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妈战记 | 走上央视的这位妈妈,让杭州绝技惊艳世界!
王丽华
非遗萧山花边和萧山珠绣传承人
浙江民间美术家协会办公室主任
一枚绣花针,一根绣花线,一双巧手,绣出花样繁复的美丽图案,这便是萧山花边的魅力。
▲萧山花边作品《木槿花》(王丽华)
2015年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
在杭州,有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萧山花边和萧山珠绣传承人,她叫王丽华。五岁随母学习女红,长大师从花边名家赵锡祥,如今传播刺绣文化,珠绣、花边她都信手拈来。
她说:“在没有专业从事花边技艺之前,自己从未想象过,会与花边结缘一生。”冥冥之中的必选项,从一个绣娘到一个传承人,王丽华谱写了一个传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5299q6yzt&width=500&height=375&auto=0▲5分钟,点击看看王丽华的故事
冥冥之中的“必选项”
杭州萧山所前,有一间不大却缀满华美刺绣的房子,是王丽华的工作室。她土生土长,出生时正是萧山花边方兴未艾的时候。
花边英文名叫“lace”,也叫“抽纱”,最有名的产地要数意大利的威尼斯。1919年,意大利传教士通过一位上海商人,将这门手艺带到了萧山,所以它在萧山还有一个动听的名字“万丝缕”。
最终花边渐渐变成萧山本土的一项传统工艺,从业者达到二十万,拥有几百个品种、1000多种规格,“萧山花边”也成了行业内独树一帜的标杆。而在它的发祥地意大利,这门古老技艺却已基本失传。
王丽华五岁起就跟随母亲拿起了绣花针,在母亲眼里女儿天生心灵手巧,有些复杂的技艺成年人还需要练习几天才能上手,王丽华却一点就通。
在王丽华的记忆里,母亲总是要赶着把花边交给“放花”的人,换取一家老小的家用。10岁的时候,暑假里除了做作业,就是帮人挑花边,也给自己赚点零花钱。不知不觉中,花边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深深融入了王丽华的灵魂深处。
而王丽华的太婆婆,则把珠绣从宫廷带到民间的第一批艺人。早在民国时期,她就在上海的南京路开了一间裁缝店,做了一辈子的衣服,有着一肚子的好手艺。
▲太婆婆当年用的工具
但再好的技艺只有代代相传才能拥有价值,太婆婆终于回到萧山,先把手艺传给了王丽华的父亲,接着父亲又把手艺传给了王丽华。
出身花边与珠绣的双重世家,代代相传耳濡目染,王丽华渐渐习得了娴熟的技艺。
▲王丽华与父亲
填满看不见的账户
大约六年前,一则“国大师选徒弟”的召集令改变了王丽华原本的生活轨迹。新闻说有五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面向全国寻找技艺传承人,上面的大师她一个也不认识,但痴迷于技艺的她想都没想直接就报了名。她说,她一定会被选中。
果然,经过层层选拔,王丽华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并最终拜师著名的花边名家、“花边之王”赵锡祥大师,成为关门弟子。
与王丽华相仿,赵锡祥大师也是自幼与花边结缘。1972年,为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来杭,他设计了大型《西湖风景》窗帘,基辛格博士赞之以“世界花边之冠”。1988年他被轻工部授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不过,几乎就在他获得“大师”头衔大同时,来自机器和市场的冲击,使得手工花边的发展举步维艰。到如今,从事手工花边的人已经非常稀少。赵锡祥说,他不想做最后一个花边大师。
▲萧山花边的编织工具和材料: 剪刀、针、线、纸、图稿
而此时的王丽华,已经是一个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她的绣品厂规模最大的时候,员工有五百人。但她毅然选择了放弃实业,去追求一个传承人的梦想。
由于这项传承学习的基本要求是脱产,所以从2012年到2017年,五年的时间内王丽华除了每个月领着两千五百块的国家补助外,账户里基本没再多过一分钱。
这与过去开工厂时赚钱的生活大不相同,但这些年研习刺绣的日子也让她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
“以前也是算进不算出的,不愿意吃亏。现在觉得能付出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就像王丽华在采访中讲到的,人生不是只有金钱这一个账目,还有很多看不见的账户也需要我们去填满。
▲王丽华和儿子
享受花边珠绣的乐趣
身负两大非遗绝技,王丽华在传统手工艺上做起了创新。她将珠绣和花边结合在了一起,“珠绣重色彩,而花边重纹路,我觉得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会很有新意。”
▲《荷韵》
她将萧山花边艺术与刺绣技艺巧妙融合的作品《荷韵》,获2014年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14年西溪湿地旅游品设计大赛金奖,在萧山花边行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她用花边挑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获金奖。2015年,她突破花边不染人物之限,设计出花边唐卡,又获金奖。2016年《十二生肖》,2017年《二十四节气》均获金奖。
▲《万缕丝唐卡》,获2016年获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十二生肖》中的狗
同年,她还在赵锡祥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中央电视台,成为主角录制了《传家宝》节目。
▲央视《传家宝》录制现场
据说,师徒带去节目现场的作品《特重工万缕丝精工垫绣镶边床罩》,光设计稿就画了6个月,一共有300多张图纸,68位绣娘在四个月里,用1400万针绣出了820朵玫瑰花,而且每片花瓣的针法都不一样。
▲《特重工万缕丝精工垫绣镶边床罩》
作品频频获奖,还登上了央视的舞台,王丽华的作品瞬间成为了行业内的“香饽饽”。不少人跑来问她作品的价格,每每遇到这类情况,她都会斩钉截铁地说,“我的作品不卖,都是要捐赠给博物馆收藏的。”
尽管完成一幅作品通常都要耗时数月,设计、画图、制作等都需要费尽心力,但每一环节中静心凝神的过程,都能让王丽华体会到一种创作的快乐。这可能也是她想要尽力填满的另一个“账户”吧!
如今王丽华已经被认定为非遗萧山花边和萧山珠绣传承人,但她并不满足与传统的绣法技艺。她还想办法结合杭绣、苏绣等秀法的长处去创作新的作品,利用各种平台推广萧山的花边和珠绣,创建工作室来培养更多热爱刺绣的人。
▲王丽华在教授技艺
一把素棉线,一根绣花针,用最简单质朴的材料,钩挑成一幅幅精美的花边、珠绣。
花边珠绣,是静心,精心,尽心的艺术。在王丽华和她的学生看来,这不仅是作为“非遗”技艺所保留下来的艺术珍品,更是人们留住城市记忆的款款深情。
王丽华说,自己就是一名以针线为伴的绣娘,她说也许世界上有很多大事、热闹事,但在绣娘的眼里,世界就是这方寸之间,在这一针一线之间。指间的针线,就是天大的事,是命中注定的事。
纵使时代变迁、物是人非,总有一些东西不会被时间带走,成为我们心中无法抹去的记忆。
辣妈俱乐部plus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