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丛文俐:妙趣粘土,捏出来的快乐!
你听说了吗,学校最近有一门选修课爆满
听说了!老师讲课生动有趣,一边放松还能一边学习呢!你看这是他们的作品
wow,这看起来也太棒了吧
有时候
平淡的生活
总要有些别致的兴趣爱好来填充
它们是什么呢
原来是广受欢迎的粘土啊
一起来看看
好玩又有趣的粘土
在丛文俐老师手中
是如何赋予生命与色彩的
人
物
介
绍
丛文俐老师
丛文俐老师,广东药科大学中医学院辅导员。研究生毕业于石河子大学,因爱好与粘土结缘,擅长粘土手工人物制作,花卉植物制作。从2019年至今在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开设粘土艺术公共选修课4期,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广东省、云浮市等文化类、艺术类比赛并获奖。希望能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粘土艺术相结合,让学生创作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01
多彩文化
开启浪漫的艺术之旅
“遇见即是上上签”——与粘土初次相遇
软陶,是一种热固性材质,以其制作的成品,需要放入烤箱中烘烤才能成型。2012年,这种手工风靡了整个欧洲地区,后传入美、日,因其独有的高度延展性、可塑性和色彩多样等特性,广受喜爱,同时也吸引了对美术情有独钟的丛老师。
那时,正从大学迈进社会的她,刚投入工作不久,因为曾经没有选择美术的遗憾和对美术纯粹的热爱,她将目光投向这种兼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手工DIY,并作为个人兴趣开始自学练习。
进入了手工圈子后,她开始尝试另一种材料——粘土。与软陶相比,粘土触感更软,质地更轻,且风干成型快,材质方便卫生,不像其他雕塑需要黄泥、场地和工具。与粘土结识的缘分,成为她入圈的“敲门砖”。
“我并没有专门学习过粘土,能和粘土结缘,完全是出于兴趣,我也非常感谢粘土能够出现在我的生命中。”
“春暖花开”——当爱好融进生活
学生作品
对丛老师而言,制作粘土既是需要手脑并用、耗费大量精力的长周期活动,也是一种可以让自己的身心都能得到放松的娱乐活动。在休闲时间里,为了让自己从工作中抽出身来,也为了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她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粘土制作中去。花上一个甚至几个小时的时间,在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中,见证各式各样的粘土作品在自己手中诞生,这让她充满成就感,内心里的苦闷情绪也随之排解。
丛老师并非一开始就能做出惟妙惟肖的作品,对她来说,制作粘土是一个不断“打怪闯关”的升级之路。从一开始简单Q版的卡通形象,到需要详细刻画人物五官、对发质和关节等细节有极高要求的手办,从一开始跟随着教学视频的慢慢摸索,到能够独自制作出优秀的作品,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丛老师对制作粘土作品越发得心应手。因为喜欢才会坚持,因为坚持,丛老师的粘土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学生作品
02
传承创新
当热爱变成一份工作
“机缘巧合”——成为一名粘土课老师
2018年,初到云浮校区时,丛老师发现了艺术类选修课较为稀缺的问题,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和培养学生艺术情操,她萌生了开设手工课程的想法。本身就对新事物有所涉猎的她,了解当代年轻人不少的兴趣爱好,她自己也关注动漫,游览漫展,喜欢各种cosplay,收集手办等。她认为,自己能够和新时代的大学生们“同频共振”,也相信变化万千缤纷瑰丽的粘土也会受到他们的欢迎,结果也证明了情况确实如此。
如今,粘土选修课已经开设到了第四期,其课程内容相对以前更加丰富多彩。丛老师表示,她在这四年时间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着适合同学们的教学内容:详细的基础教学、适当的难度提升,她一步一步地引导着学生,帮助他们把内心的想象在粘土上化作实型。
“满心欢喜”—繁花锦簇而后的硕果累累
“因为我本身十分喜欢粘土,所以对我来说,教这门课带给我更多的是快乐。”
在授课的过程中,丛老师偶尔会发现有一些与她志同道合的人,她们会一起讨论粘土,讨论美术,一起分享她们的兴趣。能与学生们互相交流兴趣爱好让她感到十分美好,而她也会教给对方更多的东西。
一份好的粘土作品,对整体的完成度有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耐心去打磨它,她希望,学生们通过这门粘土课,更多地锻炼自己的心性。
03
坚守初心
与时代同向同行
“运斤成风”——在坚守中变得丰盈
无论是远在新石器时代的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还是两汉时期的泥塑,唐宋时兴起的陶瓷器皿,它们和现代的粘土一样,都承载了我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粘土的低成本和“零门槛”,也很适合没有烧制条件的高校开展手工艺文化相关课程,丛老师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文化以另一种形式得到传承。
粘土是一门手艺,但又不仅限于此,她认为,我们可以在粘土的制作上融入京剧、国风和红色文化内容等,让文化得到延伸,也能更好地向青年普及。而她自己,也正朝着这个方向不断迈进。她说:“只要技艺在,便有记忆可承载”。
番外篇
报告丛老师,同学们有话说:
“丛老师是一名很认真负责的老师。”
“我觉得丛老师十分温柔,细致和耐心,她会合理安排课程,关心学生们的掌握程度。”
“丛老师的课程,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我的耐力,也提高了我的审美能力。”
......
每当向选修了粘土课的学生问起关于丛文老师和她的粘土课,总会得到像这样相似的答复。认真,耐心,温柔,学生们都从这位老师身上感受到了这些宝贵的品质。循序渐进的课程安排和精彩有趣的课堂内容,深深吸引住了一大批热爱手工的同学。丛文俐说,她会为了真正喜欢粘土的学生们提供更多有趣且充满挑战性的粘土教学,让他们体会到粘土的快乐。
严永祥
在大一时,我就跟着丛老师参加过相关的比赛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对粘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更深入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我选择了报名粘土课,这样不仅可以让我能享受到制作粘土的乐趣,也能锻炼自己。要想制作出一份粘土作品,耐心是必不可少的品质之一,我想通过学习制作粘土,让我待人处事能更有耐心,也让我能得心应手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
从一开始对粘土的一窍不通,到现在能做出让大家都喜欢的作品,离不开丛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非常想对丛老师说一句:老师,谢谢你。
李泽颖
第一次听到粘土选修课,是在同学的朋友圈里,这门课程的内容也和我想要学习一门手艺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以我就选择了丛老师的粘土课。在课程开始时,因为接触手工的机会不多,尽管花了很多时间,发现捏出来的东西不尽人意,这让我很受打击,也十分焦急。而后在丛老师的耐心讲解下,随着课程推进,我逐渐让自己冷静下来,将学到的手法技巧一一沉淀,最后做出了不错的作品,这段经历让我受益良多。
晁馨雨
因为我本身就喜欢做手工,也对粘土很有兴趣,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丛老师的这门课程。在粘土课上,我实现了“冰墩墩自由”,也见识到了多种多样、妙趣横生的粘土作品,也因为丛老师的温柔与耐心,我的手工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就像丛老师捏的“云堇”一样,在我看来,掌握了粘土这门手艺,便可更好地让自己的想法与中国传统元素相结合。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同学们都可以来选修这门别开生面的粘土课,捏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刘梅玉
为了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也想通过和同学们一起做手工,增加彼此的友情,我选择了丛老师的这门课。一路学习下来,我变得更有耐心,更加注重细节,也提高了我在色彩搭配上的审美能力。
我觉得丛老师是一个耐心、细致也很认真的老师。她关心每一个同学的掌握程度,会指出同学们的错误并且帮助他们改正;她会从易到难,让自己的课程安排循序渐进,不会让学生们难以接受。我非常愿意推荐同学们选择这门课。
指导学生作品
泥土和粘土属于不同的材质,但两者有着一脉相承的近亲关系。从中国民间泥塑的角度看超轻粘土作品,是传统艺术与现代“潮玩”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将传统泥塑艺术元素融入现代超轻粘土作品中,在追求个性的同时,传承中国文化,相辅相成。
“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便成了价值”
在传播粘土技术的路上
丛文俐老师所坚守的
始终是内心对艺术的热忱
而身为广药大学子
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之余也可以放缓脚步
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热爱
经过火热的选课时间
你选到自己喜爱的选修课了吗?
还有哪些热门的选修课?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推
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刘晟书记为2022级新生讲授思政第一课
广东药科大学关于切实做好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策划:广药大传媒中心 杨舒羽
采编:广药大传媒中心 杨舒羽
摄影: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广药大传媒中心 潘宇杰
采访:广药大传媒中心 谭杰 黄怡悄
技术:广药大传媒中心 黄泓彬
编辑:广药大传媒中心 罗斯敏
责任编辑:倪慧玲、李西贝阳
审定:林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