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也谈对“微课”的思考与体会

2018-02-24 永泰一中 张祖冬 初中数学延伸课堂


声明:“初中数学延伸课堂”的所有文章,版权所有。欢迎并感谢朋友们分享和转发,但未经许可,不得在任何公共场合使用及转载,违者必究!

如果对您的教与学有所帮助,请点击初中数学延伸课堂”或扫描底部二维码关注,您的分享转发,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和信心!

也谈对“微课”的思考与体会




今天又看了好几篇有关微课、赛课的文章,以及好多有关微课的各种比赛的消息。之前也下载了各个地区的优秀微课进行学习,在关心并认真观看之余,甚有感触,就一吐为快,若文中有不对不敬之处请谅解,纯属个人理解和体会及感受.

      近半年来,陆续收到全国各地很多朋友的留言,要我聊聊微课制作和感受,可能是因我做过微课制作的讲座(直接点击标题可打开)和录制了1300多个教学视频(现在已经达到了1400个,每个视频平均至少25分钟,最长超过2个小时),都认为我的微课做的熟练做的好,其实不然,我的教学视频其实不是网络上流行的“微课”,而是“细课”,是真正实用的“细课”,之所以这么称(夸一下自已,哈哈哈!),是因为:

      (1)我已经试验了两年,两年来我几乎(有时没电或电脑坏了)每节课均用我的这些视频上课,当我外出时,也没找数学教师代课(实际上大家教学任务都很紧,也不好找),而只是找一个非同学科的教师维持一下纪律,由班长或科代表负责操作视频(含何时暂停,何时需要代替教师解说分析强调等)带领同学上课。虽然这两年均为接初三年级的毕业班且不同校(去年到乡下轮岗一年,今年回到原单位),试验没有连续性,但并没有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成绩,还有明显地提高.

      (2)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学或提前学习,在家与在校一样,只要有家长监督(当然学习自觉的学生就没必要了),因为我的这些视频是“细且完整的”课。

      (3)每一个学生在用视频时,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播放进度和速度(通过“快进、倒退、暂停”随时调整).

      ……(不能说了,继续说下去,就成了“吹”了,哈哈哈!)




扯远了,回到正文:

      认真学习至少20篇以上的相关文章和理论,并观看了至少30个以上的“微课”,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有以下几点:

      (1)太多文章偏离教学实际太远了,可操作性不强。老师们真要制作一节有实用的“微课”难(难在时间),一个10分钟的“微课”估计如果没有以小时计的时间根本不可能拿下来(当然是说在已经有所感悟的情况下),也许还需花上几天都难说。事实上,有很多朋友跟聊时,都说出了同样的感受,做一个“微课”的时间几乎等于备10课时的课,如果是参加比赛,那所花的时间就更无法计算了。

(2)“微课”做完,真正拿到课堂用(或学生课后用),跟没有用“微课”,好像没感觉到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似乎用了反而麻烦(最多给学生新鲜感),效率更低,播放完微课(或自学完微课),老师还需继续解说,这也是在跟朋友们聊天时,谈到了这种体会。本人也做过至少10次这样的试验,特意将下载好的优秀微课放在班上学生中用,其结果与上述朋友聊天时完全一样。当然,主要原因应是老师们自己的微课太少了,别人的微课你的学生不一定适用,才会出现这样的效果。

(3)多数“微课”中的内容,近一半的时间是制作老师的“嘴动”,类似于播放PPT,或者念答案,几乎没有“言行一致”,观看起来,非得“全神贯注”(眼耳同时集中),稍不留神可能就不明白了,最后只能看着屏幕留下的参考答案了或者重新继续再观看。撇开专注力不说,事实上任何学生在听课时,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不理解”之处,不自觉地临时暂停思考(好学生的好习惯).

(4)几乎所有的“微课”,之中的知识点讲解分析与平时上课的那种“言与行”的“和谐完美自然统一”脱离地一干二净。如果这些“微课”真的用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学生在课外自己观看学习时,我想定会耗时费力。本人已有31年教学经历(从未离开过教学第一线),看到有的微课观看了半天,还没真正弄明白,后来干脆把试题和内容思考了(甚至用笔做了),才知原来如此.

(5)较多的“微课”内容的选取:本身容易掌握的知识点或内容,真正用于帮助(或辅助)实际教学中的“微课”少之可怜,也就是说,有点“舍本求末”,只能是一种比赛性质的,求表面化的,看上去是“高大上”,其实没什么实际价值。

(6)显然太多的是因各种“主、客观”因素引起的“微课”变质,成了畸形发展,有时实在迷惑.

(7)我以为:微课一是应重在体现“微”,“微”意味着不能耗费太多时间,应该以极少的时间达到最高的效率,如果绕开本质上的“微”,那只是好看,“中看未必中用”,“劳民伤财”;二是应该是体现“课”,是一个课,当然是一完整的知识内容,完整的且含有丰富的“言与行”达到“和谐完美自然统一”的课;三是体现“微与课”紧密并存,是一高效率的、完整的且完美的课,而不是“无病生吟”的“低效”课。

(8)理论+指导+实践,显然对我们老师的学习是最有效的。真想能多欣赏到一些真正与理论相合的教学实践中的“微课”。

      本人因“天生不足”:语音与表达难于“见”人,早已经与“微课”相关的各类活动失之交臂,众多朋友相聊,同时自个儿也有所感触,妄言于此,见谅!

特别说明

1.进入公众号,回复“1,2,3…13”中的任意一个”数“,可查找到相应资料.

2.本公众号对应的QQ群(课件制作学习交流,群号:178733124)申请进群后,务必第一时间学习群规,改好群名片(要体现学校或单位),否则永久清理,不再接受再次申请。



您的分享和转发,是我坚持的动力和信心!



强烈推荐

画板家园的良师益友

18年1月11日前发布所有文章分类汇总

18年1月11目至2月8日发布文章分类汇总

初中数学中考第一轮复习视频(34课时)

2017年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分类汇总

2017年福建九地市九下质检中难题精选

轻松突破中考压轴(手机完整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