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究竟该怎么断句? | 短史记

林隋 短史记-腾讯新闻 2020-02-12

问:关于皇帝诏书题头是怎么样的?比如“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是怎么断句的?


皇帝的诏书,也就是俗谓的“圣旨”。


“圣旨”一词最早见于汉代,蔡邕的奏疏中有“臣伏读圣旨”这样的话;曹魏的大臣郑冲等劝司马昭接受“九锡”之礼时,说的也是“明公宜承奉圣旨”(你应该接受曹魏皇帝的旨意)。不过,在宋代以前,“圣旨”只是一个偶尔使用的敬称,皇帝的命令通常被称呼为“制书”“诏书”或者“敕旨”等。


秦始皇很反感皇帝死后要被后人评价,曾下“制”废除谥法制度,这份圣旨(当时还没有圣旨一词,这里权且借用)的开篇格式是“朕闻太古有号毋谥……”;现存汉代诏书,则大多开首直称受诏者官职,如“制诏御史”等,结尾常有“如故事”几个字。南北朝后,门下省成了制诏机关,于是诏书开首格式变为“勅门下”(也有直称“勅某”的),结尾有“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布告中外,体朕意焉”等几种。


到了宋代,“圣旨”一词终于普及开来,如南宋人岳珂所言:“国朝所司承旨之别;乘舆称圣旨,中宫称教旨,储闱称令旨。”大意是:在宋代,皇帝的命令称作“圣旨”,皇后的命令称作“教旨”,太子的命令称作“令旨”。


有固定题头的圣旨,要迟至蒙元时期才出现。当时的圣旨上,先是音译自蒙古语的“长生天气力里”或“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大意是,在上天保佑下,统治万民),再写“皇帝圣旨”及具体内容。贵由汗在给教皇诺森四世之信的开头,甚至写作“长生天气力里,贵由大汗,全人类之君主圣旨”


朱元璋称帝后,认为元朝圣旨的开首语“未尽谦卑奉顺之意”,于是亲自将其改为“奉天承运”,意即皇帝所做的一切,其实是在遵循上天的意志。朱元璋还改大殿为“奉天殿”,规定皇帝所持“大圭”(一种玉制手板)上刻“奉天法祖”,自称为“奉天承运皇帝”。这是很多人认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断句,不应该是常见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缘故——很多时候,“诏曰也会写作“制曰”(以上内容转引自隋风《历代的真实圣旨,是什么样子的?》,短史记2018年10月25日)


那么,明代人自己在书写时,是怎么断句的呢?


下面这几张图片,分别是明代洪武、弘治、隆庆年间的几道圣旨,它们的书写格式大体相同:“奉”字单起一列;“天承运”三字单起一列,“皇帝制曰”另起一列直接接续圣旨正文。这种断句方式,主要受到“天”与“皇帝”必须分别顶格书写、以示尊崇这一现实政治需要的影响。


图:明代洪武二十五年的一道朱元璋圣旨,藏于徐州圣旨博物馆


图:明孝宗朱祐樘封赠南京广西道监察御使王钦父母的圣旨(部分),藏于日本东京大学


图:明代隆庆六年的一道圣旨,藏于徐州圣旨博物馆


图:明代万历七年的一道圣旨,藏于徐州圣旨博物馆


以上是书写的基本格式。至于明代人在宣读圣旨时如何断句,没有相应的声音资料留存,实际上已是一件不得而知的事情。笔者个人的判断,倾向于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一者,这种断句方式在宣读时比较顺口;二者,这种宣读方式与书写格式较为合拍。


下面这几张图片,是清代顺治、雍正、道光、光绪年代的几道圣旨(匾)。其书写的基本格式,与前面所引的几道明代圣旨大体相同,但也有一点明显的区别:下面这几道圣旨,“天”字另起一行顶格书写;“皇帝”也另起一行书写,但不顶格,而是较“天”字退了一格,以示人世间的“皇帝”地位逊于“天”。


图:清代顺治十四年的一道谕旨,藏于徐州圣旨博物馆


图:清代雍正十三年的一道圣旨,藏于徐州圣旨博物馆


图:清代道光十三年的一道谕旨。藏于徐州圣旨博物馆


图:光绪七年的一道“圣旨匾”


下面这张图片,是著名的《宣统皇帝退位诏书》。因为是交出皇位,结束帝制,这份诏书没有再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开首语(退位诏书若写“奉天承运”,等于是自己承认自己天命已尽),而是直接写作“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图:宣统皇帝退位诏书


进入民国后,书写格式发生巨变。下面这张图片,是以溥仪为首的伪“满洲国”1934年的一份所谓的诏书。这份所谓的诏书,已从竖写变为横写,顶格之类的规矩也因书写格式的变化而不存,而“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则被断句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图:伪满1934年的所谓诏书,藏于徐州圣旨博物馆


考虑到伪满朝廷中有许多清朝遗老,这种断句,应是清朝灭亡之前曾流行过的宣读方式。


综上,笔者认为,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断句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没有问题;“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种断句虽然能给人一种新鲜感,但说服力尚嫌不足。




推荐阅读


朱元璋流放沈万三的故事,是假的,也是真的


汉景帝为什么要气死申屠嘉、腰斩晁错、饿死周亚夫?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