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引多少多新多洋参考文献【述评文章】才能发《社会学研究》?近6年数据统计

高行云 Sociological理论大缸 2019-09-03


上学时候,喜欢从《社会学研究》和《社会》上看看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有哪些书单。尤其是看一些“喝过洋墨水”的老师或学生很能介绍新颖的题目,深受启发。最近,做了个统计,2010-2016年在《社会学研究》上发表的述评文章,究竟有什么样特点

  1. 每年刊几篇述评?

  2. 真的“喝过洋墨水”的更能发述评吗?

  3. 述评博士/老师哪家强?

  4. 要引多少的中/外的参考文献(述评不就图看搞了哪些文献吗)?

  5. 近10年的中/外参考文献(刊/书)有多少(不就图你评得/引介得新不新吗,跟得紧不紧吗)

  6. 述评也有中西之分吗?(确实咱们一方面把述评看成总结,另一方面又当成引介西学~)

  7. 六年来,有什么变化?

  8. 如果你要投的话,从这些粗糙的数据上,能有点点启发吗?(e.g.要引多少条?)


————————————————————————————


一、每年【刊登几篇】文献述评?

2010年:2

2011年:2

2012年:4

2013年:3

2014年:5

2015年:3

2016年:4

——合计:23篇

 

二、【海归/留学博士生】真的有发表文献述评优势吗?

——23篇中,有11篇的作者有留学背景

——但是,7位博士生(发表时)中,只有2位是本土博士。

 

三、哪个【学校博士】在读生/毕业生最能文献述评?

——北大(3篇)

——CUHK(3篇)

——清华(3篇)

——~~不过,有好几位没统计到博士是哪毕业的。

 

三、哪个【学校博士生+老师】最能文献述评?

——社科院(3篇)

——浙大(2篇)

——CUHK(2篇)

 

四、【最高/少/平均引用】了多少总文献?

——前三: 钱力成、张翮翾(2015):107篇>梁樱(2013):103篇>付敏杰(2016):99篇【最后一篇是中国议题,前二位不是】

——后三:罗锦文(2011):17篇<唐灿(2011):32篇<陈为雷(2013):37篇【前二位均为社科院】

——平均每篇引用:68篇

——剔除“喝过洋墨水的”后的平均值(毕业/在读,也不计读博时联合培养/访问学生,如练宏、吕鹏、苏熠慧;计入徐彬合著,下同):62篇


五、【最高/少/平均引用】了多少中文文献?

——前三:付敏杰(2016):88篇>狄金华、钟涨宝(2014):69篇>纪莺莺(2013):49篇。【他们的研究主题,都是很中国】

——后三:胡安宁(2012):1篇<李钧鹏(2014):2篇<田毅鹏(2012):3篇

——平均:22篇

——剔除“喝过洋墨水的”后的平均值:25篇


六、【最高/少/平均引用】了多少外文文献?

——前三:梁樱(2013):98篇>毛丹、王萍(2014):88篇>苏熠慧(2016):85篇

——后三:陈为雷(2013):1篇<罗锦文(2011):6篇<张海东、石海波、毕婧千(2012):10篇

——平均:45篇

——剔除“喝过洋墨水的”后的平均值:37篇



七、【外文:中文】文献,比例最高/低/平均的是哪些文章?

——前三:胡安宁(2012):50>李钧鹏(2014):33.5>毛丹、王萍(2014):22

——后三:陈为雷(2013):0.03<付敏杰(2016):0.13<张海东、石海波、毕婧千(2012):0.22

——平均比值: 8.25

——剔除“喝过洋墨水的”后的平均比值:4.73

八、【近10年】外文文献,最高/低/平均的是哪些文章?(以发表年为起点,倒排10年,含10年)

——前三:苏熠慧(2016):52篇>孙中伟、徐彬(2014):23篇=胡安宁(2012):23篇

——后三:0篇-罗锦文(2011)=狄金华、钟涨宝(2014)=陈为雷(2013)

         1篇-唐灿(2010)

2篇-付敏杰(2016)

——平均值:13篇

——剔除“喝过洋墨水的”后的平均值:11篇


九、【近10年】外文期刊论文(非专著),最高/低/平均的是哪些文章?

——前三:苏熠慧(2016):28篇>陈忱(2016):22篇=胡安宁(2012):18篇

——后三:0篇-罗锦文(2011)=狄金华、钟涨宝(2014)=陈为雷(2013)=付敏杰(2016)

         1篇-唐灿(2010)

2篇-吴清军(2016)=刘军强(2010)

——平均值:7篇

——剔除“喝过洋墨水的”后的平均值:6篇


十、述评中有【中西之分】吗?

——8篇在标题上便定下来了“西方”、“欧美”国别式字样。

——4篇很“中国”,比如分税制、中国传统农村、NGO。


十一、六年来有变化趋势吗?

由于各年度发表数量不同,我选了12、14、16年,三个年分都发了4篇,等距抽样为准,将各年份的4篇的引用数量累加起来,再跨年比较。


前三个指标是规模测量,述了多大的范围。后两个指标是测量述评的跟踪度,follow老外及时不及时。似乎,我们一边跟着洋人,一边又抓牢本土,所有2016较2012的指标都长了很多。


粗糙的观察结论

1. “中国研究”与其它议题(普遍的、西方的)的分殊十分明显。

——“中国研究”在外文引用上大为减少。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像纪莺莺(2013)和陈为雷(2013)同年发表十分相近主题,只是切入点不同,但文献的中西之别如此之大。(外文文献引用量:46:1)

——因此,与研究者本身也有很强关系。

 

2. CUHK显然是留学生中述评,最为密集的一个境外学校。

 

3. 说是述评,但有些普遍性议题,远远达不到“述评”的平均值,比如唐灿(2010)。

 

4. 有的题目看上去新,但其实参考文献上表示得那么follow,比如刘军强(2010)题 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外文文献达67个,但近10年外文参考文献占外文总数仅为0.13,近10年的外文也只引了2篇期刊论文/非图书。

 

5. 投《社会学研究》述评,可以从以上参考如下:

(1)如果是学生但不是留学博士生,要掂量一下,2014年以来没再发过。当然质量最重要。

(2)喝过洋墨水有优势,但也并未不是海归就不能喝,在家里蹲就照样喝,反而更知道怎么喝洋墨水,比如在5个外文引用情况指标中,苏(2016)(联合培养)有4个能排在前三;毛丹、王萍(2014)也反其道而行,有2个指标能排前三。

(2)选题先考虑中西之别,因为涉及到文献范围完全不同,分裂很强。

(3)人物述评,请三思。6年只发过2篇,但却提供了两极:很本土的许粮光和很洋气的Tilly,在文献引用要也很两极,前者很少不太洋,后者洋得一塌糊涂。

(4)小语种要慎重。只发过1篇日文,其它全是英文/中文为主。当然也和研究者的工作语言有关。

(5)新兴研究领域,会在英文参考文献上表现显著,如苏(2016)的“交叉性”研究。

(6)参考各类引用的平均值/比值。

——参考文献总数的平均值为67篇

——其中,中文22篇,英文47篇,近10年的英文达13篇,近10年的英文期刊论文达7篇。

(Sociological理论大缸第84期)



——相关

第81期中国【社会学和政治学】到底在世界排名多少?看H-index等四指标

第80期【理论论文】引多少/多新/多英文的文献才能发《社会学研究》:12-16年统计

第45期近无内地学者的“Chinese sociology”—澳洲社会学联合会杂志特辑

第39期欢迎硕博士生来《社会》发表理论研究论文



【吕炳强老师赠稿专辑】

第83期如何【精读细剖】ASR的理论论文?再来一次示范!(下)

第82期如何【精读细剖】ASR的理论论文?再来一次示范!(上)

第71期Gorksi(2013)为什么你应去在乎【批判实在论】?(吕炳强译)

第61期 如何【精读细剖】一篇AJS理论文章?来次示范吧!(上部)

第62期 如何【精读细剖】一篇AJS理论文章?来次示范吧!(下部)

第31期 开学季!课程大纲《社会学实践的哲学规章》

第22期 一则秘史:韦伯对统计学的爱恨情仇


——社会学理论教育:

第77期美国青椒发愁【备课】社会学理论课程:9条建议和22页文献

第76期加拿大社会学理论怎么教?286份课纲中的“古/今理论家网络”

第75期德国社会学理论课程怎么教?2418份syllabus中的大家与热题


——美国社会学合辑:

第66期【美国社会学】的“实证范”真的是天生吗?福特主义的“共谋”

第63期历史社会学家真的【不引用】一手档案吗?对32本ASA获奖作品的分析

第62期如何【精读细剖】一篇AJS理论文章?来次示范吧!(下部)

第61期如何【精读细剖】一篇AJS理论文章?来次示范吧!(上部)

第60期百年《美国社会学学报》,只有54篇“历史”论文?!清单。

第51期 活着的美国社会学理论家有三代?关注哪些议题?《ST》主编Emirbayer透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