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年来,他们一家流连白云山,寻访奇花异草,如今出书了!

陈淑娴 白云融媒 2020-10-10

有这么一家人,爸爸既喜文学又爱植物,妈妈喜欢与文字游戏,儿子则偏爱用镜头收录美。这一家人从儿子只有两岁半之时,就开始流连于白云山中,走访、寻觅隐匿在山中四处的奇花异木,寻遍花草树木的四时美态,至今业已20个春秋。

白云山。



用20年爬一座山是一段传奇,而更难得的是这家人合力把20年的回忆收录成册,化作春夏秋冬四册的《云山花事经眼录》于近期正式面世了。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教师朱苏权看来,与其说这一段经历是一则传奇故事,让他更加珍惜的是与孩子在云山共度的20年光阴回忆,这部书籍得以出版的最初源头由孩子而起,在他看来更似在诠释亲子教育的生动范本,留一个空间给当下的父母去感悟、去转变。

《云山花事经眼录》于近期正式面世了。

走一场20年的大自然“家庭乐”

       说起20年前爬白云山的初衷,朱苏权说是“被迫上山”。最初有一位挚友特别喜欢待在山中,每回想要探访挚友来一场两三个家庭的相聚,唯一的办法就是上山。久而久之,他发现白云山不是一趟两趟就能走完的,直至三四年后挚友都不再坚持,他们一家还在继续。

朱苏权。



       每逢周末早上9点,夫妻两人带着儿子朱晴鹤,从南门上山,在山上待上12个小时,晚上9点才从西门下山。妈妈潘小娴回忆说,小朱年纪尚小时,为了激励他一路爬上去不放弃,他们往往用山上一家叫做蜜蜂世界里的蜂花茶做诱惑,告诉小朱如果他爬到西门,就奖励他一杯蜂花茶,口味任挑,在这个奖励的助力下,每回小朱都爬完了全程。

        “还记得我们当时特别喜欢待在松涛别院,那里有白兰、构树,我们大人在一旁聊天,分享一周来的琐事,小孩在树下的石板上摊开作业本做作业。”说起那段时光,潘小娴说小孩也未必真在做作业,时而看看花草、时而摘摘果子、时而追追蝴蝶,虽然后来别院荒废了,但这段时光回想起来还是十分美好。

       尽管是同一段路,每一次行走都有不同的风景和收获,而白云山,这座体量巨大、生态体系完整的景区,成了这一家人最青睐的周末“家庭乐”好去处,更是夫妻两人“放养”孩子的池子。在山中,小朱的探险精神被激发了,越是没人走过的难走小路,他偏要走,还能发现大人都未必注意的新事物。有一回,小朱观察到石头缝里有蜜蜂进出,还发现此处有天然蜂巢,为此,他还将此事写成作文,生动而细致地记录观察蜜蜂的整个过程。

置亲情沟通与快乐学习于云山情景中

       无需引导,也不用刻意提醒,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让小朱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独有的观察能力,并将在城市喧嚣中不能发现的美好记录下来,而作为文学教师的爸爸朱苏权则负责为情景添点文学色彩。这一添,孩子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更加深了。

       一次,小朱发现大雨过后树上的水顺着叶子仍流淌不绝,称好比小溪水在往下流。当时朱苏权告诉小朱,这一现象诗人王维早有发现:“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树上水流就好比远处的泉水般倾泻而下。譬如刚下雨后,水流发源处的小溪边云雾缭绕,朱苏权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作解释,几番下来,小朱身在此山中,更深刻地理解到古诗词的“真面目”。

       小朱从小没有上过课外辅导班,夫妻俩一直把白云山这个不可替代的场所当作教育孩子的课外学堂。潘小娴称,小学课本里何其芳写的《秋天》里写道:“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为了让小朱知道“青鳊鱼似的乌桕叶”长什么样,夫妻俩在山上找了许久,终于找到乌桕树,最终给小朱展示了叶子,小朱一下子就理解了其中的韵味。

       爬山,不仅让小朱理解了书中难点,更让他感悟出人生道理。杜牧的《赠别·其一》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常言的豆蔻年华正是出于此,以豆蔻来比喻13岁的青春少女,然而,在山中小朱看到了豆蔻,发现其并不如诗人所描述的那样好看。在母亲的解说下,当时读四年级的小朱在自己的卧室写下“生活是不完美的,梦也是不完美的,只有笔下的文章才是最完美的”。

        朱晴鹤用镜头捕捉花草之美。

镜头中的白云山花草

      当时的小朱已经能够写上万字的科幻小说,还有《千字文》《三字经》等各类古文,小朱都在山中入情入境背下来了。朱苏权称,每回小朱在家里煎熬背不出来的时候,就带他上山,好比《声声慢》只用十来分钟就背下来了,在大自然中他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作为父母也从来不会觉得与孩子沟通难,在大自然的氛围下,他自己就愿意找父母聊天,亲情也在其中得以沟通。 

将20年点滴凝聚成春夏秋冬读本

       就这样,白云山上的一花一草一木既是教育符号,又成了这一家人父母与孩子沟通的链条,这一家也将花草树木附在生活点滴中。小朱是4月初出生的孩子,潘小娴说无忧花是儿子的生命花,小朱离家上大学,每回生日,夫妻两人就到山上看无忧花,拍下照片给儿子发去,这代表着给儿子送去“一生无忧,快乐成长”的祝福。

        “回顾这20年,满满的历史感!”潘小娴说,除了与儿子共渡的美好时光外,还有心底对花草树木由衷的喜爱,仍然记得漫山遍野找发现的第一棵黄花风铃被迁移后的失落和偶然找到的惊喜,还有为了看紫玉盘开花,大雨中抄小路偶遇一只“挡路”的小螃蟹的乐趣,每回去龙虎岗时半路倾盆大雨,但是在不同的路口出来时,发现了找了十几年的瓦松的兴奋……

潘小娴。



       这20年的故事三天两夜也说不完、道不尽,大约五六年前,要把这段经历编撰成书的想法萌生了,并付诸实践。此后,每回爬白云山,朱苏权负责详细记录所见花草的地点、数量、开花时间、结果情况,潘小娴赏花之余记录林间趣事,小朱则负责用镜头收录花草树木的美态。

       近期,这本《云山花事经眼录》正式出版了,春色、夏影、秋韵、冬彩四册记录了128种花草树木。在朱苏权看来,书中只是记录了植物四时的美态,而这20年的爬山经历化作读本,让其感悟最深的是走过的一段亲子教育历程,他说希望以其20年经历,启发当下的父母,善于利用生活中随时可去的场所,带着孩子走出家门,拥抱大自然的美好,在轻松的氛围下沟通亲情,也给予孩子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希望这册亲子教育的生动范本,能够带给都市人一份借鉴。

新闻优选

1. 白云花卉产业每年创下2亿元产值,优秀种花人功不可没!

2.白云山一树三色桃花美得“一塌糊涂”,何不来一睹满园芳容!

3.【行摄白云】惊艳!帽峰山脚藏着一个头陂村,鲜花连片、古屋座座、美食相邀……

 

文|陈淑娴 

图|受访者供图

排版|陈会

(本文由“白云时事”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