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糖饮料能不能敞开喝?看完这些研究,你就知道了

e药环球 健康榨知机 2022-04-24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糖,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素,不仅为人体提供能量,还能带来“甜”的美妙味道、愉悦感受。但糖吃多了对健康有害,会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等多种疾病风险。

而代糖的出现,似乎帮人们规避了一些糖的危害,又带来了味觉、心理上的感受。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添加了代糖的食物,如无糖饮料等,可以畅饮、放开喝吗?


据一项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Network Open的新研究显示,含有三氯蔗糖(一种代糖)的饮料,可能会增加女性和肥胖人群对食物的渴望和食欲,并不能起到减轻体重的作用。


图片来源:123RF


什么是代糖?


在了解这项研究前,我们先要明白什么是代糖


代糖,属于食品添加剂的一种类型,它们本身不是糖,但是能够产生甜味,让人的大脑感觉甜,可分为营养性甜味剂(有热量)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无热量)。


根据代糖的来源,又可以分为3类:


  • 1)天然植物来源,如从罗汉果中提取的罗汉果苷、甜叶菊中提取的甜菊糖苷、甘草、索马甜等;


  • 2)糖醇,结构和糖相似,算是半天然的糖,如山梨糖醇、木糖醇、甘露糖醇、赤藓糖醇和麦芽酚等;


  • 3)人造甜味剂,如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安赛蜜、纽甜等,这些是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


通常,人造甜味剂的甜度最高,至少是蔗糖的200倍;糖醇的甜度最低,味道和蔗糖相近,甜度是蔗糖的0.7-1.2倍。


图片来源:123RF


新研究是如何开展的


发表于JAMA Network Open的新研究,共纳入了74 名年龄在18-35岁之间的参与者,其中43名(58%)为女性。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23.40岁,体重指数(BMI)在19.18 kg/m2-40.27 kg/m2范围内。


研究共分3次进行。每次研究开始后,已经禁食12小时的参与者被随机分为3组分别饮用300 ml的饮料或水:含蔗糖的饮料、含三氯蔗糖的饮料,以及水。


在饮用饮料或水后:


  • 20分钟左右时,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测量了参与者大脑中负责食欲的区域,在看到汉堡、甜甜圈等高热量食物图片时的激活情况。


  • 第0分钟、10分钟、35分钟和120分钟时,分别收集参与者的血液样本,以测量血糖、血液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酰基-生长素释放肽和瘦素等标志物水平。


  • 第120分钟时,为参与者提供自助餐,以评估其食物食用量


图片来源:123RF


新研究有何发现


调整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结果发现,饮用含有三氯蔗糖的饮料,可能会使一些参与者感到更饥饿


MRI测量显示,女性和肥胖(BMI≥ 30kg/m2)参与者,在饮用含三氯蔗糖的饮料后,大脑中负责食欲的区域,其活动都比饮用含蔗糖饮料时活跃,这意味着食欲增加。


相比于饮用含蔗糖饮料,饮用含三氯蔗糖的饮料后,血液中与饱腹感相关的激素分泌受到抑制,水平下降,如酰基-生长激素释放肽,这意味着饮用含三氯蔗糖的饮料,可能无法有效抑制饥饿感。


此外,相比于饮用了含蔗糖饮料的女性参与者,饮用了含三氯蔗糖饮料的女性参与者,在自助餐中食用了更多的食物。而男性并没有差异。


研究最后指出,与食用蔗糖相比,女性和肥胖者,尤其是肥胖女性,可能对三氯蔗糖更敏感。对于这些人来说,饮用含三氯蔗糖的饮料,可能会让大脑产生饥饿感,吃更多食物,导致更多的卡路里摄入,并不能起到减轻体重的作用。对于女性和肥胖人群来讲,不要把减肥的希望寄托在代糖上,把控总能量摄入并配合运动才是关键。


图片来源:123RF


代糖对健康的影响远不止此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代糖对健康的影响,并未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无害,而是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风险升高相关。


增加糖尿病风险


2019年,一项由哈佛大学领导、涉及近20万参与者、发表于美国糖尿病协会旗下期刊《糖尿病护理》(Diabetes Care)的研究显示,无论是含糖饮料、100%纯果汁、还是代糖饮料,爱喝甜饮料的人都面临着更高的糖尿病风险,喝得越多,风险越高


与摄入量不变的人相比,平均每天多喝至少0.5份(约120ml)甜饮料的人群,在接下来4年中糖尿病风险增加了16%;如果多喝的只是含糖饮料,风险增加9%;如果多喝的是100%果汁,风险增幅还更高,为15%;而多喝人造甜味剂饮料的危害似乎最大,风险增加18%


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2020年,一项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涉及10万多名参与者的研究显示,每天喝少量含糖饮料和人造甜味剂饮料,就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有关


相较于不喝含糖饮料的人群,喝含糖饮料最多(中位数为每天185 ml)的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升高20%;相较于不喝人造甜味剂饮料的人群,喝人造甜味剂饮料最多(中位数为每天176.7 ml)的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32%


图片来源:123RF


增加死亡风险


2019年,一项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涉及45万参与者的研究显示,人造甜味剂饮料增加“折寿”风险


相比于喝人造甜味剂饮料最少(每月少于1杯,约250 ml)的参与者,最常喝人造甜味剂饮料的参与者(每天两杯或更多,≥500 ml),全因死亡风险升高了26%,血液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升高了52%!


影响代谢和神经反应


2020年,一项由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于《细胞》子刊Cell Metabolism的研究显示,当饮用代糖饮料与没有甜味的碳水化合物组成的“套餐”时,会对人的代谢和神经反应有不利影响


在这项研究中,45名健康青年被分为3组,每人在两周时间内喝掉7瓶饮料。第1组所喝饮料加入的是蔗糖;第2组饮料中加入的是同等甜度的三氯蔗糖;第3组饮料中同时加入了三氯蔗糖和麦芽糊精。麦芽糊精不会带来额外的甜味,但作为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与第1组相同的卡路里。


结果显示,第3组参与者的大脑对甜味反应降低,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葡萄糖代谢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变化


图片来源:123RF


小结


总而言之,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代糖,尤其是代糖饮料对健康有益。而且,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提示代糖的潜在健康危害。为促进健康,基于现有研究证据,日常饮食中,不仅应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对于代糖饮料也应加以限制,最好是饮用水,或不含糖、代糖的茶、咖啡、牛奶等

推荐阅读

3个问答,做完就知道该怎么减肥了!

中国加工肉类和鱼类,盐含量有多高?看不懂这张表,当心吃下太多隐藏盐!

吃坚果再添健康益处!3000多中国人研究,与乳腺癌生存期延长有关

肺部查出这类“癌”别怕!不属于恶性肿瘤藏

收藏!这些药物,千万别和你爱吃的食物一起吃!

参考资料

[1] Alexandra G. Yunker, et al.,(2021). Obesity and Sex-Related Associations With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Sucralose vs Sucrose on Appetite and Reward Processing. JAMA Netw Open,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1.26313.

[2] Jean-Philippe Drouin-Chartier, et al., (2019). Changes in Consumption of Sugary Beverages and 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s and Subsequent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Results From Three Large Prospective U.S. Cohorts of Women and Men. Diabetes Care, DOI:10.2337/dc19-0734.

[3] Eloi Chazelas, et al., (2020). Sugary Drinks, Artificially-Sweetened Beverag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NutriNet-Santé Cohort. J Am Coll Cardiol. DOI: 10.1016/j.jacc.2020.08.075.

[4] Jelle Dalenberg et al., (2020)Short-Term Consumption of Sucralose with, but Not without, Carbohydrate ImpairsNeural and Metabolic Sensitivity to Sugar in Humans. Cell Metabolism. DOI: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0.01.014.

[5] Amy Mullee, et al., (2019). Association Between Soft Drink Consumption and Mortality in 10 European Countries. JAMA Intern Med, 10.1001/jamainternmed.2019.2478.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e药环球」微信公众号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欢迎扫码关注e药环球微信公众号,我们为您带来靠谱和前沿的好医新药全球资讯。

 About us 

e药环球 | 药明康德团队打造

点“在看”,分享健康新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