由商业平台孵化出公共服务产品,近乎免费的供社会使用,从而获得用户,在此基础上再逐渐获得商业回报。微信也好,钉钉等移动办公平台也好,都是如此。他们提供了社会的基础设施,也就是先创造社会价值,再考虑商业价值。商业价值的本质也是社会价值,对于社会的有用性程度,决定了一款产品和一个企业的未来。当然在初期其要付出的成本自然是极大的,但是获得大量用户所可能获得的商业价值更大、更长久。


而从实际效果来看,一定程度上商业化基础设施的开发和应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公共管理功能的不足。比如我们一直抱怨的诚信体系问题,阿里没有抱怨而是造了一个支付宝直接解决问题,并逐渐长出了芝麻信用这些功能,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社会信用体系,并为自己网络贷款提供信用支撑。随着阿里系企业的壮大,以及与阿里合作的企业、国家的增多,这个信用体系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而且支付宝还和微信支付还一起解决了移动支付的问题,为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了最基础的商业设施和金融通道。而电商的繁荣又催生了现在的物流行业。这些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着基础。而微信本身也是解决短信的缺点而产生的,这款应用已经成为社交联系的基础,而它却是免费的。这些就像水和电一样须臾不可分离的公共服务产品对用户来说几乎都是免费的。


就像健康码一样,它们都是免费的公共产品,是社会管理运行的一部分。但它们几乎都不是从公共部门原发的。事实上是商业组织在孵化公共产品,这些公共产品其实是与新的技术结合得更紧密的社会运行规则和社会组织规则。而商业组织实际上是在通过公众对这些规则的使用而获得潜在而巨大的利益。正是这种潜在而巨大的利益,才能够支撑商业组织不断的研发、优化这些公共产品。事实上,健康码这款产品并不是提前布局的,是在疫情之后的应急创新。


大年初四的时候,阿里一个产品经理有了个点子,在老家把衣柜改造成办公桌写出的demo,随后通过公司灵活的组织方式开始动员。有的程序员的老家在农村,家里信号不好,要到户外上网,上网之前还先要用木头生一堆火。有些停电了是用发电机给手机充电再进行联系。产品思路逐渐成型之后,又能够短时间调集最优秀的程序员进行集中开发,而后勤保障就和双十一的水平一样,这个产品背后是庞大的组织协同和技术支撑。而最重要是从创意到巨大资源投入的决策和运作机制。这些机制是目前公共部门很难做到的,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样的。埃隆·马斯克在从NASA招揽人才时就说了一句话,我们这里不开会。这就是机制上的差别。我们不是说一定要将让公共组织培养出这种能力,但是至少应该学会取长补短,并能够以开放性的思维吸收包容这些商业化公共产品,并为我所用,实现共治。


这些公共产品就是在促进社会运行能力的提升,甚至是应对危机能力的提升。不仅是政府在帮助市场进行调节,市场也在通过无形之手,帮助政府完善治理。市场-政府这种双循环,正在成为驱动今天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我们要看到商业化公共平台也是社会治理能力的一部分,开放性、包容性、自组织,将商业化公共产品与政府型公共产品有机结合,应该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趋势。


推荐阅读


1. 我们为什么想上班?


2. 请收起优越感


3. 怀念堵车


4. 建议在1月23日武汉封城日设立国际防疫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