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的饮食调护
来源/内经湘伴(gh_60ca0d70cee4)
痤疮是一种与皮脂代谢有关的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青春发育期高发,目前发病机制仍未完全论述清楚。痤疮产生的原因可能有遗传、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管角化、炎症、免疫反应等,除此之外,睡眠、药物、生活习惯、化妆品的不良使用也是促进其发生重要因素。痤疮的皮肤表现为主要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面、胸、背等富含皮脂腺的地方是其好发的主要部位。中医认为,痤疮是人气血旺盛,加之阳热偏盛,脉络充盈,内热外壅,怫居体表,外受风邪所致。饮食也是痤疮诱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高糖高脂饮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饮食以及吸烟饮酒在诱导痤疮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医调护
中医认为,饮食进入人体后,通过胃的消化吸收,脾运化水谷精微,然后布疏全身,滋养脏腑、气血、经脉、进而化为精华,以养元神。中医的五味调和理论认为,食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食物有寒、热、温、凉与平性五种性;在选择食物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疾病的性质,选择不同的食物调膳,做到五味调和,寒热相宜,才能有益健康。
1:热盛型
热盛型的痤疮患者皮疹以红色丘疹和粉刺为主,伴有脓疱、结节和疼痛,患者常伴有大便干结,口干心热,小便黄赤;饮食上要避免辛辣温热之物,如辣椒、花椒、洋葱、韭菜、狗肉、生姜桂皮等,须以清凉清淡的饮食为主,例如丝瓜,黄瓜,冬瓜,苦瓜,西瓜等,做法宜清淡,避免口味过重的调味,以蒸、煮、凉拌的做法更为合适。
2:湿热型
湿热型的患者其湿热阻于胃肠,泛于肌肤而成痤疮,皮疹红肿热痛,伴有口臭,便秘,舌质红苔白腻,饮食应避免肥甘油腻,辛辣等食物, 宜清热利湿,如红豆,百合,绿豆、薏苡仁,甘淡微寒,健脾利湿,适量进食粗纤维的食物,保证大便通畅,可促进炎症的消退。
3:痰热瘀结型
痰热瘀结型的患者痤疮多发于面颊及下颌部,反复发作,经久不消,皮损以红色或暗红色的结节、囊肿为主,伴有凹凸不平的瘢痕和色素沉着,口干心烦,失眠多梦,大便干结,苔薄黄, 此时应禁忌油腻生冷的食物,进食化痰利湿,健脾的食物为佳, 如雪梨、马齿苋、橘皮、鲫鱼等,同时戒烟限酒。
4:冲任不调型
冲任不调型的痤疮表现主要是经久不愈,月经前痤疮加重,色红或暗红,经后减轻,乳房胀痛,苔薄黄。饮食宜选疏肝益肾养血之品,如玫瑰花;大枣性温、益气血;山药粥可以补中益气,健脾开胃,疏肝补肾;鲫鱼枣汤可以补脾养血。
除此之外,饮食应有节,饮食要定时定量,不时不食,不多食,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能饥一餐饱一顿。进食时须保持良好的情绪,注意力集中,以促进食物的消化;食物要保持清洁,不吃腐败的食物,冷热适度,以免损伤脾胃,引起腹泻。
西医调护
1:清淡饮食
脂肪、糖类、可可、干酪、花生等油腻或刺激型食物可引起痤疮的加重,因此对于痤疮患者,肥肉、蛋糕、甜汤、烧烤、麻辣烫、麻辣火锅、油炸类食物等等要限制,饮食宜清淡为主。
2:降低食物的血糖反应
血糖指数与皮脂合成密切相关,皮脂腺分泌的脂质量和成分与痤疮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减少白米白面食物的比例,把一半的主食换成五谷杂粮,如没有加糖的燕麦粥、小米粥、八宝粥之类,这些食物可以大大降低食物的血糖反应。
3:多吃蔬菜,少吃牛羊肉
多吃绿叶菜和其他蔬菜,这些食物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能够降低炎症的反应,抗氧化作用还可以延缓衰老,并且含有较多的粗纤维,能够促进排便,帮助身体内毒素的排出。同时少吃牛羊肉,红肉类食物不仅会升高炎症反应,加剧痘痘的发展,而且不利于降低雄激素水平。将牛羊肉换成豆制品和杂豆类同样也可以补充蛋白质,大豆制品还含有膳食纤维,豆固醇和大豆异黄酮, 它们有利于平衡较高的雄激素水平,补充雌激素。
4:补充维生素
可适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6、含有锌的食物,维生素A可以有效的防止毛囊角化,促进上皮细胞增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汗腺的分泌,从而促进粉刺的消除;而维生素B 主要参与机体类多种物质的氧化和代谢,也能够帮助提高治疗效果;芝麻、莲子、瘦肉等含有丰富的锌,能有效的减少皮脂的分泌,细胞的剥落,适量的维C可以帮助瘢痕的淡化,起到抗氧化的作用,但是要注意翻晒。
总结
痤疮的发生原因复杂,而有效的饮食护理能够帮助症状的改善,同时增强体质,调理身心,合理安排一日三餐,讲究科学的搭配方法,不仅能够预防或辅助痤疮的改善,还能维持健康。
参考文献:
[1]张悦. 痤疮患者的饮食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9):228.
5.镇衄汤治血尿
10.舌诊图谱,史上最全
16.港珠澳游记
17.史进前将军书法欣赏
20.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痒疹妙手回春效,胃病痊愈饭菜香
26.【南方农村报】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27.【潮州日报】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张仲林2019年9月资源回顾
【免责声明】
张仲林( ID:e41121 ) 微信公众号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张仲林观点,版权属于原作者。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对使用张仲林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张仲林不做任何承诺。
邮箱:zhonglinzhang@126.com
编辑:寒香医路(张仲林)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阅读原文
请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