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 | “智慧养老”耦合人民城市论,不断推进模式创新

刘奕 社会科学报社 2022-04-25


智慧养老是公共服务供给和基层治理的重要议题,关注科技的应用场景和老年人的服务体验,坚持以老年人为本,满足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和切实需求。该价值理念与强调“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人民城市论高度契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数字治理时代,共产党人凭借数字城市、数字社会的建设东风,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逐步推进智慧养老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水平,努力增强老年人在数字社会中的幸福感。因此,在人民城市论视角下探究智慧养老模式创新更具有现实与指导意义。



原文 :《推进智慧养老模式不断创新》

作者 |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刘奕

图片 | 网络


智慧养老耦合人民城市论


2021年3月12日,我国“十四五”规划发布并提出了“加快数字化发展”“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并与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数字时代已经到来,数字化发展已成为时代要求。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截至20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4亿,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约1.9亿,分别占总人口的18.70%和13.50%。在老年人口数量及比例显著上升的同时,传统的养老模式也迎来了巨大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尽管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但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各种慢性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二是老年人自身需求转型升级,更多关注情感、尊重及自我实现等较高层次需求的满足;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需求压力逐步增大;三是养老服务供给侧需求响应不足,造成供需结构失衡,加大供需适配难度。


面对我国深度老龄化和未富先老等社会难题,智慧养老,尤其是社区智慧养老被视为解决政府“9073”“9064”“9055”等养老问题的一剂良方,是智慧城市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由宏观到微观、由笼统到具象的战略选择和实践路向。智慧养老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为依托,以老年人实际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以提升产品服务契合度为突破,打造汇聚科技智慧与人文关怀的智慧养老产品服务,持续推动智慧养老供给侧改革,逐步扩大老年人享受数字红利的范围,有力地提升区域养老精准服务和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体现“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价值尺度与现实目标。



上海市在探索和发展智慧养老的道路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也正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重要理念之下聚焦发力。数据显示,至2020年底,上海全市已建成729家养老机构、16.1万余张养老床位,初步满足了“一床难求”的刚性需求;建成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20家,实现街镇全覆盖,并向片区延伸;建成长者照护之家204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758家(月服务1.5万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6223家(日均活动人数24万人),社区助餐点1232家(月均服务人数约12万人)。


上海市在“十三五”期间已形成“四梁八柱”式的养老服务体系,而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探究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策略,将以“聚焦需求,以人为本,构建人民城市的养老服务”为方向,以“三高一多”为发展目标,力争使具有中国特色、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养老服务制度成熟定型,高水平的养老服务发展体系不断健全,高品质的养老服务产品充分发展,高质量的养老行业管理全面覆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供给梯度更加合理,让老年人幸福养老。


“技术—行为—组织”的智慧养老三维创新


在智慧养老模式研究中引入人民城市论视角,沿循“技术—行为—组织”的分维互嵌和合维融贯,创新智慧养老模式。

  


第一,变革运行机制与平台服务技术,数字化建构“端—网—云”系统。信息技术是智慧养老实现精准供给与多元服务的技术支撑。创新智慧养老平台建设及功能的多样化,需要实现智慧设备投入与数据采集功能、数字化转换与网络信息交互功能、数据集成与服务精准匹配功能等,建构一体化的多功能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同时,设计智慧养老系统的数据标准与数据治理机制,多元异构数据采集、关联分析和辅助决策,实现静态个人信息—动态智能穿戴感知、生活监控与医养护理信息—照料服务—质量评价的数字情景,为老年人的智慧化生活助力,使其享受智慧城市所带来的便利与智慧养老提供的人文关怀。


第二,协调价值网络与角色行动行为,数据化对接智慧养老体系供需。数字流量社会背景下,智慧养老应顺应保障对象的需求本位和社会权利本位,推动政治性流量与智慧养老数据流、资金流、服务流相统一和深度融合,实现智慧养老多元异构数据的价值再造。通过协调价值网络与智慧养老多元主体利益,实现智慧养老关系网络与行为嵌入,促进线上反馈与线下供给、虚拟服务与现实服务、经济行为与公益行为、政府行为与非政府行为的统一,实现技术层面智慧养老数据流、服务流、资金流的协调统一,建构感知触发—数据聚类—规则引擎—资源响应—集体行动的数字“靶向匹配”过程,数据化对接智慧养老体系的供需要求,推动智慧养老模式的服务再造流程。


第三,优化组织生态与精准服务管理,智慧化统筹社区组织内外养老资源。技术的进化和迭代打破了以固定空间为治域的组织架构和组织功能实现方式,作为基层自治组织的社区,要淡化作为行政依附性较强的准行政化机制角色参与社区养老治理,应从整体性治理视角重新界定社区的养老服务功能、多元主体参与角色和运行规则,完善以数字治理为核心的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提升社区组织健康与治理能力,主要包括精细化管理能力,开放共享信息服务能力,管理、技术、服务等人才培育能力,按需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异质性服务能力。转变社区职能,纵向上规范统一接入标准,多元异构信息的整合与融合;横向上为各类业务提供数据共享服务;立体上优化多元主体利益和社区内外资源优化。最终实现社会事实的再组织、养老信息的再生产、信息处理流程与养老价值的再造,统筹社区组织内外养老资源,优化智慧养老服务的精准度。



智慧养老是城市治理与数字化科技结合的产物,同样直接关系到老年群体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人民城市为人民”,通过数字变革、服务再造、职能整合等实践模式的创新与应用,推动建立“导向整体性政府的智慧养老模式的数字治理”,促进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的治理方式转变与创新,推进“以人为本”养老模式的构建,更好地实现人民城市的“人民性”。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763期第2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关注 | 科技+养老服务,融合恰逢其时

走出养老困境,“智慧养老”势在必行 | 社会科学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