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人都说江南好,最好莫过“江南茶” | 方志江苏

章其祥 方志江苏 2022-08-20


 南方有嘉木,阳春发幽香。在江南的春季,人们采茶、制茶、买茶、品茶,茶成了人民生活的一个主题。茶文化传承久远,在江南大地上,由一片野生茶树叶,生成农家经济作物,列入民生“开门七件事”,再成为重要出口商品,发展为现代产业。这就是在江南这块土地上孕育出的人间奇迹。




本文系“方志江苏”独家稿件,音频特邀江苏新闻广播制作,欢迎读者朋友关注转发

 文  |  章其祥

播讲 | 候 贞


江南是茶的家乡,茶在这里扎下了的深厚根基。



江南区域(这里的地理范围指长江下游以东及以南地区主要包括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唐属江南东道所辖,宋属两浙路和江南东路。)茶树栽种历史悠久、茶区广、产量大、品质好、贸易发达、茶文化底蕴深厚。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相传远古时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乃解。



江南的丘陵山地,处在北纬 30 度左右,面临东海,正是茶树栽培生长的黄金地带,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优质的产茶区。这里有中国著名的传统名茶中的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黄山毛峰、祁门红茶。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2001 年经考古发现,在距今约 8000 年前的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一颗“茶树种子”,说明这一地区在远古时期就有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说明江南区域是茶树的原生地,并不是从外地传入。江南区域茶树的人工栽培有记载的历史始于汉。

据汉《天台记》载:

“丹丘出大茗,服之生羽翼。”

《临海文物志》载盖竹洞碑记:

“旧传东汉时,有陈仲林与许道居、尹林子、赵叔道三人居山得道,吴葛孝先尝营精舍,至今有仙翁茶园,及礼斗坛故址。”

《赤城志》记:

临海盖竹山“有仙翁茶园,旧传葛元植茗于此。”

《续茶经》中,提到天台山华顶亦有“葛仙翁茶圃”。


1990 年,在湖州弁南乡罗家浜村东汉墓中出土了一件青瓷四系罍,口径为 15.5厘米、高 33.7 厘米。这件东汉时期的青瓷四系壘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刻有“茶”字铭文的贮茶瓮,可见当时饮茶已成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



饮茶习俗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风行于世,饮茶之风渐渐融入王侯、官宦、寺僧、山民生活。

《三国志·韦曜传》记载:

吴末帝孙皓在宴饮时,曾为大臣韦曜“密赐茶荈以代酒”。

南朝山谦之《吴兴志》载:

当时,乌程(湖州)县西二十里温山已出产名茶“御荈”,供王室享用。

《神异记》载:

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有丹丘子引他采大茗,祈“他日有瓯牺之余”相遗。


晋陆纳守吴兴时,谢安来访,唯设茶果,以示节俭。南朝宋释法瑶,元嘉中至武康小山寺,“年垂悬车,饭所饮茶”。当时,寺庙道观多植茶树。


隋唐时期,特别是大运河的开通,钱塘江太湖流域便成了东南物产的集散地,形成了杭州、苏州、南京三个都会,大大促进了茶叶的生产和销售。



这一时期,栽培区域扩大,采制加工技术改进,团饼蒸青制法的发明,涌现了湖州顾渚紫笋茶、明月峡茶、啄木岭茶,常州的阳羡茶,婺州东白、举岩、碧乳,越州剡茶、瀑布岭茶,永嘉白茶等为代表的一批名茶。湖州的紫笋茶和常州的阳羡茶,深受唐朝皇帝和权贵官戚的喜爱。紫笋茶和阳羡茶都被列为贡茶。湖州刺史和常州刺史督造贡茶,每年早春都要在两州毗邻的啄木岭境会亭举办盛大茶宴,邀请当时的社会名流共同品尝和审定贡茶的质量。在顾渚设的贡茶院,每年茶季,采摘役工役工三万人,制茶工匠千余人。据陆羽《茶经》记载,当时浙西的湖州、常州、宣州、杭州、睦州、歙州、润州、苏州,浙东的越州、明州、婺州、台州产茶,江南两浙区域已基本形成茶叶产区分布的格局。


江南流传着茶的文化,茶在这里凝聚了灵魂。



文化是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升华。当茶与江南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连,茶文化也就逐渐形成了。标志性的事件是《茶经》成书和流传。从远古开始,人们采茶、制茶、饮茶的知识代代相传,逐渐积累,到了 1200 多年前,唐代隐士陆羽隐居湖州太湖之滨、苕溪之畔,编著《茶经》。



《茶经》的流传,不仅极大促进江南区域茶叶生产和饮用,而且也开启了茶文化的广泛传播,陆羽也被后世尊为“茶圣”。此后,江南诸多崇尚自然、追求茶趣、精于茶事的文人,总结和积累茶叶的产制技术和品饮技艺,不断作文著书,如:明代陈师的《茶考》、程用宾的《茶录》、田艺蘅的《煮泉小品》、徐渭的《煎茶七类》、屠隆的《茶笺》、高濂的《论茶品泉水》、胡文焕的《茶集》、许次纾的《茶疏》、罗廪的《茶解》等等。



茶叶的生产技术不断发展,五代,两浙为吴越国属地。吴越国保境安民,人民生活安定,茶叶生产富足,民间茶贸活跃。吴越国 15 次向中原王朝贡茶,计有细茶、大茶、脑源茶等 60 多万斤。其时,越州窑烧制茶具精美,以秘色瓷为最,造就一代茶具经典。宋代是两浙茶叶生产的繁荣时期,尤其是南宋,临安(杭州)成为当时的都会,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两浙茶叶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品种增加,已流行不复研膏的“草茶”,创制出了芽叶散茶。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载:

“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铸)为第一。”日铸草茶“不团不饼,而曰炒青,曰苍鹰爪。”



宋代浙江名茶 40 多品,其中杭州西湖茶区的宝云茶、香林茶、白云茶,绍兴茶区的日铸茶、卧龙山茶,分水的天尊岩茶,都被朝廷选为贡品。宋代两浙路除秀州外,其余府州均产茶,绍兴三十二年(1162 年)产茶 550 多万斤。


茶叶产销集散成市,茶肆茶坊遍布。宋代两浙茶叶消费日益扩大,形成多级茶叶市场,有平水、兰亭、四明、鸠坑、婺州和杭州崇新门、东青门等茶叶产地市场,还有湖州、睦州、婺州、处州、越州、温州、杭州、衢州、台州等 11 府州设官买茶场,即集散市场。茶肆、茶坊遍布城镇,尤其在杭州,有适应不同阶层需要的茶肆、茶坊,装饰典雅,经营多样。吴自牧《梦粱录》说:“今之茶肆,列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歌卖。”“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四时卖奇茶异汤。”盛况非常。


《梦粱录》说:

“今之茶肆,列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歌卖。”“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四时卖奇茶异汤。”盛况非常。


明清两代,茶叶在变革中发展。绿茶炒青制法和撮泡品饮法从江南走向全国。茶叶对外贸易,始于明代的海上私人贸易。至清代,平水珠茶、珍眉绿茶成为出口大宗商品。明洪武初年,明太祖下诏罢造团茶,带来了茶叶采制工艺大变革,采鲜摘嫩的炒青绿茶应时崛起。宋代的“草茶”登上大雅之堂。长兴之罗岕、钱塘之龙井、天台之雁荡、括苍之大盘等为时人所尚。茶叶品饮演变为便捷的撮泡法,杭州是推行最早的城市。


宋代饮茶之风盛行


明代宁波的海外贸易仅次于广州,茶叶是当时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明万历年间(1573—1619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已将中国茶传入英国等一些欧洲国家。明末清初,在舟山群岛的私人海上贸易中,茶叶是最为大宗的一种。清同治至光绪间是浙江茶叶外销全盛时期。平水珠茶是主要出口绿茶,最先由广州输出,后由宁波港运销国外。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转往上海出口。光绪元年(1875 年)至二十三年线(1877 年),仅绍兴平水珠茶年最高出口额就达 1万吨(20 万担),占浙江全省茶叶出口量的半数。当时美国是世界主要绿茶销区之一,也是平水珠茶的最大主顾。浙江珍眉绿茶,19 世纪后期也以销美国为主,销往英、法等国的珍眉绿茶多数转销北非市场。温州红茶以销英、法为主。由于出口和内销的发展,清末在杭州、平水、遂淳、温州等茶叶产区涌现了一批专营茶叶收购和加工的茶栈、茶行,在城市出现了批零兼营的茶号茶庄。


茶文化的养成和传播,离不开文化人士。名士饮茶,吟咏联唱,以茶入诗、入文,以茶载道。唐代,在湖州顾渚山下,在刺史颜真卿的召集下,陆羽、皎然、张志和等先后到来,集聚起了一个浙西诗人群,其中五人月夜品茗游赏,赋诗唱和,成为美谈。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陆士修)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张荐)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李崿)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颜真卿)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皎然)素瓷传静夜,芳气清闲轩。(陆士修)”。


诗僧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最早提出“茶道”一说。


唐宝历(825-827)年间,常州贾刺史和湖州崔刺史共同邀请时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赴境会亭茶宴,可是白居易因坠马损腰不能参加,写下了《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因寄此诗》: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诗中表达了对不能参加这次茶山盛宴的惋惜之情。这些茶事艺文创作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艺文成就。


宋代芽叶散茶点饮法,成为一种生活艺术,茶市、茶肆迅速发展,品饮文化提升,爱茶文士优雅把玩,创作出一批艺文作品。林逋、范仲淹、苏轼等熟谙点茶,都有咏茶诗词佳作。如林逋的《西湖春日》,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等;刘松年、李嵩、史显祖三位南宋画院待诏,各有《撵茶图》《斗茶图》问世。审安老人匠心编绘出《茶具图赞》。杨万里、陆游、李清照闲情戏玩由点茶衍生的分茶,并以诗词艺术形式记述下来,传诵至今。



江南的茶,是中国的名片。



江南的茶文化兴于唐,盛于宋。国人提起江南的茶,就会想到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黄山毛峰。西洋人说起中国的茶,会想到祁门红茶。随着茶文化的传播,江南的茶走向世界,成为中国的名片。


茶叶和文化远播日本。唐贞元二十年(804 年),日僧最澄带弟子到达明州,登天台国清寺,次年回国时携回佛教经典、经论及茶树种子,植茶于日本滋贺县比睿山,为日本最早的茶园。宋代日僧荣西两次来宋,留居天台山五年,从虚庵受临济宗黄龙派禅法,考察种茶制茶技术及民间饮茶习俗。回国时带回茶种播于家乡肥前背振山,还著成《吃茶养生记》。南宋后期,日僧圆尔弁圆、南浦绍明等多人先后在余杭径山依虚堂智愚为师,得其法而归,把径山茶和径山茶宴传至日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茶文化得到继承和弘扬。20 世纪 50 年代由浙江音乐家周大风创作、叶彩华演唱的《采茶舞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优秀音乐作品,陈学昭创作了全国第一部以茶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春茶》。80、90 年代,浙江茶人组织开展的多项茶文化活动,开全国先河。1982 年,由茶学家庄晚芳倡议,浙江省茶叶学会和浙江省茶叶公司合作筹建“茶人之家”,创刊《茶人之家》杂志。


80、90 年代,浙江举办了一系列在当代茶文化兴起过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茶事活动:

1983 年 10 月

举办“茶叶与健康、文化学术研讨会”和“茶事咨询会”;

1990 年 10 月

召开首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

1991 年 4 月

举行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暨中国茶叶博物馆开馆仪式;

1993 年 11 月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杭州成立。

2004 年 3 月,时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向全国政协提交议案:要“把茶列为中国的‘国饮’”



2019 年 11 月 27 日第 74 届联合国大会宣布每年 5 月 21 日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这是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2020年 5 月 21 日,在首个“国际茶日”,习近平向“国际茶日”系列活动致信表示热烈祝贺。


他指出,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很有意义。茶叶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脱贫致富、经济发展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交流,对于文化的交流互鉴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中国名片”之一,茶对于中国的象征意义不言而喻。2014 年,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在谈到中欧两大文明时,他特意提到了茶和酒。


“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



2017 年新年伊始,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来华访问时,习近平向阮富仲介绍中国传统茶艺,并在品茶时叙谈茶文化和中越两国人民友好。悠扬古乐,氤氲茶香,体现中越文化相通。“‘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习近平的妙解,道出了中华文化中“道法自然”的真谛。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古代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以茶论道,以茶交友,茶中传达出的“和而不同”理念,开放合作的信号,相信全世界都能体会到。“勿以量小而不为,勿因逐利而妄为,当以民生而作为,茶之道自在人间。”



- END -



作 者:章其祥

章其祥,浙江省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播 讲:侯贞


侯贞,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资深主持人,主任播音员。江苏省紫金文化人才,江苏省朗诵协会常务理事,南京市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评委。




来源:方志浙江

审核、发布:金嫣然

美编:张一哲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部分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征稿启事

      征稿文章以弘扬传统文化、宣传省情地情、展示地域风貌、讲述江苏故事为主。来稿一经采用,即根据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文章字数在1500~3500字,配相关图片。优先使用配音频、视频的稿件。文章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以便联系。

      投稿邮箱:jssdfzwxxz@163.com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