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张志勇:推进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 | 社会科学报
聚焦·两会
2021年3月
建立健全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强大的公共财政支持。建议国家积极推进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试点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购买制度。
原文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 》
作者 |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张志勇
图片 | 网络
建立健全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强大的公共财政支持。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坚定指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为了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中央先后三次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经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努力,2012年4%目标首次实现,成为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历时近20年时间,这一成果来之不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8年保持在4%以上,201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首次突破4万亿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决心。
办好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加大教育投入,另一方面,也要把有限的教育经费花出最大的效益。这对推进我国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改革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
一是要改变一些中小学办学活力不足、办学质量不高的局面。
二是要优化和提高中小学教师和课程资源配置效率。
三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课后服务、网络教育、校外教育等越来越成为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新领域,这些服务既可以由学校自身提供,也可以发挥校外教育市场的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者政府和家长成本合理分担的方式,纳入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新范畴。
四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教育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校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被彻底打破,校外培训、网络教育强势崛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校外培训、网络教育的边界正在被打破,人类教育正在进入全域教育时代。在这种背景下,学校教育应该承担起教育领导者的责任,可通过有序向校外培训和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开放,一方面,引领校外教育和网络教育;另一方面,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提高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水平。
适应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教育强国的需要,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和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教育涉及到最广泛的教育公平,一直是国家教育投入的大头。
一方面,国家要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强度,同时调动社会力量投入基础教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改革基础教育投入体制机制,提高基础教育财政性经费的使用效益。要加快基础教育公共财政体制改革,通过政府直接办学和政府购买服务引入市场优质资源,发挥政府办学的公共性和市场资源供给的高效性两个优势,创造更有活力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资源市场,做到既确保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又能调动市场参与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建议国家积极推进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试点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购买制度。
一是国家建立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购买制度,允许中小学拿出一定比例的教育财政经费用于本校购买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
二是财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出台中小学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购买项目清单;
三是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指导中小学建立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购买机制;
四是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建立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购买项目绩效评价制度。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积极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试点,在形成经验和可推广、可复制的有效模式后,再全面推开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购买制度。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即将刊载于社会科学报,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全国政协委员林忠钦:创新型大学转变,关键在哪里? | 社会科学报
全国人大代表陈晶莹:长三角一体化法治协同,如何统一适法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