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医大师李士懋应用石膏配伍经验

刘签兴,李晓洁 张仲林
2024-11-20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gh_fd6a49195846)


[摘要]国医大师李士懋认为石膏药性寒而不凝,在临床辨证的基础上放手使用石膏,视病情变化而增减剂量,使用得当,可斩获佳效。介绍李士懋临床应用石膏经验,从石膏分别与麻黄、知母、人参、生地黄、防风、苍术等药对配伍入手,并附其治风温、暑温、消渴临床验案以佐证其应用石膏经验之灵活。


第二届国医大师李士懋系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工作50余年,学验俱丰。其在学术上坚持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辨证论治,尤重脉诊,在临床上擅长应用中医疗法治疗急症、心脑血管病及内科疑难杂症等。笔者有幸侍诊于李士懋教授左右,对李士懋教授运用石膏的临床配伍经验有所关注与总结。

生石膏味辛、甘,性大寒,入肺、胃二经。本品质重气轻、辛寒清透,不但能清内里积热,亦可解肌表热邪。此正如《疫疹一得》所言:“石膏性寒,大清胃热;性淡气薄,能解肌热”。《本经疏证》以为其“主解横溢之热邪”。清代张锡纯更赞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石膏因其体重气浮,既升又降,表里之热,得其可除,故有“降火之神剂,泻热之圣药”的美称。而现实临床,敢于并善于使用石膏者并非普遍,有医者竟畏石膏之寒,却不明其寒而不凝之理,与黄连之属自有天壤之别;有虽明其理,而仍不能放胆应用者,有视为用至30 g即为天文数字,导致弃良药于高阁,李士懋先生对此深为其明珠暗投感到惋惜。兹总结其临床常用药对配伍,并结合其治疗风温、暑温与消渴验案加以说明之。

1  石膏与麻黄配伍,

有合有制

石膏与麻黄的典型配伍,可见于《伤寒论》麻杏石甘汤、越婢汤、大青龙汤等方证。对比这几个方证,可以看出石膏与麻黄的配伍既可以治疗“汗出”,也可以治疗“无汗”。如治疗汗出的麻杏石甘汤与越婢汤中,麻黄与石膏的比例分别为4∶8和6∶8,即石膏用量明显大于麻黄。而治疗无汗的大青龙汤,方中麻黄的用量是六两,石膏如鸡子大,麻黄用量约为石膏的两倍。由此可见,应用石膏与麻黄配伍,对其宣降清散之用,组剂定量多寡之比,颇多讲究,临证宜活看。

2  石膏与知母配伍,

相辅相成

石膏与知母配伍,见于白虎汤、白虎加桂枝汤、化斑汤等方中。石膏辛甘性寒,知母苦寒质润,二药相合,清中有润,降中有散,相辅相成,可增强清热解肌、养阴生津之力。如白虎汤用治阳明病热盛证,患者症见发热、汗出、口渴甚或腹满、身重、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脉浮滑。本方“用石膏为君,取其辛甘大寒,以制阳明(气分)内盛之热。以知母苦寒质润为臣,一以助石膏清肺胃之热,一以借苦寒润燥以滋阴”。李士懋认为,凡急性热病,壮热烦躁者,实舍此莫属。

3  石膏与人参配伍,

清兼补施

石膏与人参配伍,见于仲景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等方剂。观石膏清热解肌,甘寒降胃,人参“去热而不损其真,导逆而能益其气”(汪讱庵《医方集解·泻火之剂》),两者相合,一退邪热,一固正阴,清补兼施。张锡纯曾于竹叶石膏汤条下,对石膏与人参配伍解释说:“能退邪热者,不能恃用石膏,而恃石膏与参并用,盖寒温余热在大热铄锢之余,其中必兼有虚热。人参得石膏能使寒温后之真阴顿复,而余热自消。”此于热病后期之调治,实清补合用佳对。

4  石膏与生地黄配伍,

清上益下

石膏与生地黄配伍,可见于玉女煎、清瘟败毒饮等方剂。石膏清气分浮散之热,生地黄泻血分潜伏之热,两药一气一血,一上一下,一清一益,对于气血同病、上实下虚者颇有益处。《景岳全书》说玉女煎:“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痛,失血等证如神。”其以生石膏内清阳明经热,折其壮热循经犯逆之严威,泻阳明经脉实热,重降其火势之灼烈;配以生地黄增补阴液,润燥填肾。李士懋认为,此二药清热解毒,先平甚者,则气清血宁,诸经之火,无不自安。


5  石膏与防风配伍,

清透相合

石膏与防风配伍,见于钱乙名方泻黄散之中。石膏可直入阳明以清热,败其熏蒸之热。然实火可清,伏郁之火不可清。配伍防风,以味辛散其滞,以性温从其性,疏散脾中伏火,徐清徐散,火郁渐发。《王旭高医书六种》曰:“盖脾胃伏火,宜徐而泻却,非比实火当急泻也。”李士懋认为,脾胃之火,多实热壮热,然由于其为气机升降之枢,不可忽视其气机多虚多郁的一面,临证注意脾胃伏火的清透问题,常可提高疗效,而石膏与防风的药对组合,对于此种病机,实为不二之选。

6  石膏与苍术配伍,

清化湿热

石膏与苍术配伍,见于白虎加苍术汤、消风散等方。《类证活人书》之白虎加苍术汤是石膏配伍里面清化湿热的代表方,石膏甘寒清热以坚阴液,苍术芳燥化湿邪兼以解表,两药配伍,对于湿温之身热胸痞、汗多体痛、舌红苔腻者颇佳。20世纪50年代,北京乙型脑炎流行时,蒲辅周先生就是用此方斩获佳效的。李士懋认为,湿温之病,胶结黏腻,邪气不易分解,使用此药对,可以清湿化热,两擅其功,对于气分有热夹湿或湿温邪热充斥气分者均可应用。

7  病案举例

7.1  风温案  

张某,女,25岁,2014年3月10日初诊。咳喘伴发热3 d。患者三日前出现高热咳喘,经当地医院诊为“肺炎”;就诊时见:咳嗽,咳吐黄稠痰,发热,面赤,头汗出,口渴引饮,烦躁不安。舌苔薄黄,脉滑数。中医诊断风温,证属肺热壅盛。治法:辛凉宣泄,清肺止咳。麻杏石甘汤加味,处方:麻黄

6 g,苦杏仁9 g,生石膏18 g,生甘草6 g,金银花9 g,连翘9 g,牡丹皮9 g,生地黄12 g,紫菀9 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3月17日二诊:服药7剂后,咳嗽减轻,身热、烦躁、汗出亦除。后以麦门冬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继服7剂痊愈。

按:患者汗出而咳,身热面赤,口渴引饮,李士懋治以麻杏石甘汤加减,此似与《伤寒论》麻杏石甘汤条下之言不符。然此患者之风温,传遍急遽,虽三日,已见逆传之势,李士懋认为治此不必拘泥于卫气营血之言,而死于句读之下,实应先安未受邪之地,清透与凉开合用,或可冀截断其病势,挽既倒之狂澜。伏热内蕴,急欲逆传,李士懋治以伤寒之方变通为除温之剂,巧施重用,以石膏3倍剂量于麻黄,较之麻黄四两、石膏半斤之古方配比,使清泻肺热力增而无碍畅表达邪之虞,辅以金银花、连翘、紫菀之透转,生地黄、牡丹皮之凉散,未病先防,清血宁血以防“热与血结”,诸举共襄,邪方外达。

7.2  暑温案  

刘某,男,8岁,2010年9月27日初诊。患儿未至,家长代述:发热3日,伴躁动不安。患儿3日前突然发热,头痛,继而高热,体温39 ℃,不思饮食,烦躁不安。昨日起呕吐频频,嗜睡谵语,时伴躁动抽搐。经西医脑脊液化验确诊为“乙型脑炎”。今晨患儿发热神昏,牙关紧闭,口唇干燥,舌苔质未察,脉不详,心率120次/分,体温39.7 ℃。中医诊断暑温,证属暑温炽盛,热入心包。治法:清热除烦,开窍醒神。拟白虎汤加减,处方:石膏60 g,知母9 g,甘草9 g,金银花12 g,连翘12 g2剂,水煎服,日1剂,分4次鼻饲。另予安宫牛黄丸一丸,溶于汤药中,分4次鼻饲。929日二诊,患儿未至,家长代述:服药2剂,体温降至38 ℃,惊厥、呕吐已平,能进饮食,仍时有谵妄,大便三日未行,舌苔黄燥,脉不详。证属阳明结热,治宜清热通下,釜底抽薪。拟增液承气汤加味,处方:石膏40 g,玄参9 g,生地黄15 g,麦冬10 g,芒硝5 g,酒大黄6 g,甘草6 g,连翘

15 g,紫雪丹(冲服)1 g2剂,水煎服,早晚温服。929日三诊:患儿服上方1剂后,大便通下,体温降至37.5 ℃,神志清楚,谵语已无,乏力神疲。舌红少苔,脉濡软。证属余热未尽、气阴已伤。竹叶石膏汤,处方:生石膏25 g,麦冬12 g,淡竹叶7 g,党参12 g,半夏9 g,生甘草8 g,粳米1把。5剂,水煎服,早晚温服,药尽告愈。

按语:患儿外感实热疫毒,迅速入里,侵犯心包,而成热病之重症。李士懋认为,对热病重症、急症,只要辨证确当,若形体不虚,祛邪当用重剂,其治贵速,药少力专,直溃病所。本例患儿,李士懋重用石膏,认为其解热作用远在他品之上,用之得当胜金丹。此患儿虽年仅8岁,但火势燔灼,有燎原焚屋之势,李士懋当机立断,重投石膏60 g,方收起死回生之效,可谓胆识过人。二诊因药后热势减轻,故而稍减石膏之用量,恐其伤及中阳,冰伏凝滞,然患者阳明结热未除,故而转以增液润下为主,如此亦可参见李士懋临证小心之一斑。三诊时,患儿余热未尽,气阴已伤,方转以竹叶石膏汤清热益气生津为用,可见证变方亦变,为医当圆机活法,万不可僵化,固守一方,徒戕正气。

7.3  消渴案 

王某,男,68岁,2012年7月6日初诊。口干口渴1个月,伴心烦不寐1周。患者1个月前生气后出现口干口渴,偶伴面赤头晕,性急易怒。1周前,患者口干加剧,伴见心烦不寐、急躁难安。经某医院住院排除糖尿病。现患者口干口渴,欲饮凉水,心烦不安,夜寐不宁,二便调畅,舌绛红少苔,脉数稍大、尺细。中医诊断消渴,证属阳明有余,少阴不足。治法:清阳明,滋少阴。拟玉女煎加减,处方:石膏

60 g,生地黄15 g,知母12 g,牛膝12 g,麦冬12 g,黄连6 g。7剂,水煎服,日1剂。7月14日二诊:患者药后口干口渴著减,已无心烦,夜寐不宁,舌红,脉弦数。继予玉女煎加减,处方:石膏60 g,生地黄20 g,知母12 g,牛膝12 g,麦冬12 g,玄参12 g。7剂,水煎服,早晚温服,药尽告愈。

按语:患者阳明有余,少阴不足。李士懋认为,玉女煎本为“阳明气火有余,少阴阴精不足”所设,因肾胃二脏上下既济,津精同源,若精亏火旺,则肾精被胃热所劫耗,治此者当重胃腑、存津液。本例患者,李士懋重用石膏以清降阳明之热,澄源冲脉之流;改熟地黄为生地黄以滋奇经肝肾之精血,如此组合,则冲脉下安上靖,诸症渐平。二诊时,患者余热未尽,扰及阴分,脉已由大而渐收,尺脉稍平,遂去黄连之苦寒,增玄参之甘寒以填补阴精,使阴精足沛方以涵养阳精,阳入于阴,则夜寐可宁。

8  小结

对于石膏在急重症方面的应用,李士懋对张锡纯“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症亦必用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之语,甚为折服,认为治疗发热重症,石膏当为不舍之品,其用药要准,用量要大,祛邪务尽,方能救人于危急之中。另酌佐以通里泄热、釜底抽薪给邪以出路,不致扰及心神。关于服法,李士懋认为发热重症宜多煎徐服,以使药力常在上中二焦,不致寒凉下侵滑泻,且使药力相续也

编者按:该文刊载于《山东中医杂志》2018年第10期,完整原文见链接。

责任编辑:丁兆平

本文所用某些图片(或加工前原图)来源于网络,若有疑似侵权行为,请确认后与我们联系,届时将予以删除。


1.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治疗痒疹胃病医生张仲林

2.张仲林微信公众号皮肤胃病录(一)

3.牙痛得效方治牙痛之验证

4.《黄帝内经》之“饮食有节”探微

5.镇衄汤治血尿

6.医院的检查报告,这样一看就懂,以后别再问医生了!

7.【重磅】史上最全的皮肤病图谱整理221张(一 )

8.【重磅】史上最全的皮肤病图谱整理99张(二 )

9.小儿感染性出疹性疾病记忆策略及皮疹图库!

10.儿童常见色素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鉴别大全

11.张仲林登上南方农村报、潮州日报

12.2018年张厝巷村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通知

13.读张仲林事迹登上南方农村报、潮州日报有感

14.公卫课件解读第三版,史上最全!

15.港珠澳游记

【免责声明】

[张仲林]微信公众号( ID:e41121 )  所有文图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对使用[张仲林]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张仲林]微信公众号不做任何承诺。

邮箱:zhonglinzhang@126.com

编辑:寒香医路(张仲林)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张仲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