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 | 大卫•哈维:资本的视觉化

2017-06-11 大卫•哈维 文艺批评

点击上方“文艺批评”关注我们

编者按


本文主要通过资本循环与水循环的图示比较,阐明了马克思《资本论》中所描述的资本循环系统和循环模式,点出了《资本论》第一、二、三卷在解释资本循环时的不同侧重点及其含义,回顾了资本的发展历史,并昭示了它在今天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地的复杂运作方式和产生的社会影响。哈维希望通过全球化的政治、社会革新运动,达到对资本无序化的有效控制,保障工人阶层的基本权益。


感谢南大文化研究授权转载!

大时代呼唤真的批评家

 


大卫·哈维


◆ ◆ ◆ ◆


 资本的视觉化

Visualizing Capital

◆ ◆ ◆ ◆


《资本论》出版15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大卫•哈维教授借用水循环图的类比,重提马克思关于资本的一个核心问题:资本循环(运作)。跟水循环一样,资本(即流动的价值)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化也需要动力,需要通过计算去认知,也一样需要保持某种合理的稳定性。同样,跟水循环类似,资本循环尽管通常可以保持平稳,但也不时会发生波动,甚至偶尔陷入停滞。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并非所有货币都是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方式的货币,才成为资本。流动价值的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货币系统的建立、劳动力市场和高度复杂的商品交换系统。在简要陈述马克思的资本观和资本形成的基本条件之后,哈维教授谈了自己的两大发现。


资本循环示意图



资本循环背后的推手

促使资本循环的动力主要有三种。一是个体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逐。由于价值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实现,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商品卖不出去,比如消费者无意购买或购买不起,那么会发生什么?哈维认为,这会造成资本循环受阻,产生个体或普遍性的经济危机。二是消费者的有效需求。要扩大消费需求,关键是要扩大消费市场,比如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幅度增加国家开支就是一例。另一种方法是增加新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欲望。管理层通过广告宣传等手段培养新的消费欲望。这种消费增长也可以是集合性的,比如美国1945年以后靠电视广告等手段逐渐推行、建立起来的郊区生活模式,就带动了多种消费。消费者不仅在郊区购房,也要购置汽车、冰箱和割草机等生活用品。当然,这种人为制造的消费习惯变化迅速,也遭到过人们的抵抗。消费增长的另一途径是增加国家开支。20世纪50至60年代,美国政府大量修建公路和基础设施来保证郊区化的实现,这扩大了国家消费。国家的钱通过税收而来,而税收又取决于资本价值的实现。如果税收不足,国家财政部就得与银行家联手,花将来的钱。三是国家金融财政对生产消费的拉动。以英国为例,17世纪,英国政府资金短缺,向伦敦的商人借钱,伦敦商人趁机提出条件,要求建立一个由他们控制的中央银行,通过它给政府借款,这样,便有了英国银行。中央银行成了国家和银行金融系统之间的中介,便于他们相互扶持、度过难关。


《资本论》

哈维认为,《资本论》第一、二、三卷分别对应着资本循环的不同环节,提出了不同的问题。第一卷主要讨论商品生产和剩余价值的产生。因为尚未关注到价值实现和分配环节,马克思假设货币资本的价值实现不成问题,即利润总能得到实现。因此,在第25章,他下结论说,在自由市场经济下,工人和资本家的贫富分化不可避免,劳动者愈来愈穷,最终必然会起来反抗。第二卷则开始关注资本价值的实现问题。由于技术革新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被认为不可避免,任何事物的价值都处在变化之中。这样便产生了一个问题:倘若一切事物的价值都在变化,要想保持均衡,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答案是:为了保障消费需求,让市场售出商品,工人阶级的工资不仅要保持稳定,还要适当增长。否则。一旦价值循环受到阻遏,便会爆发危机。这就产生了一个关于工人阶级的不同结论:工人阶级的生活不是越变越糟,而是会越来越好。事实上,到美国70年代中期,白人工人的生活的确相对富足了,但黑人以及其他被边缘化的工人生活却更加恶化。国民收入实际是在下降,因此,美国工会于1975年组织工人要求增加工资。可见,马克思倡导的工人斗争其实也分为不同的领域:第一卷里倡导的是阶级斗争是一种政治激进主义,主要在生产领域进行。而第二卷则倡导在资本主义体系内进行斗争,是价值实现领域的斗争,主要在买卖双方间进行。可是,哈维认为,工人即便涨了工资,也并不一定真正获益,因为公共服务价格也会因此增长,包括房价、房租和药品价格等的上涨。资本家总会找到新的方式来增加利润。而且,上述两种斗争,在全球化的今天,已让位于一种新的斗争形式,因为一种新的剥削方式——文化剥削——业已产生。为了制造新的需求、获取利润,资本家会破坏当地的土著文化,这在全球激起了各种抵制,虽然不是阶级斗争,但一样反资本主义的斗争。哈维解释说,他的资本可视化地图便是用来支持这种抵制的。借助资本地图,他希望能标示出在自然、文化上已遭破坏和重建的地区,找到问题的核心。鉴于资本循环不仅仅是环形流转,而是呈螺旋型上升趋势,它的增长有可能会失控。以往它只波及世界的某个角落,而今却影响到了除非洲以外的几乎所有地域。



资本循环的不同环节

《资本社会的17个矛盾》

大卫·哈维   著


《资本论》第三卷分析了分配的不同形式。美国自30年代以来,尤其是“二战”之后,国家开支开始不断增长。因为各种原因,到70年代,尽管美国的工人阶级人数增长了1/3,其购买力却在不断下降。这就产生了需求不足的问题,并催生了美国的信用系统。按哈维的说法,信用消费是一个新的资本循环动力,本质上是反价值(anti-value)的。它建立在未来劳动力价值的信用基础之上,必须得到偿还。但是如何偿还呢?美联储和欧盟中央银行的做法是:不断增加货币债务。一方面大肆举债,另一方面劳动力却在不断下降,这就造成了反价值“接管”的恶果,如希腊债务危机。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美国并未能阻止债务上扬的趋势,反而面临出口受阻、价值无法实现、劳动力就业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此时中国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消费,避免了危机。中国经济虽然很快恢复,但债务也快速增长,到2014年,总债务已达GDP的245%。2016年,个人负债(主要是房贷)已占GDP的41%左右。这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混凝土,也消耗了大量的钢、铜和沙土等全球自然资源。现在问题是,巨大的过剩生产力如何得到吸收?中国急需资本输出,进行海外投资,这便催生了“一带一路”,开启了全球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哈维认为,我们需要追问在今后20年,资本主义将发生什么?鉴于借债率如此之高,如何偿还上一年的债务便成了一个迫切的问题。哈维的资本地图将全球的反资斗争视觉化,为的是将之汇聚成更加一致的反资运动。他问道:美国政府短期内看不到任何行动,不知中国是否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凭借它活力仍存的反资传统,做出不同的应对之策?

本文为大卫•哈维2017年5月26日在南京大学的讲座

由南京大学大学外语部郑从容老师整理

-


-

黄平

《妇女运动:中国革命实践对社会科学的挑战》

明日推送

相关推荐

文艺批评 | 毛里齐奥·拉扎拉托:非物质劳动

文艺批评|孟悦:什么是“物”及其文化——关于物质文化的断想(上)

文艺批评|孟悦:什么是“物”及其文化——关于物质文化的断想(下)

-


-

本期编辑

侯面包树

微信号:Wenyipiping

微博号:文艺批评Wenyipiping



IPHONE用户

由此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