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域 | 马克思的历史主义:将历史还给历史
点击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
马克思历史主义的唯物史观终结了思辨的历史形而上学,发展出了理性历史的环节和过程,面对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不可摆脱的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对抗,提出了解决方案。
原文 :《将历史还给历史》
作者 | 吴辉 毕金荣
图片 | 网络
近日,安徽大学哲学学院邀请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焦佩锋作客该学院爱智论坛,作了主题为“将历史还给历史——马克思历史主义的唯物史观”的学术讲座。
焦佩锋教授强调,唯物史观深嵌在现代德国的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对抗之中,要把握好唯物史观就要进入现代德国的相关问题之中。他具体围绕三个问题进行了阐述:一是德国历史主义问题的由来;二是马克思对德国历史主义的批判;三是马克思自身的历史主义的可能。
焦教授认为,面向现代世界,德国的社会意识与自身的政治现实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思想先行建构出了一个必要的德意志国家,而政治的现实却是一个德意志的国家从来都没有真正地形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四分五裂的现实要求有寻求统一的可能,这刺激了“理论德国”和“心灵德国”的建构。由此,他又进一步指出,思想和现实的距离引发了人们对思想自身的抗拒,因为理想中的国家并不是现实中的统一。
他认为,马克思阐明了德国历史主义的本质——历史面向过去、现在和未来,而德国各种历史主义却不愿放弃对历史始源的迷恋,因而无法把握历史的整体和过程,无法避免滑入对不合理现实的辩护。
他指出,“马克思的历史主义”有两个含义,一是对唯心史观的批判和对唯物史观的辩护,其实质是“将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二是,面对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纠葛,社会主义打破矛盾,指出人类进步的历史方向。
他进而阐释道:“马克思历史主义”具有双面功用,一方面,它走出了启蒙思想的思辨,发展了“历史的本质维度”,系统地阐明了历史的实质、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动力、历史形式等问题;另一方面,马克思的存在论的历史主义也与德国政治保守的历史主义“貌合神离”——两者都反对形而上的思辨,强调历史的现实因素和历史自身的发展,但是德国政治保守的历史主义实质上将自己局限在了不合理的过去和现在,拒绝了自己面向未来的变革和修正。
最后,他指出,马克思历史主义的唯物史观终结了思辨的历史形而上学,发展出了理性历史的环节和过程,面对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不可摆脱的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对抗,提出了解决方案。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787期第4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哲思 | 马克思“技术与现代性”的思考,提供了哪些时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