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小雨目前知道的这类社会、心理学家有哪些?
Q:
Amir Goldberg (Stanford)
Michael W. Kraus (Yale)
Sameer B. Srivastava (UC Berkeley)
Nicole M.Stephens (Northwestern)
……
(老师们都有个人网站哈,搜名字就出来了。)
A: 这类商学院有什么特点?
Q:
顶级:心理学、社会学对商学院看中的组织研究用处虽大,但是愿意支持基础研究的商学院也并不在多数。所以能看到有关于organizational science /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博士项目的商学院在美国也并不在多数。这一点从以上列出来的学者隶属的学校也能看得出来。
钱多:商学院本来就有钱,不过要是还得支撑学者自己的基础研究实验室,钱就更得多。
多学科交流:进入商学院的学者大多来自不同学科,经济学、政治科学、组织行为学、政策研究等等。
A:学者的研究有什么特点?
Q:
组织核心,但范围广泛:学者们大多以组织研究为中心,各自从擅长的领域切入进行分析。不过也不是所有的都死守着组织进行研究,也有关心宏大结构或非组织情景的微观互动的基础研究。如果需要在“基础-应用”的光谱上标注的话,学者们大概会分布在光谱的各处,不过光谱的中心朝向是“商业组织”。本次选取的几位,前两位都在偏应用方向,而后两位就更加偏向基础研究。
广取精华,非常高产:曾经推过的一篇文献综述可以算作是这种“集天地之精华”的典范了。为什么阶层固化那么讨人嫌却始终难以消除呢? 高产方面的话大家看看各位学者的CV就懂了。
方法更新快,研究有创意:推过的另一篇也是个代表 水土不是想服就服:文化同化与传递的路径与机制。对数据驱动的研究感兴趣的可以关注Srivatava和Goldberg的研究,以及他们的citations。
A:为什么关注这部分人?
Q:最开始关注是因为自己对阶层文化感兴趣就搜到了Kraus和Stephens等人的研究。后来学networks的时候被Srivastava的一些研究方法折服,一搜发现也是商学院背景的教授,从此开始对这群人感到好奇。
A:为什么Kraus和Stephens所做的社会阶层心理学和社会学的阶层文化研究那么像,却不见彼此交流呢?
Q:我也很想知道啊!Kraus和Stephens提出的class-differentiated mode of self和社会学里的阶层文化资本何其相似。也看到Kraus和Piff的那篇cite了sociology和sociological social psychology的研究,但是也只是为了作证他们的argument。所以究竟是为什么?
后来一个研究citation的老师这样说:学界研究其实无关乎研究内容,而是你在什么圈子里。现在研究综述也没有人把所有有关研究对象的东西都拉来读一遍了,所以所在的圈子暴露给你的信息就变得更加显眼和重要了。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prior citation attention is greater for external citation accumulation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fact that externals adopt later on average than internals.
Lynn, Freda B. 2014
用豆瓣菊老师的话说就是:“研究是极具社交性的”。
A:社会学系里的社会学者怎么看待商学院里的社会学者?
Q:
社会学系的社会学者和商学院的社会学者
社会学系的社会学研究和商学院的社会学研究
开个玩笑。。
小雨说:
关注这一群人其实是因为不喜欢太多专注而忘了bigger picture。学术毕竟还是生产于现有的这个不平等的结构中的,那其结果就会受到结构的左右。作为茫茫学海里的一粒浮萍,小雨表示只敢屈服于结构制约,多看多听多问多打听,以图稍稍活得清醒点。
参考文献:
[1] Lynn, Freda B. 2014. “Diffusing through Disciplines: Insiders, Outsiders, and Socially Influenced Citation Behavior.” Social Forces 93: 355–382. Supplementary File: Appendix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