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8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李伟言教授:妇女解放还是未竟事业,必须警惕性别观念的封建化和对女权主义的污名化

宛委別語 2022-08-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教育论衡 Author 李伟言

李伟言教授



作者简介:李伟言,女,吉林双辽人,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

 


从昨天下午到今天中午,有关某地烧烤店性骚扰和施暴事件的消息和文章网络刷屏。先表明一下态度,我坚决反对将此事去性别化。有知名公众号将其定义为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恐怖主义行为,认为该事件的受害者也可能是男性。也有一些人认为这事是女权主义者“别有用心”地炒作性别议题。我当然同意男性也可能是暴力行为的受害者,但同样的结果又不同的原因,这种观点缺少对动机维度的考察,视频显示,加害者的行为明显带有性侵企图,单纯暴力和恐怖主义的定性无疑忽略了动机这一要件。

问题的解决不能止于抓获嫌疑人,虽然这也是极其重要的。

 这一令人发指的行为与落后的性别文化直接相关,这种性别文化的实质是“性别文化的封建化”。在这样的文化中,女性的权益和地位并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那么乐观。

有人会用很多丈夫会把银行卡交给妻子这样的事来证明中国女性地位之高,我在网上就看到过一个视频,一位男士以此为据,在举完工资卡上交妻子的例子后,他很气愤地质问女性,你们女人到底想干什么?实际上,衡量女性地位有多重指标,国际上此类评估指标一般包括四个,经济参与机会、受教育程度、健康与生存、政治赋权。《2020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根据这些标准,中国女性地位排名第106名。

而有些层面的内容是这些指标没有涵盖进去的,我仅以个人观察为据,谈谈我看到的事例,它们可能难以用上述指标来解释,但它们无一不关涉女性人格与尊严,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性别文化中的陈腐因素,看出女性地位上我们存在哪些问题。它们也提示我们,判断女性地位,除了数据性的统计指标外,我们还需要内在的人文标准。


  
先来说对待性骚扰的态度。性骚扰是一种主要针对女性的违法行为。我国性骚扰的司法解决是很少的,除了取证难之外,与陈旧的性别文化观念有很大关系。受害者有罪论、荡妇羞辱的存在,让受害者很难得到舆论的有力支持,以至于很多受害者不敢维权。2020年,国内某大学官网一个专题页面中,发布了一个名为“女生安全攻略”的迎新专题,专题中写道:“不要穿过分暴露的衣裙,不低胸、露腰、露背,防止对他人产生诱惑。” 网友评论说:“如果用‘男性的审视决定了你穿着露出的程度’,那么暴露的界限将会一步步坍缩。”是啊,最后是不是连短袖都不要穿了?虽然初心是好的,但也是对女性的羞辱,因为其实质就是受害者有罪论。这个问题,211大学尚且如此,普通民众何种水准就不用说了。
回到烧烤店事件,被曝光后,各家媒体报道用的是什么措辞?“摸后背被拒”、“交谈”、“搭讪失败”,只有一家报道提及“性骚扰”,但遗憾地用了“未遂”一词,以至于有人愤怒地质问,难道非要摸到胸部和三角区才算吗?如此闪烁其词,模棱两可,把本来罪恶的 “性骚扰”行为模糊化、脱罪化。本该具有公共关切,铁肩担道义的媒体尚且如此,性别文化的陈腐,可见一斑。
再看大众传媒中的相关内容。铺天盖地的美颜美体广告中,少不了没用某产品时被老公嫌弃、用了后“老公看我的眼神变了”之类的宣传。也许有人会说别当真,就是小广告而已。但是广告那么做,不正好证明有群众基础么?某些小品中陈旧的性别文化更是常见,比如直接称再婚女性为“二手货”。
妇女节为观察这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机会。高校打出的条幅标语中,贬损女性人格尊严的话语屡屡爆出,比如“我妈唯一指定人媳妇儿”,“女神温柔又贤惠,美得让人想犯罪”,这些雷人说法是不是简单调侃的事,大家可以细品。


就在去年,湖南湘阴县政府网站公布了一则对某政协委员关于大龄男青年择偶建议的回复,其中倡议广大女青年留在家乡帮助解决当地大龄男青年单身的问题。某博士,据说还是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撰文表示支持,将该倡议“升华”为“暖农村大龄男被窝工程”,不以为丑,不以为耻。“暖被窝”一词,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高,完全不把女性当人。
人工智能时代了,很多人还是有“必须生儿子”的执念,乡村社会文化程度低的人有,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不在少数。哪怕985毕业,生活优越,也可能重男轻女。在他们眼里,有儿子就是人生意义所在。这样的观念下,女性胎儿被通过非法性别筛查人为流掉,这个数字到底有多少,无从求证,但肯定不是个别的一起两起。
家庭暴力十分隐匿,受害人难以得到有效的司法救济。因为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这不过是家务事。即使有司法处置,定罪也很轻。相反,女性因为忍受不了家暴,反抗致对方死亡,量刑却很重,哪怕有的女性眼睛都被施暴者挖掉也是如此,我看过一个这方面的严肃的新闻调查,简直艰于呼吸。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我负责挣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这种豢养主义的爱情观时有耳闻。物质投喂冒充真爱四处招摇撞骗,女性自己也信。他们难以理解,爱情是山与山的相逢,是木棉与橡树的并肩。

丧偶式育儿被用来讽刺那些有了孩子后父亲当甩手掌柜、母亲独自抚育子女的现象。那些男人为什么不承担育儿责任呢?一是他们懒,缺乏责任感,二是因为他们认为女人就是带孩子的,至于女人事业的发展,生命的绽放,他们没有这些概念。
某知名作家写了一部小说,故事中的女人胡蝶在被拐卖,被解救出后因为放不下那个地方又选择了回去。在责怪被拐卖者因为贪钱而没有防范后,他为拐卖行为辩护说:“……从法律角度是不对的,但是如果他不买媳妇,就永远没有媳妇,如果这个村子永远不买媳妇,这个村子就消亡了。”据说他在不同场合多次明确表达对拐卖媳妇这一犯罪行为的同情,这种同情源自于“他认为发达的城市‘夺走’了落后农村男子的女人,所以那些贫穷的光棍没有其他选择,只得采取极端方式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财富’”,女性在他眼里只是一种能帮助男性传宗接代的资源。这些观念够骇人的了,更骇人的是,凭借这个作品,该作家竟然还在顶尖学府斩获了一个文学奖。
还能说中国女性的地位有多高吗?
上述现象反映的正是女性的物化、性化、器具化,这种男女不平等、不尊重女性,不把女性当人的男权文化价值观,是孕育暴力侵犯女性、奴役女性等罪恶行为的温床,是这些罪行长期被漠视的观念根源


这种文化之下,法治进程缓慢也在预料之中。
一国的法治是需要文化教育来支撑的,这种观念之下,会重视普及相关法律吗?会有通过教育去改造性别观念的意识吗?人与自然的关系教育都开始重视了,但是男性与女性之间这一实存又很重要的关系,不会进入到教育的视野,据我所了解,本文中提到的所有这些与女性命运息息相关的话题和现象在课堂中都难觅影踪,鲜少有老师在这方面引导学生的探讨。我们的教育陷入强劲的追逐分数的功利主义中,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关照个体人生幸福这一普惠性的目标被排斥在实然教育目的之外。在这些方面集体无意识,法治又怎么去推进呢?毕竟法治是靠懂得法治、有人文精神的人去建设的。
而法治不彰反过来又强化了这种文化,恶性循环。
性骚扰不成大打出手,这样人神共愤的行为你可以说它极端的个别,但托举起这些极端事件,是一个庞大的文化基底。女性在其中,还没有充分地被视为人。
从根底改变,需要建设法治。让作恶者付出沉重的代价,恶才不会猖狂。当人们普遍对正义的实现不再有信心时,犬儒主义就会盛行,价值翻转和崩塌也就不远。这是一个社会更大的灾难。其实正义是很脆弱的,它需要坚挺的法治时时捍卫。我们必须强化对女性受害者的司法救济,尤其是那些笑话一样的量刑。比如,买一个妇女最高不过三五年,即使落实,也无法偿还受害者以正义。
而作为教育学者,我更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抱以教育的关切,没有教育所进行的观念启蒙,想要问题解决将是沙中建塔。
教育也在文化中,它本身也是文化的构成部分。不良性别文化下教育担起重任无疑是难的,越是如此,我们越需要有意识地尽力地劈开一条路:大学的课堂要探讨性别议题,探讨相关案例,培养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力和判断力,教授学生相关公民行动的知识和技能。中小学的教育需要尽可能地发挥文学影视作品的作用,培植健康的性别观念,进行理性的启蒙,培育公民同情心,引导学生学习爱,学习对女性同胞的苦难不冷漠
邓小平先生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什么是教育的现代化?不能光看硬件和各种“率”,最重要的是看教育教什么,看培养什么样的人。价值观教育是教育现代化所环绕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落到具体的话题上,要让学生关心这片土地,不能灌输几个规则了事。我们现在缺的就是与实际结合、把教育做活的意识,教出来的人,他可以在答卷上考满分,但不会去关怀现实,也没有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在我表达对女性命运的关切时,有人提醒我注意女权主义现在很成问题,他们用“女拳主义”来表达对此的反感。这个我是了解的,在我的相关通识课上,我会引领学生关注和思考中国当下女权主义的种种症候。有一点我也请这些女权主义的反对者注意中国女权主义为何会扭曲,这种扭曲滋生的土壤是什么?比如这些女权主义者为何坚定反婚育,难道与她们耳闻目睹男权文化中种种恶劣现象后产生的厌恶和恐惧无关吗?与她们发觉法律对女性权益与尊严的漠视无关吗?如果我们注意倾听一下她们,会发现,不能说是全部原因,但也非毫无关系。我们实在需要在整体中看问题。我赞同对女权主义也有批判性反思,但坚决反对把女权主义妖魔化。后者在明明是威胁女性安全、侵害女性权益的行为发生时,也通过对女权的污名化来歪曲事件的性质,或稀释罪恶的浓度,这种行为才是真的挑动性别对立。
我不愿意把我的思考称之为女性视角,这不是视角的事,视角是可以选择的,把女性作为人来尊重,关爱,切实地提供女性地位,改变文化中的陋习,这是不容选择的,它是必做的。再者,解放女性其实也是解放男性,当男性不能尊重女性时,男性也没有尊重他自己,他们作为人的人性也是残缺的和被桎梏的
我想要一个正常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男性都能用坚实的臂膀担当道义,人们都笃信公理和正义,所有人都不再忍受不正常,不再对暴行背过身去。在这个世界中,每一个女孩子都笑靥如花,每一个女性都能在自己的家园舒心地生活,没有屈辱与恐惧,没有痛苦和绝望,充实地劳作,欢快地休息。幸福地做母亲、做妻子、做女儿,也做她自己。
倒施加于妇女的沉重压迫写在自五四以来仁人志士的奋斗旗帜上。新中国的成立更是极大地改变了女性命运,男女平等被写进宪法。然而近年来诸多针对女性的暴行一次又一次地说明,妇女解放还是未竟事业。我们必须警惕性别观念重新封建化,让始自百余年前的伟大妇女运动成果毁于我们这代人,除了法律治理之外,以教育建设健康、文明的性别文化势在必行,这也是我们必须反对教育唯分数论的理由,因为这样的教育有把中国社会带回丛林的致命风险。




— END —



近期 荐 

△文明社会的暴力浓度低

△唐山街头最大的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

△男性可以为支持女权主义做到的35件实事

△女生拒绝搭讪遭殴打,是谁的错?



宛委别语闭关半月刚刚解封,宛委小语6月21日解封,欢迎朋友继续关注:

声明:本文由李伟言教授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欢迎转载本公众号原创和编辑文章,转载时请标明出处和宛委别语名片,侵权必究。


您的在看,我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