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哈佛商业评论》中的社会学家与社会学研究
文/高行云
尽管《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已经“阉割”了英文原版的一些内容,而且加了一些国内自己采编的内容,但还是有相当的内容品质不错——尤其具有社会学意味。
不妨看看我手上这本2020年4月刊的目录:
1. 聚光灯:推进黑人领导者发展
2. 组织文化:是什么阻碍了女性的晋升之路。
3. 人力资源:打造包容跨性别的人才职场
4. 创新:别再叫它“创新”
——如何用替代的象征符号、促进员工参与与互动?
5. 案例研究:强硬派与实用派的对决
——恶劣的经济环境下工会的话语权有多大?
6. 医疗:管理医疗费最高的患者
——这是讲基层医疗保险问题,如何解决大多数保费只用过5%左右的急重病患问题?
没错!
我们以为——商业杂志是金融、投资、风口、程序员、国家政策解读,或者加点历史人文;
但是《哈佛商业评论》——虽然按商业领域划分了组织文化、供应、战略、人力资源等,但同样交叉到——性别、种族、劳资关系、文化符号等等。
这些不就是我们社会学会关注的吗?
实际上,好些社会学家会在组织管理领域期刊发表,也不少横跨两大领域的社会学家,所以才会被《哈佛商业评论》选刊,比如:
众所周知的格兰诺维特,他有学生Brian Uzzi,现在在杜克大学商学院当教授,专长在人工智能和领导力方向了。同样在这个杜克大学社会学系的Martha Reeves教授,也是该校市场与管理证书项目的主任,专长为女性与组织。
像上面这张图,很多社会学家或培养出来的研究生都到了商学院教书。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当年经济社会学家才会想赶快建立“美国社会学学会的经济社会学分会”,希望能留住这方面人才不再到商学院教书。
2020年10月刊
《打破签约僵局的另一个“策略”》,评论员之一Kirk Hanson是加州圣克拉拉大学组织与社学教授,也同时是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荣誉教授。
2020年8月刊
《学术界活跃族和种族主义对话的安全港》,作Tsedale M.Melaku是CUNY的社会学博士后。
2020年7月刊
有一篇文章,解读了迈阿密大学商学院Cronqvist教授研究。这个文章实在太社会学了:通过考查美国一些CEO的社会经济背景,并通过所在员工诉讼、职业安全标准、员工考核制度等信息,得出结论:出身草根的CEO,更有可能不会善待员工。
这一期也讨论了职场焦虑问题,发表言论的几位声音,也有来自社会工作者。
2020年5月刊
《应对性骚扰问题的项目为何适得其反》,两位作者均是社会学老师。Frank Dobbin是常客了,毕竟他是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研究经济社会学。我们也出过他的中译本著作《打造产业政策》,Alexandra Kalev是在以色列任教的社会学学者。
2020年2月刊
这一期有两篇文章来自社会学毕业生,现均任职于商学院。
《初创企业董事会女性何其少》的第一作者Lauren Rivera是西北大学商学教授,毕业于哈佛大学社会学系。她的博士论文,《出身:不平等的选拔与精英的自我复制》,研究精英高校毕业生如何找工作故事。
《企业文化新分析法》的第二作者Amir Goldberg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专业(2012),导师是著名的组织社会学家 Paul DiMaggio。他现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也在该校社会学系兼任。第三作才Sameer Srivastava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商学院副教授,也在社会学系兼任,并在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都发表过文章。
回到开头的《哈佛商业评论》2020年第4期,有篇文章是:
《是什么阻碍了女性的晋升之路》第一作者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社会系教授Irene Padavic,是她们发表在2020年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上的节录版。
这篇文章指出,原本我们以为职场的性别文化是有什么样的压制机制,但其实不完全是。女性的职场天花板的元凶是“996”文化。这种文化是企业总想对客户过度承诺和过度交付,导致无止尽的加班和出差,结果让女性无法像男性一样,在家庭/工作关系平衡中全力投入工作。毕竟,在“996”文化下,主导的理想员工是:敬业、随时待命。
更可怕的是,男性和女性还产生了无意识的“共谋”。男性也会觉得自己投入作太多、对不起家庭,而职场女性一旦认同这种996文化,也意味着如果想选择退出向上晋升或调至闲职,从而兼顾家庭,也将成为那些没有尽到家庭职责的男性用来自我安慰的补偿方式。
Sociological理论大缸会陆续荐读《哈佛商业评论》中“职场+社会学”研究:
——希望在职场996、但对社会学有兴趣的朋友
——希望学习社会学、但进入职场996的同学,都能够看到商业的社会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