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送·视频 | 周飞舟:乡村产业发展的社会基础
文研院新开辟的“特别推送”栏目,将会以视频形式,呈现一批学者对当前世界与人心的思考。无论是为疫情背后的现代社会总体特征把脉,还是以医学视角看待人与病毒的互动,无论是古今还是中西的议题,我们都希望读者能够从中重温“人”的聚合,感受来自静园二院的思想跳动和人文关怀。
今日推出视频讲座“乡村产业发展的社会基础”,主讲人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文研院工作委员会委员周飞舟。3月20日,周飞舟教授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完成录制。通过镜头,他希望与大家一起透过田野案例分析,讨论乡村产业的发展,这也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关键点和难点。
本期视频全文稿已在文研院官网发布,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查看。
壹
“脱贫攻坚之所以叫‘攻坚’,是说越到后面越难。比如说有些家庭只要把路修好自然就脱贫了,但是越到后面剩下的越难以脱贫,有的人修好了路也不出去打工,有产业雇他去劳动他也不去,因种种原因不能外出的人员和家庭会陷入一个很困难的境地。有句话叫‘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很多家庭所面对的困难是生活在幸福家庭的人难以想象的。对于这部分人员和家庭,既然不能外出,既然只能在家待着,就得让他在家里待着能挣到钱、有活干,这就是乡村产业发展最后攻坚克难的关键之所在。”
贰
“这个图叫‘脱贫攻坚图’,表示哪个贫困户家门口是不是通了硬化路;线条的颜色代表是哪个部门、什么系统投入的、用什么钱、在什么年份修的。我去的时候已经做到全覆盖,非常了不起。关于修路也有很多争论,比如说有的农民住得有点偏,要给他修条路,只有一家人走是不是太浪费社会资源。其实对于住得特别偏的农户,政府使用搬迁返贫的办法解决问题的,是帮助他搬家。既然他不能搬,或者不用搬,那就要通上路。通路的好处是可以脱贫致富,这是这个例子的核心问题。”
叁
“在我看来,这种'统分结合'的产业组织形式很适合中国国情。'统分结合'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是,'统'要解决农民自己解决不了的资本、技术和市场的问题。'分'是由农民来解决人的问题,就是解决产业发展的劳动力问题。劳动力数量不够、劳动力质量不好、劳动力不好好干活这三个问题其实是靠'分'来解决。而这正是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的情况下,我们农村产业发展所普遍面对的问题。那么,'分'为什么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就是靠村庄原有的传统,农民基本的社会伦理和社会关系来解决,就是产业发展的“社会基础”的问题。通过刚才的例子大家可以看到,最关键的地方是他给猪吃的到底是什么;你雇他来,他给你采菇,给你疏蕾、摘菇的时候干得怎么样。这并不是像工厂生产那样靠摄像头、靠车间主任来监督就能够办到的事,这要靠自觉。为什么会自觉?为什么给你干的时候不自觉,给他干就自觉?其实这就是产业发展的社会学问题。”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浏览讲座实录全文。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崔 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