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王晓东呼吁投资人:别跟风扎堆,和在一线的科学家建立有机联系
“创新药能不能走过行业周期里的寒冬?我们能否真正走向国际化?能否既满足刚需,又不会受到集采、国谈等政策的影响?”
百济神州创始人王晓东在近日的一场圆桌讨论中,发出了这样的“灵魂三问”。这场讨论出现在第六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H50)年度峰会上。
也是在这几天,连续多家创新药企业的股价大跳水。寒气依旧绵绵不绝,投资界、企业界、科学界在新的行业震荡里,看到了一些沉疴旧疾,也看到了一些转折点和分水岭。
在这场圆桌讨论中,这三方都有自己典型的代表者:王晓东既是企业家也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董家鸿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且是中国精准外科理念的创始人;许小林是华盖资本创始合伙人。
在董家鸿眼中,现在的科研需要强化应用驱动型的研究,从一开始立项,就紧紧把握两个方向——需求牵引和产品导向。而在投资方面,许小林也坦言:“因为投资人的钱都是有时间表的,如果没有应用场景,没有明确导向型的研究,我们投进去就不知道何时能退出来。”
但是科学研究有时候就是“西方不亮东方亮”、“无心插柳柳成荫”,也需要给科学家一定的自由。王晓东也呼吁投资人,要真正地和在一线的科学家建立有机的联系,比如可以去办一张北生所食堂的饭卡,和科研人员多交流。
那么医疗行业走到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研?资本、政策的东风,该如何让医疗产业继续扬帆?
(从左到右依次为:许小林、董家鸿、王晓东)
E.N.D
往期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