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走学森路 | 营员习作:多元风情,大美甘肃

吴凯闻 绿色光年 2022-10-07

钱老奋斗过的大西北,我们出发啦!

重走学森路 | 你记忆中的绿皮火车是什么样的?

重走学森路 | 兰州:中科院和博物馆,干货满满的研学第一日

领略院士风采,且看西北研究院

重走学森路 | 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和被逼疯的漂亮姐姐~

重走学森路 | 莫高窟与嘉峪关,昔日盛世近在眼前


倪欢注:

吴凯闻同学今年16岁,是“重走学森路”夏令营的未成年营员中年龄最大的大哥哥。一路像“监护人”照顾一个也没带家长参营的山东独立小男孩。他虽然话不多,但是一个人文地理迷!谈到甘肃,他很专业地告诉我:塬、墚、峁其实是陕西境内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甘肃省境内的黄土高原特征没有陕西的那么典型。于是,我邀请小吴同学写稿。他结合自己的地理知识和在《中国国家地理》阅读到的内容,整理了这篇文章。


通过在甘肃省的旅行,重走钱学森当年所走过的路,使我初步了解到,甘肃省拥有与东部沿海地区截然不同的自然地理和浓厚底蕴的人文地理。我通过阅读书籍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甘肃省的基本状况吧!


当我面对着一张甘肃省的地图,我正在思考其对中国的意义,不知为什么思维却一下子跳跃到清王朝时期,中国的版图形成今日之规模,是由于清王朝对中国贡献了很多,清王朝真正将新疆、西藏、蒙古这三大区域纳入了中华大一统的版图,并进行了直接、有效、持久的管理,使得满、蒙、汉、回形成统一。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区,东部与陕西省交界固有著名的黄土地貌,西部有沙漠戈壁滩、雪山(祁连山脉)等地形,甘肃省成为中部与西部的过渡区,在这里的年均降水量只有300-860毫米,属于干旱地区,这里的气候特征为过渡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虽然深处内陆,但是在陇南山区与祁连山东段降水较为丰富,原因是受到季风的影响。


                                            

全省干旱缺雨,温差较大,四季气候的特点是:冬季雨雪少,寒冷时间长;春季升温快,冷暖变化大;夏季气温高,降水较集中;秋季降温快,初霜来临早。年平均气温大致为-0.3-14.8℃,略同华北地区,海拔1500米以下的地方年平均气温在8℃以上,海拔2500米以上的年平均低于4℃。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从西北往东南由-11.9~3.8℃,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7.9℃。


由于甘肃省是个狭长的省,东西部气候还是有明显的差异,以上是其平均数据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丝绸之路,正是它连接了西域文明与华夏民族的交流。甘肃省在古时是东方与西方的连接要道,是河西走廊上的枢纽,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在甘肃交汇。从自然地理来讲,甘肃是个非常特殊的区域,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不同的气候,地形条件的复杂地交错在一起,就注定了甘肃汇聚有多副面孔,难以以一个单纯的面貌示人在甘肃,你可以领略到西部大沙漠戈壁滩的干旱荒凉,也可以体会到青藏高原的高冷,还能深切感受到随着季风变化而富有节律的季节更替。这样多层次的自然体会,是很难在中国其他省区同时感受到的。


甘肃被称为中国河西走廊的”枢纽与孵化器”,且不说甘肃东部的陇东黄土高原上周王朝的奠基,甘肃南部陇南山地的秦帝国——这些都与汉民族早期形成有关。也不说西汉时期在河西走廊建立西周,进入现今的新疆。


这些时间都十分久远,我们从清代甘肃建省说起。有清以来,甘肃的省界变化过多次,每一次变化都与大众化的构建有关。


甘肃与陕西,历史上是长期一体的,最早属于雍、凉二州,文化上被视为一体化的秦陇地区,这里的兴盛源于唐朝,其从陕西汲取物质和精神能量,甘肃才能成为构建中华版图的先锋和发动机。


这几天在甘肃省的游行,使我最关心的是那巍巍“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为什么我这样说?是因为它是中国王朝的锁钥之地,也是联控西域,襟带漠北的关键



嘉峪关,万里长城最西端,自古以来巍峨雄伟,险峻天成著称于世。南面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面是连绵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15公里,嘉峪关则在河西走廊西段最为狭窄的地方。东进关城则可沿河西走廊长驱直入陇东,关中等中原的腹心之地,西出关城,则是茫茫大漠,辽阔的西域地区自由驰骋。嘉峪关对中原王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讲到这里我想大家对甘肃省有了初步的了解,想要深入了解甘肃这一广阔的大地需要我们的亲身游览,品味河西的风情。


(备注:以上部分内容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甘肃专辑(下)》)

2017年7月22日00:25:35

 

文 | 吴凯闻

编辑 | 米饭花比熊

审核 | 竹子熊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