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波斯语课( Persischstunden)》

文艺批评 2022-03-18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文艺批评


斜目

Persischstunden

而视





 Persischstunden

波斯语课


导演: 瓦迪姆·佩尔曼
编剧: 伊尔佳·佐芬 / 沃尔夫冈·科尔哈泽
主演: 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 / 拉斯·艾丁格 / 约纳斯·奈伊 / 大卫·舒特 / 亚历山大·拜尔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俄罗斯 / 德国 / 白俄罗斯
语言: 德语 / 法语 / 波斯语 / 英语 / 意大利语
上映日期: 2021-03-19(中国大陆) / 2020-02-22(柏林电影节) / 2020-09-24(德国)
片长: 127分钟
又名: 波斯语课程 / 语言课程 / Persian Lessons / Уроки фарси



剧情简介


二战期间,犹太人吉尔斯在集中营谎称自己是波斯人保命,被一位德国军官看中要求教自己波斯语。对波斯语完全不懂的吉尔斯只能凭空编出一门语言,他开始用集中营中关押的犹太人的名字作为词根,编造出上千个“波斯语”单词,军官在残暴的环境中对吉尔斯竟有了依赖,并开始袒护他,不料集中营中来了一 个真正的波斯人……



精彩预告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h32336j7git  



导演简介

 

瓦迪姆·佩尔曼


性别: 男

星座: 处女座

出生日期: 1963-09-08

出生地: 乌克兰,基辅

职业: 导演 / 制片人 / 编剧


瓦迪姆·佩尔曼(Vadim Perelman)是乌克兰裔加拿大裔美国人的电影导演。佩雷尔曼在成功担任商业导演之后,于2003年在《尘雾家园》上首映电影。这部影片获得了三项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也标志著他的首部剧本奖。2007年参与制作电影《眼前的生活》、2016年执导电视剧《背叛》、2020年执导电影《波斯语课》,并获得第10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提名。



精彩影评


澎湃有戏

庹焉臻


影片所呈现的那段人间奇事发生在“二战”时期法国的一所集中营内,一个声称自己是波斯血统并非犹太人的比利时青年逃过一劫,原因在于负责集中营饮食的德国军官科赫一心想学习波斯语。事实上,自称雷扎的青年其实一句波斯语也不会说,为了活下去,他绞尽脑汁,决定自行创造一种全新的“语言”来冒充波斯语。


然而,造词容易,要一字不差地记住自己瞎掰的单词可就难了,在与科赫打交道的过程中,雷扎全力以赴又如履薄冰,历经死里逃生,终于赢得了科赫的信任,并等来了可以真正运用“波斯语”的机会。



《波斯语课》最妙的一笔在于雷扎的“造词法”。为了不至于在科赫面前露馅,他将集中营里犹太人的姓氏与名字拆开,作为他自创的波斯语单词的读法,并以德语注音,教给科赫。一个个平凡的犹太姓氏与名字,成了“树”“肉”“汤勺”“桌子”……如此一来,单词代表的实物与犹太人的名或姓形成对应关系,也就是语言学上的所指与能指结合,构成了语义。


戈达尔在3D电影《再见语言》里,以所指与能指的间离性,证明语言是虚妄的。而《波斯语课》则反其道而行之。在纳粹眼中,犹太人毫无存在价值,可以被轻易消灭,如同语言里的能指可以随意改变。但通过雷扎自创的单词,他们在集中营里重新获得价值。就好像影片结尾,纳粹将犹太人的名册烧毁,试图彻底抹去他们的存在,但因为他们留在了雷扎的记忆中,因此有了超越姓名本身的意义,也证明了语言是比枪弹更有力量的武器。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710792


豆瓣

白羊先生


我们可能都听说过,一个人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往往会做出许多平时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在危险来临之时会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和惊人的体能等等,但这些都是人类生理机能方面的应激反应。而《波斯语课》这部电影为我们展现的,却是一个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故事的主角在生命受到威胁之时所做出的反应,是创造出了一门语言。


《波斯语课》这部电影的一开始便是一场针对犹太人的屠杀,生死存亡之际,主角利用一本半路换来的波斯语书籍冒充波斯人逃过一劫,但也因此,他被一名集中营的纳粹党卫军后勤军官选中,负责教对方波斯语。面对自己一无所知的语言,主角不得不凭空创造出一门“波斯语”,于是他开始用集中营中关押的犹太人的名字作为词根,创造出上千个所谓的波斯语单词。最终,当纳粹德国彻底失败的时候,那名纳粹军官记住的并不是能让他逃命的波斯语单词,而是2840个犹太人的名字。


拉斯·艾丁格

饰 Klaus Koch

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

饰 Gille


这些年来,反映二战时期犹太人苦难的电影其实不少,而且佳作也不断涌现,按理说,已经没有什么能够给人带来新意的东西了,但这部《波斯语课》却仍然让我感到意外。一方面,是这部电影本身的故事过于传奇,尽管电影在开头便打出了“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字幕,但仍给人一种难以置信的感觉。而另一方面,这部电影镜头所对准的群体有些“非主流”,十分值得玩味。


如果要给这部电影找一个关键词,那么无疑便是“名字”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名字就是一个人存在的象征,在每一个由单词构成的名字背后,都是一个有着喜怒哀乐的鲜活的生命,即使有一天,这个人不在了,只要他的名字还被人记住,他曾经在这个世界存在过的证据就不会被抹杀。


在看完《波斯语课》这部电影后,我突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从头到尾也没有透露出他自己的真实姓名。他在这部电影中所用的名字只是他所冒用的那个波斯人的名字,而他本人的真名实姓却始终没有机会讲出来,可以说他是个真正的“无名之辈”。



而在这部电影中,所谓的“无名之辈”却又并不是主角本人,而是那些上千个跟他一样被关在集中营中的犹太人,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每天沉默地从事着沉重的体力劳动,然后又默默地在纳粹的枪口下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他们是谁?他们叫什么?他们从哪里来又最终埋尸何处?


没人知道。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在集中营第一次清空后,外出躲避的主角再次回来,在空地上,他捡起一个布娃娃,很显然,这是一个犹太孩子被带走消灭时丢下的,娃娃上面还缝着的一个带“AVIVA”名字的布条。主角撕下了这张布条,等他回到曾经住满了人如今却是空荡荡的集中营宿舍后,他给这个名字赋予了“波斯语”的意义:生命。



而紧接着出现的画面,便是一辆辆载满犹太人尸体的板车,它们驶向焚尸炉,将这些失去生命的名字彻底抹除。


这才是整部影片最传奇也最让人动容的关键:一个活下来的“无名之辈”记住了2840个曾经活过的“无名之辈”,只要他再次念出那些名字,那些人就不会消失。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166164/


豆瓣

陆冠均 


与《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钢琴家》等其他集中营题材的电影相比,《波斯语课》没有太浓重的情绪渲染或浪漫化的处理,也没有过多展现犹太人遭受的苦难,甚至在前半段里,除了少数几场戏外,观众都不太能感受到故事发生在集中营里……


直到后半段,伴随着吉勒斯心境的变化,影片才逐渐出现一些“支离破碎”的细节,悄无声息又冷峻严肃地诉说着历史上发生过的可怕往事。



这是一部很懂得“藏”的电影,多数言语和内容都放在表面之下,该有的东西一件没少,着实深邃和沉稳。


相较其他国家的创作者,德国人对于如何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兴许更为敏感,所幸,影片通过塑造科赫,很好地完成了这最关键的一步。


科赫确实是一个优秀能干的军官,做得好事情也搞得定政斗,同时他还思路清晰、眼光长远,在其他党卫军仍幻想第三帝国能力挽狂澜时,他已看到了纳粹德国的穷途末路。


所以,当别人在销毁证据、准备撤退的时候,科赫已经收拾好细软跑路了——学好波斯语前往德黑兰正是他蓄谋已久的后路。


在跑路前,科赫不顾风险,动用自己最后的职权带走了吉勒斯。无论怎么看,这个行为都有些多此一举,吉勒斯也不明白对方为什么要放自己一条生路,毕竟两人之间没什么情谊存在……心情大好的科赫回答了他的疑惑:我说过会保你一命,我可不想输掉我们俩之间的赌约。


其实这个赌约是科赫自顾自强加给吉勒斯的,由此也可以看出科赫究竟骄傲自负到了何样的地步。


可最终,科赫还是变相输给了吉勒斯,他败露被抓的缘由,恰恰是他跑路最大的倚仗——一门狗屁不通的波斯语。



科赫能够代表相当一部分纳粹战犯,他们本身或许没那么极端与邪恶,但在恪尽职守的情况下仍然犯了深重罪孽,这样的人,不应逍遥法外、逃避罪责。


科赫口中蹦出来的一个个词汇(名字),正好象征着一个个受害者对罪犯的控诉和审判。


名字,正是《波斯语课》的题眼。


原本记录在案的集中营近3万名犹太人的名字,已经随着罪证被焚毁而消失了……



有些观众可能会留意到一个细节:影片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男主角的真实姓名(本文所写的吉勒斯是影片资料里的名字)——就好像那些死去的犹太人那样,他们来过,他们存在过,但这个世界没能留下他们的姓名。


于是,吉勒斯独创的“波斯语”又有了新的意义:成为那2840个犹太人曾经真实存在过的证明。



随着吉勒斯缓缓吐出一个接一个死去同胞的姓名,他不紧不慢的声音逐渐吸引了盟军收容所里所有人,那些陌生而又朴实的字眼,戳进了现场每一个人的心里。


《波斯语课》用这样偏于抽象的“符号”,完成了对于不义战争的反思与控诉,视听冲击力不强,却同样拥有千钧之力。


那是沉闷的怒喊,也是哀伤的悲鸣。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176912/


豆瓣

石部金吉


军官克劳斯比男主形象要丰满。他是汉娜阿伦特所说的“平庸之恶”那种人。他不爱国也不爱纳粹,不恨犹太人,甚至犹太人引起的情绪变化还不如他的做人原则受到挑战时大。出身底层的克劳斯为纳粹服务,想要的只是体面和免于匮乏。他隐身体制做着恶的冷酷帮凶,同时又因为一个假波斯人展示着他的敏感、天真和脆弱。在使用不熟练的外语进行对话时,人很难说谎,只能用最简单的字眼说出自己最在意的事。用德语说话的克劳斯强硬冷酷凶狠,用假波斯语说话的克劳斯羞涩忧伤脆弱无助。语言将他从他人生命的主宰一下变成了一个结结巴巴的小孩。而用无辜者生命做成的语言最终将他的美梦击碎,让他为自己的“平庸之恶”付出代价。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0466931/commentssort=new_score&status=P




或许你想看




  



本期编辑 | Chestnut

图源 | 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