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浙学”融入全球化,跳出本土视域的文化传播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近日,浙江省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分论坛·“国际视野中的浙江文化”高层学术论坛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成功举办。本论坛由浙江省外文学会主办,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协办,来自省内近20所高校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原文:《国际视野中的“浙学”和浙江文化》
作者:浙江省外文学会、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富瑜
散点式浙学成为焦点式浙学
在全球化的国际视野中,浙江文化已不仅仅是浙江本地的文化,而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国际视野,意味着要打破文化藩篱,将本地、局部的视野投向世界——从他者的、全球的视域看待本地传统,推动文化的多维发展;强调国际视野,更意味着明确自我身份认同,追根溯源回归传统,从而更新激发传统的活力。
在国际视野下,如何定义和发展具有地域色彩的“浙学”研究?当代浙学是否能够进入更广阔的视域,为浙江文化的传承、发展乃至融入世界文化潮流做出贡献?从历史维度看,“浙学”概念并非来自本地学者的自我命名,而源于其他地域学者对包括现今浙江在内的两浙地域学术的指称。不同时期 “浙学”所代表的类型与形式并不具有内容的一致性。它不是一个十分严格的概念结构,并不受某个范畴的限制,具有明显的散点式特征。
从当下维度看,过去二十多年以来,“浙学”、“浙江文化”、“浙江精神”这一类结构化的概念与词汇频繁出现在各大主流媒体、学术杂志和会议中,是浙江文化建设的旗帜。多数学者相信“浙学”是浙江地域上多种学派、学说的总称,它们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严格的师承相授、不能将宋元明清以来的浙江学术视为一以贯之的学派。但学者依然相信,可以从历史发展中概括出浙学的某种共性或精神内涵。至此,散点式的浙学成为焦点式的浙学——在构建浙学、建设浙江文化中可以明确目标、重点阐述。这一取径究竟将浙学表述得更丰富、完整,还是将其简化?这个问题目前并没有答案,但显然必须置于未来的浙学研究思考背景中。
寻求文化共性,保持文化特性
文化沟通的首要任务在于将传统经典和学术思想通过翻译形式大规模传播。在17世纪以浙江为中心的翻译学术运动中,欧洲传教士与杭州儒士合作对西方数学、伦理学、哲学、农学、物理著作和中国儒学经典进行互译和传播。对欧洲科学技术与中国传统经典的互译推动了中西方两种传统文化的发展。就中国而言,这场学术运动转变了明末清谈的学术风气,也影响了其后数百年清代学者对经世致用学问的重视。就欧洲而言,儒家思想进入欧洲近代思想的发展历程,开始影响欧洲近代启蒙思想的形成。两个世纪之后,浙江的翻译学家又最早参与了西学东渐的文学翻译事业。他们的文学翻译不仅具有开创性而且成就异常辉煌,在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文化建设以及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概而言之,明末清初杭州的中西对话和沟通生动地体现了文化交流的双向和相互丰富过程。在这场大规模文化运动中,起媒介作用的中西知识精英以向异质文化开放的心态,寻求异质文化间共性的策略,促成对话的成功。他们留下的无形和有形文化遗产无意中成为当下中国传统的组成部分。他们的文化适应策略——寻求文化共性但保持文化特性,为当今浙江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融入全球化,加深对本土文化的认识
如果说国际视野下的浙江文化与全球文化的互动是历史事实,那么在当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这样的主动向外交流更成为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今日学者应该具备何种素养才能积极推动本土文化融入全球文化?我们认为当代学者应该加强语言功底,把握国际学术界的“通用语言”,从而为本地文化走向国际舞台创造有利条件。学外语的同时也学习了新的文化。在每一个特定词汇的背后都有一段与社会、宗教、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独特历史。同时,多掌握几门外语就等于在收集、处理、吸收和翻译西文研究资料等方面占据领先优势。因此,外语专业的学者由于更容易接触和利用西方学术资源,具有一定的优势与便利。
其次,跳出本土视域站在更高的起点,我们发现学习外来文化反而能够加深对本土传统的认识和理解。西方学术标准的较早确立和规范化使西方学者对浙江文化的研究早于本土学者。换言之,国际化视域下的浙江研究将为本土学者提供丰富的西方学术资源和独特视角。例如,散见于欧美各学术机构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的中国文献和视觉图像资料可以为中国文献提供交叉印证,恢复某些失落的传统记忆;提炼出许多学术论文的题材和原创性较高的内容,这些研究涵盖历史、艺术、文学、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等诸多领域。
在国际化、全球化大潮冲击下,中外文化领域的合作加速了浙江文化的“国际化”进程。浙江拥有中国最早的一批中外合作大学,如宁波诺丁汉大学和温州肯恩大学。对宁波诺丁汉大学和温州肯恩大学校园海报的符号景观研究,从微观视角切入研究浙江文化当下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对两所大学里的海报和官方网页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符号分析,以及与作为参照系的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的官方网页比较表明,浙江的中外合作高校海报文化已经呈现明显的国际化取向。研究表明,上述校园海报较高频率地使用“国际”(international) 一词、多用体态引人注目的女学生形象以及炫酷、偏离主流、略带神秘色彩的男学生形象、倚重著名学者和优秀学生“有文化意义的身体”所产生的视觉撞击、注重尖锐却又不失悦目的色彩对比,彰显构图并讲究趣味性。这些特征在国际化程度高的世界名校较为多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浙江部分中外大学里的校园文化展示未来浙江文化的多元国际元素。
通过对国际视野下的“浙学”、浙江文化传统研究、历史时期浙江文化与全球文化互动、当下浙江文化的国际化趋势等议题的讨论,本次高层学术论坛与会的浙江学者充分交流了各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也扩大了各自的研究视域,增强了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对未来浙江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也充满了信心。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07期第6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今日
关注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