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先看!曾有“小香港”美誉的观澜古墟修缮完成!高清图→
大家期待已久的观澜古墟!
已于近日修缮完成!
百年古墟!风姿再现!
修缮后的观澜古墟
位于观澜河东岸的观澜古墟,也被称为观澜老街,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曾经的观澜古墟,集居住、商业、防御功能于一体,是客家经济社会、传统文化、民间信仰和风俗风情代表性街区,被誉为深圳“四大古墟”之一,繁盛时期曾有“小香港”美誉。
旧时的观澜古墟(历史照片)。
随着时代发展
历经百年风雨侵蚀的观澜古墟逐渐衰败
2019年
为恢复观澜古墟曾经的繁荣
向民众展示近代深圳地区金融商贸
客家传统民俗风情
及岭南客家老墟市建筑样式
龙华区决定对
观澜古墟-贵湖塘老围片区
进行保护性开发
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修缮中的观澜古墟。
观澜古墟
是目前深圳地区十余座古代墟市中
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墟市街区
是最能反映深圳近代社会经济
社会文化、客家民俗风情的实物建筑群
古墟内现存碉楼15座
商铺100多间
客家民居楼和西洋民居楼数百栋
以及澜阁(公益酒家)1栋
公益酒家
据区建筑工务署介绍,该片古建筑群原有142间(栋)、建筑总面积达21073平方米,主要为清朝及民国时期岭南客家风格的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古建筑。古墟核心区建筑由观澜大街、新东街、卖布街等十几条街道与巷道,以及数座碉楼组成。
修缮后的观澜古墟
古墟建筑以清末及民国年间的商铺区、居住区为主体,西临观澜河,河堤上有一株约150年的大榕树,榕树旁建有一座观澜古寺。榕树下原为观澜河码头,商业经贸十分发达,曾经每逢农历一、四、七都有热闹的集会,是当时承接港澳商品经贸连接惠阳及粤北地区的集散地。
修缮后的观澜古墟
据悉
按照保护性开发要求
观澜古墟主要按照
“修旧如旧,保护为主”的原则
进行修缮
一类建筑二、三类建筑
对原建于民国时期、已列入区级文物保护范围的7座碉楼、卖布街1间商铺、澜阁(公益酒家)等10栋总面积1687平方米的一类建筑,采用原建筑工艺进行修复;
对原建于近现代时期的116间总面积14831平方米的商铺二、三类建筑,采用落架大修方式修复;
四类建筑片区水电改造等
对于建于近现代时期的16间总面积4555平方米的多层民宅四类建筑,则进行外立面整治。
同时,对片区实施水电改造、园林景观、标识导向系统等工程建设。
经过修缮后的观澜古墟,青砖灰瓦,重焕新生。
观澜古墟一度繁花似锦,是境外商品进入宝安、惠阳、粤北地区,以及内地商品出口境外的中转地,商铺集中,货品繁多,引领潮流,承载着观澜乃至深圳的历史记忆。
据区建筑工务署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尽可能恢复观澜古墟原貌,依据《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修缮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派出有文物工程修缮经验的项目主管、施工技术人员及工艺技术熟练的班组工人进行施工,所有工人进场均进行安全教育及技术交底,接受设计主管、业主、监理等单位的现场教育和监督。
值得一提的,是对观澜古墟中的标志性建筑——澜阁(公益酒家)的修缮。该建筑是1938年,华侨万启年先生花费2万两白银修建的仿巴洛克风格西洋建筑。2009年为修建观澜古寺,澜阁被整体平移43米,这在深圳历史上为第一次,被称为深圳“第一移”。
区建筑工务署在修缮该建筑时,不仅真实呈现了澜阁原本风貌,还修建了展示区域,向大家展示当年澜阁是如何被平移的。
据悉,
经过此次保护性开发,
观澜古墟将引入运营单位,
进行商业运营,
展示其蕴含文化,重现往日风貌。
同时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传承深圳历史文化,
提升城市魅力。
看完是不是迫不及待想去走走呀?
评论区唠唠~
往期回顾
你们关注的深圳市第二十六高级中学,最新进度来了!
龙华区又一重磅枢纽交通详细规划来啦!地点就在......
龙华区首个“工业上楼”项目开工建设!
来源丨宝安日报·龙华新闻
记者丨金璐/文 陈建华/图
通讯员丨黄骏帆 张佳如
编辑丨林淼毅
责编丨胡昊 吴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