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开新篇,如何让脱贫攻坚更具可持续性? | 社会科学报
点击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
【编者按】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意味着“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近期,人社部、财政部、工信部、商务部等部门相继成立与乡村振兴有关的领导机构,参与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5月24日,全国政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协商会强调,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未来如何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
原文 :《乡村振兴使脱贫攻坚更具可持续性》
作者 | 国土资源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 张琦
图片 | 网络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现在解决的绝对贫困问题仅仅是最基础的、最基本的问题。进入下一个阶段后,脱贫在标准、质量、水平上都要在原基础上有明显提升。下一步从乡村振兴出发,去解决包括相对贫困在内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质量和标准。
比如,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目前已得到了改善,但与其他地方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不牢固、不稳健;再如,目前,我们已解决了住房和危房问题,上学难和通水通电难等都是最基本的问题,但还没有达到高质量、高水平地解决,仅仅是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最低标准。我们的政策和帮扶还不能减少,还是要发挥内生动力,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国家持续性支持,增强可持续性,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决不能出现规模性返贫现象。进一步提升质量和水平是下一阶段,尤其是通过乡村振兴解决和缓解相对贫困的首要任务。
走绿色振兴之路至关重要。对脱贫地区来说,这些地区自身所拥有的生态资源可以通过乡村振兴展现价值优势,因此,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而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转变过程中,一个重要选择就是从绿色减贫、生态脱贫转向新阶段的绿色生态帮扶,再到未来的绿色生态振兴的时序发展。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绿色生态产品价值的相关政策已经出台,实际上就是通过政策使得脱贫地区的绿色生态资源产品在价值资产化、资本化、市场化方面进行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这样才能使得绿色生态资源资产价值可以通过评估、抵押、交易、证券化和资本化得到很好的体现。这对脱贫地区,以及未来的乡村振兴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在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和实现乡村振兴中,教育最关键。从现实来看,过去的农村贫困地区或者现在的脱贫地区仅仅是达到了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辍学的最低标准。对于脱贫地区而言,在整个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最薄弱的就是教育,包括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的缺乏。脱贫地区的教育资源应尽快实现均等化,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应尽可能达到公平化。此外,也要注重人才的作用。强化对义务教育领域和职业教育领域的投资倾斜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调研发现,乡镇级的干部培训比县、村级的干部培训更加薄弱,干部在专业知识和管理方面的需求非常大。若通过培训,干部在产业、就业等领域的工作能力能有所提升,这对于未来乡村振兴而言非常重要。
要延续脱贫攻坚的政策和借鉴贫困治理中的先进经验。建立贫困治理体系、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建立低收入人口及欠发达地区长效帮扶机制,等等,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尤其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欠发达地区来说,一定要分类制定缓解相对贫困的差异化政策。可以从收入导向、从低收入角度、从经济角度把全国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看缺口在哪里。
另外,可以从整体发展的角度,包括教育、医疗、健康等方面,从不同的维度上对整个欠发达地区进行不同指标的测度,看哪些指标显示出自身问题和短板,由此制定相应的政策。比如,有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居民收入也低,我们就要对其进行重点政策倾斜,有些地方还要继续采用之前脱贫攻坚的经验。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758期第1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