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007:无暇赴死》(No Time to Die)
点击上方蓝字 ● 关注文艺批评
斜目而视
《007:无暇赴死》
No Time to Die
导演: 凯瑞·福永
编剧: 尼尔·珀维斯 / 罗伯特·韦德 / 凯瑞·福永 / 菲比·沃勒-布里奇 / 伊恩·弗莱明
主演: 丹尼尔·克雷格 / 拉米·马雷克 / 蕾雅·赛杜 / 安娜·德·阿玛斯 / 拉什纳·林奇
类型: 动作 / 惊悚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美国
语言: 英语 / 法语 / 意大利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上映日期: 2021-10-29(中国大陆) / 2021-09-30(英国) / 2021-10-08(美国)
片长: 164分钟
预告短篇
— 剧情简介 —
世界局势波诡云谲,再度出山的邦德(丹尼尔·克雷格 饰)面临有史以来空前的危机,传奇特工007的故事在本片中达到高潮。新老角色集结亮相,蕾雅·赛杜回归,二度饰演邦女郎玛德琳。系列最恐怖反派萨芬(拉米·马雷克 饰)重磅登场,毫不留情地展示了自己狠辣的一面,不仅揭开了玛德琳身上隐藏的秘密,还酝酿着危及数百万人性命的阴谋,幽灵党的身影也似乎再次浮出水面。半路杀出的新00号特工(拉什纳·林奇 饰)与神秘女子(安娜·德·阿玛斯 饰)看似与邦德同阵作战,但其真实目的依然成谜。关乎邦德生死的新仇旧怨接踵而至,暗潮汹涌之下他能否拯救世界?
— 主演简介 —
丹尼尔·克雷格 Daniel Craig
1968年丹尼尔·克雷格生在英格兰的柴郡切斯特,1985年进入英国青年剧院学习表演,1990年进入伦敦音乐与戏剧学院。除母语英语之外,他能流利地讲法语、德语,而且对其他语言也很有天份。年近四十的他之前多演小成本独立制作,2001年的两部影片《古墓丽影》(Lara Croft: Tomb Raider)和《毁灭之路》(Road to Perdition)让克雷格扬名国际。
2005年,他在《皇家赌场》中取代皮尔斯·布鲁斯南成为新一任007。这是他第一部好莱坞大片。他坦言,当初决定演占士邦是为了名利双收,“我希望能够主演有影响力的电影,同时也可以赚到很多钱,演007让我一箭双雕。我知道讲钱很俗气,但我不介意告诉大家,演这部片我的片酬很高,同时也让我很有满足感。”
精彩影评
01.
公众号 澎湃有戏(节选)
https://mp.weixin.qq.com/s/MqzZwLCdxlrpJtKUc8tepQ
对于丹尼尔·克雷格来说,即使这是他15年中出演的第5部007影片,也许有些影迷仍然不认可他过于粗粝的外形。可能对于不少85后来说,上一任007皮尔斯·布鲁斯南才更符合假想的“俊朗英国绅士”形象。虽然布鲁斯南出演的007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赞誉,但他其实也只出演了4部,丹尼尔还比他多。甚至可能对于70后的观众来说,更古早时出演了7部007影片的罗杰·摩尔,才是更为纯正的詹姆斯·邦德,因为那是属于第一代通过家庭盒式录像带,得以了解世界电影的中国观众的记忆。
这都说明了007系列电影,从诞生至今走过的60个年头里,已经超越了一部影片的娱乐,成为了世界电影文化和影像发展历史的一部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第一任007
肖恩·康纳利
第三任007
罗杰·摩尔
第五任007
皮尔斯·布鲁斯南
第六任007
丹尼尔·克雷格
也许大部分观众都没有意识到,第六任007,不仅因为演员丹尼尔·克雷格的硬朗外形,和之前40年的选角风格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商业电影作为大众流行文化,在艺术风格上必须紧跟时代潮流,这15年的007影片已经鲜明打上了21世纪的烙印。这一代007的彪悍和洗练,明显受到于2002年开始的《谍影重重》等动作影片的影响,在人物形象和动作设计上采用了更为直观“拳拳到肉”的风格,以满足年轻一代观众更为爽快的观影体验。
如果说上一代布鲁斯南的007,是把枪战爆炸突突突的“迈克尔·贝式”风格往上推了一层,那么这一代007,则是在继续保留大的动作场面同时,增加了更多写实化的对抗设计。相比布鲁斯南的最后一部007《择日而亡》,已经运用到了来自外太空的“激光武器”去切割大地,丹尼尔·克雷格参加的对抗还都算是今日世界中可能出现的军事行动级别——没那么夸张,但一样激烈。
伴随着动作风格的写实,是更为核心的影片故事深度,也在悄无声息地变化着。如何在当今世界政局相对稳定的大环境中,将这个最早诞生于1950年代的间谍故事续写下去,是这一代007的难题。是继续像上一代007或是“碟中谍”那样,假想一个来自东欧超级大国的敌人,还是像大部分时下的流行电影一样,描写猖獗不止的恐怖主义组织?说白了,电影中007到底应该去揍谁,这是个难题。
《007:无暇赴死》剧照
02.
公众号 虹膜(节选)
https://mp.weixin.qq.com/s/Sz40XRbmBkIKKSBUWo090w
也许是因为后冷战时期的布鲁斯南版邦德不正经地过了头,第六任邦德注定要在气质上有所反拨。
于是我们在丹尼尔·克雷格身上,看到了最严肃和真诚的邦德——不论在面对情人还是面对敌人时,他的态度都毫无戏谑,爱恨都同样真实。他不再是刀枪不入的超能角色,个人情感也不再免疫于背叛;克雷格版邦德或许比前几任邦德更能打了,但归根到底,他只是个容易受伤害的普通人。
与人设变化相匹配的,是克雷格时期007电影风格的写实化走向。特技不再天花乱坠,动作戏变得硬桥硬马,大反派虽仍是试图吞掉世界的架空式野心家,气质却已不像前作中一般浮夸。而在感官刺激之余,新阶段007电影还在试图做一些严肃表达,不论是对大英帝国时运的探讨,还是对邦德灵魂的弗洛伊德式挖掘。 但这些尝试的效果如何?从品牌角度上看,它们迎合了时代,却也模糊了邦德的面貌。克雷格版邦德,与同时期其他主流商业电影中的英雄形象更趋同了(比如杰森·伯恩和贝尔版蝙蝠侠)。而它的核心竞争力,似乎在一部部影片顺应时代的策略性调整中被消磨殆尽。毕竟,像邦德这样的大男子主义形象,经不起这个时代的仔细审视。
观看克雷格时期的邦德电影,总体上是一个令人沮丧的过程。的确,我们能从精良的动作戏和精美的画面中,得到感官愉悦,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得不见证邦德失去自己曾拥有的一切。事实上,在克雷格主演的五部邦德电影中,情绪意义上的最高点是在《皇家赌场》中邦德与伊娃·格林共度假期时。在那之前,邦德得到了一些东西,而在那之后的四又三分之一部电影中,等待邦德的只有一次次失去。 在《量子危机》中,邦德用杀戮麻痹失去所爱的痛苦;在《天幕杀机》和《幽灵党》中,邦德失去了如同母亲的上司M,也失去了对自己身份的幻想。
《007:无暇赴死》剧照
在最新的这部克雷格终章《无暇赴死》中,邦德的失去则达到顶峰:他失去了CIA好友莱特,失去了虽然邪恶却与他算是棋逢对手的幽灵党头子布洛菲,在孤独与蹉跎中失去了岁月,失去了007这个代号,到最后,他还要与最爱的两位亲人失之交臂……
克雷格版007故事,似乎注定要以悲剧结尾收场。他背负了太多过时的价值理念,在一个严肃的语境下,这样的人物注定积重难返。所以在邦德离去后,拉尔夫·费因斯饰演的M会拿杰克·伦敦的这段话向其致敬:「人的应有职能应当是去生活,而不只是活着。我不会只为延长生命而苟延残喘。我会好好利用我的时间。」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辉煌离去。克雷格版邦德在悲壮的夕阳余晖下离别,如此的决绝姿态保留了爱国者的庄严,保留了传统英国绅士的风度。如果007系列就此收场,也不会是一个糟糕的谢幕方式。
《007:无暇赴死》剧照
03.
公众号 北青艺评(节选)
https://mp.weixin.qq.com/s/xaXLddYK03hIK0XkTtc3qg
“007真的死了吗?”当《007:无暇赴死》结尾字幕升起,影院的观众忍不住发出略带伤感的疑问。的确,从场景上看,邦德难逃一劫,而他那姿势和表情,仿佛是站在舞台上,拥抱如烟花般璀璨的“谢幕”。导演凯瑞·福永也没像《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那样,最后再补个开放性结局,而是借玛德琳之口,“讲一个男人的故事”……丹尼尔·克雷格就真的用这种“决绝”的方式,告别了自己15年的“邦德生涯”。
在等待了漫长的18个月后,居然见到的是这样一个结局,《无暇赴死》的片名,还真就落在了“死”上,这份悲凉和失落,是很多影迷难以接受的。回溯近60年的历史,24部系列影片和2部外传,007每次总能化险为夷。肖恩·康纳利等前任多少次在《霹雳谷》《金刚钻》等片中落入必死的险境,终究安然无恙,即便要换演员也不会“死在银幕上”。可以说,《007》系列之所以不同于《锅匠、裁缝、士兵、间谍》这种写实派间谍电影,正是因为原书作者伊恩·弗莱明和好莱坞金牌制片人艾伯特·布洛克创造了一个“永远不死的间谍”,其传奇意义来自于他超越了普通男人的“神性”——优雅、强壮、青春,没有家人的牵挂,只有女王交给的任务。
《007:无暇赴死》剧照
但克雷格会老,他也有亲人,有个人情感,这个设定几乎从他当年接手《大战皇家赌场》时就已埋下线头,与维斯帕的初恋是那么刻骨铭心,乃至许多年过去,还要去她的墓前祭奠一番。15年,克雷格的发色从被人嘲笑的“金发”渐渐变成了灰白,在前四部作品一共创下了32亿美元的票房佳绩后,他选择用悲情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谢幕。这很“不007”,哪怕片中同样出现了改装武器版的阿斯顿·马丁跑车、标志性的转身开枪、以及调制好的马蒂尼酒,但此时的邦德不再潇洒,因为“长情”,所以不会“无情”。无论是性感俏皮的新邦女郎帕洛玛,还是官方继任者“00号”女特工,都如过眼烟云,其心中记挂的只有女友玛德琳和他们的小女儿,那个游弋于美女间的“男神”,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
皇家赌场、量子党、天幕庄园、幽灵党……“无暇赴死”这个词与前几部确有所指的片名相比,多少有点矫情的味道,但当死亡真正降临在主角身上,这种不属于浪漫间谍动作片的颠覆感又有些沉重。片中的确藏了诸多致敬007系列历史的彩蛋,譬如反派的小岛基地、东方式的妆扮喜好、邦德隐居的牙买加故居,以及历任M的挂相……但因为这次把人物的情感升级为了内核,主创只能抛弃娱乐性的结局,再也看不到“逃出的邦德在海滩上与美女缠绵”的画面了。
正如片中那个年轻叛徒艾什的台词,“我可是他的粉丝”(据说这句还是菲比·沃勒-布里奇的手笔),对于熟悉007的影迷来说,这样的处理方式很微妙,既讨好又没有讨好,因此难免会遭遇不同的评价。但如果站在人物塑造的戏剧角度,克雷格的确是把邦德的内心世界往深处挖掘了,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英美影评人打出高分的原因。
与前几任007,尤其是罗杰·摩尔和皮尔斯·布鲁斯南相比,克雷格缺了份优雅和风趣,多了份直率和干练,情感上也显得更加真挚、坦诚,从而有了前几部“失去家人”的前史和这一部“重获家人”的寄望。这些变化或许并不符合弗莱明的原意和长久以来观众对他的印象,但确实是克雷格在《大战皇家赌场》中就已奠定的,区别于前辈们的最大不同,尤其是他和爱娃·格林之间的“初恋”,论个人意义和遗憾性,超过了乔治·拉赞贝在《女王密使》中那次颇有争议的婚姻,如今依然残留在塞杜身上。而克雷格在自己的五部007作品中,始终保持着情节线索的延续性,因此《大破量子危机》和后面几部影片常被英国媒体视为“真正的续集”。让这“五部曲”的男主角选择隆重地“告别舞台”,倒也不失为一种复古的莎翁传统吧。
《007:无暇赴死》剧照
04.
豆瓣 余小岛(节选)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960009/
对于007的影迷来说,《007:无暇赴死》绝对具有别样的意义。
因为它不仅仅是第25部007电影,也是丹尼尔·克雷格的最后一部007电影,还是整个007电影史上首次“杀死”007的电影,更是一部致敬了过去24部电影的彩蛋大集合。因为导演凯瑞·福永说:“这部电影里大量引经据典了过去的邦德电影,从场景设计到世界观都是。”
诚如所言,这部长达两个半多小时的电影,几乎每一个画面、每一个场景都在致敬过去。6任007,25部电影,将近60年的时光,有太多的历史、典故、彩蛋能够放进《无暇赴死》中。所以说这部电影或许不该叫“无暇赴死”,更像是“目不暇接”。恰好因为这两年补了不少007前作,观影的过程中总是能够联系到很多前作的元素,因而看到了很多的感动之处。
《007:无暇赴死》剧照
或许你想看
·········································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特工(공작)》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黑客帝国》三部曲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信条》Tenet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扬名立万》(2021)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蛮荒故事》
大时代呼唤真的批评家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文艺批评”
本期编辑 | 秦天柱 图源 | 网络