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 | 孙圣民《经济学范式的应用:基于经济史研究的分析》
按语
文研院自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跨学科交叉合作,为知识积累和思想创新提供学术支撑。近年来学界不少新著出版,其中一些书的想法或在文研院萌生,或曾在文研院得到了来自不同学科背景学者的反复讨论。文研院微信公众号为此设立“新书推介”栏目,对和文研院有关学者的学术出版情况进行追踪和介绍。本期推介,我们将介绍文研院第三期邀访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圣民2019年的新著《经济学范式的应用:基于经济史研究的分析》。
《经济学范式的应用:基于经济史研究的分析》
作者:孙圣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5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国内经济史研究中经济学范式的应用
第一章 国内经济史研究中经济学范式应用的现状:基于文献统计分析
一 经济史论文发表数量和时间趋势的动态考察:史学界的重视与经济学界的冷落
二 经济理论和定量方法在经济史研究中的使用:作为分析工具被运用
三 使用脚注、尾注和参考文献情况:考据传统与开放程度
四 论文作者个体特征:各自研究范式主导下的不同学术生命周期
五 论文著者署名情况:经济学界强调合作与合作的多样性
六 研究主题:话题导向、时空范畴和学科类目的差异性
七 学科内和学科间论文引用率:史学对经济学的影响更强
八 小结
第二章 对国内经济史研究中经济学范式应用的思考:基于现状的分析
一 经济史在经济学界的衰落和兴起:客观原因与主观因素
二 史学界经济史研究中运用经济学范式的滞后:史学范式主导下对经济学范式的困惑
三 对史学界困惑的回应:经济学研究范式的优劣
四 推进国内经济史发展的可行路径:相互尊重、借鉴与合作
五 小结
第三章 国内经济史研究中经济学范式应用的展望:沟通、合作与机遇
一 加强学科间沟通,把握交叉学科研究的特征
二 呼吁史学和经济学界学者通力合作
三 抓住发展的机遇,吸引学界关注和参与
四 小结
第二部分 国际经济史研究中经济学范式应用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 新经济史学的萌芽及在历史科学中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今
一 新经济史学的萌芽及研究主题的变迁
二 作为历史科学分支的新经济史学的基本特征、学科定位、范式冲突和发展前景
三 小结
第五章 与新制度经济学结合的新经济史学:20世纪70年代至今
一 新经济史学以问题为导向,实现与新制度经济学的结合
二 中国学界的反应
三 与新制度经济学结合的新经济史学的学科地位、范式冲突与分裂
四 小结
第六章 超越新制度经济学的新经济史学: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一 走向认知科学等跨学科发展的道路
二 综合经济学和史学研究范式创新新经济史学
三 回归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方法论发展新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制度分析
四 回归新经济史学定量研究的传统进行实证分析
五 新经济史学的发展前景、学科定位与意义
六 小结
第三部分 经济史研究中经济学范式应用的理论成果:制度变迁思想
第七章 经济史中制度变迁研究三种范式的比较分析:以诺斯、埃西姆格鲁和马克思为例
一 诺斯和埃西姆格鲁制度变迁理论
二 诺斯、埃西姆格鲁和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分析
三 小结
第八章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意识形态理论分析:以诺斯和哈耶克为例
一 意识形态的概念及内涵
二 诺斯、哈耶克“有限理性”基本假设的对比分析
三 诺斯意识形态理论、哈耶克道德进化论具体内容的对比分析
四 诺斯意识形态理论、哈耶克道德进化论基本方法论的对比分析
五 小结
第九章 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与综合:基于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
一 有限理性经济人和社会人假设的分析
二 基本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论的分析
三 对诺斯和马克思理论中制度变迁动力与方式的分析
四 小结
第十章 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研究的两个视角:实证分析与模型研究
一 寻找制度和经济绩效间相关性的证据:制度实证分析
二 分析和模型化制度和经济绩效的作用机理:模型化制度及其变迁
三 小结
第四部分 应用制度变迁理论的经济史案例研究
第十一章 井田制兴衰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一个理论模型的应用
一 诺斯理论模型对井田制兴衰的应用分析
二 井田制与庄园制衰落后的结果差异和原因分析
三 小结
第十二章 工农业关系与经济发展:计划经济时代的再考察
一 计划经济时期发展战略得失的争论
二 中国大陆1952~1978年工农业关系的描述:一个制度及其变迁的视角
三 工农业关系制度变迁的博弈论模型
四 反历史事实假设下的实证分析
五 小结
六 本章附录
第十三章 游说、权力分配与制度变迁:以1978年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为例
一 引言
二 相关文献评述
三 1978年前后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一个描述
四 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博弈模型
五 相关实证分析
六 小结
七 本章附录
第十四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中国农业增长的再考察:来自面板工具变量法的证据
一 引言
二 文献回顾
三 数据
四 实证策略与结果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经济史既是理论经济学下的一个二级学科,也是历史学中专门史下的三级学科,具有跨学科的交叉特征。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学界在经济史研究中运用经济学范式有增加的趋势。本书主题讨论经济史中经济学范式的应用,兼论制度变迁理论与案例研究。首先基于文献统计,分析国内经济史研究中经济学范式应用的现状与问题,展望国内经济史研究中经济学范式应用的前景;然后以新经济史学为例,梳理国际经济史研究中经济学范式应用的发展历程;最后就经济史研究中经济学范式应用的理论成果进行了讨论,并进行了案例研究。本书有助于史学和经济学专业的学者之间加深对彼此方法论的理解,为在经济史研究中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思路。
著作汇集了作者2001年以来在经济学和史学两个领域内的部分论文,曾分别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历史研究》、《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文史哲》、《经济学动态》等杂志上。
作者介绍
孙圣民教授
孙圣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史学博士后。国家公派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访问学者,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访问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人民大学杰出青年学者,山东大学杰出青年学者。
研究领域:经济史、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思想史。
后 记
2017年中,得知自己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得以立项,感想很多。这是我连续第三次申请,算得上是屡败屡战,最终得偿所愿。也说明,自己所从事的交叉学科研究与通常的专业研究有所不同,要获得学界认可时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
我的学术履历中有一个特点,在求学历程中,自己的本、硕、博、博后专业,分别从管理科学、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到史学理论。从赚钱的商科开始,先是转到西方经济学,再到政治经济学,最后驻足在史学。当前我的研究聚焦于发展经济学、经济史和经济哲学。跨越不惑之年,在经济学的科学理性中匹配人文情怀,在历史和哲学中探寻经济学的规律和思想。
多年前走上交叉学科道路的时候,自己也曾设想过将来要面对的困难。但冥冥之中,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牵引我一路走来,未曾后悔。说服自己一路走来的唯一理由,是不想给自己的兴趣和思想加上束缚和羁绊。相比现实生活中的太多约束,在学术研究中,思想的翱翔给我自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那一刹那给我幸福,读到精彩的著作和论文给我快乐。
曾经有一位可敬的长者告诫过我,“学术的高标准,是二十年后还有人看你的研究,这才证明了你研究的价值。”我不知这句话是否适用其它学科,但我听从教诲,对学术研究一直心存敬畏,自己做研究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每一个作品都像自己的孩子,担心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留下瑕疵,多年后孩子被别人揪出来向家长问责。然而自己能力有限,著作中百密一疏在所难免,欢迎批评并恳请谅解。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回想起来是一件奢侈的“苦旅”。过程中的孤单与寂寞,困顿与压力,无处评说,唯有家人自知。感谢在背后默默支持我学术上“一意孤行”的家人。
特别感谢那些在自己学术生涯中帮助过我的各位古道热肠的前辈。岁月沧桑留下时光的印记,晚辈心中唯留感恩,铭记于心。
感谢董芳、姚侃、孟愈飞同学,辅助我完成了著作参考文献的校对和排版。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陈凤玲、关少华女士的热情帮助和耐心指教。
往期精选
责任编辑:关雪、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