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学军、李豪:精准施策开创“十四五”经济发展新格局

林学军、李豪 长江产经智库 2021-07-01



林学军、李豪 暨南大学


 

一、2020年的工作成就凸显精准施策的重要性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讲到我国抗疫斗争。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疫情发展至今,我国是最先遭受疫情冲击的国家,但感染人数略超过10万,死亡人数只有4800人,这和世界其他国家形成鲜明的对比。我国取得抗疫的胜利,主要原因是中国政府精心组织应对疫情,全力进行防疫抗疫。中国在出现疫情伊始,中国政府就展现强大的领导力、动员力和组织力,调动全国的力量,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协调一致,快速控制了疫情,减少了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

疫情后,我国不是采用“大水漫灌”的政策,而是通过精准施策,提出“六稳”、“六保”的工作任务,通过减税、降费、中央直达资金、金融系统向中小微企业让利贷款,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同时加强对大型企业复工复产的点对点服务,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措施,我国在全球率先复工复产,国民经济止跌回升,取得GDP首超100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唯一GDP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GDP增长率达到2.3%的好成绩。

2020年我国另一件值得彪炳史册的事件是实现扶贫攻坚的重大胜利,这同样归功于政府的正确领导,实施精准扶贫的战略。全国各地对贫困地区对口支援,派出干部,送去资金和物资,针对各地贫困的病根,或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或实施移民搬迁,帮扶措施精准落实到户,使我国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加强政府的领导,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精准对策的重要性。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强宏观调控,以民为本,集中力量办大事,相互协调,做到生产有序,分配公平,交换顺畅,消费有度。要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21年经济增长达到6%的目标,就必须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发挥集体的力量,去克服经济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实现“十四五”规划的良好开局,构建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二、“十四五”期间中国需要克服的主要问题

当前新冠疫情仍然在全球的扩散蔓延,全球感染人数已经超过1亿人,死亡人数超过250万人,发达国家经济负增长,全球经济陷入萧条。在此情况下,西方某些国家重拾贸易保护主义旗帜,贸易摩擦增加,贸易争端加剧。因此“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定不平凡,在这百年不遇的历史关头,危难与机遇并存,我们只有踏踏实实做好本国的事情,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创新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然而,我国在关键技术、零部件仍然较多依赖进口,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全球价值链和全球创新链中处于不利的分工地位。二是,在国际经济环境萧条之时,出口不畅,如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挖掘和扩大我国的内需市场,以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三是,如何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压缩过剩的产能,大力发展名优特产品,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制造业,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四是,如何扭转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脱离的问题,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五是,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绿色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六是,鼓励创新创业,支持中小企业经营发展,扩大就业,保障民生。


三、精准施策开创经济发展新格局

要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应当着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针对各种问题,精准施策。这主要是因为,一是,我国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自动化、智能化不断发展,使整个社会的生产以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等形式高度关联,这些链条环环相扣,某个环节出问题,将导致整个社会生产陷入停顿,因此应当强调经济有序和组织。二是,经济越发展,对公共产品提出越高的要求,例如公共的基础设施、市场秩序、公共卫生等等,这些都是市场无法提供的,必须依靠“有形的手”—政府来解决。三是,当前的市场存在不完善及信息不完全,市场机制不能很好起作用,如解决贫富悬殊,实现充分就业,达到供需均衡等都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自行解决。

综上所述,我国要解决“十四五”面临的主要问题,就要加强政府的作用,进行协调和组织,集中力量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在经济萧条之际,政府精心的组织和引导显得更重要,可以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新性,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开创经济发展新格局。

以下就开创经济发展新格局谈六点意见:

一是加强政府的规划,以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进行引导。政府的规划对国民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必须认真摸清家底,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对未来的供求进行预测,让规划更加贴近经济发展的现实,更好地指导经济运行。同时以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引导,优化生产要素配置,落实规划的实施,以强有力的手段调节产业结构,维护市场秩序,满足市场需求,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的组织。科技是一种重要的公共产品,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发展科技投入大、风险高,私人的力量有限,也无法承担其风险,因此市场机制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是有限的,必须依靠政府的投资与组织。我国在基础研究,源头创新与世界强国有较大的差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力争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因此,要加大创新投入,重视基础研究,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科技合作,引进国际顶尖人才,建立官产学的创新联盟,不断提高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加强产业链的组织。要做好经济内循环的大文章,首先要分析产业链的痛点和堵点,疏通产业链,完善产业链。其次,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作用,骨干企业是产业链的链主,对整个产业进行组织引导。其三,骨干企业要掌握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关键的技术,制定行业标准,预测市场需求,拓宽市场渠道,并通过分包、发包等形式扶持中小企业,对整个产业进行分工协作,带动整个产业链有序运行。

四是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国有金融机构是公共企业,必须为社会服务,为实体经济服务。货币政策不能搞大水漫灌,狂发货币,最终的结果就是虚拟经济泡沫膨胀,政府债台高筑,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当前,西方已经是负利率,但实际上刺激经济的效果很差。应当精准投资,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经济发展最有效益之处。金融机构要准确理解、执行国家的经济政策,以资金支持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地区的发展,让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支持三农、扶持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

五是扩大就业保民生。首先政府要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与引导,继续实施减税降费,减轻中小微企业的负担。其次,政府可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环境治理与保护开支,建设防灾减灾、扶贫助困工程、鼓励社会办养老和托幼等等,并将这些公共项目承包给符合资格的中小微企业,帮助其经营发展。其三,发挥行业协会以及大企业的作用,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业务指导,提高其技术水平及市场开拓能力。其四,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资金帮助。其五,解决中小微企业用人难的问题,帮助企业员工办理落户、社保、保险等问题,鼓励大学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

六是加强对外开放,要把引资的重点转移到“引智”上来。做好“十四五”的开局,首先要充分利用国外的市场和资源,利用RCEP,中欧投资协定,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和投资,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这对带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走出阴霾有重要的意义。其次,要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吸收外资。当前,我国控制了疫情,恢复生产,成为全球的生产中心、供应中心,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风港,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外资的吸引力,引进外国投资,留住外资企业。最后,我们要利用世界经济萧条之机,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注重引资,更要注重“引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要吸引大批人才到中国创新创业,把中国变成全球人才的聚宝盆。

往期 推荐


长江产经智库学者学习政府工作报告系列文章(十):黄金秋:把握创优营商环境的三个着力点

长江产经智库学者学习政府工作报告系列文章(九):巫强:加速构建领军企业创新链

长江产经智库学者学习政府工作报告系列文章(八):王修志:增强和发挥中国科技创新“主场”优势


版权声明:上海钧智律师事务所为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提供法律服务。需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研究院所有内容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对于不遵守本声明和/或其他侵权违法行为,本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江苏省首批重点高端智库,以南京大学经济学、管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平台为核心,优化组合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学科和专家资源,以中国沿海地区高度开放、发达的实体经济为背景,深入研究探索中国实体经济的走势、趋向与政策,为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总结经验,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