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八父亲节的由来:纪念因抗战而牺牲的千万父兄 | 短史记

谌旭彬 短史记-腾讯新闻 2020-09-01

今天是发端于欧美的父亲节。


其实,中国以前有过法定父亲节,是在八月八日。


制定这个节日的目的,是纪念在抗战中牺牲的千千万万的父兄。


时为1945年8月6日,上海《申报》刊文《八八父亲节缘起》。文章称:美国为纪念欧战中阵亡将士的妻与母,曾发起创立母亲节。而今,中国也应该发起创立自己的父亲节。“父”字形同“八八”,且“八八”读音也与“爸爸”相同,故号召上海市民,一同来过“八八父亲节”。


当时,日军虽败局已定,但尚未投降,上海仍在其控制之下,这一倡议“暗中表示怀念祖国之意”,实有风险。文章末尾,公开署名的首倡者共10人,分别是:颜惠庆、袁希濂、陈青士、梅兰芳、史致富、严独鹤、费穆、陆干臣、富文寿、张一渠。①


上述诸人,均系名流,虽久处沦陷区,但爱国之志仍存。如颜惠庆于北洋时代,曾任外交总长、署理国务总理等职,1941年12月香港沦陷,遭日军所执,次年被迫返回上海,坚持不出任汪伪政府任何的官方职务。②


1945年的这次民间发起的“父亲节”活动,影响范围有限。


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又有上海名流潘公展、李石曾、宋汉章、王晓籁、杜月笙、吴稚晖、李登辉(原复旦大学校长)、钱永铭等数十人,联名向政府请求定每年的8月8日为“父亲节”。理由是:


“中国八年抗战,终究得到了最后胜利,这八年中阵亡将士不可计数,而这辈将士,前赴后继,杀敌致果的忠勇精神,实受父亲平日教养和随时激励的结果,所以父亲对于这次抗战胜利的影响,十分伟大。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加维然女士,发起母亲节,纪念欧战中阵亡将士的妻与母,因为她们对于国家有伟大贡献;我们应该效法先例,规定父亲节,同时纪念这次大战中阵亡将士的父与兄,因为他们对国家也有伟大影响,使父和母同沾其光。”③


该请求获政府批准。每年的8月8日,遂成为全国性质的法定“父亲节”。是日,子女佩花以作纪念——父亲健在者,佩以红花;逝世者,佩以白花。


相关的推广工作也随后展开。譬如,作为“父亲节”的首倡者之一,1946年8月7日,颜惠庆被邀请去“青年会”做关于“父亲节”的演讲,“谈了不同社会中父亲的地位和责任”。次日,他又在日记中写道:“报上满载关于‘父亲节’的报道”。⑤


图:谢晋元将军,率“八百壮士”与日寇对峙于四行仓库时,他的小儿子刚刚出生。在《与妻书》中,谢深感愧疚:“军人不宜有家室,我今既有之……但职责所在,为国当不能顾家也。老亲之慰奉,儿女之教养,家务一切之措施,劳卿担负全责”。在《与双亲书》中,谢如此宽慰父母:“男对死生之义,求仁得仁,……唯今日对家庭不能无一言:万一不讳,大人切勿悲伤,且应闻此讯以自慰。”


今人多已不再过“八八父亲节”。但“父兄”在抗战中的牺牲,仍永垂史册。试略举几例:


浙江青田县六十六岁老人叶瑞三:


1942年8月2日,“敌寇进扰叶庄时,……叶瑞三荷土枪一支,大声疾呼:‘村人尽速随我杀敌!’其妻以彼年老,恐有不便,乃夺其枪。彼复持矛而出,沿村大呼曰:‘凡因杀敌伤亡者,愿将其子女抚养至十六岁。’乡人为之感奋。”⑥


第六战区游击第一支队大队长李翼峰之父李焕章:


“被敌绑去,禁闭于沙市,再三要挟函招其子。焕章厉色拒曰:吾儿参加游击,效忠党国,保乡,乃好男儿应为之事,吾复何求,杀则杀耳。”遂遭杀害。⑦


安徽涡阳县人李汉三:


其独生子李庆一1942年2月牺牲于前线。国民政府发放抚恤金一万五千二百元,李汉三“以烈士抗战阵亡,乃军人天职”,“全部献充抗战费用”。⑧


湖南长沙前清秀才邹炳蔚:


因日寇进犯,“常以年老不能杀敌为恨,每与人言:‘如敌人侵入武汉,即择清泉之滨跃入就义,以激励子侄,矢忠报国,免以我老为念。’”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为免成为子侄杀敌报国的拖累,“果手书遗嘱,赴水而死”。其遗嘱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况余年老力衰,焉能自全?其所以速自决者,坚汝等报国之志耳。此嘱。”⑨


……


抗战期间牺牲的军人,相当大一部分没有来得及成为父亲——1947年2月,当局公布了《关于抗战损失和日本赔偿问题报告》。据报告统计:抗战期间,军人伤亡3650405人、平民伤亡9134569人,合计12784974人。这些牺牲将士的平均年龄,虽无可靠统计,但亦可揣知大概: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十九路军教导队士兵的平均年龄是24岁;1938年衡山游击干部训练班的学员,平均年龄是25岁。1946年的“八八父亲节”,纪念父兄,也纪念没来得及成为父亲的他们。


作家王鼎钧,在抗战时期还是一名中学生,随学校西迁,饱经颠沛流离。对于八八父亲节,他始终念念不忘。1996年8月8日,身在纽约的他,写下了这样一则日记:


“今天是中国人的父亲节。各国都有父亲节,日期不尽相同。美国父亲节定在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中国人选在八月八日。是因为‘八八’的读音像“爸爸”。说也凑巧,Mother’s Day(母亲节)的第一个音节像‘妈妈’,所以此间华人小区过母亲节以美国日期为准,过父亲节以中国日期为准。


“八月八日父亲节的起源很晚,中国对日抗战期间,上海在日本军队占领之下,文人雅士通过新闻界发起庆祝这个节日,暗中寓有思念中国政府之意。等到抗战胜利,上海市各界联合起来,请政府定八月八日父亲节为全国性的节日,马上如愿以偿。


“……我忝为人父。今天吃了子女们由名店订购的鲑鱼,深有愧心。”⑩


注释

①邱各容:《儿童文学史料初稿 1945-1989》,1990,P141。

②据颜惠庆日记,1945年8月6日条下,有记录:“报纸上公布了有关父亲节的节目”。

③支念慈/编著:《纪念节日史略》,新夏图书公司,1947年,P83-84。④《中华民国史史料长编》(民国35年·2),P877。

⑤《颜惠庆日记》第三卷,中国档案出版社,1996,P803。

⑥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战特殊忠勇军民题名录》,1943年,P372。

⑦同上,P375。

⑧同上,P368。

⑨陈诚致蒋委员长:《请褒扬义绅邹炳蔚》,1938年12月28日。

⑩王鼎钧纽约日记(1996年4月-1997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P166。

(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