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脉,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主脉,承载着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生命律动,也串联起中国传统思想学术、文学艺术。了解文脉,就是了解一定时期人们内心的真实情况。“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丹麦] 勃兰兑斯)
在徐晋如看来,“中国文学本质上是中国文士的证道心迹,道不变,文亦不变。中国文脉从《诗》《骚》以降,一直遵循着风雅之道,从未更移。”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士表达自己心中之“道”的方式,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风雅之道”,才能真正理解中国文脉,理解传统文学艺术。《国文课:中国文脉十五讲》就是一部讲透中国文脉的著作。儒家学者、诗文大家徐晋如三十年积淀,从《诗经》讲到明清传奇,梳理中国文脉,重树国文正统。通过十五章的讲述,带领读者重新读懂诗经楚辞、汉赋唐诗,认识屈原李杜,韩柳欧苏。《国文课:中国文脉十五讲》
著名学者龚鹏程作序,
毕飞宇、余世存、马未都、严锋、钱文忠诚挚推荐
“近些年,社会最大的进步,是体会到并承认中国文脉已断,不再如饮狂泉而不自知。所以能发觉目前之杂乱无章、粗鄙无文即由于文脉已断;又因颇为乱象所困,故深感有整治恢复之需。因此,重新调整视阈,了解文脉、接上文脉,既是文学,也是人学。愿读此书者,于此能善体会之,然后顺着徐晋如的讲解去具体理解各时代文学作品即可。”在龚老师看来,梳理中国文脉是本书写作的契机,因此这是一部当机之作。君子豹变,其文蔚也。人需要一些文化,以文化之,化掉鄙俚之气,修身读书,慢慢成为君子。这也是《国文课》一书能给读者带来的一些启发。
此外,毕飞宇、余世存、马未都、严锋、钱文忠也都对本书进行了诚挚推荐。
我极为赞赏徐晋如所作的一项努力,为了最大限度地贴近古典文脉,他一直在填词、写旧体诗、作古文。他另类的、不合时宜的创作在他的《国文课》里呈现了价值——《国文课》洋溢着喜人的体悟,有他的灼见,更有他的会心。——毕飞宇(茅盾文学奖及鲁迅文学奖得主、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
本书是新文化运动以来罕见的里程碑式的著作。中国古典文学及其圣贤才子的精神气象,借助于晋如优雅精当的文字得到了空前的阐发。读者可藉之以重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重新审视中国现当代文学,更重要的,重新打量世道人心及其完善之路。
晋如让文脉这一条看不见的文学金线变得清晰可见,此书不止是晋如苦心孤诣之作,也是一件大功德。因为正是中国文脉使我们古老的文化一直保持着生机,让我们古老民族圆融而健康地成长。
我未曾见一个同时代人,比徐晋如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更执着的追寻、更真挚的热爱、更深切的感悟。这不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文学史,而是他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中国文脉的心路历程。在一个断裂和碎片的时代,徐晋如贯通古今的寻道之旅会给我们带来各种共鸣、启示和激励。
晋如是我的北京大学校友。燕园留下了这位才子身着长衫,长啸短吟,嬉笑怒骂的身影。在我心目中,晋如是传奇。他仿佛并不只属于我们这个时代,而是自由洒脱地来往穿梭于中华千年文脉之中,啜饮着古圣贤酿就的甘露。文学对于晋如,不是课题,不是研究对象,而是生命。晋如直探中华传统文学的本原,进行不受时空所囿的创作,让过去已久的光投射入今世。《国文课》承载了晋如课己课人的苦心孤诣,功德无量,识者珍之。——钱文忠(《百家讲坛》主讲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书中从《诗经》讲到明清传奇,通过体悟中国各经典文体,及各文体之重要作家作品,描画出中国的文脉。作者勇于自信,新见迭出,指出诗古文辞才是中国文学的正脉,风雅是中国文学的根本特征。中国文脉二字可以尽之,曰风雅而已矣。本书是一位中国经典文体的创作者,对中国经典文学的返视内观。”因此本书注定是独特的。书中对几乎所有的经典作品的看法,与时下流行的观点,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不同。“每一次写作,我都要克服内心强烈的忧惧。我很清楚,本书对中国文学的认知,大违于今之学者,也全然逸在普通文学爱好者的期待之外。”这本书用了三年时间写成,但为写这本书徐老师足足准备了三十年。三十年来坚持的文言诗文的创作体悟,都成为本书的积淀。“我忍不住想把我的体悟写出来,好让有志上接中国文脉的读者,懂得存古人之心,行古人之道,阅古人之境。”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史不同,本书对大量的作品进行了解析。清 王时敏杜甫诗意图册
在书中,徐老师以其坚贞的信仰、猛锐的思想、丰沛的感情完成对中国文脉的重接,否定新文化运动以来西方化的中国文学研究。议论新奇正大,说理深刻透彻,凌云健笔,意气纵横。全书不媚众,不煽情,深造自得,特立独行。
书中不止于对经典作品的详细解读,更关注古人的人格和气质。对经过历史淘洗的经典名篇,进行独到精辟的赏析,培养读者审美能力,启发读者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由文章诗词,而进于儒者的精神世界。酣畅淋漓地揭示三千年中国文学的精神主脉,瞻仰文人的生命格调,探寻中国文化脉络。力廓以西方观念研究中国文学之非,重树国文正统。接着是讲屈子,作者勇于自信,提出《离骚》是屈子的证道之作,剖析屈子求道的心迹。在讲到赋时,特别指出司马相如的士人风骨,也顺着第一章《君子之学》的话头,进一步阐发了文学“为己”之义。接着专为《古诗十九首》设了一章,是想说明中国文艺以高古为极则。后世诗家,只取李、杜,其他并非不足观,但因本书只谈文脉,万古江河既不废,其他淮、济、汉、洛,自不必重溯。乐府为文乐合一之体,书中分别讲到乐府诗、词、曲,重视醇雅之美,稍亲风雅。讲到骈文,作者专门为骈文正名,认为“六朝骈文,蔚为文章正宗”。在讲完六朝文的风流蕴藉之后,更是专门一章介绍了有“唐孟子”之称的陆贽,作者认为陆贽的骈文,是中国文章的昆仑泰岱,无人堪与并肩。唐宋八大家讲了其中四家,宋六家仅取欧阳修和苏轼,“我爱重欧苏文章气节,炳焕交辉”。文如其人,最是真实。文赋作得好的人,胸襟、识力、才具、学养缺一不可。辞章最见性情、学识。因此,作者认为,“故国学三大宗,自应以辞章为首。辞章为国学第一大宗,中国文脉实即国学之主脉,故本书亦可名之曰《国学概论》。”三十年来,徐晋如作诗填词,为骈散文,笔耕不辍。以古人之心为我之心,感知中国文脉的沉雄博大。正如毕飞宇所说:“为了最大限度地贴近古典文脉,他一直在填词、写旧体诗、作古文。”“我未曾见一个同时代人,比徐晋如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更执着的追寻、更真挚的热爱、更深切的感悟。”(严锋)与徐老师的所有著作一样,《国文课》充满了极富徐氏风格的个性表达,笔端常带感情,而文气纵横,思想独立不群。书中以情写文,对经典作家有着强烈的同理心,文风汪洋恣肆,解析作品深入透彻,直探本心,读来酣畅淋漓。书中引用韵文,原则是用韵处用句号,非用韵处用逗号,词曲似断非断处,则用顿号;古今异读字,基本做了读音标注,事关音律,现代汉语丢失了太多文字的音韵之美;古书繁体字和现在的简化字常常不能对应,为免混淆,“多馀”之“馀”不作“余”,“一齣戏”之“齣”,也不作“出”,等等。这些都是尽可能地贴近古典文脉。实际上要想真正接上中国文脉,不但要熟悉并熟练掌握繁体字,也要熟知声韵平仄,尤其需要养成文言的思维。本书凝集着徐晋如老师尚雅崇道的文学观,尝试恢复中国古典文学本来面目和价值序列。
《国文课∶中国文脉十五讲》是一部儒家文学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雅文学的历史。
它不止讲了文学,更讲了儒家之道;不止讲了中国古代那些伟大的作家和作品,更讲了他们的人格精神。这是一部讲透中国文脉的著作,书写了中国士人高贵心灵的历史,描绘出风雅中国的壮丽画卷。中国文脉就在那儿,翻开《国文课》,与徐晋如一起重读中国文学经典,探寻中华文化脉络,你一定会体悟到真正的中国文脉。
新书福利
附文字“来,与徐晋如一起重读中国文学经典”分享本条推送至朋友圈,截图发送至后台,将有机会获得图书,名额三位。
即日起至6月30日12:00,均可参与。
— end —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yujiang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