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 | 刘卫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第一卷导言及目录

刘卫国 文艺批评 2022-03-1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文艺批评


编者按


今年5月份,首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填补了我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主编黄修己教授是我国现代文学研究第二代学人的代表之一,其以85高龄,率领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4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姚玳玫、陈希、吴敏、刘卫国,攻克了这一现代文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该书从构想到撰写、完成,历时十年,资料准备更是长达二十年之久。全书以学术发展进程为纲,采用史的编纂法,探源溯流,分别时期,记载和检视从1917年至2000年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和研究的成果,勾勒现代文学研究的脉络和走向,描绘艰辛与坎坷,展示业绩与风采,总结成就与不足,既宏观把握学术态势,又深入剖析典型学案,史论结合,取材宏富,探究精深,具有垦拓性和集大成意义。


文艺批评自今日起陆续推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的五卷序言以及黄修己教授为此书所撰写的总序。本篇为第一卷《喧闹中的开辟》的导言,感谢作者刘卫国授权文艺批评发表!




 

刘卫国


             匕

第一卷

《喧闹中的开辟》


导言


 阝               

                              廴              匚

文/刘卫国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


本书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的第一卷,描述的是1917年至1927年间新文学研究的历史。


在这一时期的开头,出现了从思想到形式都焕然一新的新文学,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堪称开天辟地的事件。而新文学正是由新文学批评设计出来的。新文学批评不仅设计了新文学,在新文学诞生后,又为新文学保驾护航,很好地发挥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让新文学能够在自身思想、艺术发展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抵抗住文化保守势力的反扑,承受住社会各界的压力,站稳脚跟,继续前行,这时的新文学批评,正是现代文学研究最早的一批成果。


新文学批评诞生于新文化运动之中,周作人曾自问自答:“新文化的精神是什么?据胡适之先生的解说,是评判的态度,是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而胡适这样解释“重新估定一切价值”:“据我个人的观察,新思潮的根本意义只是一种新态度,这种新态度可叫做‘评判的态度’。评判的态度,简单说来,只是凡事要重新分别一个好与不好。仔细说来,评判的态度含有几种特别的要求:(1)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2)对于古代遗传下来的圣贤教训,要问:‘这句话在今日还是不错吗?’(3)对于社会上糊涂公认的行为与信仰,都要问:‘大家公认的,就不会错了吗?人家这样做,我也该这样做吗?难道没有别样做法比这个更好,更有理,更有益的吗?’尼采说现今时代是一个‘重新估定一切价值’(Transvaludtion of all Valuss)的时代。‘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八个字便是评判的态度的最好解释。从前的人说妇女的脚越小越美。现在我们不但不认小脚为‘美’,简直说这是‘惨无人道’了。十年前,人家和店家都用鸦片烟敬客。现在鸦片烟变成犯禁品了。二十年前,康有为是洪水猛兽一般的维新党。现在康有为变成老古董了。康有为并不曾变换,估价的人变了,故他的价值也跟着变了。这叫做‘重新估定一切价值’。”新文学批评继承了新文化运动“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评判的态度”,在文学研究领域做了三项重大的破旧立新工作。



周作人

胡适



首先,新文学批评确立了新的评价标准。中国传统的文学研究,所使用的评价标准主要来自儒、道思想,但自从被西方卷入现代化进程之后,中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发现,传统的儒、道思想难以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提供全面支持,甚至已成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精神障碍,因此开始引进西方现代人文与社会科学思想。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学倡导者以西方的启蒙主义思想替代了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他们把从传统的儒、道思想出发的文学称为“非人的文学”,要求建立“人的文学”。之后,又有新文学批评家从西方引进更新的现代主义思想和马列主义思想,不断对新文学的思想价值进行重估,不断设计新的创作路线图。


其次,新文学批评明确了新的文体观念。中国古代文学在文体观念上十分驳杂而且混乱,往往文史不分,也不区分应用文体与非应用文体。如刘勰《文心雕龙》论文,将章、表、疏、奏等文体也纳入其中,萧统编《文选》,兼收韵文和论、表、书、奏等文体的作品。而西方近代以来,聚焦于文学艺术的审美功能和文学艺术的形式,由此界定了纯文学的概念和纯文学的文体。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文学研究者引进西方的“纯文学”的文体概念,重新界定了文学的四大文体,即诗歌、散文、戏剧和小说,将其他文体排除在文学范围之外,这就明确了文学研究的对象。本书所指的新文学批评,指的就是对这四种文体的批评。


最后,新文学批评形成了勇于创新的风气。在新文学批评中,批评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尝试各种角度,使用各种方法,提出各种观点,可谓“百花齐放”。批评家还敢于对他人的意见进行针锋相对的反驳,哪怕是对于作家本人的权威意见,批评家也敢提出异议。批评家甚至还对作为批评标准的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理论进行釜底抽薪的攻击。这些都体现了批评家独立思考的勇气,也反映了研究界“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新文学批评中,可以说一扫以前文学研究中“尊经”“崇圣”的积习,而形成了勇于创新的风气。


《新青年》杂志

《新潮》杂志


当然,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并不是全盘推翻传统,事实上也不可能全盘推翻传统。不难发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传统,仍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保留在新文学批评之中。新文学批评不断使用新的思想标准衡量作家作品,但一直保留着“文以载道”的思路;新文学批评使用理性分析的方法评论作家作品,但仍积淀着“知人论世”的习惯;新文学批评使用新的论文文体在评价作家作品,但字里行间仍有传统的“诗话”“词话”“戏曲鉴赏”“小说评点”的影子。


这一时期的新文学批评,可以说是众声喧哗。在新文学的诞生过程中,分化出文化保守阵营和新文学阵营,文化保守主义阵营质疑新文学的合法性,新文学阵营则捍卫新文学的合法性,为此,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论争。新文学成长起来以后,新文学阵营内部又因为理论资源的不同,进一步分化成多个批评群体。这些批评群体对新文学有着不同的设计与想象,有着不同的评论角度和看法,因此,各个群体之间,又发生了多次大大小小的论争。


在喧闹的论争中,论争双方的敌对意识开始形成,经常把不同观点的表述看作你死我活的战斗,这就形成了激进的批评风气,出现了“话语暴力”现象。不过,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风气虽然激烈,但“话语暴力”尚未转化为政治暴力,文学批评的整体环境依然是自由的。


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期,还没有哪个作家有确定的历史定位;对各种新文体的设计,也有各式各样的想象,难分轩轾;甚至对新文学的合法性,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这一时期,各种各样的评论都可以自由发表,没有禁忌,各种学术思潮和流派开始涌现和形成,呈现出多元之气象。自由和多元的评论,丰富了这一时期的新文学批评成果,也为后来的新文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多向发展的空间。


总之,对于新文学研究来说,这是一个大刀阔斧、披荆斩棘的时代,是一个纵横驰骋、意气风发的时代,是一个言词激烈、环境宽松的时代,是一个批评独立、学术自由的时代。在这一时代创造的研究成果,不少都为后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多向发展的空间。


本文选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第一卷《喧闹中的开辟》




《喧闹中的开辟》

作者: 刘卫国著,黄修己编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20-04-01
页数: 304


目 录

向上滑动阅览


导  言

第一章、开辟时期的研究大势

第一节、文学批评的兴起与批评派别的形成

一、文学批评的兴起

二、新文学阵营中的派别

三、新文学反对派的意见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译介与批评标准的确立

一、文学批评的理论转型

二、新文学派别的批评标准

三、新的批评标准的萌芽

第三节、激进的学术风气与喧闹的学术环境

一、战斗风气的形成

二、新文学阵营的“内战”

三、众声喧哗的学术环境

 

第二章、作家的发现与评论

第一节、鲁迅文学地位的初步确立

一、鲁迅作品的跟踪批评

二、鲁迅研究初现流派

第二节、郭沫若研究和郁达夫研究的展开

一、发现“东方未来的诗人”

二、郁达夫研究的成绩

第三节、评论文学研究会的明星作家

一、发现冰心

二、评论叶圣陶

三、关注许地山、王统照、朱自清

第四节、其他作家的研究状况

一、对文学研究会其他作家的评论

二、对其他作家的评论

 

第三章、文体的规划与引导

第一节、众声喧哗的新诗讨论

一、白话新诗的自我肯定

二、对“小诗”的不同看法

三、“情诗”引起的争论

四、浪漫派、古典派和现代派的新诗设计

第二节、破旧立新的戏曲批评

一、批判旧戏曲

二、反思“文明戏”

三、寻找话剧的“新路”

四、向培良的《中国戏剧概评》

第三节、小说设计的多条路线

一、《新青年》派的小说设计

二、文学研究会的小说批评

三、创造社的小说批评

四、其他流派的小说设计

第四节、文学散文的定位正名

一、明确“散文”概念

二、命名“杂感文”

三、探讨报刊文章的风格

四、评论散文名家


第四章、建史的准备与尝试

第一节、描述新文学的发生史

一、罗家伦的《近代中国文学思想的变迁》

二、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第二节、评论文坛现状

一、文坛概评的出现

二、梁实秋批评浪漫主义

三、陈西滢评选十部著作

第三节、出版状况评论与地域文学描述

一、对新文学出版物的评论

二、高长虹的《走到出版界》

三、介绍地方文学界

第四节、中国文学史著作对“新文学”的记载

一、刘贞晦的《中国文学变迁史》

二、谭正璧的《中国文学史大纲》

三、赵景深的《中国文学小史》

 

结语

参考文献



或许你想看


文艺批评 | 刘卫国:民国时期新文学研究中的古典学术传统

文艺批评 | 王贺: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70年——回顾与前瞻

文艺批评·五四特稿 | 张武军 :五四新文化的“运动”逻辑

文艺批评 | 张春田:从“新启蒙”到“后革命” ——重思“9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文艺批评 | 翟业军:分裂的学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忧思


 
 



          长按关注


转载本公号文章

请后台留言申请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期编辑 | 木青

图源 | 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