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医效方】37位中医名宿的精选代表方

张仲林
2024-11-22


今期推荐

【媒体报道】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 江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3年10月24日


来源/先行医社(ljwxingzhi)


01

陈景河


陈景河主任医师,汉族,1917年生于辽宁锦县。幼年从岳父贺绍武习医,尽得亲传,学业有就,行医于嫩水之滨。曾于黑龙江省中医药讲习所身造,1958年在北京中医学院中医教学研究班学习。陈景河学识经验丰富,擅长内科,在治疗肝炎、肾炎、胃病、痹症等方面有独到见解,对妇、儿、外科也具有丰富的经验。他法古而不泥古,治愈许多疑难杂病。


例如,用活血化瘀法治愈发作性睡病,辅以补肾药治愈发作性睡病兼脑萎缩症等。义取肾主骨,藏精生髓,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乏气血之荣而枯,实为气血通路不畅所致。治疗时他着意一通一补,俾瘀去新生而获治愈。他在治疗肝、肾等疾病方面,亦颇有心得。如治疗肝炎时,始终主张以排除肝家病毒为主,有热佐以清热,有湿袪湿,湿热并盛则蠲而除之。对肾炎及尿毒症的治则以利水为主,兼扶肾阳,使三焦气化机能旺盛,水道通利。对水气上泛作呕者,则辅以活血化瘀,芳香化浊之药,疗效颇佳。陈景河主任医师着有《医疗心得集》1978年内部刊行。

 

消瘀散结汤

 

〔组成〕鹿角2g,浙贝母15g,瓜蒌2g,乳香2g,没药2g,香橼2g,白芍3g,甘草1g,牡蛎15g(无鹿角可用鹿角霜代之)。

 

〔主治〕乳核肿痛,或渗乳汁,或乳汁中带血者。

 

〔用法〕将药收入容器内,加温水浸泡一小时,即行煎煮,剩药液100毫升为宜,煎两次,将药液混合一起,分2次服之。

 

〔加减运用〕

(1)若口干燥、心下满者,为肝脾气逆化热伤阴,宜重用瓜蒌至5g,甘凉润燥,清热而袪满,加青果5g,平肝开胃而化瘀。

(2)乳腺肿胀痛甚者,加川芎1g,郁金1g,利用其气香窜,同香橼舒解气机,同乳、没活血化瘀而止痛,并外用木香10g,鲜生地20g,捣成泥状为饼,敷在局部。

(3)若舌苔白腻、不欲食者,为脾虚浊湿不化,加白朮1g,健脾燥湿,鸡内金3g,启脾胃消化之力,又善解脾气郁结。

(4)若硬结不消,宜加甲珠1g,取其穿透破结之力,助软坚散结之药消坚止痛。(5)若用此方治疗急性乳腺炎,红肿痛甚有寒热者,加柴胡15g,黄连15g,蒲公英5g。

 

02

赵思俭

 

赵思俭教授,汉族,1926年出生于天津市,少从津门名医周雅南、李仲甫两位先生学医。赵思俭教授擅长内、妇、儿科,中医基础学及医学史文献学,兼通现代医学及多学科科学知识,对肝、肾、心脑血管、内分泌疾病,胆系、泌尿系结石等病做过多年研究。并长期从事诊法尤其是脉学的研究,对中医医史、文献学、理论整理研究等多所阐发。

 

老人便秘方

 

〔组成〕黄芪3g,银花2g,威灵仙10-20g,白芍2g,麻仁2g,肉苁蓉2g,厚朴3-10g,当归2g,酒大黄3g。

 

〔主治〕老年虚证便秘。

 

〔用法〕水煎服,1日1剂,酒大黄不后下,此方可连服,俟大便调顺再停药。

 

〔加减〕大便连日得畅,可减免酒大黄。

(1)便燥严重,加元明粉3-5g冲入。

(2)气虚重,加党参2g。

(3)腹胀重,加木香1g。

(4)腰腿酸软,加杜仲1g,牛膝10-15g。

 

典型病例


张某,男,81岁,原患糖尿病及冠心病、心房纤维颤动多年,现两病均较稳定,但苦于大便干燥不畅,数日一行,腹满面痛,先时用麻仁润肠丸等尚有效,近数月亦不起作用。如用泻药则引起便泻不止,虚惫气短,痛苦万状。诊脉弦大,涩而少力,代止不匀。舌嫩而赤,苔黄浊不匀,证属气血阴液俱不足,燥热蕴蓄六腑,宜标本兼治,于补气养血益阴药中,辅以清降之品,以老人便秘方加元明粉3g,服药后大便得下,且下后腹中舒泰,气力精神转佳。减去元明粉连服此方月余,大便每1-2日一行,很正常,糖尿病及心脏病较前好转,诊脉仍代止,但已较前柔和有力,舌苔亦渐趋正常。以此方改配丸剂,用以巩固疗效,两月后停药病愈。

 

03

杜雨茂

 

杜雨茂教授,男,汉族,1934年9月10日生于陜西省城固县,其数代业医,幼承家教,精研岐黄,深得要旨,1952年独立开诊,悬壶乡梓,名噪故里。1958年入陜西中医进修学校师资班学习,毕业后留校执教,1959年又入成都中医学校举办的全国伤寒师资班学习,1970年至西安医科大学进修。自1959年调入陕西中医药大学一直从事教研工作。

 

加味散偏汤

 

〔组成〕川芎3g,白芍15g,白芥子6g,香附9g,白芷9g,郁李仁6g,柴胡9g,细辛3g,蔓荆子9g。

 

〔主治〕风寒、瘀或痰瘀交加为患所致之偏、正头风痛。症见头痛时作时止,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全头痛,或痛在一点。多因感寒冒风,或气郁不畅而诱发。发则疼痛剧烈,或掣及眉梢,如有牵引;甚或目不能开,头不能举,且头皮麻木,甚或肿胀,畏风寒,有的虽在盛夏,亦以棉帛裹头;痛剧则如刀割锥刺而难忍,甚至以头冲墙,几不欲生。

 

〔用法〕上药加入清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后,文火煎煮两次,每次半小时,滤汁混匀,每日早晚饭后服。痛剧者可日服一剂半,分3次服下。

 

〔加减〕

(1)若因感受风寒而发,可加荆芥、防风。

(2)疼痛剧烈,可加羌活、元胡。

(3)阴血污虚,可加生地、当归。

(4)拘挛掣痛,酌加胆南星、僵蚕、全蝎。

(5)若为血管扩张性头痛,宜加贯众。

(6)若兼有高血压,可加怀牛膝、桑寄生。

(7)若兼有内热,可加知母、丹皮等。

 

04

蒋文照


蒋文照,男,1925年10月4日生,浙江省嘉善县人。1944年拜晚清御医陈莲舫再传弟子嘉兴名医徐松全为师。徐氏医术精湛,既擅长温病,取法叶天士,又兼治内妇儿科杂证,法宗陈莲舫。5年学医满师,遂悬壶开诊。1952年参加嘉兴县天凝区联合诊所工作,任负责人。为民解除疾苦,饮誉乡里。


临床经验丰富,肺疾脾胃病尤为见长,系统学医,联系实际,理论造诣精深,对《内经》运气学说颇有心得。肺疾治疗,主张宣化、温化、清化、润化四法为主,不离乎化。化者,化其痰浊,利其肺气,肺利则气化,浊行而变为津液。脾胃诊治,脾宜升、宜健、宜补;胃宜降、宜和、宜泄。

 

芪萸仲柏汤

 

〔组成〕黄芪15g,山茱萸9g,杜仲12g,黄柏6g,白茅根12g,茯苓15g,牡蛎2g,金樱子12g。

 

〔主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而表现腰酸体瘦,舌质淡红胖嫩,苔腻,脉沉细弦,蛋白尿者。

 

〔用法〕1日1剂,清水煎,上下午各服一次。

 

〔加减〕

(1)体虚易于感冒者,加党参12g,炒白术9g。

(2)水肿未消、小便短少者,茯苓改为用皮,加大腹皮9g,车前草1g,薏苡仁2g。

(3)口干烘热者,加生地15g,麦冬9g,炒知母9g,菟丝子12g。

(4)尿赤而见红细胞者,加大小蓟各12g,阿胶珠9g。

 

典型病例


钱某,男51岁,1991年10月7日初诊。肾炎反复6年,1989年10月覆发加重,诊为慢性肾炎肾病型,住院治疗16个月。出院检查:浮肿基本消退,血压趋于正常,血清蛋白4.8g%,甘油三酯150毫克/100毫升,总胆固醇300毫克/100毫升,尿蛋白(+~++)。近半年来,夜尿频多,每晚4-5次,量多清长,腰脊酸楚,两耳鸣响,神倦乏力,舌质淡红胖嫩,边有齿印,苔薄白腻,脉沉细。治拟益气养阴,补肾化浊。

 

生黄芪24g,制萸肉6g,生地15g,杜仲12g,黄柏9g,银花15g,生牡蛎2g,白茯苓15g,白茅根15g,金樱子12g,芡实15g,菟丝子12g,潞党参15g。

 

宗上方意,稍作增损,连服50余剂,11月25日覆诊,尿检连续3次蛋白呈阴性。夜尿1-2次,腰酸耳鸣减轻,体力渐增。血清蛋白5.8g%,甘油三酯120毫克/100毫升,总胆固醇260毫克/100毫升。

 

05

贺普仁

 

贺普仁教授,字师牛,号空水。14岁师从京城针灸名家牛泽华,深得老师真传,8年后,独立应诊。贺普仁教授从1940年从事中医针灸事业,他精研内难,熟读大成,博采众家之长,创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针灸体系,提出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独到学术见解,他从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造出贺氏针灸三通法一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三通法的应用,不仅扩大针灸治病的范围,尤其对于一些疑难病症,亦多有显著之疗效。

  

治漏肩风方

 

(一) 穴位:条口(患侧)


功能:袪风散寒,通调经络。

主治:肩周炎之轻症。

症见:近期发病,以肩部轻微疼痛,逐渐加重,或局部发凉以及肩部沉重不适等。有的患者出现上肢活动受限,抬举轻微困难。

  

操作:用3寸28号针,单手快速进针,针向承山,直刺2寸多,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出针,10次为一疗程。

 

(二) 穴位:条口,肩部阿是穴。

  

功能:温经补气,袪邪通络。

主治:肩周炎之重症。症见:发病大多三个月以上,肩部疼痛剧烈,入夜为甚,局部压痛明显,并有凉感,得温则稍缓,肩部各方向运动均受限,穿衣、梳头、系裤带都困难。

  

操作:条口操作同轻症,局部阿是穴用中号火针点刺。隔一日或二日1次,10次为一疗程,5~10个疗程可愈。

 

(三) 穴名:膏盲(患侧),局部阿是穴。

  

功能:扶正袪虚,兼以通经活络。

主治:肩周炎之顽症。症见:发病多在半年以上,肩痛连绵不已,肩臂沉重,活动受限,不能高举,局部畏寒怕凉,多数伴全身乏力、气短、食欲不振等。

  

操作:用3寸29号毫针,从患侧膏盲穴进针,沿肩胛骨后侧缘向肩部平刺,使肩周产生酸麻胀感。留针30分钟,局部阿是穴火针点刺,隔二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一般要治疗5~10个疗程。

 

06

何天祥

 

何天祥研究员,男,1923年12月20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市,蒙古族。1852年先辈随清军入关,为随队军医,定居成都,其父何仁甫是何氏骨科第四代传人,名噪蜀中,成为四川三大骨科流派之一。何天祥自幼随父学医行医,长期临床实践,刻苦精研医典,严于继承,勇于创新。


何天祥研究员,长期深入临床工作第一线,由于对中医理论有坚实的基础,加之几十年丰富的临证经验,对伤科疑难杂证有卓著疗效。他又将中医传统的治疗经验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系统地总结了一套对舞蹈损伤特点、规律及防治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出了临场征兆性望诊与临证诊断相结合,动静结合等新观念及一系列治伤大法,并将舞蹈动作筛选出一套对骨关节及软组织伤病有指导意义的练功方法,既恢复功能又增长肌力。他一生著述颇丰,尚有《中国艺术形体损伤诊治学》《何天祥正骨经验》《何氏治伤经验汇编》等著作。

 

活血养骨汤

 

〔组成〕当归1g,延胡索1g,陈皮1g,郁金1g,独活15g,白芷1g,肉桂1g,骨碎补15g,续断1g,狗脊15g,怀牛膝6g,透骨草1g。

 

〔主治〕股骨头骨骨后无菌性坏死症。

 

〔用法〕上药可煎汤内服,每日1剂,早晚服。亦可共碾为药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g,日服3丸。可再加乳香6g,没药6g共研细末,用白酒调外敷于痛处。

 

〔加减〕(1)若气血凝滞者,可酌加土鳖、血竭。(2)寒湿较重者,可加苍朮、威灵仙。(3)病程日久,体质虚弱者,可加黄芪、白朮、紫河车,以健脾袪湿,补益气血。

 

典型案例


霍某,男,15岁。患儿1972年中左髋部时痛时愈,1973年3月疼痛增加,外展、外旋功能受损,先后在某骨科医院及某医院按扭伤及化脓髋治疗,未效。1973年4月18日在某医院照x线片示:右髋臼边缘毛糙光滑,同时伴有骨质增生及破坏…有半脱位,右侧化脓性髋关节炎。1973年4月15日来诊。根据临床证状,按右股骨头骨骨后软骨症治疗。1月后有好转。由于家属对化脓髋的诊断有顾虑,1973年5月16日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照x线片示:右髋关节间隙稍增宽,内有多个大小不等的骨片,髋臼象有轻度变深…股骨头变扁平,股骨颈变短,股骨头稍向上半脱位…综上所述,经晨会讨论,多为扁平髋表现。治疗:按上法治疗,并手法整覆半脱位,先治疗4个月,疼痛消失,肌力恢复,双腿等长,外展、外旋功能恢复,拍片示:已愈合。

 

07

周炳文

 

周炳文老中医,江西吉安县人,生于1916年春,幼入私塾。三代中医世家,自幼聪颖,勤奋钻研,博览群书,造诣精深,擅长内儿妇科。悬壶问世,未及弱冠医名便传遍城乡,至40年代,名噪全区。遐尔皆知,求诊者摸肩接踵,门庭若市。学术主张,精灵活法。取各家之长,择善而从,重视脾胃气血,重在调而不在补之说,对久病则先辨腑脏气血,认为通调气血是阴阳平衡重要条件。在论治上,主张治法不能墨守一法,尝谓『议论确切,立法机圆,用药精当,则收效可期』。

 

加味益脾镇惊散

 

〔组成〕党参9g,白朮5g,茯苓6g,甘草3g,钩藤5g,朱砂0.3g,琥珀1g。

 

〔主治〕惊吓泄泻。症见惊惕不宁,睡中时惊醒,泄泻粪便如水或粪青如苔,目珠淡蓝,指纹淡红,或青色。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用。

 

〔加减〕惊泻是婴幼儿泄泻中的一个类型,惊泻粪青如苔,泻色青,发热有味,睡卧不安,大便日行四、五次,多则十余次,平素胆怯易惊,寐时多汗、胃纳欠佳、紫纹多淡红,若调治不当,往往缠绵难愈。本方宜于以上诸症治疗,如兼肠热食滞,腹胀,大便次数无度,粘如胶、矢气者,加黄连、木香、砂仁、焦三仙、陈米。另外还要强调饮食忌口,饮食需择清淡易消化之品,忌食生冷瓜肉,肥甘厚味。

 

08

姚子扬

 

姚子扬,汉族,生于1916年,山东省临沂市人。姚氏系五世中医,15岁父殁,受业于祖父临沂名医姚武璨先生。先研经典,后学唐宋,以降诸家学说,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安神达郁汤

 

〔组成〕炒枣仁3g,合欢花15g,龙牡各2g,炒栀子15g,郁金12g,夏枯草1g,柴胡1g,佛手柑1g,炒白芍12g,川芎1g,甘草6g。

 

〔主治〕郁证(胃肠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抑郁症)久治不愈者。

 

〔用法〕

水煎300毫升,早晚分服,每日一剂。患者就诊时,先作思想安慰工作,服上药1-2剂有效时,停药2-3日。再服2剂。再停,再服。不要连服。1个月为一疗程。

 

〔加减〕

(1)舌尖红、心烦重者,加黄连1g。

(2)胃气上逆、有痰者,加半夏1g。

 

瓜蒌泻心汤

 

〔组成〕瓜蒌30~60g,制南星1g,姜半夏1g,黄连6~1g,栀子15g,枳实15g,竹沥10毫升(兑入),橘红1g,柴胡1g,大黄1g,菖蒲1g,郁金12g白芍15g,甘草3g。

 

〔主治〕精神分裂症、烦燥不安、多语善疑、或哭笑无常、夜不安寐、或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2次温服。

 

〔加减〕

(1)躁狂不安、便秘者,加礞石10~15g。

(3)失眠重者,加朱砂研细冲服1g

(3)口渴喜饮者,加知母15g。

 

09

查玉明


查玉明主任医师,回族,1918年2月10日生于辽宁省新民县大民屯镇。祖父业医,幼承家传。于1934年从师京城名医杨耀泰先生,攻读中医典籍,勤学八载,深得师教。1942年考取中医执照,行医于沈阳。查老治学严谨,精研医理,认为《内经》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伤寒》《金匮》是辨证的准绳,金元四家的学术论点,是达变之法。


几十年医疗实践,擅长内科,尤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肾病及胶原性疾病,有所建树。审证求因,论治消渴,认为本病发展变化规律,由实转虚的演变。提出分型论治,诊断,施方,用药自成体系。对冠心病临床研究,重视脏腑功能内在联系,认为发病机理,根源在肾(阴阳失调),变动在肝(气机阻滞),其制在脾(代谢障碍),气本在肺(气血关系),归宿在心(病变在血脉)的学术观点。

 

宜导通闭汤

 

〔组成〕(1)黄芪15g车前子3g,(3)甘草2g,(4)升麻7.5g怀牛膝25g淫羊藿15g滑石25g。

 

〔主治〕老年前列腺肥大。

 

〔用法〕每剂药煎4次,头煎药用水浸泡半小时后煎煮,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20分钟,每次煎成100毫升。两次混合一起,分两次,早晚餐后1小时服用。

 

〔加减〕

凡症见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爽利,或小便不能控制,时有夜间遗尿,神疲倦怠等可选用本方。

(1)若大便秘结者,加肉苁蓉2g。

(2)尿道涩痛者,加蒲公英25g,木通1g。(3)咳喘者,加杏仁5g,细辛5g。

 

10

赵棻

 

赵棻,男,满族,1911年9月1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赵氏早年拜前清御医后裔周良钦学医,得其真传。虽呈师启蒙5载,实以自学为重。学成之后,应考试院之试,名列前茅。赵氏学宗补土,重元气,重运化,但不拘泥于温补,能别树一帜,对疑难重症,多有治验。

 

健运麦谷芽汤

 

〔组成〕麦芽3g,谷芽3g,鸡内金15g,山药15g,党参1g,甘草5g。

 

〔主治〕慢性胃炎。临床凡见内伤或外感而致脾胃健运不及,腑脏功能低下者,均可配伍对症药应用,单用能增进食欲。此外,大病久病之后胃气受伤,食纳不香者也可灵活随症应用。

 

〔用法〕加清水超过药面一寸(指一般药罐)浸泡1小时,然后置火上煎熬,沸后继沸5分钟即可,不宜久煎。

 

〔加减〕

(1)如伤风感冒者,加〔香苏饮〕合用。

(2)伤风咳嗽者,加〔三拗汤〕合用。

(3)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者,加〔平胃散〕合用。如此类推,但无论成人、儿童,麦谷芽用量不宜减少。

 

11

娄多峰

 

娄多峰教授,汉族,1929年3月生于河南省原阳县祝楼村,出身中医世家,自幼随当地贤儒名医祖父娄宗海习岐黄,其临床50余载,即承家传,又博采众家专长于痹证研究,对各科杂证均有心得。提出痹证病因病机责之于虚、邪、瘀。从事治疗类风湿病的系列中成药的研究,古今论治痹病文献整理,成绩蔚然。

 

化瘀通痹汤

 

〔组成〕当归18g,丹参3g,鸡血藤21g,制乳香9g,制没药9g,香附12g,延索胡12g,透骨草3g。

 

〔主治〕瘀血痹症(损伤后遗症、网球肘、肩凝症等)。

 

〔用法〕日一剂,水煎服。

 

〔加减〕

(1)偏寒者,加桂枝、细辛、制川草乌。

(2)偏热者,加败酱、丹皮。

(3)气虚者,加黄芪。

(4)久痹骨节肿大变形者,加穿山甲、全虫、乌梢蛇。

 

典型病例


刘某,女,16岁。一年前不慎跌倒,左膝关节着地,当时听到口卡嚓声响,随后膝关节处肿痛,经治疗局部肿胀消失,留有持续性左膝关节疼痛,经常打软腿,甚者跌倒,遇冷加重,局部怕冷,舌质淡红,脉弦。证属外伤瘀血,覆感寒湿,经脉闭阻。用〔化瘀通痹汤〕加细辛3g,桂枝9g,川牛膝9g,木瓜18g,薏仁3g,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15剂,疼痛消失,未再出现打软腿。随访一年未覆发。

 

12

何任

 

何任教授,汉族,1921年1月11日生于浙江杭州市,其父何公旦乃江浙名医,幼得庭训,精研医典,尤崇仲景之学,深得医道之真谛。1941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后,悬壶于故里,名声日噪。1959年筹建成立浙江中医学院后长期从事医、教、研工作。


何教授认为,中医事业发展之根本在于中医本身的提高,而中医本身之提高,关键在于提高临床疗效与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之特色。因此,其从医50余年来,临诊治病注重实效,对疑难杂证、肿瘤病的诊治均有独到之处,屡起沉。同时,长期致力于《金匮要略》的整理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继承和发展仲景学术思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补益冲任汤

 

〔组成〕小茴香3g,炒当归9g,鹿角霜6g,女贞子12g,沙菀蒺藜9g,党参15g,淡苁蓉9g,补骨脂12g,淡竹茹15g,紫石英12g,枸杞子9g,旱莲草9g。

 

〔主治〕崩漏久治不愈(包括经西医妇科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或人流后出血量多如崩或淋漓不净,或疑似子宫内膜异位致崩等)。

 

〔用法〕崩漏一般以塞流止血为多,摄止以后,即服本汤以补益冲任,以覆其正,连服一二个月,每日煎服一剂,崩漏即不再覆作。

 

典型案例


曹某,45岁,工人。不规律出血10个月,有时量多,有时淋漓不断,血色淡。畏冷,6月中旬夜眠尚需棉被,没有气力,总想躺着,吃不下东西,腰酸腿痛,每晨5点左右,准有大便,为不成形便,舌质胖,苔薄白,脉沉细,尺脉尤甚。妇科检查,除子宫略大,别无阳性发现,宫内膜病理检验结果为增生期子宫内膜增殖现象。

 

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冲任虚寒性崩漏。治当温补肝肾、调理冲任奇经。方以上为基础,加熟附片3g,肉桂6g,艾炭1g,炮姜炭1g,用药3周后,血止又来月经5次,分别为5/23天、5/28天,每次用纸一包,自觉症状完全消退。追访一年无覆犯。

 

13

盛国荣

 

盛国荣教授,汉族,1913年11月25日生于福建省南安县诗山村,其祖辈世代业医,自幼耳闻目濡,13岁起攻读《内经》《难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脉经》等经典著作,1946年悬壶于厦门市,并得到陆渊雷、章次公等名医指点,1947年考取中央考试院行医执照。

 

资肾益气汤

 

〔组成〕生晒参1g(药汤炖),黄芪3g,车前子2g,茯苓皮3g,杜仲2g,地骨皮15g,泽泻15g。

 

〔主治〕慢性肾炎,神疲倦怠、腰酸腿软、四肢轻度浮肿、小便短赤、大便时溏时秘、口干而喜饮、舌质淡有齿痕、脉沉细等。

 

〔用法〕日一剂,文火久煎,分温服。

 

〔加减〕

(1)脾虚气滞、全身浮肿明显者,加川花椒1g,生姜皮3片、另以玉米须6g,水3大碗先煎,去渣将汤分2次煎上药。

(2)肾虚水泛、面浮身肿,按之没指,乃肾阳不化,加肉桂3g,漂川附子1g,破故纸8g,桑螵蛸8g。


(3)瘀血阻络、水肿久留、面色暗滞、舌质紫暗者,加生蒲黄1g,五灵脂1g,红花5g,益母草1g。

(4)脾虚失运、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舌淡苔白腻者,加白朮15g,砂仁1g,陈皮1g。


(5)肾衰水泛、头目眩晕、恶心呕吐者,加吴茱萸8g,半夏8g,陈皮8g,代赭石2g。

(6)若出现尿毒症者,可配合〔宁元散〕。

(7)如血压升高、头晕脑胀、手指蠕动、面色潮红、舌干咽噪、烦燥不眠,属于阴虚阳亢者,加夏枯草15g,炒枣仁3g,龟板2g,地龙干2g,天麻1g。


(8)如邪毒内闭,用〔安宫牛黄丸〕,每日服一粒,日服2次,羚羊角尖磨温开水,每日服2g,日服2-3次。中医治疗慢性肾炎,因症状不同治法亦异,主要以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因势利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善后可用〔安肾汤〕以资巩固。


14

董漱六

 

董漱六,男,1916年生。江苏省丹阳市云阳镇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董氏1937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毕业后师从海上名医秦伯未先生继续深造。

 

麻杏射胆汤

 

〔组成〕净麻子5g,大杏仁1g,嫩射干9g,玉桔梗6g,杜苏子9g,净蝉衣4.5g,炒僵蚕9g,制半夏9g,广陈皮4.5g,生甘草4.5g,鹅管石12g(煅、杵),江枳实6g,胆星6g。

 

〔主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症见咳嗽痰多、咯吐不爽、胸闷气急、喉痒作呛有哮鸣音,夜间不得平卧,乳蛾肿胀、苔薄白腻、脉浮滑数。中医辨证为风寒客肺、痰浊内阻、肺气失于宣降者。

 

〔用法〕根据药剂大小,先将冷水浸过药面,约半小时再加水少许,煎沸后再煎10分钟左右,头煎取汁一碗,接着加水煎熬二煎,取汁大半碗,把头煎、二煎药汁一同灌入热水瓶内,分2次顿服。如小儿可分3-4次服,当天服完。

 

〔加减〕本方为急性支气管炎慢性喘息性气管伴有肺气肿等疾病的有效方剂。

(1)如有口渴烦燥、痰黏、舌红苔黄者,上方可去半夏、陈皮,加石膏3g,知母12g,贝母12g。  (2)如形寒肢冷无汗、痰白呈泡沫状、舌苔白滑者,可去蝉衣、僵蚕、桔梗,加桂枝4.5g,细辛3g,干姜2.4g。


 (3)如咽红乳蛾肿痛、痰稠、舌红脉数者,可去半夏、陈皮,加银花9g,连翘9g,炒牛蒡子12g,生麻黄改用水炙麻黄5g。

 (4)如溲黄、便秘、舌红者,可去桔梗、甘草,加黄芩9g,桑白皮12g。生麻黄改用蜜炙麻黄5g,制半夏改用竹沥、半夏9g,广陈皮改用广橘络5g。


 (5)如咳喘气逆、腹胀胁痛者,去桔梗、甘草,加菜菔子9g,白芥子9g。    

(6)如脘腹痞胀、口黏纳差、苔白腻者,去蝉衣、僵蚕,加厚朴4.5g,焦六曲12g。


 (7)如有头胀头痛、鼻塞多涕者,可去半夏、陈皮,加辛夷9g,苍耳子9g。

 

典型病例


吴某,男,13岁,学生,1989年7月10日初诊。有奶癣史,咳嗽反复发作,日久发展为哮喘,每逢秋冬之交必发,已达四五年之久。今感时寒,咳嗽随起,痰吐不爽,胸闷气急,喉间有哮鸣音,夜卧不得安枕,舌苔薄白、脉浮滑数,拟麻杏射胆汤连服3剂,哮喘得止,咳减痰亦少,夜寐已安,仍口干咽燥、舌红、苔薄黄、脉象滑数,上方去半夏、陈皮,加桑白皮9g,再服3剂,咳平,痰鸣、哮喘未作,因大便干结,上方去半夏、陈皮,加全瓜蒌12g,浙贝母12g,净麻黄改用蜜炙麻黄,迄今年余,哮喘未见覆发。

 

董氏多少年来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咳喘病人较多,单属寒型或热型不少,而寒包热型者属多数。临床上常用宣上寻下法,以麻杏射胆汤加减,既可宣肺达邪,又能清热寻痰,对证下药,咳喘病每多获得良好疗效,这是董氏临床辨证经验之处。

 

15

李振华

 

李振华,1922年生于河南省文安县一个中医世家,自幼受家庭的熏陶,对中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曾祖父李大椿精通医术,善用验方治病,效如桴鼓,颇有名气。先生在其祖父的指导下研读《内》《难》《伤寒》《本草》《脉学》诸书,平日侍诊,耳提面命,尽得真传。先生为求深造,于1938年考入北京国医学院,曾从师于孔伯华等中医名流,于1941年毕业并经考试合格,悬壶于天津,时年20岁。尤其擅长治疗脾胃病,承东垣学说,强调后天之本的作用,临证倡燮理中焦、理气宽中之大法。对慢性胃病炎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着深入的研究。

 

香砂温中汤

 

〔组成〕党参12g,白朮1g,茯苓15g,陈皮1g,半夏1g,木香6g,砂仁8g,厚朴1g,干姜1g,川芎1g,丁香5g,炙甘草3g。

 

〔主治〕适用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返流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等病。症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遇冷加重、腹胀纳差、暧气泛吐清水、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气虚、阳虚者。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加减〕

(1)兼肝郁甚者,加香附1g,乌药1g。

(2)兼血瘀,加丹参15g,元胡1g。

(3)湿盛泄泻者,加薏仁3g,泽泻1g,桂枝5g。

(4)湿阻呕恶者,加苍朮1g,藿香15g。

(5)食滞不化者,加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2g。

(6)阻虚甚者,加制附子1g。

(7)气虚甚者,加黄芪15~3g。

 

典型病例


王某,男54岁,干部,1987年4月13日初诊。患者自述10年前因饮食不当致胃脘疼痛,10年来虽经中西药治疗,病情时轻时重,每因饮食失宜、情志不遂则症状加重。1987年10月经胃镜检查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活检:胃黏膜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生化。病人恐惧癌变,前来请李氏诊治。

 

诊视中见:胃脘隐痛,喜嗳喜按,遇冷痛甚,脘痛时连及两胁,腹胀纳差,肢倦乏力,大便溏薄,日行2~3次,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脉弦细。证属脾胃阳虚,兼肝郁气滞。治宜温中健脾,疏肝和胃。方用香砂温中汤加香附1g,乌药1g,水煎服。


二诊:上方服用18剂,胁痛消失、胃痛大减、纳食增加,仍便溏,日行2次。方中去香附、乌药,加薏仁3g,以增健脾袪湿之力。


三诊:上方又服18剂,大便正常、胃痛消失,仍感身倦乏力、食后腹胀。方中去薏仁,加焦三仙各12g,继服。上方前后共服3月余,精神饮食好,大便正常、诸症消失、面色红润、体重增加。后覆查胃镜及胃黏膜活检,胃黏膜轻度浅表性炎症。一年后追访,知其身体健康,正常生活工作。

 

16

张镜人

 

张镜人教授,名存鉴,1923年6月生于上海市。张氏家世业医,以擅治热病而称着于江南,由明末相传至今。张镜人教授为第12代传人。深研灵素经文,探索仲景奥秘,遍览历代名著,集思广益。学识日进。治热病服膺叶、吴二氏,于染病颇崇景岳、东垣。尝谓治学当厚古而不薄今,师法而不拘方。变化在我,讲究实效。擅长治疗外感热病、慢性胃炎、慢性肾炎、心肌炎后遗症、冠心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安中汤

 

﹝组成﹞柴胡6g,炒黄芩9g,炒白朮9g,香扁豆9g,炒白芍9g,炙甘草3g ,苏梗6g,制香附9g,炙延胡9g,八月札15g,炒六曲6g,香谷芽12g。

 

﹝主治﹞脘部胀满、疼痛、口苦、食欲减退,或伴嗳气泛酸、脉弦、细弦或濡细、舌苔薄黄腻或白腻、舌质编红。

 

﹝用法﹞水煎,分二次,饮后一小时温服。

 

﹝加减﹞

(1)疼痛较甚,加九香虫6g。

(2)胀满不已,加炒枳壳9g。

(3)胃脘灼热,加连翘9g(包),或炒知母9g

(4)嗳气,加旋覆花9g,代赭石15g。

(5)泛酸,瓦楞15g,海螵蛸15g。

(6)嘈杂,加炒山药9g。

(7)苔腻较厚,加陈佩梗9g。

(8)苔红苔剥,去苏梗,加川石斛9g。

(9)便溏,加焦楂炭9g。

(10)伴腹痛,再加炮姜炭5g,煨木香9g。

(11)便结,加全瓜蒌15g,望江南9g。

(12)腹胀,加大腹皮9g

(13)X线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加凤凰衣6g,芙蓉叶9g

(14)胃黏膜活检病理示肠腺化生,加白花蛇舌草3g。

(15)腺体萎缩,加丹参。

 

17

俞慎初

 

止咳定喘汤

 

﹝组成﹞蜜麻黄6g,光杏仁5g,炙甘草3g,紫苏子1g,白芥子6g,葶苈子6g(布包),蜜款冬6g,蜜橘红5g,结茯苓1g,清半夏6g。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轻度肺气肿。尤对风寒咳喘痰多者有较好的疗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

(1)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表证明显者,可酌加荆芥、防风、紫苏叶等。

(2)痰黏稠、咯吐不爽者,加桑白皮、浙贝母

(3)胸闷不舒者,加瓜蒌、郁金。

(4)如痰黄之咳喘者,可加条黄芩、桑白皮、浙贝母等。


典型病例


患者素有哮喘症,多年来经常发作。近日不慎受凉,咳嗽不已,且见喘促气急,胸闷,痰多色白,脉细缓,舌质淡红苔白。证属外邪引动内饮致肺气不喧之喘咳,治直宣肺平喘,止咳袪痰,予止咳定喘汤加味。


处方:蜜麻黄6g,光杏仁5g,炙甘草3g,蜜款冬6g,浙贝母1g,盐陈皮5g,结茯苓1g,清半夏6g,紫苏子1g,白芥子6g,葶苈子6g(另包),水煎服。服5剂后,咳喘明显减轻,仍胸闷,上方加瓜蒌15g,再进5剂后,诸症悉平。

 

18

何炎燊

 

何炎燊,主治医师,汉族,广东省东莞市人。幼从宿儒习古文,考入高中后丧父失学,乃发愤自学中医,21岁以术问世,不久即享盛名。何氏精勤于学,至老不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他钻研伤寒温病数十年,主张寒温合流、对外感热性病的理于法、方、药都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疗效。

 

加减清海丸

 

〔组成〕熟地24g,山药12g,山萸肉12g,丹皮9g,北沙参15g,阿胶12g,麦冬12g,白朮9g,桑叶9g,白芍15g,石斛12g,龙骨24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

 

〔主治〕室女崩漏。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服。服至5~7剂后,崩块之热得减者,去桑叶、丹皮,加龟板、鳖甲、牡蛎。愈后每月经前服4~5剂,病根可除。

 

典型案例


柴某,学生。因阴道出血淋漓不断,孩提年令有一定的恐惧感,有此症状避而不谈,但经问诊可知,其血色鲜红,心烦想哭、夜间盗汗、手心脚心发烧、腰痛及足跟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于是处方为:熟地24g,山药12g,山萸肉12g,丹皮9g,秦艽9g,白薇6g,地骨皮9g,白朮9g,石斛12g,麦冬12g,龙骨24g,龟板24g,上服3剂后,已见效果,阴虚症状明显改善,且下血量亦日趋见少。为巩固疗效计,嘱其每月经前按上方服3剂,后追访半年未见覆发。


19

周信有

 

周信有教授,汉族,1921年2月19日生于山东省牟平县东汤村。自幼从师习医,刻苦攻读,跟师侍诊。于1941年考取行医执照,悬壶于安东(现辽宁省丹东市),而立之年在安东已名声鹊起。周氏立志钻研、治学严谨,理论联系实际,临证务求实效,对治疗疑难重症有独到经验。近年来,曾潜心对肝病、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病的专题研究,取得一定成绩。

 

消癥利水汤

 

﹝组成﹞柴胡9g,茵陈2g,丹参2g,莪朮15g,党参15g,炒白朮2g,炙黄芪2g,淫羊藿2g,醋鳖甲3g,五味子15g,大腹皮2g,猪茯苓各2g,泽泻2g,白茅根2g。

 

﹝主治﹞肝硬化代偿失调所出现的水肿臌胀、肝脾肿大。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中晚分3次服。

 

﹝加减﹞肝病虚损严重,肝功障碍,絮浊试验、血清蛋白电泳试验异常,可加培补脾肾之品,白朮可增至4g,另加仙茅2g,女贞子2g,鹿角胶9g(烊化)。


经验证明,重用扶正培本、补益脾肾之品,证候和肝功化验、免疫指标都能得到相应改善,说明扶正补虚是降絮浊和提高血清蛋白的关键。当然,虚与瘀是互为因果的,肝病虚损严重、抵抗力低下、微循环障碍,又能因虚致瘀,导致肝脾肿大,形成癥积肿块。故在扶正补虚的同时尚须重用活血袪瘀之品。对此我们一般是轻重药并重,加重丹参、赤芍、莪朮等药之分量。补虚与袪瘀多是综合运用,不过有时有所侧重罢了。

 

典型病例


李某,男,33岁,靖远电厂职工。1986年4月经诊断为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曾2次因病情恶化出现腹水、吐血住院抢救。1988年元月又因大量吐血和肝硬化腹水住进某医院。经住院治疗3个月之久,病情未见明显好转。病人精神负担沉重、生活无望、焦苦万分,乃出院于1988年4月25日来诊,出院时化验,表面抗原1:128,黄疸指数17单位,麝香草酚浊度21单位,硫酸锌浊度20.4单位,麝香草酚絮状试验(++++),血清总蛋白6.2%,白蛋白2.6%,球蛋白3.6%,谷丙转氨酶325单位,血小板记数3.8万/立方毫升。


证见:两胁痛、胁下癥积(肝脾大)、触痛、腹胀腹水、腹大如鼓、全身浮肿、饮食不进、面色黧黑、牙龈出血、舌质暗淡、小便不利、脉弦涩,诊系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情危急。中医辨证为虚瘀交错、血瘀肝硬、脾肾两虚、水津不化、水邪潴留,拟培补脾肾、袪瘀化症、利水消肿。


治用舒肝消积丸,配服消癥利水汤,稍施加减,连续服丸、汤药3个月,腹胀腹水消除,诸症悉减,肝功能已接近正常。又服药治疗半年多,于1989年3月6日化验,除乙肝表面抗原滴度为弱阳性外,肝功能和蛋白电泳、血小板计数已完全恢复正常,脾肿大已回缩,诸症悉除,身体无任何不适。现已上班恢复工作。

 

20

刘云鹏

 

刘云鹏老师,男,生于1910年,湖北省长阳县人,五代中医世家,幼承庭训,20岁悬壶沙市,40年代即被誉为沙市八大名医之一,1951年任湖北省中医委员会委员。1990年被聘为湖北中医学院兼职教授。从事中医临床63年。早年宗叶、吴之学,喜使至宝紫雪辈,起危疾于倾刻,擅长苦泻淡渗法,治湿热之久稽。认为妇科见证,肝郁为多,其治当以疏肝为先,总结出调肝十一法,形成了独特网络。先生以治月经病、妇科血证、不孕症、滑胎、子宫肌瘤、盆腔炎以及急、重、疑难病证见长。主要著作有《妇科治验》一书。

 

固胎汤

 

﹝组成﹞党参3g,炒白朮3g,炒扁豆9g,山药15g,熟地3g,山茱萸9g,炒杜仲9g,续断9g,桑寄生15g,炒白芍18g,炙甘草3g,枸杞子9g。

 

﹝主治﹞滑胎(习惯性流产、腰痛、小腹累坠累痛、脉沉弱无力、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

 

﹝加减﹞

(1)若小腹下坠,加升麻9g,紫胡9g以升阳举陷。

(2)小腹掣痛或陈发性加剧者,白芍用至3g,甘草15g以缓急止痛。

(3)小腹胀痛,加枳实9g以理气止痛。

(4)胎动下血,加阿胶12g,旱莲草15g,棕榈炭9g以固冲止血。


(5)口干咽噪、舌红苔黄,去党参加太子参15g。

(6)或选用黄芩9g,麦冬12g,石斛12g,玄参12g,以养阴清热安胎。

(7)胸闷纳差,加砂仁9g,陈皮9g以芳香和胃。

(8)呕恶,选加竹茹9g,陈皮9g,生姜9g以和胃止呕。

(9)畏寒肢冷、少腹发凉,加肉桂6g,制附子9g以温阳暖胞。

 

典型案例

毛某,女,24岁,1986年7月6日初诊。

  

已妊娠3个月,头晕、睡眠不佳,有时呕吐,阴道流血已六、七天,腰酸腿软,经注射止血药物仙鹤素,口服vitk等未效,某医院妇科诊为先兆流产,舌苔薄白、左脉大、右脉虚数。此脾肾两虚,治宜双补。方用:党参3g,炒白朮3g,云苓1g,甘草6g,熟地3g,山茱萸9g,黄芩炭1g,骨脂15g,每日煎服一剂。于1988年6月因产后便血亦来诊曰:上次腹坠流血等症状服五剂即愈。于1987年1月顺产一女婴很好。


21

郑惠伯

 

郑惠伯,倡导读书广博专精,并行不悖;在实践中继承,在实践中创新;擅长内、妇、儿科,尤以辨治温病急症著称。


加味四妙勇安汤

 

〔组成〕当归3g,玄参3g,银花3g,丹参3g,甘草3g。

 

〔主治〕冠心病、胸痞气短、心痛、脉结代、能治疗肝区刺痛及肾绞痛。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加减〕冠心病:上方加毛冬青、太阳草,以扩张血管;(1)若兼气虚者,加黄芪、生脉散以补益心气。(2)若心血瘀阻甚者,加冠心二号以活血化瘀。

 

病毒性心肌炎:上方加郁金、板蓝根、草河车以清热解毒活血。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律失常:上方配合〔甘麦大枣汤〕或〔百合知母汤〕,以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典型病例

  

李某,女,65岁。患冠心病10余年,近年又患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近日卒感胸闷,气短、心悸,脉结代、口腔溃疡、舌质光泽无苔。方用:当归、玄参、银花、太子参、玉竹、太阳草各2g,麦冬、五味子各15g,甘草1g。

  

服上方6剂,脉结代好转,由三至一止,变为二十四至五止,继用上方。三诊脉已不结代,但口渴眩晕,上方加花粉、石斛、天冬。经过三诊,心律基本正常,观察一年半,病情无反复。


加味二仙汤

 

〔组成〕仙茅12g,仙灵脾15g,当归1g,知母1g,巴戟天12g,黄柏6g,枸杞子15g,五味子1g,菟丝子15g,覆盆子1g。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乳癖辨证属冲任不调者;血小板减少。

 

〔用法〕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

 

〔加减〕

1.功能性子宫出血:

(1)出血较多、血虚加阿胶、艾叶。

(2)血热加地榆、槐米、仙鹤草。

(3)血瘀加田七、丹参、益母草。

(4)血脱加红参、龙骨、山茱萸。

(5)脾气虚加黄芪、党参、白朮。

(6)冲任虚加鹿角胶、龟板胶。

(7)肾阳虚加鹿茸、附片。

(8)肾阴虚去知母、黄柏,加女贞子、旱莲草。


2.乳癖:乳癖属冲任不调者,可于上方配鹿角片粉2~4g,分2次药汤送服。


3.血小板减少:去知母、黄柏,加女贞子、旱莲草、黄芪、黄精。

 

22

陆芷青

 

陆芷青教授,汉族,1918年3月20日生于温州市名医世家,年13从父建之公习医,薪传口授,尽得先人之学。陆老业医60载,娴熟岐黄、仲景之学,精于中医内科,善治时病及内科疑难杂证,学术造诣精深,尽得先君之学。

 

四子平喘汤

 

﹝组成﹞葶苈子12g,炙苏子9g,菜菔子9g,白芥子2g,苦杏仁9,浙贝母12g,制半夏9 g,陈皮5g,沉香5g(后下),大生地12g,当归5g,紫丹参15g。

 

﹝主治﹞肾虚失纳、痰饮停肺之咳喘。症见胸膈满闷、咳喘短气、痰多色白、苔白腻、脉沉细滑等。

 

﹝用法﹞文火水煎,日1剂,分2次温服。

 

﹝加减﹞

(1)畏寒肢冷,加肉桂。

(2)咳嗽甚者,加百部、前胡。

(3)咳痰黄稠去沉香、生地,加黄芩、焦山栀。

(4)咯痰不畅,加竹沥、瓜蒌皮。

 

典型病例


蔡某,男,57岁,1992年5月2日初诊。主诉:咳嗽反复发作已有30年,经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久治少效,近旬咳嗽气急、心悸胸闷加剧,经同事介绍前来求治。查:面色暗滞、语声不扬、咳嗽气急、痰多色白、口干不饮、苔黄腻、脉沉细。

 

处方:四子平喘汤加瓜蒌皮1g,薤白1g,7剂。

 

二诊:药进7剂,胸闷心悸气急减轻,效不更方,原方再服7剂。

 

三诊:诸病悉除,原方再进7剂。


23

刘弼臣

 

刘弼臣教授,江苏省仪征市人,汉族,1925年6月6日生。刘弼臣教授从14岁起拜其姑父、当地著名儿科医师孙瑾臣先生为师。成为太平天国名医朱冠臣的第4代传人。


五草汤

 

〔组成〕倒叩草3g,鱼腥草15g,半枝莲15g,益母草15g,车前草15g,白茅根3g,灯心草1g。

 

〔主治〕小儿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服。

 

〔加减〕五草汤不仅对小儿肾炎疗效卓著,而且对泌尿系感染及肾病综合征亦常收到满意的效果。如血尿严重,可加用女贞子1g,旱莲草15g,止血效果更佳。

 

典型案例


于某,10岁,男,1986年3月1日初诊。半月来下肢生疮,多为脓疱疮,日渐增多,继而逐渐浮肿,尿少色黄,食少神疲、头晕头痛、舌苔黄腻、脉滑数。化验尿蛋白(++),红血球15-20、白血球10-15,证系毒热内郁,湿毒内陷营分,血郁气滞,毒湿外发于肌肤腠理则为疮疡肿胀,内蓄于膀胱则尿短色赤。


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用:倒叩草3g,鱼腥草15g,半枝莲15g,益母草15g,车前草15g,白茅根3g,灯心草1g,连翘15g,泽泻1g,胆草3g。


上药加减服6剂后,症有好转,周身面部浮肿渐消,脓疱渐少,大便干、小便少黄、饮食、神疲、头晕、头痛均有好转,舌质稍红、苔薄黄、脉弦滑,化验尿:蛋白+、红血球1-2、白血球3-4,湿热渐除。


再拟方:苍朮、黄柏各5g,银花1g,连翘6g,旱莲草1g,白鲜皮1g,蝉衣3g,炒栀子5g,炒黄芩5g,泽泻6g,猪苓6g,云苓6g,姜皮3g,防风3g,生草3g。此方加减又进12剂后,症状均减、化验尿常规正常。

 

24

谢昌仁


谢昌仁主任医师,男,汉族,1919年8月生,南京市人。系中医世家,幼承其父浩如之学。行医逾50载,对内科杂病、时令病,尤其脾胃病治疗颇有建树,长于运用通腑之法,并擅理妇科;愈者甚众,享誉金陵。

 

消渴方

 

〔组成〕石膏2g,知母1g,甘草3g,沙参12g,麦冬1g,石斛12g,地黄12g,山药12g,茯苓12g,泽泻12g,花粉15g,内金6g。

 

〔主治〕糖尿病、干燥综合征、尿崩症。

 

〔用法〕日一剂,水煎服。

 

典型病例


张某,男,45岁,农民。初诊:患者能食善饥已2年余。半月来头昏乏力,嗜睡懒动,在当地县医院检查发现尿糖(+++ +),血糖150㎎%(空腹),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82单位,就诊时症见形体消瘦,能食善饥,每餐可进食稀饭20碗,口渴多饮、尿多、苔中根黄。证属胃热炽盛、伤灼阴津,挟肝经湿热蕴结。治宜清热滋阴为主,佐以清利湿热:石膏2g,知母1g,甘草4g,生地12g,丹皮6g,茯苓12g,泽泻12g,内金6g,花粉15g,茵陈12g,薏仁12g,石见穿15g,12剂。

  

复诊:后三多症状基本消失,复查餐后尿糖阴性,空腹血糖81.5㎎%。前方既效,可不更章。原方15剂。

  

三诊:三消癥状已基本消失,肝功能复查谷丙转氨酶降至40单位以下,舌红少津,苔中根仍黄厚。原方去茵陈、薏仁、石见穿,加麦冬1g,石斛12g,8剂。

  

经治后,消渴症状一直未发,多次检查血糖、尿糖均正常。嘱续服〔六味地黄丸〕及〔消渴方〕以巩固疗效。

 

25

胡翘武

 

胡翘武,1915年7月出生,主任医师,汉族,安徽歙县人。幼承庭训,诵习医经,稍长从歙县名医汪泽民先生学医。由于既禀家传、又得师承,更兼力学,旋即名噪乡里。于岐黄生涯近60春秋中,胡老精勤医典,广览百家,坚持躬身践行,不忘承前启后,孜孜不辍,数十年如一日,学验俱丰,卓然成家。精于中医内科外感热病及疑难杂证之诊治,能融古训新知于一体,在内科杂证中强调脏腑辨证,重视燮调阴阳、活泼气血。许多疑难重笃大证由其立起者无以枚举,深得病家信赖与同道赞许。

 

阳和平喘汤

 

〔组成〕熟地3g,淫羊藿2g,当归1g,麻黄6g,紫石英3g,肉桂3g,白芥子6g,鹿角片2g,五味子4 g,桃仁1g,皂角3g。

 

〔主治〕慢性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之属肾督虚冷、痰瘀凝滞而致咳喘经久不已者。

 

〔用法〕日1剂,水煎分温2服。

 

〔加减〕

(1)阳虚及阴者,去肉桂,加山药2g,山茱萸1g。

(2)寒痰化热者,去白芥子,加葶苈子1g,泽漆15g。

(3)气急喘甚者,加苏子1g,沉香3g(后下)。

(4)大便秘结者,加肉苁蓉2g,紫菀2g。


(5)胃脘饱满,纳食不馨者,加砂仁6g,二芽各3g。

(6)痰浊消减者,去白芥子、皂角,加橘红1g,茯苓2g。

 

典型病例


王某,男,54岁,1991年3月26日初诊。咳嗽反复发作30余年,加重伴气喘4载。近3年5次住院,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屡治乏效,只赖解痉、激素之剂控制症状,但停药即犯。因症状日益加重、喘咳气急、步履艰难,西药无法改善症状而试服中药。患者面色清晦虚浮、畏寒肢冷、胸膈憋闷、抬肩、言语断续、咳声不扬、痰多泡沫清稀、便秘、舌淡暗润苔薄白、脉沉细弱。此为肾督亏虚、痰瘀恋肺,亟当补虚泻实上下调治:熟地3g,鹿角片2g,白芥子6g,麻黄6g,肉桂3g,紫石英3g,紫菀3g,五味子6g,苏子1g,桃仁1g,当归1g,肉苁蓉2g。

 

方5剂,胸膈憋闷大减,步履登楼不甚喘促。继予上方10剂,诸症再减。后因口干痰液较稠、舌尖淡红、肺阴不足,寒痰化热之象有露,于原方去麻黄、苏子、肉桂、白芥子,加南沙参3g,葶苈子1g,冬瓜仁3g,10剂诸症渐平。继予阳和平喘汤去皂角,减麻黄为3g,加淮牛膝1g。30剂后诸症悉已,宛如常人。激素解痉之剂早已撤除,随访至今未见再发。

 

26

钟一棠

 

钟一棠主任医师,汉族,1915年6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其曾祖、祖父、父亲及兄长为五代世医,家学渊源,幼承庭训,又攻读上海中国医学院,于1933年夏毕业,从其兄一桂见习2年,尔后自行悬壶。他的学术观点是:应吸收历代名医之精华而反对一家言;对于现代医学亦应取其长而补我之短,可以洋为中用,而不可西化。著作有《无我斋内科疾病证治》《诊余随笔》《内科厥、热、痛、血四大急诊》《中药学补充教材》等。

 

沙参银菊汤

 

〔组成〕南北沙参各15g ,银花2g, 菊花1g, 薄荷6g(后下),杏仁1g, 清甘草2g。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等。症见发热恶寒,头痛口干,喉痒咽痛,咳嗽或气急,舌质偏红,脉数。

 

〔用法〕每剂煎2次,头汁用冷水约500ml先浸泡20分钟,然后煮沸5-6分钟即可;二汁加冷水约400ml煮沸5分钟,勿过煮。亦可将药物放入热水瓶中,用沸水冲泡1小时后茶饮服。

 

〔加减〕

1.咽喉肿痛者去杏仁,加元参2g,桔梗6g,蝉衣1g。

2.肺热偏盛、体温较高可加重沙参、银、菊用量,或改用野菊花15g,或加黄芩15g,蒲公英3g。

3.咳嗽较剧去薄荷加前胡15g,象贝15g。


4.气急较甚去薄荷、加枇杷叶(包)15g,地龙1g。

5.宿有痰饮去薄荷,加半夏2g,茯苓18g,芦根2g。


典型病例


包某,男,3岁,1991年11月6日初诊。患儿平素容易感冒发热,常需注射青、链霉素或氨青霉素等一周以上方能控制。近二日又发热咽痛、咳嗽频作,稍气促,今呕吐一次,不思食,舌尖红、脉细数。因哭闹不能打针而求治中医。查:咽峡充血,左侧扁桃体Ⅰ大,测体温39.6℃。


诊断:急性气管炎。证属风热咳嗽。治宜疏风散热,清肺止咳。


处方:北沙参1g,银花8g,野菊花8g,薄荷3g,黄芩8g,前胡8g,生甘草2g。4剂。嘱将药置热水瓶中沸水泡服。


11月13日复诊:患儿母诉,服药2剂热即退至37.8℃, 心除。4剂药后即不发热,咳嗽大减,胃纳增。又自服原方3剂,诸症皆除,惟晚间偶有余嗽,舌洁、脉细,上方去野菊花、薄荷,加南沙参1g,麦冬8g,3剂以巩固。


27

李介鸣

 

李介鸣,1916年生,字伯鹏。祖籍湖南省新宁县,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先生行医57载,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学术上主张中西医结合,总结出升降结合,燥润合用,气血并调的治疗原则。晚年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提出了气血应列为心脏血管疾病总纲之独到观点,治疗尤擅调达气血。先后发表了施今墨先生学术思想与临床简介关于胸痹的治疗心肌炎的辨证论治等几十篇学术论文。1992年7月23日,李介鸣先生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75岁。

 

温阳益气复脉汤

 

〔组成〕人参15g,黄芪2g,北细辛6-15g,制附片1g,炙麻黄6g,麦冬12g,丹参18g,五味子12g,桂枝1g, 甘草1g,

 

〔主治〕心肾阳虚,心阳不运所致脉象迟滞结代、心悸怔忡、胸憋气短等症。包括现代医学的病窦综合征以缓慢为主者,及窦性心动过缓(单纯性)。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煎。

 

〔加减〕

1.有房颤者加珍珠母、百合、琥珀末安神敛气,去附子、麻黄、桂枝、减细辛用量;

2.心痛者加元胡、生蒲黄、檀香活血行气;

3.胸憋者加瓜蒌、薤白宣痹通阳,或用菖蒲、郁金解郁理气;

4.头晕者加菖蒲、磁石开窍通阳;

5.气喘者加重人参用量,补元固脱。

 

典型病例


粟某,男,57岁,住院病人。病史:患者9年前出现胸憋,心悸,届时心率变慢,且眩晕欲仆,日益加重,于1982年9月14日入院。入院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Ⅰ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40次/分。阿托品试验:阳性,西医诊断:病窦综合征。1982年9月20日初诊,胸憋时痛,气短怔忡,头晕阵作,面色光白,精神倦怠,舌质胖淡暗,苔薄白,脉沉迟间结。经用温阳益气复脉汤治疗1个月后,平时心率均在55次/分。阿托品试验阳性,自觉无明显不适,故带方出院。

 

(注:本方细辛用量较大,最大量可达3g,据观察,一般服药一个半小时即可见心率增加,4小时后逐渐下降,服用大剂量细辛只要用法得当,除少数人有一过性面红潮热外,未见有不良反应。)

 

28

周仲瑛

 

周仲瑛,男,1928年生,汉族,江苏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滋胃饮

 

〔组成〕乌梅肉6g,炒白芍1g,北沙参1g,大麦冬1g,金钗石斛1g,丹参1g,生麦芽1g,炙鸡内金5g,炙甘草3g,玫瑰花3g。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而不愈、胃酸缺乏者。临床以胃脘隐隐作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为主症。其病机为:胃痛日久不愈,或气郁化火,迫灼胃阴,下汲肾水,而致胃液枯槁。

 

〔用法〕日1剂,水煎分服。

 

〔加减〕

1.口渴甚,阴虚重者加大生地1g;

2.伴郁火,脘中烧灼热辣疼痛,痛势急迫,心中懊恼,口苦而燥,加黑山栀6g,黄连5g;

3.舌苔厚腻而黄,呕恶频作,湿热留滞者,加黄连、厚朴、佛手各3g;

4.津虚不能化气或气虚不能生津,津气两虚,兼见神疲气短、头昏、肢软、大便不畅或便溏者,加太子参、山药各1g。

 

典型病例


卜某,男,38岁。胃痛5-6年,时时发作,此次发作持续两周不已。上腹脘部疼痛,痛势烧灼如辣,有压痛,自觉痞闷胀重,纳食不多,食后撑阻不适,口干欲饮,头昏,舌质光红中裂,无苔、脉细。是属胃阴耗伤,胃失濡润,而致纳运不健,胃气失和。治予酸甘化阴,调和胃气。滋胃饮加减,药用生地、麦冬各12g,白芍1g,乌梅肉5g,山楂1g,玫瑰花3g,每日一剂,分早晚煎服。药入三剂,脘痛灼热痞胀等症均止,舌苔新生,惟入晚脘部微有闷感,原方再服三剂,症状消失。

 

29

 朱良春

 

朱良春主任医师,客座教授,汉族,1917年7月3日生于江苏省。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同年取得医师执照悬壶于南通,由于善用重剂,声誉雀起,近悦远来。朱良春主任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作育英才。他擅治内科杂病,尤其对痹证、肝病、脾胃病、肾病研究深邃,诊治自成体系,经验丰富,疗效卓著,并擅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独具匠心,有虫类药学家之称。著述、讲学、科研颇多创见,主要着作有《章次公医案》《虫类药的应用》《现代中医临床新选》(日文版)《朱良春用药经验》等10余部。

 

健脑散

 

〔组成〕红人参15g(参须3g,可代)、地鳖虫、当归、甘杞子各21号、制马钱子、川芎各15g,地龙、制乳没、炙全蝎各12g,紫河车、鸡内金各24g,血竭、甘草各9g。

 

〔主治〕凡脑震荡后遗症出现头晕而痛,健忘神疲,视力减退,周身酸痛,天气变化时则更甚;有时食欲不振,睡眠欠佳,易于急躁冲动;面色黧黑,舌有瘀斑,脉多沉涩或细涩者,均可用之。

 

〔用法〕马钱子有剧毒,需经炮制,一般先用水浸一日,刮去毛,晒干,放麻油中炸,应掌握火候,如油炸时间太短,则内心呈白色,服后易引起呕吐等中毒反应;如油炸时间过长,则内心发黑而炭化,往往失效,所以在炮制中可取一枚切开,以黑面呈紫红色最为合度。

 

典型案例


李某,男,42岁,军人。

在检查施工过程中,突然从上落下之铁棍击于头部而昏倒,当时颅骨凹陷,继则出现血肿,神智不清达20余小时,经抢救始苏,半年后曾在某地检查,脑组织萎缩1/4,整日头昏痛,健忘殊甚,记不得老战友姓名,有时急躁易怒,失眠神疲,面色晦滞,苔薄腻,舌边尖有瘀斑,脉细涩。予健脑散治之,服药一周后,头昏痛即见减轻,夜寐较安,精神亦略振,自觉爽适。坚持服用2月,症情平稳,续予调补肝肾,补益心气之品善后。

 

30

方药中

 

方药中,生于1921年,四川省重庆人。1940年从师于著名中医陈逊齐先生,1952年在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学习5年。长期从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临床研究工作和中医高级人材培养工作。先后发表论文百余篇,代表性论著有:《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辨证论治研究七讲》《医学三字经浅说》《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其产生的物质基础》《论中医学对急性传染病的一般认识兼评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等。于1989年被列入英国国际名人录中。

 

升麻甘草汤

 

〔组成〕升麻3g,甘草6g。

 

〔主治〕本方为治疗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之辅助方。一般与后面所述之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功散、加味黄精汤合用。适用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功能损害严重,转氨酶长期持续在高限,中医辨证属于毒盛者,恒合用该方。〔用法〕常合入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味散、加味黄精汤方中同煎,煎服法亦同上。

 

典型病例


郭某,女,30岁,1969年5月初诊。

 

患者确诊肝炎已10年。经中医药物治疗,10年来转氨一直持续在500单位以上始终不降,麝浊10单位,百治无效。就诊时,患者肝区疼痛,波乏无力,纳差,舌红,脉弦细滑数。根据上述症征,辨证为肝肾阴虚,波及脾胃,邪毒炽盛。拟养肝助脾疏肝,佐以解毒为法,予加味黄精汤合升麻甘草汤治疗。升麻最大用量为45g。


服药两周后,症状明显好转。一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肝功,转氨酶、麝浊均下降至正常值,仍宗上方继续治疗两个月,每月复查肝功均保持正常值,诸症消失。停药一年后复查肝功仍在正常范围。1983年患者因它病来诊,述自1969年治疗取效后,10余年来肝功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其中只有一次因外出劳累,转氨酶曾一度升高,患者自服原方20剂,再调恢复正常。

 

31

董廷瑶


著名中医儿科专家董廷瑶主任医师,汉族,1903年生于浙江鄞县儿科世家。抗战避难迁沪,悬壶上海,专擅幼科,名噪遐迩,享誉国内外。


温脐散

 

〔组成〕 肉桂1.5g,公丁香1.5g,广木香1.5g,麝香0.15g。

 

〔主治〕小儿肠麻痹。

 

〔用法〕本方共研细末,熟鸡蛋去壳,对剖去黄。纳药末于半个蛋白凹处,覆敷脐上,外扎纱布。2小时后如能肠鸣蠕动,矢气频转,则为生机已得,便畅腹软,转危为安。如未见转气,可再敷一次,必可见功,屡用屡验。

 

典型案例


陶某,男,11个月。因脾常不足,泄利6天,脾更虚惫,腹部胀满,西医诊断为肠麻痹症。高热干渴,恶心呕吐,气促如鼓,叩之 ,舌红口燥、药入即吐。此属脾气虚惫,症情危急,急于外敷温脐散,希获转机。2小时后肠鸣连连,矢气频转,腹部稍软,续敷一次,次日复诊,患儿气机舒缓,便下稀溏而通畅,腹部柔软,形神转佳,热度退净,舌质转淡,苔薄腻。但泄利尚多、小溲短少,睡时露睛。是为脾阳虚衰,即予附子理中汤主之。


药用:米炒党参5g,土炒白朮6g,炮姜2g,焦甘草3g,淡附片4.5g,广木香3g,茯苓9g,车前子9g(包),2剂。


三诊时泄利已 ,腹软溲长,便仍溏软,舌淡而洁。中焦阳气未复,尚须温扶。


药用:米炒党参5g,土炒白朮6g,炮姜2g,焦甘草3g,煨木香3g,炒石榴皮6g,淡附片4.5g,炒扁豆9g,3剂。药后便下转原、纳和神振, 续以温扶而安。

 

32

罗元恺

 

罗元恺教授,1914年10月出生于广东省。罗教授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研究工作50余年,长于内、儿、妇科,尤精于妇科。已被英国剑桥大学世界名人传记中心收录于第十一版《世界名人录》中。

 

理血通经汤

 

〔组成〕吴茱萸60g,赤芍60g,三棱30g,莪朮30g,红花30g,苏木3g,桃仁3g,续断6g,益母草3g,党参45g,香附45g。

 

〔主治〕 气滞血瘀所致闭经。症见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小腹胀痛或拒按,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用法〕 共研细末,每次服12g,用熟地3g,麦冬15g,煎汤送服,每日二次。

 

典型病例


姚某,32岁,自然流产4次并清宫4次,术后即发闭经8个月,并有周期性腰酸下坠感和小腹胀痛,伴有黄色黏稠带下、大便秘结、舌质淡暗,脉象沉涩有力。观此病,因患者多次伤胎损及胞脉及肾经,又加之清宫手术因打胎伤血海,致使气逆阻隔胞脉,症见腰酸下坠,小腹胀痛,带下黏稠,为血海欲泻不得,脉络不畅之症。治当活血通路、理气调经。宗本方之要,改散剂为汤剂。

 

处方:吴茱萸6g,赤芍12g,三棱6g,莪朮6g。红花1g,桃仁1g,益母草15g。泽兰1g,水蛭3g,苏木1g,酒军5g。

 

〔备注〕酒军,即酒制大黄。

 

33

裘笑梅

 

裘笑梅主任医师,汉族,1921年1月5日生于浙江杭州。裘老积数十年之经验,著书《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选》《裘氏妇科临证医案精萃》,曾整理编写《叶熙春医案》妇科部分。

 

理气逐瘀消脂汤

 

〔组成〕炒当归9g,赤芍9g,川芎3g,橘红6g,姜半夏6g,炙甘草3g,制香附9g,元参9g,浙贝9g,炒川断9g,炒枳壳6g,失笑散12g,生山楂、牡蛎(先煎)各2g,白花蛇舌草12g,莪朮6g。

 

〔主治〕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典型案例


陶某,女,31岁,职工。1983年8月18日初诊。结婚5年未育,形体肥胖,月经不调已有2年,周期缩短,一月2行,色紫暗伴血块;每次经行小腹疼痛较剧,拒按。妇检:子宫增大曰二月孕,宫腔9.4cm、腔内空虚,有高低不平感,宫体前位,右侧附件触及2.3cm×2.4cm囊性肿块,活动差,左侧附件增厚);伴腰酸、纳差、脉弦涩、苔薄、舌边有瘀点。诊为子宫肌瘤伴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发不孕。症属血瘀气滞、痰湿壅滞,治拟活血去瘀、理气消脂积。


处以理气逐瘀消脂汤,方用:炒当归、赤芍、制香附、元参、浙贝、炒川断各9g,炒枳壳、橘红、姜夏、生山楂、莪朮各6g,牡蛎(先煎)、白花蛇舌草、失笑散(包)各12g,川芎3g,炙甘草3g,5剂。

 

34

李孔定

 

李孔定主任医师,汉族,1926年5月1日生于四川省蓬溪县仙鹤乡。尤对吴鞠通的治学精神和高深造诣领悟较深。1951年悬壶桑梓,名震一隅。1955年考入重庆中医进修学校专修班深造,聆名师任应秋、胡光慈等之教,进益良多。先后任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评委,四川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中医》副主编,《实用中医药杂志》编委,绵阳市中医学会会长,绵阳市第一、二届人大常委等职。现任[ 四川省] 政协委员,绵阳市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绵阳市主委,成都中医学院兼职教授,绵阳中医学校副校长等职。

 

李氏主编有《温病三字经》《常用中草药单验方汇编》《绵阳市现代名医录》等书,参编《中医精华浅说》《中医奇证新编》《长江医话》《中医临床与展望》《(伤寒明理论)阐释》等书和中专教材《古典医着》《医中百误歌》《巴蜀中医文论》《冉氏方剂学》等书的审定。曾获[ 四川省] 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政府科技成果奖2项,曾多次评为省、市和单位的先进工作者。

 

消斑汤

 

〔组成〕鲜泽漆1g(干品减半),大茯苓3g,黄精3g,夏枯草3g,连翘15g,山楂15g,枳壳12g,甘草3g。

 

〔主治〕斑历(淋巴结核)。

 

〔用法〕诸药纳陶罐内,清水浸泡1小时,煮沸10分钟,取200毫升,煎3次,将药液混匀,分3次温服,1日1剂,连服1~2个月,一般可愈,不愈再服,服药期间加强营养。

 

〔加减〕(1).若斑历已溃加黄芪3g,制首乌15g,以补气血,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2).未溃则配合外治,用生川乌、草乌各3g,研极细末,蜂蜜调敷患处,纱布固定,一日一换,忌食辛辣燥烈之品。

 

典型案例


李某,女,23岁,1988年入院。病史:1988年5月,发现右颈部有一结块,大如核桃,皮色不变,推之可动,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即至某医院诊治。诊断为颈淋巴结结核。经肌肉注射链霉素等治疗,左颈部亦有结核发生,日久结核固定,皮色变暗红,于7月2日切开排脓,流出稀薄脓液(脓液涂片找到结核杆菌)。术后,转本院治疗。检查:颈部两侧有疮口两处,周围皮肤暗红,两疮口均有白色腐肉,疮口呈潜行性。四周有空腔,流出稀薄脓液,并挟有败絮样物质。


治疗:内服消斑汤加黄芪3g,玄参1g。入院当日即行清创,术后撒七三丹,敷以红油膏纱布盖贴,之后腐肉渐脱落,脓水减少,肉芽组织逐渐生长,最后用生肌散收口共治疗40天,疮口愈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35

刘渡舟

 

刘渡舟,辽宁营口人,1917年9月20日出生,1932年拜当地名医王志远为师学医,后转从谢泗泉学习,前后七年。1956年在北京中医学院,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刘渡舟教授著述颇丰,主要著述有《伤寒论通俗讲话》《伤寒论十四讲》《伤寒论诠解》《伤寒挈要》等书。


柴胡解毒汤

 

〔组成〕柴胡1g,黄芩1g,茵陈蒿12g,土茯苓12g,凤尾草12g,草河车6g。

 

〔主治〕 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会显著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36

俞慎初

 

俞慎初教授,男,1915年10月出生,福建福清人。系福建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


加味五金汤

 

〔组成〕金钱草3g,海金砂15g,鸡内金1g,金铃子1g,川郁金1g,玉米须15g。

 

〔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

 

〔加减〕

1.肝胆结石,加枳壳6g,朴硝6g。

2.大便不通,加元明粉12g。

3.尿路结石,加石苇12g,猫须草12g。

4.有绞痛者,加元胡1g,生甘草3g,以缓解疼痛。

 

典型病例


林某,男,60余岁,1984年8月就诊,患者侨居印度尼西亚40余年,4年来患胆囊结石症,经常右胁部胀痛,多在清晨四五点左右。小便经常色黄如茶。因年老不愿手术,此次以家乡甲子年灯会,特返国观光,前来求治。俞氏鉴于以往多服西药,目前症状为胁痛,小便黄,乃处以〔加味五金汤〕治之。嘱其连服30剂,以观后效。未服药前,曾作B超检查,服药后又作检查。


处方:金钱草3g,海金砂15g,鸡内金1g,金铃子1g,川郁金1g,京丹参12g,绵茵陈15g,山栀子6g,川黄柏6g,制大黄1g,(便通停用)。

 

水煎服,连服30剂,每天1剂,日以金钱草、玉米须各2g,水煎代茶。

 

37

祝谌予

 

祝谌予,1914年生,男,北京市人。中医内科教授。1933年毕业于北京市汇文中学,随即师事著名中医施今墨先生习医,深得其传。

 

降糖方

 

〔组成〕 生黄芪30g,生地30g,苍朮15g,元参30g,葛根15g,丹参3g。

 

〔主治〕 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用法〕 日一剂,水煎分温服用。

 

〔加减〕

1、尿糖不降,重用花粉3g,或加乌梅1g。

2、血糖不降加人参白虎汤,方中人参可用党参代替,用1g,知母用1g,生石膏重用3~6g。

3、血糖较高而又饥饿感明显者,加玉竹1~15g,熟地3g。

4、尿中出现酮体,加黄芩1g,黄连5g,茯苓15g,白朮1g。


5、皮肤痒,加白蒺藜1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

6、下身搔痒,加黄柏1g,知母1g,苦参15~2g。

7、失眠,加首乌1g,女贞子1g,白蒺藜1g。

8、心悸,加菖蒲1g,远志1g,生龙骨3g,生牡蛎3g。


9、大便溏薄,加薏苡仁2g,芡实1g。

10、自觉燥热殊甚,且有腰痛者,加肉桂3g引火归原。

11、腰痛、下肢痿软无力者,加桑寄生2~3g,狗脊15~3g。




END

张仲林频道


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专治痒疹和胃病

【南方农村报】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潮州日报】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名家墨宝】张仲林收藏的名家书法作品欣赏


【嵌名楹联同题】潮安张仲林


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门诊!


潮安村医张仲林,你是一张爱心名片,你是痒疹胃病的克星……

张仲林医者人生

《黄帝内经》之“饮食有节”探微


牙痛得效方治牙痛之验证


镇衄汤治血尿


【媒体报道】潮安村医张仲林,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往期推荐


公卫课件解读第三版,史上最全!


史上最全公卫资料合集,人人有份


【乡村医生】基本公卫应知应会100问!


医院的检查报告,这样一看就懂,以后别再问医生了!


生化全套检验大全


胃镜活检病理报告单解读


各年龄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对照表!


史上最全的人体解剖全图 !


58张消化系统医学美图,张张经典!


舌诊图谱,史上最全


61张高清舌诊图谱,图文对照,珍藏版


史上最全皮肤病图谱(附治疗方法)


【重磅】史上最全的320种皮肤病图谱(修订版)!


小儿感染性出疹性疾病记忆策略及皮疹图库!


儿童常见色素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鉴别大全


【重磅】中医看病一定要面诊:看看片子是开不出药方的


四诊合参缺一不可!中医看病为何必须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文来了,这些条款跟医生最相关!


潮安健康文章大全(2019年版)


张仲林痒疹胃病好文盘点(2019年版)


张仲林痒疹胃病录 ( 2020年完整收藏版 )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0年完整收藏版 )


2012年4月回顾


张仲林好村医 治痒疹胃病强

爱我中医药

【胃肠病】关于萎缩性胃炎22个疑问的解答!

【余华】清明祭祀

【张仲林】清明思父组诗

【胃肠病】胃镜、结肠镜、小肠镜、超声内镜、无痛内镜、舒适胃镜、精查胃镜、胶囊内镜的最新最全科普版

【中医文化】中医五脏详解之“脾”

【钟柏元】诗词作品专辑

《【特别铭谢】张仲林六十岁生日贺诗词联录》余笔

头孢克洛颗粒、头孢克肟颗粒傻傻分不清!这些区别要记牢!


免责声明


张仲林( ID:e41121 )  微信公众号除原创外,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张仲林观点,版权属于原作者。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张仲林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仅供同行之间学习交流,非专业人员请至正规医疗机构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用药方案。对使用张仲林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张仲林不做任何承诺。

邮箱:zhonglinzhang@126.com

编辑:寒香医路





行程指引导航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





健康咨询看诊





张仲林,三代行医,长期致力于胃病、痒疹的治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潮州日报》《南方农村报》作了通讯报道。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共产党员,退伍军人,中国卫生摄影协会会员。张仲林现为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分站主要负责人。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

↓↓↓


总政治部原副主任史进前开国将军为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分站张仲林全国优秀乡村医生题词。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张仲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