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刺猬偷枣」不可信,建议语文教科书删掉《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 | 短史记

言九林 短史记-腾讯新闻 2020-01-09


最新版语文教科书小学三年级上册中,有一篇课文《带刺的朋友》,作者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儿童文学作家宗介华。


文章介绍了刺猬如何爬到树上把红枣弄下来,又如何利用身上的刺机智地运走红枣,以第一人称“我”亲眼所见的方式写道:


“它(刺猬)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宗介华的这篇文章,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篇“经典课文”,在进入最新版统(部)编本之前,还曾入选沪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等多种语文教材,已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存身约20年。


近日,这篇文章引起了一位网名叫做“瘦驼”的科普人士的强烈质疑:


“刺猬是猬形目动物,过去跟鼩鼱之类合并称为食虫目动物,以无脊椎动物为主食。……不吃枣,也不吃山楂,刺是自卫用的,不是取食工具。我就问这位观察仔细的宗作家,你觉得刺猬怎么能用四条小短腿把扎在刺儿上的枣弄下来?”①


该质疑可谓一针见血。刺猬是一种杂食动物,以肉食为主,只偶尔会食用植物的根块与瓜果。它从未进化出爬树摘水果、用刺扎运水果的生存技巧。


图:1934年《儿童画报》介绍刺猬,称其“吃老鼠、蛙和害虫”


“刺猬偷枣”这则伪知识,在中文知识界被广泛传播,可以追溯到1979年。


该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了一部只有十分钟的动画片《刺猬背西瓜》,动画片的内容非常简单,大致包括三个部分:


(1)刺猬妈妈教育小刺猬,不要用手而要用刺来搬运红果,这是传统做法。
(2)刺猬妈妈教育小刺猬,不要用手而要用刺来搬运西瓜,这是传统做法。
(3)用传统做法搬运西瓜失败,刺猬母子幡然醒悟,改用手推西瓜。


刺猬母子用刺搬运红果的情节,约出现在视频的1分30秒前后(视频如下)。



动画片的本意,是想给孩子讲述一个“不可墨守成规”的大道理。但它造成的最大影响,却是“刺猬用刺搬运水果”这一伪知识,被中文知识界信以为真——1980年代出版的科普读物、儿童故事中,刺猬们一直在用身上的刺“机智搬运水果”,宗介华的文章《带刺的朋友》,即是其中之一。一部想讲大道理的动画片,有意无意地搞了一次“伪知识推广”。


当然,“刺猬偷枣”这则伪知识,并不是《刺猬背西瓜》这部动画片的发明创造。类似的故事,早已有之。


比如,1963年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动物知识》中,有这样一段叙述:


“它吃的食物非常广泛:蛞蝓、蜗牛、蚯蚓、苍蝇、蟋蟀、蝼蛄、青虫(粉蝶的幼虫)以及青蛙、鸟卵、小鼠等都是它的食料。它不仅吃荤,而且素的也吃,像各种瓜果、大豆,以及树上的枣子它都非常爱吃。刺猬偷枣子是很有趣的,它在偷枣子时,先把枣子晈下来,堆在一起,而后将身体在枣子上一滚,这样,地上的枣子就穿到坚硬的棘毛上去了,然后携带回窝,慢慢食用。”②


图:《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动物知识》中关于“刺猬偷枣”的描述


这类故事也非中国独有。


苏联作家米哈伊尔·普里希文(1873~1954)写过刺猬的故事,其中就有“用刺搬运苹果”的情节。这个故事由穆木天翻译介绍到中国,发表在1948年的《小朋友》杂志上。普里希文在文章中写道:


“刺猬在房间里奔跑着,在它的刺针上,有一只苹果。它跑进它的窝里,把苹果放在那里,随又跑到屋角落里,去取另一个……”③


图:米哈伊尔·普里希文描写“刺猬偷苹果”


就笔者有限所见,至晚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科普界已有针对“刺猬偷枣”这一伪知识的辟谣——由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少年》杂志1930年第8期上,科普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殷佩斯,曾以对话体的形式,如此写道:


“但是他们不会做别种的坏事么?”鲁意问。“我曾听说过,刺猬们会爬上树去,把些熟的果子摇落下来,随后在果子上打一个滚,把它贯穿在它们的背上,待回到它们的洞穴里,才舒服地享用它。”


“不要注意这些故事,我的孩子”,叔父说:“刺猬爬树是决不可能的事,像它那样的短小而笨粗,腿是那样的短,脚爪又不会爬,怎么会有爬树的技能呢?因为那是要身体灵便,并且要有钩的脚爪和柔软的四肢才行。不对,我的朋友,刺猬是不会爬树的,也不会把果子贯穿在它的刺上而带去。比较稍微可信的一点痕迹,……就是说刺猬们不是单独靠猎食而生活,其他的东西一概不吃;假使他们在地面上寻着些果子,是他们所欢喜的,例如熟的梨子和多汁的桃子,他们也吞吃得很满意,犹如吃着一个甲虫或六月蚕一般。”④


图:殷佩斯1930年关于“刺猬偷果子”传言的辟谣


人们偶尔会在掉落很多果实的树下发现刺猬(因为刺猬偶尔也吃水果),于是误以为这些落地的水果是刺猬所为,大概是“刺猬偷枣”这一伪知识产生的缘由。但刺猬不能爬树,也从未学会用刺搬运水果。殷佩斯这段九十年前的辟谣文字,放在今天来看,仍然可算准确,并未过时


小学语文教科书在选文上重视趣味性,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选取科普文章,最重要的仍是内容的真实性。对这则早已辟过谣的伪知识,笔者认为,还是删除为好。


附带一提,中文互联网上流传的几种“刺猬偷枣”视频,均相当可疑。比如下面这个视频中,多颗大枣以直立的方式扎在刺猬身上,很明显是拍摄者动手刺上去的,绝非刺猬在地上打滚所致。


视频:大枣直立在刺猬身上




注释

①藏狐的报恩:《刺猬身上的枣是中文教育的耻辱》, 公众号“瘦驼科学午夜档”2019年12月20日。

②童一中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动物知识》,上海教育出版社,1963,第65页。

③米哈伊尔·普里希文/著、穆木天/译,《刺猬》,《小朋友》杂志第923期(1948年),第6页。

④佩斯,《刺猬》,《少年》(1911年创刊)杂志1930年第8期。




推荐阅读


“寒号鸟”真的是鸟,最新版教科书的“修订”是错的


古人过冬主要靠熬,烧炭烧煤烧柴都是妄想


两则“民国大学聘任教授不问学历”的假鸡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