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文艺批评”关注我们
斜目而视
后
窗
“希区柯克有多胖?”
“比胖还胖。”
基本信息
导演: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编剧: 康奈尔·伍尔里奇 / 约翰·迈克尔·海耶斯
主演: 詹姆斯·斯图尔特 / 格蕾丝·凯利 / 温戴尔·柯瑞 / 瑟尔玛·瑞特 / 雷蒙德·布尔
类型: 悬疑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54-08-01
片长: 112 分钟
又名: Alfred Hitchcock's Rear Window / Fenêtre sur cour
剧情简介
杰弗瑞(詹姆斯·斯图尔特 James Stewart饰)是一个摄影记者,他喜欢冒险,到各地周游拍摄。一次意外令他的脚受了伤,现在他必须安心在家养病,日常生活由护理工和时尚靓丽的女友(格蕾丝·凯利 Grace Kelly饰)料理。时值炎夏天气,为了清凉透气家家窗户大开,观察对面楼座上各色家里各色人物每天的生活成为杰弗瑞派遣无聊的妙方。
其中一个家庭是商人和他的妻子。妻子卧病在床,二人常常吵架。然而异常的事件接连发生了。杰弗瑞注意到商人在一个晚上出去了三回,次日早上整理一堆锯和刀。而邻居的小狗,也对楼下的花坛又刨又挖,不久被人残忍地拧断脖子。而商人的妻子,也已失踪了几天。
事件越来越离奇,让敏锐的杰弗瑞对商人起了疑。但是他的伤腿又无法行动,于是女友与好友一同加入了这个刺激的破案计划。
“
角
色
介
绍
”
杰弗瑞 演员 詹姆斯·斯图尔特
杰弗瑞是纽约的一位摄影师。他在拍照时摔断了腿,于是在家里疗养。由于他整日无所事事,于是他就坐在轮椅上窥视院子对面邻居的活动。有一次,他觉得他见证了一起谋杀案,于是他跟女友莉莎、护士斯泰拉一起展开业余侦探工作。
莉莎 演员 格蕾丝·凯利
莉莎是杰弗瑞的女友,外表美丽,同时兼具智慧和勇敢。为了查清苏先生是否是杀人凶手,莉莎决定亲自寻找证据。她在苏先生家寻找证据时被堵在屋子里,杰弗瑞及时报警才使她免遭毒手。之后,她向杰弗瑞示意自己已经找到了证据。
斯泰拉 演员 瑟尔玛·瑞特
斯泰拉是一名护士,负责照料杰弗瑞的生活。当她知道莉莎爱着杰弗瑞的时候,斯泰拉总是埋怨杰弗瑞为什么不赶快娶莉莎为妻。后来,她为了找到苏先生杀人分尸的真凭实据,决定和莉莎一起寻找证据。
苏先生 演员 雷蒙德·布尔
他是摄影记者杰弗瑞的邻居。有一天晚上,他冒雨拿着大皮箱走出家门。次日,他又包裹了刀和锯条。他的这些举动引起了杰弗瑞的怀疑。之后,他发现杰弗瑞的女友莉莎在他家寻找证据,杰弗瑞报警以后他才知道自己被人监视。
影评
把偷窥与谋杀进行饶有兴味地组合,是希区柯克后期作品的典范。平凡生活背后的谋杀,带着些微阴暗面的幽默,精巧的故事设计,出人意料难以预测的结局,都深深打上了希区柯克作品的烙印。影片开头一大段偷窥的描绘悠闲自得,丝毫没有大部分惊险影片的凌厉之气。接下来的情节峰回路转跌宕起伏,所有的线索都等待着观众去推想。此外,杰弗瑞用闪光灯拖延间的情节设计也显示出了导演心思的巧妙。
摘自豆瓣(节选)
引人入胜的悬疑与恐怖氛围的营造,在《后窗》中犹如浑然一体,一扇小小的窗户,希区柯克却用其窥尽众生相,场面调度的独特设置和镜头的巧妙移动,将一出本自偷窥的简单故事变的扣人心悬,而在紧张刺激中亦有着温情的脉络,更为值得说道的是在这部电影中,希区柯克的高人之处在于他巧姐窥透的媒介令人所见其关乎电影的本质,在满足人们对他人生活欲望以了解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梦想的欲望,对电影本质的透析铸就了这场影史的经典。
摘自豆瓣(节选)
显然,希区柯克通过《后窗》打开了一面人性的小窗户——恩,不过,他告诫你们,还是赶快把它关上吧。人性在禁区滞留的太久,会出人命的。
这个人性的一面便是窥私欲。窥,小视也(说文)。这个词在古代偏重于单纯的“看”,一种看的方式而已。比如“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当然不是说他有三年不偷窥。但是在现代,“窥”这个词代表了好奇,代表了隐秘,代表了人性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而不为人重视的那一部分。
人性是什么呢?就是你最难于解释却切身感受的东西。在《后窗》中,男主角大腿骨折,卧病在窗,正好有机会一窥由这窗户所发散出的世界。一个房子住久了,自身也不免寂寞,窗户恰似这房子的眼睛,为寄居的人提供方便。
窥探的是什么呢?邻居。对于窥探的男主角而言,这些邻居全变成了演员,各自上演着生活的剧目。每个人很难不成为演员,但又成不了职业演员。一个人在生活中扮演自己就已经够烦琐的了,所以还是把揣摩别人心理,模仿别人行为的麻烦事让给职业演员们去吧。当然,我们需要演员,因为我们有窥私欲。戏剧、电影、电视一切都是由这“看”的欲望而起。在任何时期,我们都需要演员,我们不仅要自己活,还要看看别人怎么活。这是一个基本的生存定位的问题。
男主角窥到的具体是什么呢?一个充满青春活力把大腿踢来甩去的女舞蹈演员,一个在拖地时也会在头脑中闪出一个旋律的钢琴师,一对成天亲热却不甚亲密的年轻夫妻,一个单身的老女人,还有一对喜欢露宿阳台,把所有的爱寄托在一条小狗上的夫妻俩——希区柯克自己说“从院子的另一边,您看到了每一种人的行为,这是人世间各种行为的小小样本”。(《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是的,真是这些样本,为我们的时代划上最生动的一笔。生活世界之中,一个人与自己的生活太贴近了,太熟悉了,也便往往无法自拔了。对于导演而言,生活可能是样本,而对于当事人而言,这就是他们的存在方式,没有再比这更直接,更感性,也更深刻的表达了。
值得注意的是,偷窥并不是没有任何缘由的。这表现为偷窥内容的选择和对偷窥行为的评判。
男主人公是个生性自由的摄影师。他的兴趣在于深入不毛,漂洋过海去完成那最不安定却能让他的灵魂最感到安宁的事情。他的事业就是他的志业。而对于婚姻生活,他有一种恐惧。一个美丽的,温柔的妻子在他看来也许会为他创造一份宁静的生活。但真是这样一份宁静,一定会毁掉他的习惯,他的梦想,他的追求,最后是他的生命。这是男主人公自己的“私” 。观众在面对这一窥私者前,已然了解了他的私,既然通过他的眼睛去了解别人的私。这样一种双重窥私会令观众在享受故事的同时做更进一步的思考。男主角到底在看什么?为何而看?男主角看的最多的,其实是邻居们的爱情生活。没有这个重点,他就不会注意到那对奇怪的夫妻。就不会总是发问,为什么那个妻子突然不见了?为什么那个丈夫一晚三次出去又三次回来?为什么小狗会被杀?————如果偷窥者是个家庭妇女,也许兴趣就转移到家具和厨具上了。
另外,影片把男主角设定为一个无法自由行走的人。这是导演刻意的一种安排。相信每个观众家都有一扇窗户,但是似乎并没有这么离奇的事发生。为了增加可信度,我们必得让这个男人有能力(摄影师),有时间(病休),还有设备(高倍望远的照相器材)。但是,这里的不自由有一层隐喻。偷窥者自身不是一个“正常人”。他与我们的观众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也算是为我们每个人的窥私欲增添了一块遮羞布。对于偷窥,男主人公自己的解释是无聊所致。这个理由十分的正当。人在无聊时可以做出所有的事情,远比人在大喜大悲时可做出的事情疯狂的多。无聊是不自由者最大的自由。借助无聊,人们可以把自己暴露的快些,更快些,多些,更多些。
当然,影片的主旨是要通过“偷窥”讲述一个凶杀的故事。但这并不是说“窥”变成了无足轻重的手段了。在这部影片中,希区柯克成功将我们的注意力放在令人恐惧的凶杀案上。而这次留给观众的恐怖礼物,是周围无所不在的窥视的眼睛。
摘自豆瓣(节选)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观影地址
○
或许你想看
○
○
文|玉宇灵空
图|来自网络
○
微信号:Wenyipiping
微博号:文艺批评Wenyipiping
IPHONE用户
由此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