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四门课的30条零碎笔记
1. 马克思没有写过辩证论的专论,早期批评黑格尔是散论而非专论,比如《哲学的贫困》。
2. 马克思作法是从表现形式中抽象到本质。这与现象学不一样。现象学直接是将二者合一,本质即为表现形式,本质直观。
3. 鲁宾逊故事对马克思的第一层意义:政治经济学上的不可能,在《第一分册》中。第二层意义:劳动时间、价值,共产主义社会是鲁宾逊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资本论》有讨论,但没有谈具体的社会、制度细节。
4. 早期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制度界定的三个文献:马克思《法兰西内战》有讨论。用公社取代国家。列宁《国家与革命》、托洛斯基的《被背叛的革命》
5. the bearers [Trager]: 担纲者。马克思和韦伯爱用
6. 思考无国家的国家议题的一条脉络Arendt - Agamben - Lefort - Castoriadis - Balibar
7. 宪制权 consitued power 一条脉络:从 Spinoza到 Lefort再到 Negri、
8. 马克思和无政府主义的目标没多大区分(反官僚)但方式认同不同。
9. The democratic extremist一文是讨论马克思1842-3年最丰富的一篇。主流说法:青年马克思不用太注意,只要看成熟的就行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出版后,青年马克思受关注但只看1844年这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Kreuznach笔记是马克思较密集处理民主的文献。Miguel Abensour有解读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
10. 在德文里的civil society是bürgerliche Gesellschaft的前一部分既有市民,又有资产阶级的意思。马克思早期用国家这个词,是黑格尔式ideal ,但后来就现实地、从官僚机器角度用。
13. 法国的吕贝尔Maximilien Rubel是首先提出把马克思和马克思学区分出来
12. 马克思开始是支持自由市场,也对魏特林的共产主义不满。所以早期文献显得不够批判资本主义。
13. 只有第1版马恩全集,才有收录给Ruge的书信
14. 马克思的过渡观transitional,见共产党宣言中的10条。Alex Callinicos的《反资本主义宣言》是发展这种过渡性纲领。1848年《共产党宣言》是还没有对帝国主义有反思。
15. 黑格尔从行政权/渐变角度理解国家,马克思从立法权/有意识地改变。克思说的参与,是要参与到立法。多大程度上,行政机关是受到民主控制。巴黎公社的计划,不是后面的指令式计划经济。是由联合的合作社在一起经济民主。因此,对公务员机关,是要按以工会形式自主管理,而不是按原有的层级方式管理
16. 《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的Gewalt被翻译成violence,或暴力。但马克思的Gewalt指的是强制、公权力之类,更适合用force。如果他想用violence,更适合用其它德文词。最早在《共产党宣言》里谈到公共权力会丧失政治性质。在马克思的词里,是丧失压迫性。公共权力,用的是offentlich Gewalt(公共的权力)。
19. Castoriadis认为,《哥达纲领批判》还是从个人角度思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技术和组织形式已经不能再谈是个人的。
20.马克思的危机理论:
"the anarchy of the market" :生产是社会的,但市场调节却是无政府的,没有人为的参与。
"overproduction" :后来发展与凯恩斯结合,考虑到消费力不足。
"the falling rate of profit. " :《资本论》第3卷,使用机器设备比例逐渐高于活劳动,所以不会创造价值(由活劳动衡量)。雇佣活劳动力比例在下降,新价值比例在下降,从而导致利润下降。
21.马克思关于劳动的三个观点
(1)《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是人的类本质
(2)《资本论第3卷》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劳动是痛苦,社会主义是减少工时,增加leisure time/free time
(3)让劳动中有诗的成份
22.Castoriadis取代Kant的道德律令是 Becoming autonomous
23. Castoriadis认为现代把 public/public和public/private两个领域混淆起来了
24. 阿图塞太多东西,很多是他的徒弟来研究的。著名的学生有:Balibar, Baidou
25. 为应对1960-70年代的官僚化的马克思,阿图塞提出了“无主体的过程“,没有本质先在的主体,就没办法用教条的方式来谈:主体是什么,主体该做什么。就不是只有工人才能革命。无主体过程就是:之所以会认识主体,是认识了这个过程,才因此知道主体长什么样。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最后认识主体。主体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实在体。无主体过程会带来一个困扰:任何意识形态都是被建构过程,主体就是意识形态召唤的幻像。一个主体如果没有自己的意识,那么如何确定他愿意做一个革命的主体?
26. 不断分散和无法命名的主体,就是阿图塞留下的大问题:如何实现好的政治行动?
27. 巴迪乌最担心的是这个发散的主体,如何成为收敛的状态,又不成为极权的状态?巴迪乌用数学拓扑学的方式解决这个事情。不可预测的事情是一个主体上的困扰。革命是让不可见、不可数的主体有被命名的可能性,成为一个新主体的状态,就必须受到其它各种命名的挑战,使得它同时又是发散又是收敛的。一种是拒绝被现有主体所收编:是减法。因此,成为不可命名者。这是第一次作为主体。但如果只是在减法之中,只是在飘移之中的减法,就是回到阿图塞。第二次,就是把这些减法的人,命名,向各种体制进攻,是革命主体。
28. 对于阿图塞留下问题,有四种可能回答
一派是从内部,像福柯分析生命政治;另一派是从外部,像阿甘本分析难民的政治力量
一派是从存在论,像巴迪欧,另一派是从政治经济学分析,像Maurizio Lazzarato和Virno
巴里巴尔、德里达、德勒兹反对内外之分,要让内部更加激进化,就是既内又外了,把内部的范围又扩大了。像巴里巴尔谈的疆域民主化,把公民这个事情更加包含外部而扩大。
29. 《雾月十八》中的遗留问题,是无产阶级出路在哪里。马克思在这个文本中是很悲观的。
30. 当代思考无产阶级革命的几种可能:
第一,不再是马克思说的推翻旧政权,而是“微革命”,而是在各个部位进行改革,不是一次性的大变革方式产生改革。
第二,无产阶级无法再像马克思笔下角色(工人式),但当代再难找到他眼中的无产阶级。比如网红、文创。按马克思的定义,是没有生产工具以出卖劳动力。因此,不再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斗争。
第三,墨菲和拉克劳、Negri, Lazzarato,不把议会当成铁板一块,也是有分裂的和斗争的。像法国的VPA(反资本主义政党),这些受葛兰西脉络影响下,在议会中政治斗争一样。
以上,是2017年-2018年,上了万毓泽老师的《社会学经典》(读《资本论》第1卷,半学期)、《马克思与民主理论》、洪世谦老师的《政治哲学》《从马克思到后马克思主义》(只听了一半)的一些零碎笔记。
萬毓澤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博士,現為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主要學術興趣為社會理論、社會科學哲學、政治社會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當代歐陸政治與社會思想、社會科學翻譯研究。著有專書Reframing the Social: Emergentist Systemism and Social Theory(Ashgate, 2011)及多篇中外文論文,另有多部譯作。曾獲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2011)、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2013)。洪世謙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哲學博士,現為中山大學哲學所副教授,學術專長: 政治哲學、當代法國哲學、德希達、全球化研究、馬克思主義。著有《內在的例外:作為類屬程序的政治主體》《疆界民主化-解構哲學式的思考》等。
(Sociological理论大缸第3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