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那年夏天冰冷的湖(6)

2017-03-31 张明东 86年那场青春

感恩青春里有你

点击上面蓝字“86年那场青春”关注我们 


那年夏天冰冷的湖


青春寄语:昨夜星辰,今日晨曦。星辰会陨落,晨曦会消逝。我们也许再也不会见面。但我会记得, 你温馨的光芒曾照亮过我的岁月。我不会忘记那曾经:我喜欢春天的花、夏天的树、秋天的黄昏、冬天的阳光,还有每一天的你。


7


诗没读完,她已心中淌泪,不能自已,于是提笔给他回信。

“我知道你有些难过,我又何尝不是?过去我们都很年轻,少不更事。但这么些年,你应该明白我的想法。很多事情我没处理好,对你造成了压力。我想,如果我们有新的开始,我会更好地处理,更好地面对的。”

“我这么说不是再次催逼你,一切顺其自然。如果有缘,重新开始也会带来美满的结局;如果无缘,保存同乡同学的情谊也是极好的。”

“离开学校,我们都不适应。但你是短暂的,很快就会回到校园;而我是长久的,遥遥无期。如果条件允许,我会争取考研,看能否回到你身边,不一定是作为你的女朋友,只当一个女同学也可以。”

写完信,她闭目思量,自己难道真的就原谅了他?他现在寂寞难耐,想到了我,以后回到学校,还会这样吗?思来想去,不由自主地从抽屉里翻出那个傍晚的照片,石舫、塔影、可爱的自己,还有镜头外的他,对燕园的思念重又浮上心头。

不管怎样,还是努力吧,就把这当成考研的动力。 



时光飞逝,毕业很快要三年了。

周晓早已回到学校,下放锻炼的煎熬已然忘却。校园的生活丰富多彩,同事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尽管比以前念书时复杂得多,但也好过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挣扎。

他与陆凌之间还有联系,第一年多一些,在工厂里的无聊无奈只能靠写信来排解。后面两年信就少了,学校可是自己真正的职场,得全神贯注地打拼。

但他一直没有女朋友,可能是因为陆凌答应他要考回来,也可能是由于一直没碰到合适的。

这天,已跟中科院化学所签了合同的邵勇打电话叫他去一下。

“你什么时候去科学院?”在化学馆前的操场边,周晓关切道。

“毕业典礼后就去报到。”邵勇对相处八年的学校恋恋不舍,“不知道还能不能适应别的环境。”

“毕竟是研究机构,环境跟学校差别应该不大。”周晓鼓励道。

“哦,对了。”邵勇想起来,“给你介绍个女朋友怎样?”

“不了,现在没心思。”周晓摆摆手。

“你还在想那个陆凌?”邵勇诧异到,“当初可是你把她甩了的。”

“她太善良!”周晓有些惭愧,“竟然还能原谅我。”

“可你们之间已经有了伤疤。”邵勇好像有备而来,“就像身上受了伤,伤情可能会好,疤痕却永远留下来,这对未来的相处是有影响的。”

见周晓陷入沉思,邵勇进一步分析:“你们之间的感情基础已经不牢了,留下了很大阴影,那道伤害永远是你们关系更加亲密的障碍。”

“我们也不一定要复合,她对单位也不满意,就是激励她考回来吧!”周晓应道。

“你其实是在同情她,怜悯她。”邵勇不遗余力,“这是不平等的关系,是居高临下的大男子主义。真正平等的是彼此为爱吸引,为爱付出。倘若不喜欢,只是为了尽所谓的责任,那对陆凌反而是不公平的。”

“让我想想。”周晓话语转缓。

“这是我的师妹。”邵勇递上一张照片,“化工系88级的,今年毕业,已被推荐读研。”

“哪里人?”周晓瞅了一眼,觉得还不错。

“天津人!”邵勇学了句天津话,笑道,“你不是一直想找京妹吗?我们家乡话是分不清京妹与津妹的发音的。” 



夏去秋来,秋日的燕园,金黄的银杏,火红的枫叶,加上那常绿的松柏,映衬着油画一般的五彩光芒。

几经努力,陆凌终于考上研究生,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燕园。

她早就想过来,但服务五年的协议就像一个紧箍咒,牢牢地套住了她。数目巨大的违约金是她和她的家庭无法承担的,她只能挺着。好在刻苦复习的同时,也努力工作,得到了单位领导的肯定。最终室主任决定放她一马,只交了很小部分违约金,就给她读研开了绿灯。

在一体前的杨柳下,周晓应约而至。

“四月你来面试,怎么没通知我?”周晓接过陆凌递来的相片袋,很觉遗憾。

“我只能来两天,请不了太多假。”陆凌解释道,“看你信上说很忙,就没打扰你。”

“哦,是这样!”周晓心神不宁,“走走吧。”

“嗯!”陆凌感觉他不是那么振奋,难道自己又做错了什么?

“坐会儿吧!”走到翻尾石鱼前的岸边,恰巧有个空椅。

“确实不该瞒着我!”周晓不像以前那样磨叽了,“这几个月发生了很多事。”

“这也不能怪我呀!”陆凌也不像以前那样脆弱了,“该发生的迟早会发生,跟我来不来没关系。”

两人面对湖面,坐在椅子的两头,默默无语。石鱼在湖水中飘荡,静静地、久久地望着这对曾经的恋人。

“别这样,旁人看着好奇怪。”陆凌拉了拉周晓袖口。

“嗯!”周晓挪近了点儿,把压着的衣角扯出来,陆凌瞅见他手中的文件袋,上面写着一行题目。

“聚四氟乙烯非电复合镀镍镀液的多次再生及它们的镀层性能。”她在心里默念着,聪明至极的她顿时有点儿明白了。

“她是学化学工程的吧!”她的心情很平静,三年来的打磨已使意志很坚强了。

“嗯!我怎么写得出这样的论文?”周晓埋下了头,“她让我帮忙修饰一下文字用语。”

“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她淡淡地吐出几个字。

“今年五月份开始的,”周晓老实交代,像个犯人面对警察,“不过没想到发展神速。”

“谈婚论嫁了?”眼神依然纯净,没有一丁点儿泪花。

“差不多吧!”回答得也很干脆。

“这样对我好像太不公平了吧!”她用故作轻松来掩饰落寞。

“错过了,就差一步。”他虽不敢再归罪于她,但总得找点儿理由。

又是一阵沉默,石鱼不禁瞪眼张望。

“你最终还是落到理科女孩的手里。”陆凌揶揄道。

“文科女孩太奔放,我拿不住。”周晓自嘲道,“学妹是个工科女,更单纯,感情几乎就是一张白纸。”

“正好任你纵横驰骋。”她也不忘提醒下,“别再写诗了,对学妹多说实在话吧。”

他有点儿羞愧:“为一个人只写一首诗,不多的。”

“为几个人都写,那就多了。”她不再相信诗情画意。

“今后怎么打算?”他转移了话题。

“这里已经没什么可留恋了。”她叹道,“准备考托、考G吧,以后出国。”

天快黑了,两人站起身来,整理衣衫。

“照片我留作纪念。”周晓看了看手中厚厚的相片袋,从钱包里掏出一个生肖金币,“送你这个!我也属猴,我妈去年给我的。”

“谢谢!”陆凌漠然地收下。

周晓骑上车赶回清华,陆凌独自围着湖边漫步。

总想留住你匆匆的身影/让我能有片刻的安宁/明知我的梦像那飘忽的风/却把我的心托付在梦中......

远处传来黄格选的歌声《对你的爱越深就越来越心痛》,陆凌顺着歌声寻觅而去,越近歌声越响亮:“总想留住你回眸的笑容/遮住我心忧伤的阴影/明知你的心再也看不懂/却宁愿相信你痴痴等......”

唱歌的学生散了,晚风吹起,陆凌依然坐在石舫的船头。确实,这里已无留恋,再次踏足就当是一场历时三年的备考吧。她掏出那封信,瞥了一眼那首诗的最后几句:

......

别哭  我亲爱的你

今朝落寞不是生死相替

明天守候那份欢聚

你是我永生的唯一

 

她嘴角露出淡淡的一笑,一点点、一点点把信纸撕碎,撒向碧波滚滚的湖水中。天边传来她和周晓最后的对话声:

该到头了吧?”她忽然问道。

什么到头?”

“一切?”

“永远到不了头的。”周晓喃喃道。

“这么说,咱们还有明天?”她凝视着他。

“咱们没有明天,可明天有咱们。”他穿过她的肩,瞭望湖与天的一隙。

 


二十年后。

周晓得知自己被派到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就开始忙碌起来。忙碌的不光是准备材料和行装,还要打听一个人。

没错,他要打听的就是陆凌。听说陆凌后来出国了,又在加州硅谷定居下来,这次可能跟她挨得较近,当然不愿放弃这个机会。几经辗转,好容易找到罗娟,希望她能提供一些信息。过了很久,就在他临出国门时,才接到罗娟的回复。

“她在圣荷西,具体住址不清楚。发给你的Email地址和电话号码是五年前的,换没换也不知道。”罗娟在电话里简单说了下。

“多谢亲同学!”周晓高兴地道了谢。

到斯坦福后,周晓忙碌之余,也不忘联系故人。罗娟留的电话是空号,他只得给陆凌发Email,告诉她自己在这里将长住一年多,有机会的话多联系。没得到回复,又约她周末来学校,地点就在教堂前的雕塑群。

尽管仍然得不到任何回复,周晓还是认真准备着。到了周末,他早早装扮一番,备好礼物。看看时间还早,先乘电梯上到胡佛塔顶,俯瞰美丽的校园全景。然后又穿过西班牙传道堂式风格的黄墙红瓦建筑,来到纪念教堂。里面恰巧有对新人结婚,周晓就没进去,他站在教堂外,仰望拱形门上方精美的基督图画,读着“爱心(LOVE)、信念(FAITH)、希望(HOPE)、慈善(CHARITY)”四字箴言,感慨万千。

一看时间快到了,他赶紧挪到罗丹雕塑群前。左看右看没有人,就欣赏起雕塑来。

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仍然没有人影。周晓已觉无望,但又不甘心。一直捱到天色已暗,才决定放弃等待。

“也许她根本就没收到邮件吧。”他安慰自己道。

又过了一段时间,周晓仍然不肯就此罢休,于是再约见面,这次地点换到了圣荷西市。之所以换地方,是因为他意识到应该算道歉之约,上次却让人家来这里,不够诚恳。这回改在人家地方,算作登门致歉,态度上也就更容易让人接受吧。

没有任何回复,但从邮件发送状况看应该是收到了,只是不确定对方是否陆凌本人。顾不了许多,周晓依然做好准备,而且准备得更充分,礼物也更贵重,同时还带上了当年陆凌留下的照片,有家乡古城的大幅合影,也有那个心碎之夜的最后欢笑,以备共同追忆。为防聊得太晚回不了学校,他还了解了圣荷西当地酒店情况,并带足支付费用。

又是一个周末,他早早起来,赶去坐加州湾区铁路CalTrain,登上开往圣荷西的南线列车,爬到二层找了个窗边的位置坐下。车开了,他心情有些紧张,无心欣赏窗外飞逝的风景。见面后该说什么呢,道歉、问候、展望,什么顺序,孰轻孰重呢?心乱如麻。

到了,他顾不上逛市区,直奔提出的约会地点——市政厅。

站在市政厅前的小型广场,周晓不禁被著名建筑大师理查德·迈耶的设计风格所折服。这座建筑强调面的穿插,讲究纯净的建筑空间和体量,让人有舒适、柔和的感觉,也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坐在广场一边的弧形台阶上,周晓不停地观察周围的动静。车流不断,行人不多,如果她来,是不会看不见彼此的。但她是否会来,是否会放下几十年的爱与恨?他不肯定。

 

“跟你说,我是最痛苦的,她是最幸福的!为什么?因为爱人是痛苦的,被爱才是幸福的。”

 

他想起她曾在一封信里写下的话,信中提到的那个“她”指谁?她怎么知道“她”的存在?周晓百思不得其解,他觉得那首《今夜》,世界上的读者只有一人,也就是他自己。

 

“若你是一株花就应自然地开放,散发一缕芬芳于人间;若你是一株草就应自然地生长,不因是一株草而自卑自叹;若你不过是一阵风则就送来爽快,若好比一只蝶何不翩翩起舞?”

 

这是他在工厂煎熬时,陆凌来信鼓励他的话。彼时她的处境不比自己好,兴许更差,但她还能坦然应对,并关心鼓励一个曾经严重伤害过她的人。想到这里,周晓眼眶有点儿湿润。

过了约定的时间,没有出现熟悉的陌生人。他仍旧纹丝不动,企盼奇迹的出现。时钟又不知走了几圈儿,长久的呆坐,腰酸腿疼,他站一会儿,走一会儿,复又坐下。他不敢喝水,不敢去洗手间,生怕错过那一瞬间,错过机会表述那个迟到二十多年的歉意。

他心里哼起专为这次重逢写的《那些年》:

那些年  我们携手走过的青春

那些年  我们欢喜悲伤的人生

那些年  我们所追逐所放弃的感情

那些年  我们铭记遗忘的瞬间

 

许多年过去  我依然把你驻留

熟悉的诺言  仍然为你等候

许多思绪回来  你依旧伫立心头

陌生的路口  仍见不眠的夜与昼

......

 

手机响了,他放下诗篇,抓起来接听。

“爸爸,你在哪里?”是在加拿大读书的女儿打的,“打你宿舍的电话没人。”

“我在外边,跟朋友一起。”他解释道。

“跟谁在一起呢?有小秘密吗?”孩子俏皮地挤兑他。

“瞎说什么!”周晓有点儿烦,女儿刚读大一,学材料学,跟她妈妈相似。

“不开玩笑了,我们快放春假了。”女儿也不想探究,“带我去迪斯尼、环球影城吧!”

“好的,你什么时候要来,我就安排下。”周晓很着急,“我还有事,回去再说。”

放下电话,周晓站起来,左顾右盼,确认没有错过任何状况。天色已暗,再坐着已容易被夜色淹没,他就来回踱步。走到马路边的旗杆旁,注视着两块巨大的褐色水流斜坡,一层一层的,流水轻轻地抚摸它们的肌肤,上面各有十多块大小不一的青石,镶嵌在各层坡面上。忽然,他发现最下层坡面的一块青石上,放着一个红色荷包,一看就是中国的刺绣工艺品。左右望了望,没有旁人,好奇心促使他捡起荷包,捏在手上硬硬的。

打开荷包,里面露出一块生肖金币,没错,是生肖猴。他诧异至极,捏捏包里还有东西,抠出来一枚纽扣。他不明所以,借着初映的路灯,翻来覆去查看,最终在纽扣背面发现了一个“晓”字。

他终于想起来,曾经有一次拿回陆凌洗好的风衣,发现有一颗纽扣与众不同。他后来问了一下,陆凌解释说是不小心弄丢了,另找了一颗缝上。

“陆凌,陆凌!”他嘴里念叨着,如梦方醒,赶紧跑到马路边,左右张望。没有行人,只有来回穿梭的车辆,车流如织,人已消逝。

他懊悔至极,怎么眼睁睁地就错过了呢?思来想去,自己没有任何疏忽,只有接女儿电话时分了一下心。对,就是那个电话,让她像流星一样闪烁而来,像风一样飘逝而去。

逝去的记忆再也找不回了。

回程中,捧着那个红色荷包,周晓木然呆坐着。窗外的原野往后飞奔,也把他的思绪带到了母校湖畔的夜色。

“假如我们之中谁死了,另一个会难受吗?”他们依偎坐在椅上,她问道。

“活着的人并没有死过,怎么知道死不是一种快乐呢?”

“我是说生者......

“生者不必去考虑死,死都死了,生还要生。”他手搭着她的肩。

在通向宿舍的岔路上,他们停住了。

“往哪儿走?”

“哪儿有黑夜就往哪儿走,走过去就是明天。”他眨眨眼,笑了。 

还有很多夏天

我们会见面吗?



又过了几年,北大86级入学30年全球聚会如期举行,周晓在人群中没有发现陆凌。在下午举行的文艺演出上,“拖拉机群”和“虫洞故事会”作为正反双方辩论“双北家庭”的利与弊,引来全场笑声连连。坐在场下的周晓颇有感触,自己曾无限接近于成为“双北家庭”,如果那样,就可以现身说法了,可惜没有抓住。

同时,大聚中也没发现徐青的身影。

全文完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作者:张明东,北京大学86级图书馆学情报学系。一直坚守北大图书馆,陪着图书化为数据,梦想化为追忆。闲时喜琢磨时政、文史类信息,写点儿小评小诗。


" you only need the light when it's burning low
Only miss the sun when it starts to snow
Only know you love her when you let her go
Only know you've been high when you're feeling low
Only hate the road when you're missing home
Only know you love her when you let her go" 

By Passenger


更多 阅读



那年夏天冰冷的湖 (1) |  86年那场青春

那年夏天冰冷的湖(2)

那年夏天冰冷的湖(3)

那年夏天冰冷的湖(4)

那年夏天冰冷的湖(5)

黄土高坡和亲密爱人

160个小时

漫无目的地快乐着(上)

漫无目的地快乐着(下)



86年那场青春

主编:田淡、张翃 • 法律顾问:贺芳

本期编辑:田淡 

摄影:张明东


版权说明

1、本公众号为北大86级同学交流互动、增进友谊、展示风釆的公益自媒体。

2、凡作者发往本公众号指定征稿邮箱(baliunianncqc@qq.com)的图、文、音像等作品,均视为同意并许可本公众号合法使用;除非与作者或原出版者另有独家许可使用的约定外,本公众号刊载的图、文、音像等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或/和原出版者所有。

3、本公众号欢迎同学、朋友以链接方式完整转发;除本公众号特别注明“不得转载”的内容外,如需转载、引用部分内容,请另行与作者联络取得许可,并注明作者及【本文/图/音像转自公众号“86年那场青春”】的字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