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党社会学研究综述:从古典传统到当代展望

高行云 社会学理论大缸 2022-06-17


        

作者:高行云


Sociological荐读文章


Mudge, Stephanie L., and Anthony S. Chen. 2014. “Political Parties and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Direction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40(1):305–30. 


来源期刊: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荐读正文


政党的发展,是与民主化、工业化同步的。但是,社会学对于工业、民主的研究,远远多于政党。但是目前政治社会学研究开始了政党研究的复兴。

 

 1 古典传统:马克思与韦伯

 

马克思传统下,将政党和阶级划分等同起来;而韦伯同时从阶级和地位角度看待,将政党看作以追逐权力为导向的理性组织。

Marxian thinkers situated the party as an ideologically laden nexu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equated party oppositions with class opposition. Weberians understood parties as both class- and status-based organizations that, regardless of origins or principles, tended to rationalize around the basic goal of power seeking. 




二者都是从国家——社会关系的角度理解政党,并且将政党看作权威的形式组织。但是,韦伯更看重政党—国家关系,比如政党同样具有国家的权威形式,区分出两种类型——恩庇型政党和意识形态政党(the patronage party and the ideological party),以及政党对于国家组织结构的建设作用。但是马克思更看重的是政党—社会关系。马克思的这个传统中经历了发展比如列宁谈的政党是“先锋队”、葛兰西谈的是要与其它社会团体进行“霸权”斗争,争取群众的支持,产生一些接合(articulation)。正如葛兰西所说:“The masses don’t exist politically, if they are not framed in political parties”。

 

我们可以把这两种传统区分,看成对以问题的不同回答:

Are parties driven by the priorities of a select few or are they channels for expressing the interests of those they purport to represent?

 

To what extent, and under what conditions, do parties impose an ideology on electoral publics, versus facilitating their selfexpression and orienting them toward collectively beneficial ends?

 

Are they a means to revolutionary transformation, or simply a means to state power? I

 

 

 2 综合发展:李普塞特(Seymour Martin Lipset)

 

作为政治学和社会学公认的大师,二战后的李普塞特,借鉴和拓展了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feld)的选举社会学研究,转向更为个人主义、理性选择取向的政党讨论。

 

插播:我在今后的另一篇推送会介绍,李普塞特在1970年代是当红巨星,对政治学和社会学同时影响颇大(有一份评估式统计分析会推送),但是经历了40年代的发展,李普塞特的影响,只在政治学里、对社会学甚微(另一有篇专门的知识社会学家研究)。如果有读者对他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美国社会学界的中生代力将Neil Gross。他正在撰写一本关于李普塞特的专著。Neil Gross自己以前是公务人员,后来又回到学界,他第一本著作是写新实用主义哲学大师罗蒂的传记。

 

首先,他将政党界定为:

alliances in conflicts over policies and value commitments within the larger body politic”

 

其次,他认为在西方的民主政体下已经发生了阶级斗争的民主转化,所以一方面从职业/收入角度测量阶级,另一方面又认为政党斗争也有非阶级因素(如宗教、族群等)。

 

 Party struggle was class struggle, but nonclass social cleavages such as religious belief, ethnic identity, and regional ties were also expressed in party conflict

 

最后是李普塞特对政党政治的趋势判断:freezing of the major party alternatives.



 

 3 个人主义/理性选择取向研究阶级:Anthony Downs (1957)

 

唐斯接着李普塞特选举角度发展的想法,但更进一步:对政党概念化就体现了个体主义方法论的特点,政党被理解为自利取向、以选举为基础的政客,为了解决集体行动和社会选择问题。

parties were understood not as instruments of group struggle but as a “team of politicians whose paramount goal is to win elective office”

 

简单地讲,这种理解下,政党社会学变成“政党竞争的投资理论。”(investment theory of party competition

 

 4 当代政党社会学研究议题

 

政党的社会学在1970和1980年代经历了明显的衰落,转向非政党政治现象,尤其是国家建设和社会运动。如这一期间兴起的历史社会学,就关注民族国家形成议题为主。

 

这些年,政党研究有一些时兴议题,包括:

第一,政党与其它社会团体的联系,比如游说团体、智库、企业。例如,企业的政治献金是这方面重要议题。台湾也有类似的研究,比如

 

李宗榮, 2016, “企業權力與民主:台灣企業集團2008年立委選舉的政治獻金分析”, 台灣社會學, 31, 99-139.

 

第二,政党背后的社会不平等

由于各个政党代表不同的社会基础,因此对于社会事件、不同选民的回应是不一样的。例如在美国的研究,L.M. Bartels的《Unequal Democracy》一书,就探讨为什么共和党对中下层选民回应更迟钝,但对富有的选民回应更积极。

 

第三,运动与政党

社会运动与政党的议题是纠葛在一起的。正如Jack Goldstone早指出,社会运动形成了政党。因此,如何的政党更加社会运动化,而社会运动主张(尤其是和再分配相关时)会导致福利国家产生压力,要求在任/在野的政党予以回应。

 

第四,政党和国家建设

作为非政党的政治社会学领域,国家建设是当前热点,但二者也有交叉。例如,我挺喜欢的学者\伯克利社会学系教授Dylan Riley就研究法西斯政党:20世纪上半叶,为什么意大利组建了法西斯政党和和相关国家政体,但印度却转向非暴力、反法西斯的政党?这和意大利是自下而上、社会发起的政党有关;而印度却是由英国殖民者导向,给精英们以替代性目标了。

 

 5 政党社会学的议题展望

有三个议题值得再研究

第一,政党黑匣子

有学者就批判我们多在研究政党周围的零碎,但却不研究政党本身。因此,政党内部组织——权力如何分配?领导人和精英的自由裁量权?等等,我们都还不知道。因此,作者特别建议学界从网络分析、政治民族志、组织社会学角度再多多分析。

第二,政党的衰落和转型

政党制度已经十分稳定(如美国的两党制),但政党的时间性——如何衰落与转型,却值得研究。正如台湾的政党里,宋楚瑜的政党在衰落,而国民党努力转型走出列宁式政党阴影。

第三,政党的文化社会学

“党建”也是社会学议题呀!政党如何形塑了公民文化?政党如何利用象征符码动员社会力量等等。以前往太偏向经济与政治,反而对文化方面了解不足。




 

 6  推荐文献:

Archer R. 2008. Why Is There No Labor Party in the United State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 Press.

Alexander JC. 2004. Cultural pragmatics: social performance between ritual and strategy. Sociol. Theory 22(4):527–73.(有中译文)

Downs A. 1957. 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 New York: Prentice Hall.(有中译本)

Goldstone JA, ed. 2003. States, Parties, and Social Movement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 Press.(有中译本)

Lipset SM. 1960 (1981). Political Man: The Social Bases of Politics. Baltimore, MD: Johns Hopkins Univ. Press.(有中译本)






SOC大缸荐文| 这是Soioclogical理论大缸第437期推送


 社会学综述推荐集合


基础设施、民族国家与公民参与:从理论到经验的综述

引多少多新多洋参考文献【述评文章】才能发《社会学研究》?

近6年数据统计

实践理论的文献清单(英国兰卡斯特学派)

如何研究新冠疫情?美国社会学学会和哈佛大学列了参考文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