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趣的台湾社会学系列之二】台湾近十年来公共社会学书单:劳工/贫困/教育……

马盖先 Sociological理论大缸 2019-09-03

按:昨天发了《系列之一》,《做有意思的社会学硕士毕业论文!》(见页底链接),有幸得到马盖先同学的关注,并赐稿见下。感谢!    


台湾社会学系列之近十年来的公共社会学书单

 

马盖先笔名)

 

这篇想推荐近十年来,台湾公共社会学界比较关注的书籍,以阶级、劳工、性别、教育为主。这些其中,有由学术论文改编的公共书籍、有反映社会议题的专书、还有学术书籍。

 

一、 由硕士论文改编的公共书籍:

 

台湾社会学界一直有公共社会学的传统,即关注社会议题,并将这些议题以通俗文章、座谈等方式分享给社会大众,譬如《巷仔口社会学》、《芭乐人类学》系列,“巷仔口”在台语的意思是巷弄、街边,这个隐喻是指把人文社科中艰涩难懂的理论和宣称用通俗易懂的、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出来。前几天推送的文章已经初步展现了台湾社会学硕士论文关注议题的广度,大家可能会发现,这些论文的主题大多和一般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的,这是台湾社会学硕士论文的特色之一(相较于大陆来说)。这一特色也很大程度受到本地社会学老师以及出版社的支持,例如群学出版社长期与硕士生合作出版他们的硕士论文,而老师在指导学生时也较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硕论改写为公共书籍。

当然,要将硕论改写为公共书籍的重要前提是论文本身质量过硬,甚至不亚于博士班的水平。这就涉及到另一个有趣的问题,台湾社会学界对硕论的要求和期待是否过高?

这一疑问是基于我们对亚洲其他地区社会学硕士阶段的比较,普遍来说,硕士阶段一般被认为是过渡阶段,因此,大陆社会学界硕士论文不太会有以学术为标准硬性要求(当然我也听过有老师认为学生的硕论水平未达标而希望其延期毕业的,但这是因为该学生有志于从事学术,老师因此要求严格,更何况,这种情况本身就不占多数);而香港硕士分为Master和Mphil两种,前者一年制,就业导向,后者提供奖学金,学术导向,这样的区分要求学生进入硕士阶段就有相对明确的规划。

总的来说,台湾社会学界平均毕业年限在亚洲地区都属偏高,譬如台大社会学系硕士毕业年限平均在3.7年,而以上对台湾社会学界的概描也较偏向台大、清大等北部名校,或许南部或其他学校也有特别的经验,欢迎各位补充,这一部分,我想强调倒是,对该社会的社会学学科发展和教育方式本身也是公共社会学中有趣的议题之一,不过这并非本篇重点,暂不详细展开。

这一部分先推荐三本最近几年比较有话题性的由硕论改编的公共书籍

 

1. 《制造低收入户》:洪伯勋 (2010)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309399/ 

这本书是由台大社会所的学生的硕论改变而来(指导老师:台大社会系刘华真老师)。硕论:《制造低收入户-乡愿福利国家之社会救助官僚实作》。这本书讲的是,台湾的低收入户如何被官僚“遗忘”,它想挑战一个经验迷思:其实台湾的低收入户人数并非如政府宣称的那样少,它是被建构出来的。

 


2. 《成为他自己:全人,给未来世代的乌托邦教育》:刘若凡(2015)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577301/ 

这本书也是由台大社会所学生的硕论改变而来(指导老师:台大社会系林国明老师、国立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谢小岑老师)。硕论:《运动中的另类学校:学校变革的组织分析》它以台湾一个另类学校为经验案例(本书的另类学校——全人中学是指一群家长为了反对应试化教育而成立一所没有考试制度的学校)。这本书想说,家长如何身体力行进行教育改革,以求让孩子们摆脱考试竞争、追求自由的教育环境。

这是作者访谈:http://okapi.books.com.tw/article/8164 

 


3. 《静寂工人》:魏明毅(2016)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895203/ 

清大(国立清华大学)人类所硕士生以民族志的深描,展示码头工人的工作与生活(指导老师:国立清华大学人类学系李威宜老师)。硕论:《基隆码头工人:货船 、情感及其社会生活》。这本书以解答“基隆码头工人的自杀现象”为起因,进而进入这群工人的生命叙事,解释在新自由主义情境下,码头工人如何落入不稳定工作的泥沼,进而影响他们的生活与工人文化。

此为作者采访:http://okapi.books.com.tw/article/9174 

 


 

二、 反映社会议题的专书(偏文学性):

 

接下来,我想推荐几本偏文学性的社会书籍。

 

4. 《做工的人》:林立青(2017)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974774/ 

这本书是今年初出版的,反响非常大,半个月内已经再版五六次。反响之大的原因之一是,作者的身份——工地监工。读者们都很好奇,监工——一个看似压榨底层工人的管理者——写出来的工人阶级会是什么样?他自己的立场该如何摆放?林立青大学毕业后,在工地从事监工工作,他将工地工人生活的日常写下来,试图展现台湾建筑工人的众生相,也想探索工人阶级如何作为“人”被尊重。吊诡的是,虽然作者宣称这本书想要探讨工人阶级被尊重的可能性,在新书发布会上,来给林立青捧场的工人们在Q&A环节均清一色地苦口婆心劝说读者们不要从事工人工作、而要努力向上流动。若林立青真像书中所书写的那样想要展现阶级不公、呈现工人尊严,当时他听到这番话,可能也有点唏嘘吧。

这是对《做工的人》的书评之一: http://chuansong.me/n/1818418151730 

 


5. 《我们》:顾玉玲(2008)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268044/ 

这本书有点久远。作为展示台湾工人阶级的公共书籍,我一直觉得这本书兼具文学性和可读性。作者顾玉玲书写此书时,是TIWA(台湾国际劳动协会:以帮助从菲律宾、越南、印尼而到台湾的外劳适应本地、阶级劳资冲突、提供文化服务的NGO)的工作人员,这本书的主要叙述对象是一群由印尼、菲律宾迁移而来的外籍劳工,她们大多为女性、从事本地的家务劳工工作。与一般工作场所不同的是,家务工作由于发生于雇主家中,打破公私领域的界限,而外籍女性移工在这样的场景下工作,其不仅面临着缺乏私密的工作空间,由于其照顾工作的本质也可能承担情绪劳动的额外付出,甚至有可能遭受墙内暴力。本书重点在于揭示外劳、尤其是女性外劳在雇主地遭受的工作和生活的不公,涉及阶级、迁移、性别、文化等面向。

 

 

三、 学术专书

 

6. 《家庭优势》:Annette Lareau(2015)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427296/ 

《不平等的童年》作者Lareau的另一经典书籍,在大陆已有出版,讲述阶级不平等如何在在不同文化资本的父母的亲职活动中再制。不过我推荐的这一版本特别之处是序言,其中除了点出本研究在阶级、亲职、教育方面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与台湾的阶级不平等做连结,试图在西方之眼之外,展示亚洲的亲职教育与阶级不平等之间更复杂的关系。

 


7. 《我的凉山兄弟》:刘绍华(2013)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0562311/ 

这本书刚出版反响很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本书的议题很新鲜。本书是中研院人类所研究员刘老师在四川凉山,对艾滋病患者与相关人员进行的民族志研究,其书写方式十分易读且扣人心弦。尽管本地老师或者学生对这本书的评价都很高,我也听到一些质疑,譬如,有评论认为本书试图用“威权”解释中国现象,太过聚焦于政治环境,而可能忽略其他根植于中国的文化内核。这一批评,也是台湾的“中国研究”经常会受到的质疑。有趣的是,会用“威权解释一切”的说法来质疑这本书的人,基本上均是大陆人,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这些研究确实带有台湾的意识形态偏见?还是大陆insider对本社会的现象太过习以为常而没有与尝试断裂、因而质疑这些研究太过武断?也或许,二者皆有吧。

 


8.《港都百工图:商品拜物教的实践与逆转》:谢国雄(2013)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1544359/ 

清大人社院老师兼中研院研究院谢国雄老师的专长是劳动。其最为人所知的作品是《纯劳动》,展现台湾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劳动体制。《港都》是作者台湾劳动研究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前两部一次是《纯劳动》和《茶乡社会志》。这本书聚焦在台湾工人阶级如何回应资本主义这一问题上。这本书比较全面地展示台湾劳动者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

 


四、 一些“特别”的小书

 

9. 《计时赶工的霸权体制》:彭昉(2007)

这是由作者硕士论文改编而来的期刊论文,发表于《台湾社会学》第十四期。硕论:《宿舍、食堂与工作现场:珠三角工人的日常生活与生产政治》(指导老师:国立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吴介民老师)。我会想推荐这篇文章,不仅是因为该研究关注广东工厂的劳动体制,还因为作为学术文章,这篇小文的书写方式实在很特别。我在附档上传了该文,或许老师已经读过这篇文章了。彭昉是清大社会所中国研究的硕士生该研究中心每年会补助学生到中国大陆进行田野扎根,当时还是硕士生的作者在广东的工厂做工人,发现该厂的工人无意识地进行“赶工游戏”,此现象完全与李静君等人对工厂体制的描写截然相反。为了在理论上回应劳动体制的特殊性,也为了在经验上回答工人的赶工意图,彭昉进行田野研究并驻写成书。

 

由于我个人关心议题在阶级、劳工、性别、教育、微观政治,以上的推荐书籍不免局限于我的个人兴趣和有限的精力而忽略更多好书,欢迎有心之士不吝赐教、继续补充。

 

(Sociological理论大缸第122期)



感谢马盖先同学赐稿呀!

欢迎其他在台湾读书或交换的陆台生朋友,推荐台湾社会学各种有意思的读物。

 

链接:

第120期 【有趣的台湾社会学系列之一】做有意思的社会学硕士毕业论文!爱情、电影、网游……

 

 

——台湾社会学合辑


从历史社会学进入”费孝通+们”:世界体系式传记的陈达与流亡叙事的龙冠海


本土博士生如何出版英语专著?—万毓泽老师的经验


郑作彧:迈向批判经验的时间生态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