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历史社会学复印资料(第12期/20年9月):韦伯理论的当代应用
首发时间:2020年10月19日
永久免费
电子月报
2020年9月刊(第12期)
已发送至到各位订阅者的邮箱了。
敬请查收
量化社会学者还用读《自杀论》吗?
社会学理论的自我观察和他人观察,或许会有些不同。可能:自我观察会进入一种理解:“理论是学科基础、所有分支都需要韦伯、涂尔干、舒茨、布迪厄”。但是,他人观察却可能是:“我做组织社会学研究,还有人和韦伯、涂尔干对话吗?当然是和组织生态学、新制度主义、网络学派等自己分支里已有的理论流派对话。”
或许可以这样理解:理论家会自认为自己是学科通用基础,但各分支学者却会隐含地把理论社会学也只是当成组织社会学、文化社会学、政治社会学一样的分支了。
于是,我们会发现一种现象:《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上教的理论家,恐怕从来没有作为你自己经验研究(坐落在各个分支)里的理论框架,更不用提,即使顶尖的社会学刊物里,提及大写的“Father“也多半只是在文献综述里礼貌性引用下。
理论学者自以为是经验学者的”Father“,其实经验学者认为大家都是没有爹的野孩子。
本期的”文与章“专栏,介绍四篇用韦伯理论做当代经验的作品:北欧学者Marte Mangset和Kristin Asdal从精读韦伯出发,提出韦伯没有展 开的一项知识与官僚制关系的探讨:从实践知识/物质转向的角度,理解 财政高官如何进行公文写作并以此再生产官僚体制。香港大学的Paul Joosse是最致力于发展卡里斯玛理论的学者。他的文章分析了川普竞选 过程,发展了韦伯理论中尚缺的追随者视角与互动竞争过程。William Davies居然拿我们只作为政治/学术素养熏陶之作的韦伯”志业“演讲当作 理论出发点,分析政府中经济学家如何在政治与学术之间的平衡与纠结 的过程。捷克学者Dino Numerato以母国这个内陆国家的帆船运动在苏 联解体前后的变迁史,发展祛魅与再魅化关系的多重社会学维度。
本期的”书与人“专栏, 反思我们如何”活用“理论。遗憾的是,我只得更多取借管理学、政治学译作。在方法论方面,国内社会学界近年译作较少也不够系统。国内政治学界译作《过程追踪法》被视为发展中层理论的重要取向。国内管理学界也有系统地推出” IACMR组织与管理研究方法“丛书,多次引进案例研究与理论构建书籍。其中,最新一本为曾荣光的《管理研究哲学》从批判实在论的角度,探讨经验研究中假定、复制等方法论面向的理论意义。《托马斯.库恩》 一书取借”范例推理“及概念变迁角度,对于理解如何学用理论和理论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推荐的是我最有趣的当代社会学家Howard Becker的作品:《社会学窍门》 :典型的象征互动论传统,丰富的经验研究经历,广泛的社会学家 生命与学界观察,会让你在捧腹之笑时也叹为观止!
《理论与历史社会学复印资料》完整PDF版订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