禤国维应用桔梗治疗皮肤病经验介绍
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从事中医外科、皮肤科临床工作五十余载,学验俱丰、建树颇多,不仅对皮肤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而且能灵活运用本草诸药。
桔梗性味苦、辛、平,归肺经,有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利咽之功,在诸多外感、咳嗽疾病中被广泛应用,禤教授善于从古籍中挖掘药物的独特功效并应用于皮肤疾病中,对桔梗的应用颇有心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就禤教授应用桔梗治疗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症、黄褐斑、痤疮等疾病的经验进行初步总结,以飨读者。
带状疱疹属中医学的蛇串疮、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范畴,主要是感受毒邪,湿、热、风、火郁于心、肝、肺、脾,阻隔经络气血凝滞而成。湿热风火邪毒,损伤经络,经气不宣,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常致疼痛剧烈或疼痛不休。
禤教授认为素体亏虚、湿热内蕴、感受邪毒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痛、行气活血、顾护正气为主,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有选择地应用止痛中药,如桔梗、延胡索、川楝子、郁金等,以达疏肝行气止痛之功。
《神农本草经》对桔梗的记载:“味辛,微温。主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带状疱疹患者常见症状为胸胁疼痛,其痛为外邪内陷、气机阻滞、血络不通所致,故禤教授常应用桔梗于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中。
桔梗味辛,《素问》有言:“辛甘发散为阳”,桔梗味辛则有发散之性,且其质轻性浮,这种特点使其具有透邪外出之性。带状疱疹为湿热内蕴、感受外邪所致,其痛乃气机阻滞甚则陷入血分而致,而桔梗质轻上浮可透邪外出,性辛则可发散,条畅气机。《药性论》言桔梗:“味苦,平,无毒。能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气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从其中论述桔梗可“破血,去积气”来看,桔梗不仅可走气分以调气,更可入血分以散瘀,这使得桔梗上能辛散调气,中能入血分以祛瘀,这与带状疱疹为外邪由气分陷入血分之病机颇为合拍,用之可谓一举两得,透邪外出并化其瘀,通其络,故痛可消。
带状疱疹后遗症患者常受疼痛之困扰,且此病之疼痛常缠绵难愈,甚者难以入眠,抑郁烦躁,情志不遂,久病成郁。桔梗治“惊恐悸气”,禤教授取桔梗以开结气,使得情志条畅,肝气疏解,增强其止痛之功。在辨证选方的基础上常加用桔梗,且桔梗之用量多至30g,疗效较好。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桔梗皂苷D可通过减弱去甲肾上腺素及五羟色胺起到镇痛作用,且镇痛作用较强,作用于中枢系统,不受阿片类受体影响,其镇痛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
黄褐斑属中医面尘、黧黑斑范畴,是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好发于女性。禤教授认为肾水亏虚、水不养木、肝失条达、气滞血瘀于面而为黄褐斑;或肝气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失和,出现黄褐斑;或肾阴亏虚,肾中虚火上炎,熏灼头面而成黄褐斑。黄褐斑病机核心是肾虚火旺、灼络成瘀,显于肌肤而成,故提出疏肝祛风、滋肾养阴、活血通络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黄褐斑发于面部,如何使药物上达于面部是治疗的一个关键点,禤教授临证治疗黄褐斑时常配伍桔梗一味,取其有“载药上行”之功。张元素曾言桔梗为“舟楫之官”,认为桔梗可助诸药力上行于上焦,如参苓白术散中桔梗即为此用。
禤教授认为桔梗之所以能载药上行,与其入肺经息息相关,肺朝百脉,属上焦,《黄帝内经》有言“上焦如羽”,而桔梗质轻,辛散上浮,故其入肺,能宣畅肺气,而肺朝百脉,肺气宣则诸药可借肺气宣于上焦,诚如吴鞠通所言“肺气利,则一身之气利”。根据桔梗轻宣入肺与肺朝百脉统领一身诸气的特点,禤教授主张在治疗黄褐斑的过程中,宜用桔梗宣肺,助诸药宣发于上焦,上承于面部,濡养面部气血,面为诸阳之会,面部气血得养,阳气通行,则瘀斑可消。
在临证中其对桔梗用量十分讲究,黄褐斑之基本病机为肝肾亏虚,故在治疗黄褐斑中,桔梗主要为引经之用,用量宜小,不宜过大,否则桔梗上升发散太过,则有拔肾水反而亏耗肝肾精血之过,故10~15g足矣,否则反受其害,阳升于上,反生变证。
禤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桔梗还有一定的润肤美白之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桔梗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有较强抑制作用。弓晓杰等通过比色法对各种生药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筛选,发现桔梗的有效成分桔梗皂苷D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而黄褐斑的产生与酪氨酸酶活性的增强有密切联系,由此来看,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入桔梗可增强疗效。
痤疮属中医肺风粉刺、面疱范畴,好发于面颈、胸背部,为肺、胃、大肠经所过之处,气血旺盛。痤疮多于青少年开始起病,病程漫长,迁延反复,轻度痤疮粉刺,常因饮食不节、起居无常、饮食不调而加重;中重度痤疮,皮损局部常常疼痛异常,出现红肿化脓,留下瘢痕,严重影响美观,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心理影响。
禤教授认为痤疮的主要病机为肾阴不足,相火过旺,故在治疗上以滋肾阴、清热降火为主,对于中重度痤疮,囊肿结节蕴结不散,则以清热排脓、化瘀散结为先。禤教授知常达变,认为痤疮从本质上来说,与痈脓有相似之处,所以治疗除了滋补肾阴以平相火外,部分痤疮尚需排脓以促进恢复。
《日华子本草》载桔梗功效:“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癥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可以看出,桔梗有“破癥瘕,养血排脓”之效,而痤疮有脓头未熟或已熟之分,禤教授认为,对于脓头未熟者言,桔梗可“养气”,因桔梗载药上行以养头面,促脓头成熟;对于已成熟脓头,则可“养血排脓”,使得痤疮脓排而生新。
又《金匮要略》言“痈脓之成,责在热结痰凝血瘀,气血壅遏不通。桔梗之苦能下其结热,辛则善开提肺气,祛痰又能排脓,配甘草之解毒,名曰桔梗汤。”桔梗为肺痈解毒排脓之要剂,桔梗一味用于肺风粉刺之热毒瘀滞的囊脓结节同样适用,而对于痤疮留有瘢痕者,多与瘀血停滞有关。《药性论》言桔梗可破血,去积气,说明桔梗可祛瘀生新,有利于瘢痕祛除。禤教授认为桔梗此一味药之功效几乎涵盖了痤疮整个病程,可谓一举多得,且其性较平,无大寒大热之弊端,在辨证选方的基础上加用也不至于影响药方的寒热偏性,有其独到的优势,故选其为痤疮方中加减之常用药。
有实验研究发现,桔梗在消炎、杀菌方面有着较好的作用,多个炎症模型试验发现桔梗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E2(PGE2)、NO分泌而起到抗炎作用,同时,桔梗水提取物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嗜中性粒细胞杀菌力,提高溶酶菌活力,这与痤疮治疗中抗炎、抗菌的治疗原则相符,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其疗效。
刘某,男,65岁,2015年4月26日初诊。因右侧颈部肩背胸胁起红斑、簇状水疱后疼痛2月余来诊。患者2月余前右侧颈部肩背胸胁无明显诱因出现疼痛,2天后出现红斑、簇状水疱,伴针刺样疼痛,曾到外院予阿昔洛韦等抗病毒治疗12天,皮疹逐渐消退后自行停药,现疼痛反复,呈阵发性加重,自行口服止痛药不能缓解。
现症:右侧颈部肩背胸胁遗留色素沉着,诉时有放射性针刺样疼痛,纳一般,眠差,小便调,大便干结,舌暗红、苔黄腻,脉弦。专科检查:右侧颈部肩背胸胁暗褐色色素沉着。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医诊断:蛇串疮(气滞血瘀)。
治则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处方:桔梗30g,延胡索、川芎、丹参、天山雪莲各20g,当归、鸡内金、白芍、桃仁、薏苡仁、牛膝、鸡血藤、合欢皮各15g,黄芪、甘草各10g。14剂,每天1剂,水煎服。患者自行红外线灯患处照射20分钟,每天1次。
2015年5月11日二诊:疼痛较前稍减轻,纳可,眠差,二便可。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中药前方加珍珠母(先煎)30g,继服7剂。患者自行红外线灯患处照射20分钟,每天1次。
2015年5月18日三诊:服药后疼痛进一步减轻,微痒,纳可,眠好转,二便可。舌暗红、苔微黄,脉弦滑。中药前方加徐长卿15g。继服7剂。患者自行红外线灯患处照射20分钟,每天1次。
2015年5月25日四诊:疼痛较前明显缓解,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黄,脉弦。现睡眠好转,中药前方去合欢皮、珍珠母,继服7剂。配合中成药薄芝片,每次3片,每天3次,调节免疫,巩固治疗。
按:禤教授认为蛇串疮(带状疱疹)多因心、肝二经风火所生,或脾经湿邪郁久化热内蕴,复受外邪侵袭,二邪相搏,阻隔经络,致气血失常而发。本案患者皮损面积较大,湿热毒邪壅阻经络,经外院病毒治疗好转后,中断治疗延误病情,病久致肝气不疏,气郁局部经络,留邪化瘀,阻于经络、腠理之间,故发为针刺样疼痛,证属气滞血瘀,故治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方中大剂量桔梗、延胡索、川芎等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当归、丹参、桃仁等活血散瘀,牛膝、鸡血藤引药下行,天山雪莲活血通经,鸡内金通络化瘀止痛,佐以黄芪益气,薏苡仁健脾祛湿,白芍疏肝缓急,合欢皮开郁安神,甘草调和诸药,共奏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之效。其中,桔梗质轻而上浮,既可入气分载药上行行气血、散瘀滞,又可入血分,理气活血化瘀,主胸胁刺痛,可谓气血双调之良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灵活运用。
今日荐读
2017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最美天使"摄影大赛征稿火热进行中...
张仲林友情支持:
《潮安健康》微信公众号(ID: e19620228 )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新中医》2017年3月,作者/唐渝璐等,摘自/明医公开课( ID:mingyiopen ) ,张仲林( ID:e41121 ) 编校发布。图片来源于网络。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并注明作者和转自张仲林( ID:e41121 ) 分享。张仲林( ID:e41121 ) 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张仲林( ID:e41121 ) 平台无关,仅供临床与研究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您好师友!张仲林欢迎您!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敬请指导,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