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社会服务项目案例集】分享:“守护花田,静待共治花开”——记美颂社区“三社联动”楼道文化治理项目
【前言】
2020年7月,“花田守护人”计划得到苏州工业园区美颂花园党建为民服务项目的经费支持,由苏州绿色光年发起并执行。这一计划的落地,不仅为美颂花园的居民们提供了种菜种花的地方,而且还为居民参与社区环境治理提供了经验交流和学习平台,同时,还在这个社区互动中打造了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基于社区的学习型社群(learning community)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社区参与平台。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园区社会创新发展中心”7月30日发布的文章。
守护花田
静待共治花开
——记美颂社区“三社联动”楼道文化治理项目一项目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十九大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作为新时代社会工作者,也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党建引领下、“三社联动”(本文指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整合多方力量共同致力社区治理。
苏州工业园区美颂社区成立于2014年11月,属月亮湾社工委管理,地处独墅湖高教区,社区内规划住宅33幢共1656套。居民高学历、年轻化、国际化,是一个典型现代新型城市社区,近年来荣获苏州工业园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苏州工业园区文明社区、2018年度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2018年度苏州市城市管理示范社区等9项荣誉。
在日常工作中,社区工作者发现有相当多的社区居民喜欢种植花卉、盆栽,对相关种植知识有较大需求,他们时常交流经验、相互邀请观赏和分享快乐,这对促进邻里情谊、推动社区文化认同感建立十分有益。今年4月,美颂花园被纳入苏州工业园区首批实行垃圾分类“三定一督”小区。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结合相关工作需求,协同当地社会组织,以“三社联动”的方式,将居民的花卉种植需求、垃圾分类、社区治理三者巧妙糅合,开展“花田守护人”项目,营造有温度的生活共同体,创新探索从社区文化入手的柔性治理路径。
二项目简述
经过前期调研和准备,2020年7月,“花田守护人”项目正式立项,得到党建为民服务项目经费支持,由苏州工业园区绿色光年科普服务中心执行。
项目与垃圾分类工作相结合,引导居民利用厨余垃圾制作堆肥,并以“种植花艺”为媒介将大家凝结在一起,因地制宜地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外的公共区域开辟为“美颂花田”长廊,以堆肥养护“花田”,并配合开展系列活动,一方面实现厨余垃圾变废为宝,另一方面突破楼道空间壁垒,创新探索“外楼道”自治项目,增进邻里互动和情谊、推动和谐社区建设。
项目借鉴社区营造理念,强调共同参与原则,以居民为主体,让居民成为“花田”建议的提供者、建设者,环境治理议题的参与者。在决策、执行、评估过程中,不同群体都有表达机会和参与渠道,有序协商达成共识。
从执行过程来看,项目引导居民共同参与,共同制定系列“花田契约”,通过有效集体行动,并鼓励居民守护好认领的自家花田,逐步唤醒居民公共意识,将楼道治理、垃圾分类涵融于整个项目之中,获得显著良好的项目成效。
三主要做法
1.找准共同需求,初步动员社区
立项前期,项目组与美颂花园的社区领袖开展充分的沟通交流,了解到有相当多的社区居民在家中喜欢种植一些花卉、盆栽,对如何种植花卉的知识有较大的需求,这一需求与即将开展的居民参与楼道美化项目有很强的契合点。
当需求出现的时候,及时给予需求的关注和满足,能够吸引更多人气,增加项目知晓度。以“花卉养护知识”为纽带,项目组很快组织了一场居民活动,调动了更多居民的参与热情。
2.重视情感联结,形成核心团队
居民的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何挖掘这些变化的需求,并让需求自身说话,需要社会组织与社区居民密切沟通,建立深厚的联结。项目组需要及时发现组织团队中出现的问题,并对需求做出应对,同时重视协助居民们自我察觉、梳理并自主表达,这在社区营造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过程中,通过议事会的形式,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以及居民领袖初步形成了核心工作团队。社会组织从一开始的“专家”的角色转变“协同者”,帮助居民形成核心团队,逐步实现自我服务、自己解决问题。
3.着力共同参与,促成组织共识“无规矩不成方圆”,花田作为一个公共空间,良好的运作需要有良好的组织保障,离不开规则的制定。
“美颂花田的守护人”作为核心团队成员,共同围绕“花田命名“、“园长职责”、“园长助理”、“花箱认领机制”、“花箱转让机制”、“花箱养护机制”、“打卡机制”、“奖励机制”等七个方面,共同制定花田契约。这一重要的规则制定,为项目后续有效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一个人的想法都被彼此看见和尊重,最终形成的“美颂花田”契约,是团队意志的共同体现,也因此更具执行力和约束力。
4.搭建活动平台,陪伴组织成长“美颂花田”作为楼道居民参与社区楼道美化建设的一个平台,前期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调动了核心参与者的公共意识。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组织和社区的专家身份逐渐“让渡”,居民参与的主体意识逐渐显现。
在一次议事会上,居民们自发提出了如何给花施肥?给蔬菜施肥?而且大家都希望这个肥料是有机的、没有污染的。——虽然项目内容之一是教会居民用厨余垃圾堆肥,但项目组并没有在一开始就告诉居民这个方法,而是等待时机,等待居民们在参与种植过程中自行发现需求,自主意识到可用“自制肥料”等方法,项目组方才顺势将公用堆肥桶提供给“花田守护人”。
慢心陪伴成长,在花田装饰设计时体现得淋漓尽致。花田木门搭建、栅栏、花田契约牌,所有营建都由“花田守护人”共同完成。小到一颗钉子、大到设计方案,成员的心在活动过程中逐渐凝一。
5.拓宽活动思路,扩大共治效果自从项目落地公用堆肥桶后,社区居民真正认识到垃圾分类的意义,并将个人的垃圾分类行为转化为社区公共行动:通过学习堆肥课程,居民把自家残余菜叶、果皮等厨余垃圾投到堆肥桶内,用堆肥桶产出的肥料为花卉和蔬菜施肥;学习如何将自己家旧衣改造成可以循环利用的环保袋;定期的花田照护也成为亲子温馨一刻,越来越多的家长和青少年乐在其中,青少年也通过这一实践机会,将学校所学的垃圾分类知识运用到社区环保行动中,成为花田的小小守护者。
居民对形成共识的“花田”倾注越来越多的时间与注意力,也逐渐形成对社区的归属感。花田主人们在一次次参与的过程中发现更多可以完善的内容,比如花田里的地板上常常出现“无人清扫的垃圾”、“水缸里的水怎么没有了”等问题,这时有人提出“设置每周值日生”的解决方案。花田契约的共创,开始让大家对自己的花田拥有一份归属感。“我现在每天下班总会想着要过来看一下,就好像这里已经有了一份牵挂一样。”孩子们也十分享受种花的过程,“有时候一天都会跑下楼去看个两三次”。
四项目成果
“花田守护人”项目,从“种植花艺”小角度切入,结合垃圾分类、楼道美化、社区公共空间打造,从落地到实施,仅半年时间即形成志愿者队伍、形成管理机制,获得居民广泛认可,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示范效应。
1.多元主体积极参与期内,“花田守护人”项目形成了社区指导支持、社会组织具体执行、社工专业引导、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物业提供便利帮助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工作局面。
“花田守护人”已发展为29人的稳定队伍。团队日益成熟,并形成核心管理团队,建立“花田守护契约”等管理制度。成员里有不少退休人士,面对社会组织带来的新型环保种植技术,大家纷纷表示,“很愿意接触新知识,人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 队长沈瑞周每天上午都会来到花田,看看花儿的长势,土壤的湿度,即便是节假日里也没有“缺席”。“像是回到了五十年前在乡下的时候,我已经吃到三批自己种下的大蒜了。” 沈园长自豪满足地和大家分享喜悦。
2.突破楼道空间壁垒美颂花园属于中高级住宅小区,每幢楼业主独立刷卡入户,业主对小区环境、公共空间布置要求较高,对于传统的单元楼道空间打造、文化氛围营造方法已不适用。为了打破楼道微自治仅限于本楼幢参与的壁垒,美颂社区创新工作模式,从居民喜欢的话题入手,从居民服务的覆盖面考量选点,最终确定项目立项内容。目前参与项目的楼幢共17幢,占比51%。
3.助力垃圾分类顺利推进项目在垃圾分类的大背景下开展,把活动主旨与居民需求相结合,极大助力了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和推进。凡参与项目的居民,均认为自己和家人对垃圾分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接受度提高,同时在垃圾分类的践行上有了更强的行动力。经调查了解,80%以上的花田主人希望项目持续下去,并提供更多的活动。
4.居民环境自治组织雏形初现“花田守护人”项目不仅带动了一批积极的具有协商议事能力的居民骨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居民参与治理过程的经验,而且还为居民参与社区环境治理提供了经验交流和互相学习的平台,成为社区环境自治组织的雏形。
五项目展望
随着经济和精神文明的高速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新型城市社区的居民多元需求亟待满足,而党建引领、“三社联动”的社区治理格局更待不断创新完善。
“花田守护人”楼道文化治理项目,即是将二者良好融合的一个美丽缩影。项目切入点是“花田守护人”,在花田自治基础上培养环境治理居民社团,唤醒并培养居民的社区共治意识,并进一步发展为“社区守护人”、“家园守护人”。
然而,共治意识并非一蹴而就,这需要社区给与持续的共治氛围营造,需要时间“文火慢焙”,需要社工从旁专业引导,不断在社区各类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中锻炼和磨砺。唯有如此,方能自守护花田而始,慢待社区共治花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