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度贵州改革优秀案例之二十八

镇远县委改革办 贵州改革 2022-03-30

按:2020年度贵州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已圆满结束,共从118个参评案例中评选出35个改革优秀案例和10个专家特别推荐案例,将通过“贵州改革”微信公众号陆续推送,供各地各部门学习参考。今日推送改革优秀案例“三品”行动助推镇远古城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三品”行动助推镇远古城获批国家
5A级旅游景区
 

镇远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近年来,镇远县全力推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品质提升、品位挖掘、品牌拓展“三大行动”,实现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9年,镇远县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5.71%,旅游综合收入超100亿元、同比增长11.29%,直接带动就业5000余人,辐射带动就业3000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000余人。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9张国家级旅游名片基础上,2020年1月,镇远古城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一、“品质提升行动”加速古城转型升级。一是提升规划布局。实施“文化旅游强县”主战略,严格执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组建由县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机构和工作专班,坚持“规划先行、保护第一,尊重历史、延续文脉”的原则,科学编制《镇远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镇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镇远古城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镇远古城5A级旅游景区提升规划》等系列规划。同时,将古城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并制定配套实施方案。注重以文物保护为重点,以历史街区为依托,在“一环四台地”“㵲阳十八湾”“军旅文化园”“明清一条街”等规划布局上做到有规可控、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推进古城保护、开发利用、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有机融合。二是提升旅游配套。协调争取州级出台《关于支持镇远县加快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意见》,州县两级共同发力,开辟景区发展“绿色通道”,从快从简办理各类“涉旅”事项,推进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累计筹措资金20余亿元,新建古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1座、游客服务点15处、A级旅游厕所32座,建成盘龙桥至文化园亲水平台800米,整治河滩2.1万平方米,维修新大桥至镇江阁栈道379米、石屏山护栏3600米,复建青石板街道1.56万平方米,整体恢复古民居15家、古巷道6条、古码头12处、门楼4座,修缮青龙洞古建筑群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同时,新增精品酒店和民宿客栈10余家、停车位5000余个,安装各类旅游标识牌3000余块;建成智慧旅游体系,实现古城景区免费WIFI全覆盖,一部手机畅游古城镇远。三是提升服务质量。深入开展“六心行动”,探索交通、景点、民宿、餐饮、商场、休闲等旅游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塑造旅游服务标杆。设立镇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整合发改、住建、财政、文物等部门力量对景区保护与开发进行监管。完善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机制,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旅游乱象。实施“大数据+旅游”工程,设立旅游景区公安派出所和安全管理所,配齐景区监控系统,实现24小时无死角监管,确保景区秩序及游客、群众出行安全。强化旅游服务提质增效,注重聘请高校、业务主管部门专家现场授课,在加大景区“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从业人员培训的同时,着力实施旅游扶贫工程,彰显景区政治担当,全面带动当地群众特别是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二、“品位挖掘行动”彰显古城文化魅力。一是挖掘历史文化。依托悠久的历史,加强对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广泛组织文史专家对镇远自汉代置县以来的历史文化史料进行系统性收集、整理和挖掘,补充和完善相关史料,推动历史、民俗、民族、革命、商贾、军旅等文化要素深度融合。找准文化和旅游的最大公约数和最佳连接点,精心打造体现镇远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旅游精品,全力推进“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建设,不断擦亮“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借助知名的历史人物和典故,深挖王阳明紫阳书院布道、林则徐“四过”镇远、吴三桂屯兵吴王洞、田氏土司文化、吴敬梓《儒林外史》等一批有影响的历史传奇故事。二是挖掘红色文化。加强红色文化旅游建设,注重革命遗址修缮和红色故事挖掘。依托镇远革命史馆,创新智能导览、互动微游、趣味答题等新形式,运用实景体验、文物展览、声影描述等方式,立体式呈现当年红军战斗场景和生活画面,给红色旅游资源增添“时尚”元素,形成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红色文化“看点”。近年来,整合资源修缮了周达文故居、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镇远“和平村”旧址、文德关红军战斗遗址等众多红色遗迹,挖掘讲好贵州籍开国上将杨至成将军“三进三出”镇远等革命故事。2016年10月,镇远县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革命老区。三是挖掘民俗文化。加强人才培养和阵地建设,将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旅游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整理和保护工作。全县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项、省级名录14项,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人,建有传习所、传承基地14处。加大文化传承力度,整合资源将镇远民俗、民族、民间文化活动打造成旅游精品项目,创新推出“元宵闹花灯”“清明滚山酒”“端午赛龙舟”等民俗民间旅游活动,举办和挖掘侗族“三月三”讨葱节,苗族“六月六”吃新节、“九月九”斗牛节,土家族“八月八”唢呐节等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不断增强游客体验感。

三、“品牌拓展行动”助推古城走向世界。一是拓展旅游业态。在唱响青龙洞古建筑群、古城墙、天后宫、“和平村”旧址4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础上,依托古城民居客栈,对店名、门庭、楼阁、房间等赋予古韵文化元素,彰显不同时代文化内涵,打造独具一格的住宿“卖点”,提高古城文化影响力。如两湖会馆按照唐、宋、元、明、清时代元素打造主题房间,在房间名称、布局、陈设、用具和服务人员的服饰等方面切合朝代特点,让入住游客体验不同朝代文化;在一楼设计老酒博物馆,收藏各种老酒,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同时,以古城为核心,加强景区辐射带动,持续推出“深度文化体验游”“自然风光体验游”“激情漂流探险游”等精品旅游路线,满足游客不同需求。二是拓展营销渠道。坚持“走出去推介”和“请进来体验”相结合的宣传模式,不断提高镇远古城知名度,增强旅游吸引力。县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到省内外开展推介活动;组建营销专班,加强主题营销、联合营销、定点营销和公益营销,切实拓展省内外市场。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采取“资源合作、成果共享、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针对不同季节、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游客,适时推出门票减免、住宿优惠等一系列活动,全方位提升镇远古城旅游“热度”。三是拓展宣传载体。推出大型舞蹈史诗《古韵镇远》,编排《明妃出塞》《锦衣卫巡逻》等特色节目在古城景区内巡回展演,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观赏。抢抓承办国际旅游论坛、超100公里国际越野跑、旅发大会等国际国内文体赛事机遇,邀请中央电视台、新华社、西班牙语国际频道等知名媒体走进镇远进行追踪宣传。依托古城素席、民族刺绣、陈年道菜、洞藏青酒等一批具有镇远地域、历史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强文化宣传。创新开展“文化旅游进校园”等主题活动,每年对镇远高三毕业生开展文化旅游知识培训,聘请全国镇远籍高校在校生就地担任镇远旅游代言人,唱响镇远旅游好声音。近年来,“端午赛龙舟”多次登上央视直播间、报京侗族“三月三”讨葱节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打造“中国十佳旅游古城”“中国最美十大古城”等一批旅游品牌,“心居何处·自在镇远”蜚声中外。




推荐荐阅读

    ●2020年度贵州改革优秀案例之二十七

    ●2020年度贵州改革优秀案例之二十六

    ●2020年度贵州改革优秀案例之二十五

来源:镇远县委改革办

微编:黄   勇“贵州改革”微信2021年第59期(总第1533期)

▌2021年2月28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