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 | 贺方婴《荷马之志:政治思想史视野中的奥德修斯问题》
按语
文研院自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跨学科交叉合作,为知识积累和思想创新提供学术支撑。近年来学界不少新著出版,其中一些书的想法或在文研院萌生,或曾在文研院得到了来自不同学科背景学者的反复讨论。文研院微信公众号为此设立“新书推介”栏目,对和文研院有关学者的学术出版情况进行追踪和介绍。本期推介,我们将介绍文研院第六期邀访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贺方婴2019年的新著《荷马之志:政治思想史视野中的奥德修斯问题》。本书荣获古典文明研究工作坊2018年“蒲衣子学术奖”。贺方婴老师精心准备,为文研院公众号“新书推介”栏目录制了音频,介绍该书的结构与写作心得,敬请收听。
《荷马之志:政治思想史视野中的奥德修斯问题》
作者:贺方婴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4月
目 录
前言
文献说明
序幕 奥德修斯之子特勒马科斯的游历
引言
一 《奥德赛》前四卷的结构与意图
二 特勒马科斯被迫离开城邦
三 涅斯托尔的虔敬与叹息
四 王者应如何看待自已的自然欲望
余论 王者古今有别?
第一场 奥德修斯与费埃克斯城邦
引言
一 奥德修斯从卡吕普索的仙岛再次起航
二 奥德修斯登上费埃克斯人的技术岛国
三 阿尔基诺奥斯王与费埃克斯城邦的德性
四 奥德修斯如何成功乞援
五 费埃克斯城邦的政体要素一瞥
六 奥德修斯在费埃克斯城的德性较量
七 何谓真正的政治德性
八 城邦航船与王者心性
九 费埃克斯城邦的覆亡
余论
第二场 柏拉图笔下的奥德修斯魂影
引言
一 荷马与柏拉图的冥府教谕
二 雅典民主时期的“奥德修斯”
三 基尔克与第俄提玛
四 柏拉图如何取代荷马
突转 现代欧洲政治思想中的奥德修斯问题
引言
一 维柯在古今之争中如何挽救荷马遗产
二 近代乌托邦思想中的荷马魂影
三 施米特在《大地的法》中为何回到荷马
作者介绍
贺方婴老师
贺方婴,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古典学专业委员会,《古典学研究》(辑刊)执行主编,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研究方向主要为古希腊思想(荷马、柏拉图)、古典政治哲学,法国近代戏剧。曾先后在《世界哲学》、《国外文学》、《学术月刊》、《哲学与文化月刊》(台北)等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译有《榜样人生:卢梭〈忏悔录〉的政治哲学》。
前 言
一
《奥德赛》的谋篇布局令人着迷。
全诗的叙事以奥德修斯之子特勒马科斯(Telemachus)出海找寻父亲踪迹开篇(前四卷),当时,伊塔卡城邦因国王奥德修斯远征特洛伊长达20年未归而陷入失序状态。一个政治体若没有王者在场,魑魅魍魉必然蠢蠢欲动,贵族子弟们以向奥德修斯妻子佩涅罗佩求婚为名,每日在王宫中饮酒作乐,狎戏宫婢。这些求婚人还密谋杀死已经成人的王子特勒马科斯,审慎的王后佩涅罗佩无计可施,只能隐忍拖延。
伊塔卡城邦危机重重,偷偷离开家乡寻找父王的特勒马科斯先是去了皮洛斯城(Pylos,第三卷),后来到了斯巴达(第四卷)。在那里,斯巴达国王墨涅拉奥斯(Menelaus)兴致勃勃地向这位异乡王子讲述了自己所见过的人间最好的地方利比亚是什么样子(4.85-9)。
直到第五卷,诗人才让王者奥德修斯正式出场。当时,他孤身滞留女神卡吕普索(Calypso)的仙岛已经10年,泪水涟涟思念故乡。20年前随他出征的伊塔卡子弟兵们全都命丧异乡。
第五卷到第十三卷可以“奥德修斯的归程”为题。从结构上看,算是《奥德赛》戏剧的第一幕,而前四卷仅仅是序幕。诗人在第一幕就让我们看到,奥德修斯所经历过的返乡之旅何其艰难,而这一经历无异于奥德修斯政治德性的历练。
海上漂泊的奥德修斯
二
整个第五卷至第十三卷的叙事发生在费埃克斯人(Phaeacians)的城邦费埃克斯(Phaiakis)。正是在费埃克斯人的这个岛国,奥德修斯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并从这里再次起航返回故土伊塔卡。
费埃克斯人本来居住在陆上,与圆目巨人族为邻。由于圆目巨人族野蛮强横,费埃克斯人虽然有王者和家长式的政体,还擅长生存技艺,仍不敌强邻欺侮,被迫迁离大陆,来到孤悬海上的斯克里埃岛(Scheria),建立了新的海岛城邦。
圆目巨人这个族群与费埃克斯人的新城邦分别以陆地和海洋为基础,之所以在今天让人觉得意味深长,不过是我们这些后现代人的自我代入。因为费埃克斯人崇拜技术,以智识治邦,有高超的航海术、耕作术、纺织术,再加上这个城邦位于远离大陆的海岛,看起来颇像是近代哲人发明的乌托邦。费埃克斯是否就是后世乌托邦文学的滥觞,还不好说,但至少在奥德修斯眼里,费埃克斯城正是人世间的最佳城邦,因为他曾情不自禁地赞颂说:
在我看来,这是最最美好的东西(τοῦτό τί μοι κάλλιστον 9.9)。
对一个真正的王者来说,“最最美好的东西”除了是“最美的”政治体,不会是别的什么东西。然而,对一个政治体来说,何谓“最最美好”或“最佳”(κάλλιστον)呢?笔者将这个问题称为“奥德修斯问题”。
再看特勒马科斯这边,斯巴达王继续在向未来的王者讲述他眼中的最佳城邦。尽管诗人并未着墨,我们能够体会到,斯巴达国王所讲述的最佳城邦与奥德修斯眼下看到的费埃克斯城有一种对应关系:虽然都是最佳城邦,却有品质上的差异。
应该说,诗人荷马让我们看到,在不同德性的王者眼中,最佳城邦有相当大的差异。利比亚城在陆上,其丰饶出于自然所赐,而费埃克斯城孤悬大海,其丰饶则来自费埃克斯人擅长的生存技艺。换言之,这个孤悬海上的岛国是凭靠人为技艺打造出来的最佳城邦。
通常认为,技术与自然的关系是雅典民主时期的智术师提出的政治思想主题,现在我们恐怕需要修改这样的看法,因为,这个主题在荷马笔下已经出现了。
奥德修斯向费埃克斯人讲述自己的故事
三
可以说,《奥德赛》的前四卷作为序幕引出了何谓天下的最佳城邦问题。
在《奥德赛》前四卷先后出现了三种天下城邦,即伊塔卡、卡洛斯和斯巴达。它们代表着三种现实的城邦样式,即失序的城邦、虔敬的城邦、欲望的城邦。如果利比亚与费埃克斯分别凸显了自然富足与人为技艺的对比,那么,伊塔卡、卡洛斯和斯巴达的对比则凸显了城邦的政治品质的优劣对比。
失序、虔敬、欲望呈现了三种政治状态,但显得并不是平行的对比关系。生活得虔敬与生活在欲望之中形成对比,而失序对应有序,但虔敬的皮洛斯是有序的城邦吗?斯巴达国王眼中的利比亚与奥德修斯眼中的费埃克斯是有序的城邦范例吗?
无论如何,奥德修斯是伊塔卡的国王,他的城国处于失序状态,他的儿子被迫离开城邦寻找父亲。由此我们或可说,奥德修斯和特勒马科斯这对父子都在寻求有序城邦的实际范例。卡洛斯和斯巴达仅仅是特勒马科所看到的有序与失序的城邦范例,那么,奥德修斯看到的有序与失序的城邦范例会是什么呢?
奥德修斯是失序城邦的国王,他要寻求有序城邦的最佳范例,完全可以理解。墨涅拉奥斯是欲望城邦的国王,他心目中有序城邦的最佳范例是利比亚。因此我们可以问:费埃克斯会是奥德修斯所看到的有序城邦的最佳范例吗?
我们已经能够意识到诗人荷马摆在奥德修斯面前的问题:他即将踏足的费埃克斯城真的会是他心目中的有序城邦吗?为什么宙斯要安排他在见识过各种城邦之后,最后在返回母邦之前才让他见识这个以生存技艺见长的城邦?
不难设想,宙斯神族最喜爱的天下城邦是虔敬的城邦,以生存技艺见长的城邦若不虔敬,肯定为神族所不容。对宙斯来说,所谓有序首先指虔敬,既非凭靠自然丰饶居高自傲,也非凭靠技艺优长得意忘形。
由此看来,《奥德赛》中的奥德修斯在出场之时,就面临着最后的考核:选择虔敬还是选择欲望。显然,虔敬之人不会在乎生活得是否富足或有技艺能力,欲望之人才会如此。
在奥德修斯眼中,与费埃克斯人对比的是圆目巨人族,这个族群远比特勒马科斯看到的斯巴达险恶,对邻邦的威胁更大。[1]由此可以理解,《奥德赛》第一幕中所展示的费埃克斯人族与圆目巨人族,成了后来的西方政治哲人思考人类政治生活的起点:古典哲人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卢克莱修,现代哲人如莫尔、培根、孟德斯鸠、卢梭,在思考政体问题时无不返回到这一起点。
《奥德赛》中的思想母题让后世的思想者受用无穷,理想政体的母题就是例证之一。
[1]《奥德赛》第四卷(4.175-180)中,斯巴达王墨涅拉奥斯甚至霸道地对特勒马科斯宣称,为了安置他的战友奥德修斯,他可以在斯巴达城近旁腾出一座空城来安置奥德修斯一家及其子民。至于城中原有的居民生活是不是陷于破碎,整族人是否要被迫离乡别井,这些都不在斯巴达王的考虑范围之内。
四
从第五卷开始的奥德修斯故事在第十四卷进入第二幕:奥德修斯踏上故土,重整城邦秩序。
奥德修斯刚踏上故土,雅典娜就安排他的儿子特勒马科斯紧跟着在次日清晨也返回故土(第十五卷)[2]:奥德修斯仅仅比特勒马科斯提前一晚回到伊塔卡,似乎特勒马科斯的离城寻父之旅与奥德修斯的返乡之旅平行,各自经历了属已的德性历练。接下来我们看到,父子在城外重逢,共同商讨如何联手剪灭城邦中的动乱制造者——众求婚人。
从第十四卷至第二十四卷明显是《奥德赛》戏剧的第二幕,可以题为“王者奥德修斯重整城邦秩序”。第一幕与第二幕的关系很清晰:经过德性上的历练,奥德修斯和他的儿子都已经懂得,对政治体来说,何谓“最最美好的东西”。在重整城邦秩序的过程中,奥德修斯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政治德性。
现在我们值得问:诗人荷马如此谋篇的意图何在?为什么荷马以特勒马科斯亲身经历三种现实中的城邦作为整部戏剧的序幕,又让两位现实中的王者讲述自己所看到的最佳城邦?尤其是,奥德修斯所经历的费埃克斯人的海岛城邦对于特勒马科斯作为未来的王者教育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们不妨这样设想:诗人荷马自觉地担当特勒马科斯的傅保甚或未来所有希腊王子的傅保,肩负起教育王子的永恒使命。前四卷是为受教育的王子铺设的政治处境:每一个未来的王者都应该寻找理想的父亲——德性高妙的君王。接下来的第一幕即奥德修斯返乡的故事是诗人荷马为教育王子而导演的一部戏剧,通过观看这部戏剧,王子将会懂得好君王应该是什么样,以及他要经过怎样的磨炼才能成德。
柏拉图的《王制》(又译“理想国”)的结构与《奥德赛》在这一点上十分相似:第一卷展现了一个教育场景,随后的九卷上演了一部大戏(同样可以分为两幕:上行和下行),让这个场景中的人通过观看这出大戏认识何谓真正的王者。两者的差异在于:诗人荷马要教育的是王子,柏拉图要教育的是有政治热情的城邦青年。
时代变了,民主政体取代了王政。尽管如此,何谓最佳城邦的问题不会因此而消失。对于政治共同体来说,何谓“最最美好的东西”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17世纪后期,法兰西王国在路易十四国王的带领下强劲崛起,积极赶超西班牙和英格兰。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时刻,费奈隆作为路易十四的皇孙的傅保写下了《特勒马科斯历险记》。这部《奥德赛》前四卷的仿作没有续写应该让王储观看的大戏,这并非不可思议,因为,他置身于新的启蒙时代,还没有把握如何编写教育未来王者的大戏的情节和内容。
仅仅半个世纪之后,卢梭的《爱弥儿》完成了费奈隆没有完成的大戏。换言之,卢梭的《爱弥儿》相当于《奥德赛》的仿作,当然也是柏拉图《王制》的仿作。
荷马的传世之作《奥德赛》所蕴含的核心教诲究竟是什么,两千多年来众说纷纭,迄今仍然难有共识。本书认为,从中国文明传统的视角来看,《奥德赛》蕴含的核心教诲是:希腊人得到神的眷顾,让他们的王者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政治德性。
[2]关于《奥德赛》的叙事结构分析可参见:Irene J, F, De Jong, A Narrato logical Commentary on the Odysse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Appendices A, p588.
回到伊塔卡的奥德修斯
五
要说《奥德赛》称得上西方政治哲学的首部经典之作,绝不为过。问题在于,我们应该从何入手去理解《奥德赛》所蕴含的核心教诲。
笔者认为,奥德修斯与费埃克斯人的故事是关键。
笔者仿用古希腊的肃剧形式结构全书,以奥德修斯之子离开伊塔卡的寻父历程(前四卷)开启绎读《奥德赛》的序幕,但对第一幕的识读仅聚焦于奥德修斯与作为最佳城邦的费埃克斯岛国的关系。本书的第二场考察柏拉图笔下的荷马引诗,以《普罗塔戈拉》《会饮》《斐多》《吕西斯》这四部对话作品中的荷马引诗,串联起苏格拉底的“奥德修斯式”言辞行动,由此替代《奥德赛》的余下部分,即奥德修斯在返回伊塔卡前后所展现的政治德性。
“突转”部分将研究目光转向西方现代思想史,但与第一场所关注的费埃克斯城问题相关,仅聚焦两个问题:第一,荷马在古今之争中的处境;第二,现代欧洲哲人的最佳城邦与《奥德赛》的关系。
最后以施米特的《大地的法》收尾。这部现代政治哲学的经典之作看似与《奥德赛》没什么关系,其实不然。因为,如施米特所言,荷马毕竟是西方文明第一位探究“大地的法”的伟大思想者。
本书在“突转”之后止步,因为接下来的第三场将转向圆目巨人族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行程,这个主题只能留待下一个专题研究。
本书尝试从政治思想史的视角而非从人类学或实证史学的古典学视角释读《奥德赛》,因为笔者相信,跟随政治思想史上的大智慧者阅读经典,才会享受到爱智慧和爱学识的快乐。
本书中的一些章节曾以单篇论文形式刊发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学术月刊》、《古典学研究》等学刊(统入本书时均有增订),谨致谢忱。
2018年12月
于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往期精选
责任编辑:关雪 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