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编:苹果树 2018-06-01



中国人第一次知道地球是圆的



     1606年冬季,北京一座叫“南堂"的天主教堂内,已是知名学者的徐光启每晚都与一个外国传教士在一起交流,他们并不谈论天主教的教义,也不探讨中国的思想文化,而是为了翻译一本科学著作在忙碌着,这本书就是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传教士负责教会徐光启书中的内容,而徐光启绞尽脑汁想出对应的中文,这注定成为一次伟大的合作。

    四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享用这次合作所带来的成果,我们熟悉的点、线、面、三角形、平行线、几何、直角、锐角、钝角这些几何词汇都是在这一次合作中被创造出来的。这名传教士叫利玛窦,一位意大利籍天主教的神父,他为中国人打开了视野。因为他的到来,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机械钟表、油画,第一次听到了西方音乐,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到来,当时西方的许多科学技术被介绍到中国,中国人第一次知道地球是圆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536htls2y&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利玛窦




中国第一部英汉字典



      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受到伦敦传道会的指示前往中国学习汉语编纂英汉字典,并且将圣经翻译成汉语。1807年,马礼逊独自一人踏上广州的土地后,发现学习汉语是一件极具风险的苦差。清政府禁止洋人学习汉语,当地人只能偷偷地给他授课或是充当助手。为了避免牢狱之灾,有的助手随身携带用以自尽的毒药。压力同时还来自窘迫的生活,来广州传教学习汉语的马礼逊并无谋生手段,伦敦会给的钱又不够用,因此租住在一个废弃的法国人的仓库里。

      在如此糟糕的条件下,他每天学习14至16个小时,健康状况一度恶化,连拿笔的力气都没有。1815年,《华英字典》第一部分《字典》的第一卷在澳门出版,汉英对照、按部首排列,余下两卷分别于1822年、1823年印制。中国因此输入了第一台现代化的印刷机,产生了第一个现代印刷出版机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1898ac29m&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马礼逊



 

中国第一所西医医院



       美国传教士伯驾于1835年在广州十三行新豆栏创办“眼科医院”,又称“新豆栏医局”。伯驾将眼科、麻醉科的技术带入中国,中国首例西医手术、中国首例眼科手术、中国最早的乙醚麻醉术、氯仿麻醉术、病理解剖术都是在这所医院施行。1840年4月林则徐在该医院的病历是中国现存最早西医病历。伯驾将西方医疗技术带到了中国,他被誉为“用柳叶刀(即手术刀)传福音”。他是
中国现代医学的奠基人。

      1855年,美国传教士嘉约翰接管了广州眼科诊所,1856年,诊所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被焚毁。次年,嘉约翰返美,入费城杰斐逊医学院进修,并四处为重建广州眼科诊所筹款,购置了一批新的医疗器械。1858年年底,嘉约翰携新婚妻子回到广州,重建眼科医院,1859年1月开业,正式命名为博济医院。嘉约翰自任院长长达44年。1898年,嘉约翰在广州建立了第一所精神病医院,还设立了西医学校,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西医大夫。一生为70多万名患者治疗,做过近5万次手术,培养了150名西医,编译医学书籍34种。1887年,孙中山进入博济医学院学习,这所医院现在叫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1835年,伯驾在广州建立眼科医局



中国第一份中文期刊



       1833年8月1日,德国传教士郭实腊在广州创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郭实腊说:“这个月刊是为了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楚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刊物不必谈论政治,也不要在任何方面使用粗鲁的语言去激怒他们。这里有一个较为巧妙的表明我们并非‘蛮夷’的途径,这就是编者采用摆事实的方法,让中国人确信,他们需要向我们学习的东西还是很多的。”



图:郭实腊




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报刊



       1870年,英国宣教士李提摩太来华,创办当时影响巨大的广学会,出版《万国公报》,宣教士林乐知担任主编。维新变法的领袖康有为是《万国公报》的忠实读者,他参加过该报在1894年举办的征文,康有为说,我信仰维新,主要归功于宣教士李提摩太和林乐知的著作。另一位维新变法领袖梁启超曾经担任李提摩太的私人秘书,他有一份推荐给中国人的西学书目表,其中基督教广学出版物二十二种,首选为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揽要》和林乐知主编的《万国公报》。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当时交由万国公报发表,可见这份报刊影响之大。


图:李提摩太




中国第一本国际法



        在1858年与1860年所谓的“英法联军之虞“,丁韪良跟着美国公使在天津与北京谈判,他是美国公使谈判的翻译官,在谈判过程当中,他发现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法,接受绝对不应该接受的,拒绝绝对不应该拒绝的。譬如说,领事裁判权,这是丧权辱国的大条款,中国人很快就接受了。中国人说,很简单啊,自古以来华夷分治,华人管华人,夷人管夷人,所以领事裁判就同意了,丁韪良急得跳脚没用。可是,他觉得中国人最该接受的,比如说两国互派大使建立外交官系,这个是太好了,但是中国人坚决不同意,为什么呢?中国人觉得夷人其貌不扬,入京有碍观瞻。丁韪良心想这怎么得了?

       后来,丁韪良回美国去专攻国际法,取得国际法的博士学位后,他开始翻译国际法给中国。他觉得中国人如果不懂国际法,跟外国人交往一定会吃大亏。中国国际法的开端就是丁韪良,第一本国际法的书就是丁韪良写出来的。他觉得中国需要办好的教育,让中国人能够懂得外国的语文,可以跟外国人交往,彼此了解。所以后来在条约里面就定下来要成立同文馆,希望训练中国的语言人才,他花了很多功夫请了很多老师,包括科技、化学、医学等各个领域的都请来了,但是结果招生没有人来考。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科举考试不会考这些东西。丁韪良觉得,要救中国,要改革中国的考试制度,所以他就开始反对科举考试,后来梁启超康有为跟他很接近,在变法运动中,就把科举考试取消了,这是中国不得了的一件大事。



图:丁韪良




中国第一家公共图书馆 



       1899年,韦棣华从纽约来到了武昌文华书院任教,文华书院是美国基督教圣公会于1871年创办的一所寄宿学校。有过图书馆工作经历的韦棣华很快发现文华校园内图书资料贫乏,教师学生无教学参考书籍,在整个武汉也没有一座可供大众阅读的图书馆。于是她动员教员捐献图书,自己到处搜集并自掏腰包购买书刊,在学校设立了一个小型的图书阅览室。这个小阅览室大受师生欢迎,这使韦棣华认识到,把西方的公共图书馆理念引进中国,并建立一座大型的新式公共图书馆已非常必要。为了加强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和资金筹措,她又专程返回美国就读于纽约普莱特学院、波士顿西蒙斯学院,学习图书馆学。学习之余,她奔走各大学游说,得到哥伦比亚等大学及教会相关人士的大力赞助。

       1903年,带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建设款项,韦棣华回到了武昌文华书院。她买下文华附近的一块叫龚家花园的地皮,并做好了前期建设的准备工作。1905年,文华书院为新的图书馆举行了盛大的奠基开工典礼。1909年5月,在文华书院正式更名为“文华大学”的喜庆日子里,图书馆主体建筑完工,新的图书馆被命名为“文华公书林”,即民众化之公开图书馆,这个文雅诗意的名字,突出了“公”字,强调“公共、开放、公享”的意义。1910年5月16日,文华公书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开放典礼,标志着中国近代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诞生。此后的岁月,为中国图书馆教育培养人才和为文华公书林筹款便是韦棣华的主要工作。

    韦棣华与文华图书馆同呼吸共命运,终生未嫁,至1930年,文华大学开办图书科10周年,共培养了60名毕业生,其中33人在国内图书馆任职,29人任馆长,他们分布在中国10余个省份,在全国最重要的30座图书馆任职。韦棣华 从1899来中国,到1931年病逝于昙华林,将终生心血付与中国图书馆事业。民国总统黎元洪称其为“中国现代图书馆运动之皇后”,段祺瑞则为其题匾“导扬文化”。


图: 韦棣华




中国第一次进入奥运 



      1876年,基督教青年会进入中国,其目标是“发扬基督精神,团结青年同志,养成完美人格,建设完美社会。不但注意个人的灵德,而且还看重体、智、群三方面的提练。基督教青年会引进和推广近代体育项目,包括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棒球、田径、游泳、跳水、体操等。

      1925年,奥运冠军宣教士李爱锐从英国来到天津,指导创建了当时世界一流的民园体育场,引来不少国际大赛。1932,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董事王正廷促成了中国第一个奥运会运动员刘长春参加第十届奥运会。1936年,王正廷任总率领队参加第十一届国际奥运会,共有141人参加。他们从上海坐船出发赴意大利,再转火车,至7月22日方抵达柏林。许多运动员晕船,吐了20多天,到柏林后只休息数天就上场比赛,田径、游泳、篮球、足球、举重、拳击、自行车等选手在预赛时即遭淘汰。


图:李爱锐




是谁唤醒了中国 


  

      当太阳升起来,它照亮的不仅仅是教堂,上帝的使者给中国带来的是世界的光。利玛窦来华,不仅带来了天主教教义,也带来了科学与文化;马礼逊来华,不仅翻译了第一本圣经,也创办了第一所学校,第一家医院,编篡了第一本华英字典。第一所孤儿院,第一所聋哑学校,第一套盲文,第一个戒毒所,第一份报纸,第一个实验室,第一所女学校,第一支球队,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中国许多第一都与宣教士有关,连第一个发现大熊猫的阿尔曼大卫,也是一名法国宣教士。豪不夸张的说,在近代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里,人们都可以发现宣教士尘封的脚印。我们永远不应忘记,中国从蒙昧走向文明,领我们迈出第一步的是上帝的使者宣教士。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55478r7p2&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是谁唤醒了中国



往期经典回顾

是谁教导中国男人把女人也当人看待?

 纪录片:宣教士舍命铸就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百年沧桑历史

 纪录片:宣教士在中国创办现代教育

 山西农大是欧柏林大学宣教士用生命奠基的,山西人知道么?

 欧柏林大学宣教士最后的来信,不忍卒读。。。

 五岁的小萝莉演唱《在基督里有平安》,醉了。。。

 美国宪政的逻辑起点:人类罪的本质




赞赏随意,长按二维码,谢谢支持。



此文资料来源网络收集整理,如有侵权,请留言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