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美国公众怎么看待历史? | 社会科学报
尤其当我们明了历史观往往是公众基本价值观所依托的源头活水,这项调查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美国就更显得富有意义,甚至可以获得一些前瞻性。
原文 :《美国公众怎么看待历史》
作者 | 上海师范大学 陈新
图片 | 网络
2021年岁末,美国历史协会(AHA)与费尔雷·狄金森大学(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合作,完成并发布了一项公众史学的全国性调查报告《历史、过去和公众文化》。这份报告旨在通过社会学调查的方式,了解美国公众对于历史的接受状态。它涉及40个问题,其中包括公众如何理解“历史”这个词,人们接受历史的途径如何,其中哪些渠道被公众视为是可靠的,公众以往学习历史的经验是什么,对于一些历史观点被修正有何看法,公众介入历史表现是不是能引发其对历史的兴趣,公众认为的历史价值是什么,等等。
历史观念普查的一个案例
这份长达114页的报告,一共用了150个图表来呈现调查数据。如果我们了解人口普查对于国家经济运作的意义,读者完全可以将这份有关公众接受历史的小样本全国性调查,定位在当下美国社会舆论背景中,将它视为历史观念普查的一个案例。尤其当我们明了历史观往往是公众基本价值观所依托的源头活水,这项调查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美国就更显得富有意义,甚至可以获得一些前瞻性。通过阅读这份报告,我们可以获得的启发是多重的,以下我就摘取几例稍做说明与分析。
对于“历史”该如何定义的问题,公众认为历史是一种事实描述的占比为66%,而历史是一种解释的占比为17%。在这一点上,美国职业史家已经很大程度上认为历史是一种解释,这凸显了职业史家与公众在“历史”定义问题上的分歧。这一基本立场上的差异,对于史家该以何种态度、采取何种策略来生产面向公众的历史知识/产品,可以提供重要的参照。同时对于这种差异的生成、维持或变化,则需要在更长的时间序列中进行观察,由此来解释公众历史意识的变化趋向,以及这种趋向与变化中的社会环境及信息革命之间的关联。
调查表明,多数美国公众对历史感兴趣。想更多了解过去发生的事、觉得学习历史很有趣,以及认为需要与孩子分享过往经历的受访者,占比相加可达近91%。对于人们获得历史知识的途径,纪录片、虚构类电视剧、电影、电视新闻等视频方式占据了主导;历史课程、历史类视频游戏与大学历史教育则处于最无足轻重的位置。显然,在当前媒体环境下,如果学者或机构想要进行更有社会效应的历史知识传播,这样的调研对于渠道选择非常有参考价值。
至于博物馆、各类历史书籍、社交网络对于历史知识传播的偏低效用,也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幸运的是,调查发现,上述广受欢迎的视频类历史知识传播渠道,被公众依赖的程度却不一定排在前列,而博物馆、大学教授的作品,则仍然在可信度方面受到公众重视。对这种现象,可能需要结合公众在知识获取方面上手技术的简便性和娱乐性来进行解释。博物馆、历史遗迹、纪录片、大学教授对于历史真实的权威代表,意味着公众对于职业化历史学的认同仍然占据主流。然而,关于历史,真正的张力可以不再是虚构与真实,而是娱乐与真实。
进一步,调查发现,更多的公众(64%)愿意主动去研究、学习历史,而不是被动接受专家意见,年轻人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而没有读过大学的年轻人(68%),则更容易相信自己能够发现历史的真实。这些有趣的结论,甚至都能让我们在中国环境中的读者会心一笑,世界之复杂,在某种跨文化境遇里竟然可能有其一致性。
调查者是倾向于将历史定义为“解释”的历史学者。当他们面对66%的公众将历史视为事实的集合时,不免要反思自身的努力是如何败给了公众意向。这就意味着,经历了历史学职业化教育的史家完成了历史等同于解释的意识建构,而那些未接受过职业化历史教育的公众,很有可能是在其大学前的高中历史教育中,形成了历史等同于事实集合的观点。调查数据支持了这一点,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有趣的现象:共和党人(81%)比民主党人(70%)更相信历史是事实的集合。无疑,事实与解释,未来仍有可能是历史战斗的主角。
在美国公众想要了解过去的哪些方面这个问题上,认为其他种族或民族共同体的过去和自己的一样值得了解的占比达89%;而认为遥远的过去与近现代一样重要,需要去了解的公众占比75%以上;认为外国历史和美国历史一样重要的占比82%;越年轻关心自己国家历史的人占比越小;对比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共和党人对于了解白人历史的兴趣远不如想了解美国历史的兴趣,而民主党人对于了解自己种族历史的兴趣要远胜于了解美国历史的兴趣。通过一系列更为细致的分析,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并不是2020年大选新闻报道中的那个分裂的国家,而是一个对于远离自己的人、地方与事件都更为宽容并满怀兴趣的国家。
终了,研究者也尝试通过这项调查来检测一下自己的专业自信,即公众对历史学或史家工作的评价到底怎样。数据表明,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历史学的重要性并不弱于商业或工程类专业。有趣的是,这个比例在女性、未受大学教育的受访者和民主党人那儿都要更高。而受访者认为史家对于妇女(52%)、少数种族/族裔(51%)和LGBTQ(性别意识少数派)(40%)这三个主题的重视都还不够。
中国同样需要类似的调研
以上介绍,只是我从这份研究报告中选取的几项调研数据进行的介绍或少许推论。项目执行人彼得·伯克侯德(Peter Burkholder)教授与美国历史协会协调人丹娜·沙弗(Dana Schaffer)在调研中细致区分了受访者的党派、年龄、性别、种族、地域等等,正是这些细分项能够为我们描绘一幅更为详尽的当代美国历史意识图谱。考虑到历史观与政治立场之间的紧密关联,这样的图谱甚至可能成为理解当下美国政治地图的底图。
尽管我们都知道,社会调查在样本选择与问卷设计方面,免不了受到执行者主观意图的影响,但经由它建构的社会事实,仍然有可能更容易被受众更加广泛地接受。在此,我想说明的是,这种由职业历史学家主导,针对公众历史意识的研究,是史学界应对时下新媒体革命的一项迫切而积极的举措,不只美国需要,中国同样需要类似的调研。
还值得一提的是,20多年前,美国的两位教授罗伊·罗森茨威格(Roy Rosenzweig)与大卫·特伦(David Thelen)教授完成过一项面向公众的调查——《过去的当下存在:历史在美国人生活中的大众用途》(1998年),时下这份2021年的调查报告对其具有直接的继承性,这使得读者若加以对比,有机会了解过去20多年中美国公众历史意识图谱的历史性变化。如此,这个案例也告诉我们,一项持续的、有着系统规划和设计的社会性历史意识状态调研,对于我们了解自己的社会状态与集体历史意识变迁,将具有极其重大的价值。
当然,它的前提是我们有了解真实的自己的愿望与实践,而不是把想当然当作现实。对于自18岁开始接受大学历史教育到四五十岁成为史学界主导力量的历史学家们而言,如果没有对于公众历史意识及其变迁的了解,他们可能正在服务于20年前已经消逝的那个年代。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789期第8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