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扶贫 | 手机时代,如何创新留守儿童家教?

于凤静 王文权 社会科学报社 2021-10-31

点击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


武陵山片区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也是我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武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数量较大,武陵山片区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数量近80万。探索对这一深度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实施良好家教的对策,是促进该地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是武陵山区教育扶贫、振兴乡村的重要环节,是“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因此这一研究更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原文 :《手机时代,创新留守儿童家教》

作者 | 长江师范学院  于凤静/教授  王文权/副教授

图片 | 网络


留守儿童家教缺失现状


缺失与父母的面对面交流,手机成为最主要的交流渠道 


武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手机拥有率为94.0%,接触率为100%。调查数据显示,每天通过手机上网2小时以上的占比58.4%,1-2小时的占比44.2%;而通过电脑上网在2小时以上的,占比仅为9.9%。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留守儿童通过手机上网的地点选择在家里的,占比61.6%。可见,在父母的陪伴成为留守儿童稀缺物的背景下,手机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最主要的交流方式和渠道。

  

缺少与代理监护人的沟通,交友和娱乐成为使用手机的主要目的

 

代理监护人作为留守儿童最主要的交流对象之一,其沟通作用的顺序竟然排在了第3位。尽管留守儿童与代理监护人是亲人或亲戚关系,但是共同语言较少,深度地交流和沟通困难。

  

留守儿童使用手机上网的目的主要是聊天交友和休闲娱乐,热衷于聊微信、QQ,看视频,玩游戏等网络活动。

  

缺失家教内容的丰富性,手机成为家教内容最重要的补充渠道


调查数据显示,“父母与自己沟通的话题”在“非常多”的意项中,健康问题占比38.5%,人身安全占比33.3%,学习问题占比35.4%,诚实善良占比30.6%。可见,家长与留守儿童的交流内容多集中在身体健康、人身安全等方面,对儿童的思想动态、情感活动掌握较少,交流不够,留守儿童得不到全面的德育和美育信息。

  

“你使用社交媒体的原因是(可多选)”的调查数据说明,65.1%的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的需要(获取信息、方便与朋友联系等)”和“学习需要”等方面,更多地求助于手机的功能,手机已成为留守儿童最重要的家教内容补充渠道。

  

家长缺失家庭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对学校的教育依赖较强


留守儿童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占比53.66%,以父母为主导的家庭教育模式已不复存在。大多数初中和高中实行的是学校寄宿制,只允许学生在每周五返回家中,周日下午即得返校。无论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家看护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还是留守儿童本人,都认为学校不只是知识教育的主角,也是留守儿童成长成才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对学校的教育依赖很强,无形中把家庭教育的责任推给了学校。



在家长与留守儿童长期分离的状态下,留守儿童的家教已非传统意义上的家教。基于此,尽管武陵山部分地区针对留守儿童的家教工作进行了多方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下述问题仍不可忽视。

  

第一,武陵山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教工作重视的依然是亲身体验式的传帮带教育,对手机在家教工作中的特殊功能与作用认识不足,更缺少对手机家教方式方法的探索。

  

第二,在武陵山区社会化的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在外地打工的家长处于家教的次要地位,基本上失去了家庭教育的主导作用。

  

第三,必须强调,家庭教育与亲情体验不可分割。而社会化家教模式过于强调德育教育与知识教育,缺乏亲情的沟通和亲情体验,因此,这一社会化的教育难免流于理论化与浅表化。

  

在手机普及时代,面对留守儿童成长及家教工作的现状,我们必须认识到手机对家教的重要影响及由此带来的家教模式的突破,因此在强调留守儿童家教离不开父母、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留守儿童的家教也已经离不开手机。在这一背景和宗旨的观照下,武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教问题已经凸显。



探寻农村留守儿童家教的对策


创新留守儿童家教的思维观念


1.留守儿童的家教要由陪伴式转向沟通式。在手机普及时代,父母通过手机对留守儿童的沟通式教育已基本替代了原来的陪伴式教育,沟通式教育已成家教的新态势。面对这一新模式,必须针对传统媒体环境下的陪伴式教育所形成的家教理念、渠道、内容、方式和方法,作出新的调整。留守儿童的家教模式必然也必须由传统的陪伴式转向手机时代的沟通式。


2.留守儿童家教主体要由家长独立式转向家长与老师的双重组合式。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在时间和空间占有绝对优势的学校及教师,必然也要承担起家教施教者的角色。换句话说,学校和教师成为家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已是社会现实和家教新态势的必然要求。而家长与老师的双重组合式家教因手机的智能化成为可能。


3.留守儿童的家教要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在关于“哪些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影响较大”的调查中,我们列出了“父母、学校老师、影视歌星、网红、同学、网络好友”等多个选项,结果是学校老师排在了第一位,占比83%;第二位竟是网络好友和网红,各占比36%;第四位是父母,占比28%。这说明在手机普及的今天,影响留守儿童教育的渠道和方式已是多种多样,家庭教育可以通过手机以多种方式展开;尚局限于家长与留守子女间的耳提面命,已与当今留守儿童家教的现状和手机应用的态势背道而驰。

  

家长要在新常态和更开放的社会背景下主动学习家教新内容、掌握家教新技巧


1.家教内容要从生存意识向成长意识提升。2.家长要充分运用手机的互动功能,探索家教的新技巧。

 

学校及老师提升自身在家教中的占位

 

调查显示,学校每个班级都建立了与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的微信群或QQ群,教师和离乡进城的父母可以通过学校微信号和班级的自媒体平台,及时沟通联系,一起开展家教。

  

政府和社会力量要对留守儿童家长的家教能力进行系统培训


即使在手机普及时代,留守儿童家教最重要的核心仍然是家长。这个庞大的家长群体能否发挥其家教的功能,决定留守儿童的成长及其社会化效果。因此政府和社会力量首先要对留守儿童家长进行系统培训,提升其对留守儿童的家教能力与水平。1.对留守儿童家长进行家教内容、技巧培训。2.对留守儿童家长进行手机使用培训。

 

 

加强留守儿童的基本媒介素养教育


智能手机是留守儿童接触最多的网络媒介。在自媒体已成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工具时,必须对这些生活在偏远乡村、缺少亲情沟通的留守儿童进行基本的媒体素养教育,目的不仅在于使留守儿童学会操作媒介的技术和自觉抵制媒介不良信息的影响,更在于使留守儿童正确理解媒介内容与高效接收资讯,培养他们正确地利用媒介获取生活和学习必需的信息,并学会理性地对待和评价媒介信息,提高其自媒体识别和运用能力,进一步地主动参与到媒介活动中去,成长为信息化社会的合格公民。1.尝试在农村中小学开设媒介素养基础教育课程。2.通过宣传和动员,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3.针对留守儿童不同年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媒介素养教育目标及教育方式。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726期第2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脱贫攻坚 | 践行“人民至上”,扶贫要以“实”见真功

贫困瑶寨河边村,如何实现脱贫蜕变?| 社会科学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