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伯德小姐》
点击上方文字关注 文艺批评
斜目而视
伯德小姐
中文名:伯德小姐
导 演:格蕾塔·葛韦格
编 剧:格蕾塔·葛韦格
制片人:斯科特·鲁丁
主 演:西尔莎·罗南,劳里·梅特卡夫,卢卡斯·赫奇斯
类 型:喜剧
片 长:93分钟
上映时间:2017年11月3日(美国)
获奖记录
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 (2018)
最佳影片(提名) :伊莱·布什 / 伊芙琳·奥尼尔 / 斯科特·鲁丁
最佳导演(提名): 格蕾塔·葛韦格
最佳女主角(提名): 西尔莎·罗南
最佳女配角(提名):劳里·梅特卡夫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第75届金球奖 (2018)
电影类 最佳音乐/喜剧片
电影类 音乐/喜剧片最佳女主角:西尔莎·罗南
电影类 最佳女配角(提名):劳里·梅特卡夫
电影类 最佳编剧(提名):格蕾塔·葛韦格
第7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2018)
电影奖 最佳女主角(提名):西尔莎·罗南
电影奖 最佳女配角(提名):劳里·梅特卡夫
电影奖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格蕾塔·葛韦格
第70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2018)
最佳电影导演(提名):格蕾塔·葛韦格
第24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2018)
电影奖 最佳女主角(提名):西尔莎·罗南
电影奖 最佳女配角(提名):劳里·梅特卡夫
电影奖 最佳群戏(提名)
第70届美国编剧工会奖 (2018)
电影奖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格蕾塔·葛韦格
第29届美国制片人工会奖 (2018)
最佳电影制片人奖(提名)
第68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2018)
音乐/喜剧片最佳剪辑(提名):尼克·霍
第22届美国艺术指导工会奖 (2018)
电影奖 最佳当代电影艺术指导(提名)
第83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2017)
最佳影片
最佳女主角:西尔莎·罗南
第89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2017)
最佳导演:格蕾塔·葛韦格
最佳女配角:劳里·梅特卡夫
年度佳片
第23届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 (2018)
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导演(提名):格蕾塔·葛韦格
最佳女主角(提名):西尔莎·罗南
最佳女配角(提名):劳里·梅特卡夫
最佳群戏(提名)
最佳喜剧片(提名)
喜剧片最佳女主角(提名):西尔莎·罗南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格蕾塔·葛韦格
第33届美国独立精神奖 (2018)
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女主角(提名):西尔莎·罗南
最佳女配角(提名):劳里·梅特卡夫
最佳剧本:格蕾塔·葛韦格
第27届哥谭独立电影奖 (2017)
最佳女演员:西尔莎·罗南
最佳突破导演奖(提名):格蕾塔·葛韦格
最佳剧本(提名):格蕾塔·葛韦格
第18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2017)
年度佳片
第22届金卫星奖 (2018)
电影部门 最佳影片(提名)
电影部门 最佳导演(提名):格蕾塔·葛韦格
电影部门 最佳女主角(提名):西尔莎·罗南
电影部门 最佳女配角(提名):劳里·梅特卡夫
电影部门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格蕾塔·葛韦格
电影部门 最佳摄影(提名):萨姆·莱维
作者导演奖:格蕾塔·葛韦格
第52届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 (2018)
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格蕾塔·葛韦格
最佳女主角(提名):西尔莎·罗南
最佳女配角:劳里·梅特卡夫
最佳剧本:格蕾塔·葛韦格
第16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2017)
最佳女配角:劳里·梅特卡夫
第38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2017)
最佳女配角:劳里·梅特卡夫
最佳剧本:格蕾塔·葛韦格
第43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2017)
最佳女配角:劳里·梅特卡夫
新生代奖:格蕾塔·葛韦格
第4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 (2017)
2017-2018北美颁奖季热门佳片
人物简介
克里斯汀(伯德小姐)
输入
一名性格乖张叛逆,不满足现状高中生。常与母亲因生活琐事和观念的不同而争吵,给自己取名“Lady bird”。渴望能去纽约上大学。
玛丽恩·麦克弗森
克里斯汀的母亲,是个护士,由于经济拮据,很吃力地供女儿在一所女子学校念书,但恰逢女儿的叛逆时期,使得她们之间经常发生冲突。
输12
丹尼奥
输入
英俊多才的演员,在音乐剧试镜中认识了克里斯汀,他们迅速陷入热恋,整天黏在一起。但其实丹尼事实上是个同性恋者。
凯尔
典型的忧郁型坏男孩,抽烟、弹吉他、组乐队,喜欢远离人群,整天抱着一本书,游戏人间。
输12
朱莉
输入
聪明幽默、义气却又有点小害羞的女孩,她和克里斯汀是高中同学也是最好的朋友,有过欢笑也有过矛盾。
精彩影评
Lady Bird的剧情依然未脱离一般成长青春片的套路:男友、失恋、初尝禁果、对亲人的反叛、还有与最好的朋友朱莉的决裂、和好。全片以高中生女主克里斯汀叛逆地想要逃离加州小城去纽约上学的愿望,夹杂与母亲相互强硬的对抗,在家庭和校园的两个基本环境里展开。但Lady Bird之所以更成功地将老套的青春电影成功吸引了眼球,很大程度上都因为她身上所展现出“真率与不做作”,她所经历的那些,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过。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曾是“伯德小姐”,拥有叛逆的中学时代,一路懵懂跌撞,然后才长大成熟。
抗争与出走
正如克里斯汀固执地将自己称作“Lady Bird”,是她渴望挣脱小城市生活的代名词。“bird”即飞鸟,是满载自由的代名词。标榜对现状随时出走的行动性。电影里克里斯汀与母亲的冲突来源正是并不殷实的家庭,不能够给予更多优质的条件,而克里斯汀的母亲确是一个要强的生活能人,她刻薄地批评女儿种种生活习惯,常以家庭条件不好控制女儿的行为。片头也是以双方不可遏制的言语冲突和克里斯汀不顾一切“跳车”的行为让这样一对性格同样强硬的母女形象快速进入观众印象。
The course of discovery and acceptance
成长不仅仅是反抗,更重要的是与自我和解、与他人和解。
成长是一个接受自我的过程。女主角给自己的取的名字恰是对既定东西的反叛。她试图重新定义自己,欲逃离出身地,对母亲的身份也进行某种质疑,青春的意味正在于对经验性事物做出的反常态,这种过程赋予个体蜕变更在于对自我主体性的全新的确证。这些无法选择的部分恰恰是最难以脱离的,而意识到了并强有力的进行抗争,正是克里斯汀不同于一般少女的特性,因为她很酷所以才要自己做决定。
——Jessi.Xu
现实生活远比想象中艰难,远方不曾真的闪闪发光。
伯德小姐不仅心怀梦想,也愿意为梦想付出各种努力。她知道妈妈不会同意自己,就试着获取爸爸的支持。为了能让申请材料看上去更优秀,她耍了一些小伎俩,更改最差的数学成绩。同时她还利用课余时间打零工,存些钱以备日后需要。
年少时,对生活的理解常常带着激情般的冲动。我们总觉得自己能够看清这个世界的黑与白,能够尝出生活的苦与甜,然而这个世界并非伯德小姐想象中的非黑即白,在两个极端之间是有无数个层次的灰色地带。未来不会仅仅因为我们心存美好期望,就放弃它对我们的考验;同样的,当下的生活也不会因为我们的厌烦,就放弃对我们的友好和良善。
我们远远地出走,历经艰险,最终只是回到了一开始出发的地方。
当伯德小姐逐渐意识到生活的真实之后,她也在一步步认识到自己的“真实”,她不得不接受,自身并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好”。
我们在心里都会设想一个更好的自己,希望能成为一个群体的不可或缺的人,甚至是站在人群中心的人,被其他人仰视和羡慕。为了维持这个更光鲜的自我设定,我们不得不花费心思去经营、去伪装;当我们在这个设定中沉浸过久,真实的样子很容易就被遗忘。
当伯德小姐意识到这一切,她渐渐有所领悟。生活的很多折磨和痛苦都源自人们对真实自身的无视和逃避。她与妈妈经常吵架,是因为妈妈希望自己能成为她心中更好的样子,虽然她一直与妈妈“较量”,但她的努力很多时候并不是捍卫真实的自己,更像是情绪上的敌对。
所谓“成长”,或许就是我们终于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能够一定程度地跳出局限的角度看待周遭的人与事,就是我们开始接受自己真实的样子,哪怕自己是虚弱的、不堪的,也愿意努力着一点点实在地改变。
成长也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刻意地为自己找一个敌对的对象,不再装成一副飞扬跋扈的姿态,向别人或自己证明自身的勇气和力量。在较为清楚地明白了内心的渴望和理想之后,我们会将生命的力量用在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和奋斗上。没有虚拟的舞台,可能也没什么观众,我们面对的更多是自己,和当下的具体生活。这条道路或许会更加孤独和寂寞,但也更有可能通向符合我们天性的真实存在。
回首过往,母亲、家庭和故乡不再是束缚了,而这一切曾经在多大程度上算是真正的束缚?或许,只有在克里斯汀在离开之后,在另一个地方用另一种眼光,她才能看清这些源头式的生命经验。
这些经验,不是我们自身所能选择的,无论当时如何接受或反抗,这些经验都在塑造和影响着我们对自身,对人际关系,对社会和世界的态度和想法。我们带着父母、家庭和故乡的印迹出发,迈向远方,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而这场旅程的终点或许仍是我们的童年和青春,仍是我们的家庭和故乡。
而我们走过那么远的路,最终也只是带我们回到一开始出发的地方而已。只是这一次,我们才会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个一切开始的地方。
来源:知乎
作者:KnowYourself
电影片段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515yzod36&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或许你还想看
本期编辑/凯风自南
图源/网络
微信号:Wenyipiping
微博号:文艺批评Wenyipiping
IPHONE用户
由此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