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青年实践——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碳大会”参会总结
前言
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于11月5-8日在上海临港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举行,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位全球科学家参会,80余场顶级水准学术会议和活动举行,全球传播量达10亿次。其中包含世界顶尖科学家碳大会。
图: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现场
图源: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碳大会包含一个主旨论坛和四个专题论坛,聚焦实现“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路径,深入探讨在科学进步引领下,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能源、实现海洋碳中和、加强碳监测计量的变革性科学策略与行动方针,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和行业专家将为人类的零碳发展之路指明方向。
倪嘉舟参加了部分“碳大会”,在会上积极提问,并整理了一些资料与心得。
/倪嘉舟 /
倪嘉舟,现就读于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本科2021级。2022年Socialized Logistics 入围世界银行集团2022青赛全球总决赛前25强和联合国国际学生可持续发展大会循环经济赛道全球12强,2023年Hydrogenic Freight项目入选新加坡青年社会家项目初选入围名单。Power Station of Youth青年创新实践小组主理人,2023年中国生态实践项目China Eco-Apprenticeship Program (CEAP)组长,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级SIT项目(可持续教育)、外国语学院国家级SIT项目(讲好中国故事)、工商管理学院省级SIT项目(企业ESG评估、循环经济)总策划。
世界顶尖科学家碳大会主旨论坛:
科学引领零碳变革——科学促进碳中和
图:世界顶尖科学家碳大会主旨论坛:
科学引领零碳变革——科学促进碳中和
图源: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主旨论坛的演讲环节以技术类的演讲为主,包括《使用MOFS和COFs材料进行碳捕集》(奥马尔·亚基教授)、《助力双碳目标的新思想新概念》(苏宝连院士)、《我们能否通过可再生原料制造出具成本效益的液体运输燃料?》(古格里·斯蒂芬诺伯罗斯教授)等。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院士在主旨论坛中讲到,我们要牢记斯特恩报告,碳问题是气候问题的一部分,而气候问题又是可持续问题的一部分。
>>>长达700页的《斯特恩报告》指出:不断加剧的温室效应将会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其严重程度不亚于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科学证据现在不容置疑:气候变化是对全球的严重威胁,急需做出全球反应。
主旨论坛中,学术报告呈现的各种“黑科技”,都为碳的管治和气候问题提供了信心和新的解决方法。碳的排放、太阳能的资源、原油的消耗……这些参数在全球的尺度下观察,都是非常庞大的量。因此,每一个方法的改变和新技术的引入,都有机会带来可观的影响,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世界顶尖科学家碳大会专题论坛一:
科学引领气候变革——科学促进气候韧性发展
图:世界顶尖科学家碳大会专题论坛一:
科学引领气候变革——科学促进气候韧性发展
图源: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当今世界上,除了野火频发,强降雨、热风暴等气候问题的症候都已经在全球各地出现。周天军忧心忡忡地表示,“最近气候变化是广泛的、迅猛的、加剧的,同时也是数千年来前所未有的”。
2005年沃尔夫化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自然科学冠名教授、化学教授理查德·扎尔(Richard ZARE)分享了“利用‘微液滴’科技实现可持续生活”的最新进展,近几年来这也是他专注的领域并成果丰硕,他认为“能够解决大气中的甲烷,就能很好地解决气候问题。扎尔教授团队的工作表明,水微滴(包括从我们嘴里喷出的气溶胶)的表面自然含有大量的活性氧。水微滴中这些活性氧的浓度随着液滴周围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加。这在处理环境体系中的微小对象(比如甲烷分子,细菌和病毒粒子等)时非常有效。
2019年埃尼环境先进技术奖得主、普林斯顿大学弗里克化学实验室冠名教授保罗·奇里克(Paul CHIRIK)建议大家“重新构想元素周期表”,充分利用地球上丰富的过渡元素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方法很具有启发性,比如我们可以在设计一个工具的时候,考虑对其中一个部件(或是一种主要成分)的替换,实现更少的资源消耗、更高的转化效率或对珍稀资源的保护。绿光青年有一个项目,是用昆虫蛋白作为宠物粮食的原料,为宠物和地球的可持续未来而创新。
2023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全球风险报告》发现,长期来看,全球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气候变化并将“自然灾害与极端天气事件”列为未来两年世界面临的第二大风险。目前有50%的国家没有得到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的保护,而预警覆盖范围有限的国家灾害死亡率是预警覆盖范围广泛或全面覆盖国家的8倍。
世界气象组织(WMO)世界天气研究计划(WWRP)中国委员会秘书长张庆红希望鼓励公众通过已经普及的智能手机,“带着环境友好型方式方法来去采集更高分辨率的数据,参与到气候的观察和预测中来。”通过全民早期预警,我们可以提高公众对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议题的认知,从而起到教育和预警作用,改善生活习惯,减少碳排放。
《2023-2027年全民早期预警执行行动计划》Early Warnings for All: Executive Action Plan 2023-2027:2022年11月7日,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公布的《2023-2027年全民早期预警执行行动计划》,由WMO及其合作伙伴共同起草,50个国家签署联合声明支持。包含灾害风险知识和管理、观测和预报、预警发布和传播、备灾和响应能力。
世界顶尖科学家碳大会专题论坛二:
科学引领能源变革——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
图:世界顶尖科学家碳大会专题论坛二:
科学引领能源变革——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
图源: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全球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之下。长期能源政策的核心是加快推进能源转型,而如何寻找超越石油的能源恰恰成为了关键。这也是“科学引领能源变革——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专题论坛的主要议题。
本场论坛共有四个专题汇报:《超越石油的能源:催化水分解制备太阳能燃料》(米夏埃尔·格雷策尔教授)、《从天然到人工光合作用》(孙立成院士)、《生物燃料:为实现净零排放目标铺平道路》(李相烨教授)、碳中和能源转型——储能技术的挑战与机遇《》(丁玉龙教授)。从能源转型的角度,未来生物质能将作为可持续的能源,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代替高排放的传统化石燃料。同时,对清洁能源如氢能的应用,包括其配套储运技术的提升,都将带来零碳排放运输的新愿景。
在上海临港地区,有许多氢能自行车,采用了低压固态储氢技术,这些蓝色涂装的自行车续航总里程约70公里,最高时速达23公里/小时,骑行体验平稳舒适,是氢能应用在生活的一个典型例子。
2023年暑假,绿色光年以“在‘双碳’战略之下的新能源企业ESG构建”为主题,推出面向中国高校优秀大学生的“中国生态实践项目(China Eco-Apprenticeship Program-CEAP)”。来自湖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同学共同聚焦于 “双碳”战略之下的新能源企业ESG构建,以位于上海的新能源企业为真实案例,参与实地调研、实习,在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专业导师的指导下,产出了的实战型可持续商业案例实践报告和方法论。
世界顶尖科学家碳大会专题论坛三:
科学引领蓝色变革——支撑碳中和的海洋路径
图:世界顶尖科学家碳大会专题论坛三:
科学引领蓝色变革——支撑碳中和的海洋路径
图源: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近四分之三,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支持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论坛聚焦海洋负排放、海洋碳循环、海洋生态和蓝色能源等领域的前沿探索,探讨如何高效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充分释放蓝色碳库的未来潜力。
“把碳放到海里封存起来是负排放。如果正负得零,就得到了碳中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讲席教授、联合国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Global ONCE)联合主席焦念志院士的项目,就基于这样的理念,利用海洋资源进行碳的管治。
论坛中,我感受到海洋碳库的巨大潜力,在海洋,可以实现千兆级别的碳封存,可以使用纳米发电机创造“蓝色能源”,还有像白色雪花一样的海底固氮生物……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柯蒂斯·萨特尔(Curtis SUTTLE)对海洋中的病毒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研究,这个议题很有吸引力,从病毒这个亚微观的层面出发,对海洋碳中和(负排放)也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从这些课题中,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即使是微小的改变,放在海洋的规模视角下都会带来可观的影响。在会议提问环节,我向焦院士提问请教对于公众而言如何把海洋经验迁移到陆地,得到的解答是:陆地的水体最终会向海洋汇集,因此在水流入海洋之前进行管理(比如生活用水的排放、河道的管理等等),可以有效的帮助整个水圈的健康发展。
图:倪嘉舟在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碳大会分论坛(三)上提问
图源: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世界顶尖科学家碳大会专题论坛四:
科学引领碳测变革——科学碳计量开启精准碳中和之路
图:世界顶尖科学家碳大会专题论坛四:
科学引领碳测变革——科学碳计量开启精准碳中和之路
图源: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目前,由于各国宏观碳政策的不一致,国家、区域以及行业发展均存在差异,在全球范围内尚缺乏统一规范的碳排放计量体系,导致碳排放核查和交易数据评判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不统一,许多国家、行业陷入了内外两难的“碳焦虑”“碳迷茫”中。此次论坛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计量“最强大脑”针对迈向碳中和之路的难题,分别从CIPM(国际计量委员会)2030+战略及精准碳测规划、碳计量技术基础及实际应用、创新实施碳计量体系等多个角度阐述独家观点,共同探讨了如何设计兼具系统性、准确性、可比性与一致性的科学碳计量方法和通用评定标准,并向在场科研机构、企业等分享了碳计量领域前沿动态、最新成果及政策洞察。
论坛期间还隆重举行了“上海市双碳计量技术委员会”揭牌仪式,并发布了《“科技赋能碳计量 携手一起向未来” 上海倡议书》。
在CEAP研究和SIT项目研究中,我们也经常遇到需要考虑“标准”的问题。在进行企业评估时,我们需要基于ESG的多个维度给出详细的条目式评价问题,和响应的指标水平评分。如何客观合理的给企业的每一维度评分,并指导企业与同行比较,制定未来规划,一个权威、全面的标准尤为重要,如果标准本身具有国际范围内的较大影响力,或者说,是一个“标准”的标准,那么将有助于全球企业建立生态,更高效地促进发展。
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体验:
有教授佩戴SDGs徽章参会
在会议期间,很多场次的分享会在论坛大厅的HUB空间举行。我聆听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讲师冯宽文(Fun Man FUNG)关于Education的报告,并在会后进行了交流讨论。我关注到,冯老师的衣襟上别有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Wheels的徽章,就像一个身份ID,一下就拉近了距离。
这次论坛的学术报告数量多,质量高,作为参会者在会场间穿梭奔跑(因为论坛议程安排很密集),享受一场学术盛宴实在难得。这次带回的会议材料以及教授们的Slides,都是未来一段时间学习交流的重要材料。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SIT)介绍
在湖南大学,我们也开展了丰富的课题实践,来增加对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理解、应用落地,并申请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中立项。包括:
“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自然教育调研与青年实践”(国家级;罗厚卿、倪嘉舟、刘奇峰、张思源、刘皓天),通过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对象访谈法、对比研究法、体验反馈法、跨学科研究法等研究方法,解决自然教育概念不明晰、生效机理研究不够深入、自然教育实践存在不成熟、不能很好地结合当地特色资源进行开展的问题。
“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多边传播路径研究”(国家级;闫佳欣,倪嘉舟,林钰,刚丰伟,陈俊道),旨在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鼓励青年人参与到中国故事的传播中来。通过对中英翻译的研究,构建方法论,启发青年人讲好中国的故事,讲好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故事。
“乡村振兴和自然教育调研与青年实践”(三下乡项目;罗厚卿、倪嘉舟、刘奇峰、张思源、覃静、刘泽莹、吴凤仪、高心如、田凯新、梁颢曦、王柯、苑翊、谢承霖、张伯远、潘佳霖、邱雅婷、彭靖、张诗怡、方静怡、任紫凝、冯耀、林子钦、许晋源、曹婷等),以国内自然教育为研究对象,全面调研自然教育事业的发展革新和给乡村带来的经济效益。通过多种方式,揭示自然教育的现状,辨析自然教育的概念,从学理角度完善自然教育的概念与发挥作用的内在机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与特色提出自然教育的开展措施,以期通过自然教育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奔向长青’——双碳背景下基于ESG评估的企业咨询”(省级;万秋宏、廖熠檬、倪嘉舟、万伊娜、邵赟龙)基于ESG制定评估体系,利用ESG整合策略,对企业进行ESG评估并进一步提供方案以补齐短板,提高企业的ESG评分,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抗风险能力、创新能力、投资价值。根据不同的公司业务提供个性化方案,服务于股票债券市场,金融投资市场等,推动建构绿色金融市场,助力可持续发展。
“基于社会化物流体系的可持续经济研究”(省级;刘杰、唐梦琪、李思远、张紫琦、吴为易),基于社会化物流体系和Socialized Logistics数据和调研项目资料,采用循环经济原理的3C理论,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改善物流运输体系,设计闭环供应链,进一步实现物流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获得的纸箱使用的真实情况和碳收益的相关计算数据与公式,提出减碳计划。
图片来源丨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作者丨 倪嘉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