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域 | 延迟退休,应遵循“积极老龄化”思路
点击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将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作为具体工作任务,要求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
原文 :《延迟退休应遵循“积极老龄化”思路》
作者 | 华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 阳义南
图片 | 网络
+
退休年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积极老龄化”,并将其定义为“为提高老人生活质量而最优化其健康、保障、参与等机会的过程”,核心理念是强调“健康老年人仍是家庭、社区及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继续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和公共事务”。目前,积极老龄化已成为各国普遍采纳的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政策框架。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至国家战略。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实际退休年龄最低的国家之一。据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数据,城镇男职工平均退休年龄为58.7岁,女职工为52.9岁。其中85岁以上、80—84岁、75—79岁、70—74岁、65—69岁、60—65岁老年人在退休时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8.26岁、56.82岁、56.44岁、56.2岁、55.67岁、55.17岁,显示职工的实际平均退休年龄还在下降。针对此种情形,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制定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到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正式定调要“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退休年龄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广大职工“参与”“健康”“保障”等多个方面,须以提高老年职工健康福祉、生活质量为目标导向,很显然是“积极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故此,从“积极老龄化”国家战略高度系统全面认识退休年龄改革,进而科学规划、精准施策,是非常必要的。
+
三方面认识我国退休年龄改革
积极老龄化理论认为老年生活质量及福祉主要由三个支柱决定:健康、保障和参与。据此,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认识我国退休年龄改革:
1.退休年龄改革首先是一个健康问题。延迟退休需要充分考虑和尊重职工健康条件,应重点鼓励和支持健康状况好的老年职工延迟退休年龄。目前尚未有充足证据表明延长的预期寿命全部都是健康预期寿命。如果强制健康状况较差的人群延迟退休,使其无法及时获得养老金、照护等基本公共资源,就有可能错失机能恢复或改善的机会,造成健康状况恶化。
2.退休制度改革本质上是一个老年人就业、社会参与问题。延长工作年限还须考虑职工的就业意愿、就业能力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是一个劳动力市场供需问题。《2002年马德里国际老龄行动计划》提出“只要老年人有工作能力,应该允许他们想工作多少年都可以”,但如果不顾职工的就业意愿、就业困难和企业实际用人需求,不仅会损害职工的效用、福祉,也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长远发展。
3.退休制度改革需要一个综合保障体系。养老金待遇至今已是“十六连涨”,出现了早退休者养老金待遇高于晚退休者的“倒挂”现象。其结果,我国基本养老金制度不仅难以扭转职工实际退休年龄下降趋势,又要为此支付更多的养老金。
+
我国退休年龄改革的对策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将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作为具体工作任务,要求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我国应以“积极老龄化”为引领,从四方面入手改革先行退休制度。
第一,持续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老人健康是延长退休年龄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职工健康水平的提升,延迟退休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基础条件。改革退休年龄必须参考职工健康预期寿命这个关键参数。必须建立一套生命全周期的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机制,才能在职工年长时存留有较高水平的健康人力资本。
第二,做好提升老人就业和社会参与的配套措施。具体包括:建立老年人力资源库,制定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管理办法,为老年职工提供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发展针对老年人口就业的就业中介,并完善相关劳动立法,明确保护老年职工就业的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及合法权益等。此外,也需要承认志愿者活动的价值,增加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的机会。
第三,以经济手段鼓励职工延迟退休。待遇计发公式要实现根据职工实际退休年龄的精算平衡,对职工退休行为的影响保持“中性”。在此基础上,将养老金奖励作为引导职工延迟退休的经济手段,而不是强制手段。由于实现了精算平衡,提前退休者不能获得更有利的养老金。延迟退休者既能获得更优的养老金,又能满足继续工作的意愿。
第四,为老年职工提供全面的保障、保护和尊严。包括保障老年职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劳动权益、人身安全,无障碍工作条件、弹性工作时间等支持性环境,鼓励更多的职工自愿推迟退休年龄,继续从事全日或半日工作。
[本文为广州市社科规划课题《广州市实现健康老龄化及其保障机制和优化对策研究》(2020GZGJ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738期第2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社会科学报》
2021年征订开始啦!
01
《社会科学报》简介
《社会科学报》是经原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首家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的专业报刊,是社会科学界交流思想、展示成果、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阵地。
1985年,《社会科学报》作为一份为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专业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提供学术对话、思想交流、理论争鸣平台的专业性报纸,创立于上海社会科学院。
三十余年来,作为理论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和宣传阵地,《社会科学报》以“思想性、问题性、前沿性、信息性”为目标定位,践行学术标准和宣传原则,坚持在突出主流价值的同时提供多重视角,在贴近现实热点的同时把握长远方向。
02
订阅价格
定价1.5元/份,月度订阅价6元,全年订阅价72元。
03
订阅方式
读者请向各地所在邮局(所)订阅,或者通过中国邮政APP、中国邮政微邮局、中国邮政官网等进行网上订阅。
邮发代号:3-62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4
如果在订阅过程中遇到困难或疑问,请联系我们:
电话:021-33165492
Email:xiaohaodong@sass.org.cn
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社会科学报社
拓展阅读
超前谋划,抓住“十四五”人口老龄化“窗口期” | 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